幸福的考拉721
文|菁妈
最近热播的《女心理师》中看到了一个叫做蒋静的女孩子,在强势妈妈的管制之下,压根没有自己的自由!整整30年了,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还必须要按照妈妈的要求来进行!
直到后来她出现了暴饮暴食的情况,而且吃了东西之后自己又开始抠喉咙,呕吐!而蒋静的妈妈在看到女儿吐血的时候才觉察到不妙,自己就去找了贺顿做咨询。
当时贺顿要求要带着孩子过来才行,但 妈妈却觉得我女儿过来跟我说的是一样的,为什么要让我女儿过来?
从这位妈妈的语言中就能感觉到, 看心理咨询师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 ,她不希望自己的女儿来看!
而二胎产后抑郁的妈妈在跟老公提到自己去做咨询的时候,讲到心理咨询似乎也觉得有点 羞于启齿!
菁妈以前在学心理咨询师的时候,老师就提到,他出门在外碰到熟悉的人从来不会打招呼,并不是老师有多高傲或者什么。
因为他在本地是属于有点名气的心理咨询师,大家都知道他是做心理咨询的,如果他跟熟悉的人打招呼,那么另外的人看了可能就会用异样的眼光看这个被他打招呼的人,认为他的心理有问题!
很多家长还觉得看心理咨询师就是孩子的精神有问题。
事实上,孩子看心理咨询跟精神有问题,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孩子看心理咨询师说明不用吃药,只要 帮助孩子调整好心态,就能慢慢地自我矫正 。
而孩子如果该看心理咨询的时候,家长没有及时地带孩子去进行疏导,反而是在家里面以暴制暴的话,容易导致孩子的心理问题会变得更加的剧烈!
第1种: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劲来
孩子情绪一直非常的低落,对好吃的东西,好玩的玩具,甚至是对出去玩都没有兴趣,孩子可能还会有失眠犯困的情况。
第2种:出现回避的行为
比如 每次考试都说自己头疼难受 ,或者是老师叫起来发言,全身颤抖说不出话,甚至是爸爸妈妈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孩子也会出现 回避的行为 ,不愿意出去玩。
第3种:怪异的行为
比如说孩子会自言自语,自己在发呆,而且不喜欢跟别人交流,非常的沉默寡言,而这种改变并不是孩子本身性格的问题,而是某一件事情之后孩子出现的变化!
第4种:学习困难
孩子上课注意力没办法集中,完成作业都非常的困难,学习成绩也是非常的差。
第5种:体重骤降
孩子挑食甚至厌食,体重明显的下降,特别是那些明明体重都不重的还要减肥的女孩子,特别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
第6种:睡眠障碍
成人可能会因为工作的压力或者是一些事情出现 睡眠障碍 ,但如果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孩子,应该无忧无虑的孩子也会出现入睡困难,比如说晚上睡不着,早上醒得很早,那有可能就是心理方面有了异常,建议要去看心理咨询师。
第7种:人际交往冲突很多
比如说孩子经常跟人家打架,或者是 动不动就暴跳如雷, 那这也有可能是孩子行为的问题,建议求助心理咨询师。
第8种:适应能力非常弱
给孩子换一个幼儿园或者是从幼儿园上小学,孩子就各种的不适应,而且症状非常的明显,甚至到孩子不能上学的地步,建议可以求助心理咨询师。
第9种:突发的生理不适症状
每次到星期一孩子就说头疼,肚子疼,也就是一件事情引发孩子躯体的问题,也有可能是心理方面引发的。
第10种:性行为异常
比如孩子经常去摸自己的生殖器,偶尔摸一摸是正常的,但是如果经常摸,那可能是需要求助心理咨询师。
孩子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通过父母的教育来解决的,特别是以上10种情况,极可能都跟孩子的心理是有关系的,建议家长们可以求助心理咨询师。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女心理师》:提醒女孩子们嫁人别嫁“妈宝男”,如何辨别
《女心理师》触动二胎妈妈奚梦瑶:妈妈特别不容易,家人多理解
吃兔吃土
去看心理咨询只能让孩子变好 变得心里更健康去看看厌学原因是什么 怎么解决怎么能说是有害那去看心理咨询不意味是精神病有精神问题你这么想不对不过你能想到心理咨询很不错不要误了孩子及时去吧
肚皮吃饱了
从心理角度看孩子不上学,厌学拒学的儿童和青少年已经成为个大、中城市人数不断增加的事实。
家庭教育中,越来越多的儿童、青少年从不喜欢学习到讨厌学习,从不想去上学到拒绝上学,父母再凶狠的责骂、老师再充分的道理、同学在热情的呼唤也无法打开这些孩子的心门,厌学拒学已然成为摆在家庭、学校和社会面前的一道难题。
那么孩子的厌学是如何开始的呢?
01 从父母的焦虑开始
进入小学,孩子成长的比拼正式拉开大幕,起跑线的高低之争让父母们不得不尽责尽力:每晚盯着孩子的功课,对开小差、写错字、算错题这些行为立即纠错指正,布置额外的课外练习,严格控制孩子玩的时间,对各种课外辅导班格外热衷,和学习相关的道理经常灌输,孩子的成绩和表现俨然成为了父母情绪的晴雨表……被教育控制的父母们逐渐失去了对孩子原始的爱。
父母们如此焦虑,那么孩子们感受到的是什么呢?
“我讨厌做功课,妈妈每天坐在旁边监督我,还总批评我,一会儿说我慢一会儿说我不认真,烦死了!”
“每次测验考试,一看到我就问:考了怎么样啊?她们根本不关心我这个人,只知道关心我学习!”
“学习不就是不停地做功课和考试!考得好,他们就高兴,考得不好,他们就不高兴!”
“我总是不能让他们满意,考了99分,妈妈会说你怎么不考个满分啊!”
“我觉得学习好像是爸爸妈妈的事,不是我的事,反正什么都由他们安排、决定,我只要做就好了!”
“考试成绩出来了,妈妈就会问,谁谁谁几分啊,有几个100分啊,就知道比来比去,真讨厌!”
“我跟妈妈说我好累,妈妈说累什么啊,你这个年纪不就好好学习吗,现在轻松以后你后悔也来不及!”
当孩子放学到家,父母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考几分啊?第几名啊?最高分几分啊?”这会让孩子也越来越关注结果,小小年纪就充满着竞争感和焦虑感,一旦没有别人好就压力山大;
当孩子状态不好父母还逼着写作业,孩子对学习仅存不多的兴趣也被磨没了;
当孩子碰到难题不知所措,父母却批评孩子不认真不努力时,孩子的委屈和愤怒转换成的是对学习过程的痛恨;
当孩子考得不好心情低落,父母却一脸嘲讽“谁叫你平时不好好学!”,父母阻隔了情感的流动,孩子已经无法体会到真切的爱。爱是人成长最重要的内在动力,当爱缺失,成长会变得没有方向和力量。
父母们的高焦虑和高期待转化成对孩子们的高压、高控,深怕自己晚行动,孩子就要落后,而这种弥漫性地焦虑也在很大程度上传递给了我们的孩子,让孩子们把学习和痛苦联系在一起,日积月累后,也许孩子就会以厌学、拒学作为对学习无奈而沉重的回应。
02 从孩子否定自己开始
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对学业成就和未来成功过度关注的社会大背景下纷纷倒下。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过程痛苦而无趣,父母们的倾力安排让孩子们失去了对自己的掌控感(一个人长期无法获得掌控感容易变得悲观抑郁);
孩子们感受到哪怕自己已经很努力了、成绩考得已经很好了,父母们却依然不满意,学习结果带来的总是挫败感和自责感,似乎只有100分、前3名才能让父母们喜笑颜开,孩子们越来越体会不到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
没有掌控感和成就感,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学习上无法感受到自我价值,更多地感受到的是被评判、被要求,感受到的是父母们有条件的爱。
这份包裹了各种条件的爱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会让孩子去做让父母满意的事,另一方面当孩子总是做不到的时候,就会产生持续的内疚感和挫败感,从而让孩子失去积极的内在学习动力,进而开始不断否定自己,觉得自己不值得别人爱、自己笨、自己没有能力,甚至自己不是学习的料。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内在不断否定自我的声音会转化成孩子长期低落的情绪、越来越糟糕的成绩、越来越疏离的同学关系,越来越多的掩饰和情感隔离。
一个小学期间年年都得第一的孩子,进入重点中学后,面对几次考试的失利变得非常沮丧,觉得自己不行了,其它同学都比自己牛。父亲对他说:“下降是暂时的,没关系,下次会考好的!”孩子听了父亲的话,内心压力更大了,安慰的背后,孩子清清楚楚地看到的是父亲对成绩、对结果的重视,孩子觉得下次可能还会让父亲失望。
在巨大压力面前,这位从小‘只能上不能下’的孩子被击垮了,他不愿再去学校,他用‘不愿学习’来挽回自己的尊严。
03 从家庭缺失爱开始
有这样一个家庭:爸爸和妈妈长期感情不和,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更是存在很大分歧,经常当着孩子的面不加控制地争吵,孩子有时因为害怕而大声哭泣,可正在气头上的父母却因为心烦而对孩子大发脾气,呵斥孩子,让孩子变得更加恐惧。
有时候为了让自己想法在家里得到实施,父母中的一方或双方又都来讨好孩子,或是在孩子面前诋毁另一方。在这样忽冷忽热近似分裂的环境里,这个孩子到了小学以后,根本无心学习,成绩倒数,个性胆小懦弱,害怕人际交往。
后来,父母觉得孩子问题越来越严重才来咨询,可就算在咨询中,他们还再互相指责谩骂,都没有意识到就是他们共同营造的可怕的家庭氛围害了这个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父母相亲相爱,希望父母无条件地爱自己。在爱温暖流动的家庭中孩子可以安心地做自己、发展自己,而在爱无法流动的家庭中孩子充满着不安全感、不信任感和深深的恐惧感,试问一个长期心神不宁的孩子如何去好好学习?
原本应该是父母给予孩子积极稳定的情感和精神支持,而在家庭氛围压抑冷漠、父母剑拔弩张的家庭里孩子根本不敢真实地表达情绪和感受,孩子带着超出年龄可承受的巨大负面情绪,如何有力量去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
一个孩子长期感受不到来自家庭最基本的快乐、满足和幸福,你要她/他如何去构想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又如何有动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孩子会被强大的无力感拉进心灵的深渊,最后也许一根稻草压下来,厌学拒学可能就成为了孩子的一种呐喊。
如果一切可以重新开始,希望天下所有的父母们放下焦虑,让孩子感受到无论是好的表现还是不好的表现父母都是爱我的;
希望天下所有的孩子们都觉得自己是好的、是有能力、有潜力的、是值得被人爱的;
希望天下所有的家庭都充满舒服温暖的爱、充满欢声笑语。
那么,也许厌学就不再存在。
愿每一个人都能焕发出七彩的光芒。
在温暖的阳光下,每个生命都会焕发出内心七彩的光芒!我们内心拥有什么颜色,
我们眼中的世界就会焕发出什么色彩,我们的内心拥有七彩世界,我们的生活就有七彩阳光芒!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