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by131313
接触过后现代尤其是叙事和焦点的朋友,想必对吴熙娟 周志建 黄锦敦 林祺堂几位非常熟悉。他(她)们均来自宝岛台湾,授课风格迥异,或风趣幽默,或安稳沉静,但其共同特点就是高超的叙事和焦点水平,这些均源自他们20年以上的咨询实践和教学经验。我很幸运,在刚接触叙事,就遇到他(她),并与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一)林祺堂老师 与祺堂老师相识,只源于他的一句话――没有抗拒的来访者,只有不知变通的咨询师。当时,处于困顿中的我,无意中收听了中育心理的一次5分多钟的焦点微课,由此我知道了焦点,并当即决定去呼和浩特参加由他主讲的短期焦点短期治疗课程。课上,祺堂老师风趣幽默的讲课风格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位前来上课的同学。贴近――希望――能量――修行,焦点精髓就此被结构了。 “贴近”,源于叙事,这也是祺堂老师的焦点课程的独特之处。虽然焦点和叙事同属后现代,但还是有各自的特点。焦点,擅长短平快,直击人的心灵;叙事,强调慢炖,润物于细无声之中。祺堂老师将叙事的哲学观融入焦点短期,发展出不一样的焦点。 在内蒙这次课上,我从祺堂老师那里知道了“叙事”――他与黄锦敦老师8月份将在广州开设为期两年的叙事长程课。由此,我知道了叙事,时间是月。由此,我认识了叙事,走进了叙事课堂,并疯狂地爱上叙事。以下附上林老师的简单介绍: 林祺堂(中国台湾),临床心理谘商师,心灵魔法师。 现任台湾清华大学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历任台湾实践大学家庭研究与儿童发展学系,台湾新生医护管理专科学校心理谘商中心主任,台湾新竹教育大学教育心理与谘商学系。 台湾彰化师范大学辅导与谘商学系博士,游历各级学校、企业、心理咨询机构、海峡两岸二十年以上心理咨询与治疗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授课经验。 学术专长与兴趣――后现代主义思潮下的心理治疗:叙事治疗、焦点解决短期治疗 督导:循环督导模式与自我统整。 隐喻治疗。 幽默在治疗中的应用。 (二)黄锦敦老师 如果说祺堂老师将我领到叙事门口,那么锦敦老师就是带我进入叙事这座神秘殿堂的人。 初见锦敦老师,是在开始的广州叙事长程课上。锦敦老师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他的小辫子,好玩吧?性格上,锦敦与祺堂完全不同,但两人是非常好的朋友,经常一起举办叙事工作坊。用“温润如玉”来形容锦敦老师其人,是绝不未过的。不仅如此,二十几年的叙事实践经验,成就了他独特的叙事个人魅力。由此,锦敦老师拥有了一大批忠实铁粉,追随着他台湾、香港、大陆等地上课。 以下是锦敦老师的简介: 黄锦敦,生于1969年,叙事治疗取向训练讲师,台湾知名督导与心理咨询师。 喜欢创作,从木工,手作灯具,发展治疗性卡片,写书,带领工作坊到生小孩觉得都是美丽的作品。 喜欢旅行,在移动中感受安静,在变化中体会简单; 喜欢叙事治疗,近年来持续投入书籍与治疗性卡片的创作。 已出版作品包括: 书籍: 《陪孩子遇见美好的自己》,《生命才是最值得去的地方》,《陪一颗心长大》,《生命的神秘配方》,《最想说的话,被自己听见》,《三根棍子乱讲话第一辑(有声书)》 治疗性卡片: 《哇卡:叙事治疗独特结果问句卡》,《哇卡二:生命故事卡》,《悟卡:叙事治疗重组会员对话卡》,《热情渴望卡》,《亲职卡:亲职对话澄清卡》,《情绪对话卡》。 想必,锦敦老师的书,很多朋友都读过了吧? (三)周志建老师 周志建,被称为“叙事王子”,心理谘商博士。台湾叙事治疗推广先驱。20年资深谘商心理师。疗愈光工作室主持人。台湾「叙事私塾」主持人。「自由书写」推广人。资深叙事取向咨询专业督导。「故事的疗愈力量」、「拥抱不完美」、「把自己爱回来」故事疗愈畅销作家。 初见志建老师,是月北京志建老师工作坊。志建老师是个特立独行的人,与锦敦老师是好朋友。生活儒雅而精致,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这位大叔级的帅哥将自己活成了叙事,曾将自己的博客名字更新为“周叙事”(他说叫志建的人太多)。 他的叙事已走得很深,与锦敦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如今,他在传统叙事的基础上发展出BEST身心疗愈(如若了解,请关注“叙事王子周志建”公众号)。如果你只是想疗愈自己,可直接参加他的工作坊;如果你想成为BEST疗愈师,我觉得还是应该有叙事基础的。我的同学已经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了。如今,他的书也是很多读书会都会选用的书。想必,很多朋友都读过了吧或者正在读? (四)吴熙娟老师 熙娟老师作为叙事创始人迈克.怀特的嫡传弟子,将叙事从澳洲引进亚洲,如果没有她,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叙事。她是志建 锦敦 祺堂三位的老师,业内非常受人尊重。 初见熙娟老师,是月底熙娟老师长春叙事一阶工作坊。那真是一个温柔的人,也是把自己活成了叙事的人。以下是吴熙娟老师的简介:叙事大师吴熙琄博士 叙事疗法创始人迈克•怀特老师唯一华人弟子,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婚姻与家族治疗博士,美国国家婚姻与家族治疗协会认证督导,美国哈佛大学剑桥医院婚姻与家族临床中心顾问与督导,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婚姻与家族治疗博士。 吴熙琄最早将叙事治疗引入台湾,在香港、新加坡、日本等地举办多场叙事治疗工作坊,为亚洲咨询师进行培训为多部华语叙事著作进行导读。 (五)我与四位老师的合影
dragonyanyan
其实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每个人其实都有能力多次重生,只不过过往的观念,使得你认为这一辈子并不长,所以这个江湖上所流行的观点,都是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不错了。如果是这样的话,人生真的非常没劲,理解吧。 李笑来在他的《七年就是一辈子》这个演讲里,提到一个他惯用的方法论,让我很受触动。 我过去的几年都是这样的: 第一年干什么,第一年拼命学习,拼命适应。 第二年,我已经习得了最基本的技能,然后就拼命的成长。 第三年,收获。。第四年,收获。。第五年,收获。。第六年,收获;第七年:休息。 其实生活可能会非常的简单,我告诉你几个我的方法论, 当你闯入一个新的领域的时候,你的人生可能有两种模式: 李笑来在演讲中说,第一年要拼命学习,拼命适应,到处冲撞,去找方向。 在这个阶段,他提到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叫做苍蝇模式,第二种模式叫蜜蜂模式。 实验:一个玻璃瓶,瓶底是透明的,把玻璃瓶放在一个地方,那个玻璃瓶底冲着有阳光的地方,然后你放一只苍蝇进去,然后你再放一只蜜蜂进去,两个结果是不一样的。 蜜蜂是有方向性的,所以它看到光,就拼命去撞那个瓶底,因为它觉得这是出路,拼命撞,知道毫无力气死掉为止。 苍蝇却不一样,你把苍蝇放进去,把瓶子放那儿,苍蝇的结果是,咣咣咣咣,一顿撞,然后出来了。怎么出来的,不知道,所以我告诉你,当你闯入一个领域的时候,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第一年的第一部分时间里,比如说一季度,两季度,你就是一只苍蝇,无头才好。 你拼命尝试,各种尝试,各种冲撞,不怕的,撞不死你的,然后你很快就会找到方向,一旦你找到方向之后,马上转变为蜜蜂模式,顺着那个方向拼命地成长,拼命的突破。 这就是我的经验,说出来特别简单的,然后你就在那里野蛮生长了。 当我看到这两个模式的时候,第一反应,下意识的,就开始做选择,给自己贴一个标签,恩,我是蜜蜂模式,我喜欢蜜蜂勤勤恳恳,但是当我听着李笑来说着故事,随着实验,继续往下讲的时候,我发现,没有一个模式是永远的好,也没有一个模式是永远的坏,本无好坏,只是根据实际的情景,去调整和使用。 回顾过去的一年,在这两个方面我做的都还不错。 接触叙事的第一次课程,我就觉得和我的生命很相应,我非常的喜欢,打从骨子里面喜欢。所以在2017年,把和叙事以及故事疗愈相关的工作坊全部走一遍,浸泡在叙事的场里,并且去看那些我喜欢的老师,他(她)们是如何做到的,聆听他(她)们的故事,过好自己的人生。 参加周志建老师的【逆转人生——叙事对话与自我定位,故事重写工作坊】,在这个工作坊里,我重新给了自己人生的定位,决定从单位离职,开启做一名专业的叙事故事疗愈师之路。 参加周志建老师:叙事咨询师养成督导班——叙事私塾,第一阶课程,在课程结束的时候,我确定了我的读书会的名称,我要做:心安读书会。 心安取:吾心安处才是家之意,想要陪伴更多人的心一起回家。因为我知道心不能安的日子里,无论外在或者是别人看起来多美好,自己都没有办法安稳在自己的生活里,这样的生活过得不像是生活,这样的人生活得太辛苦。 当我体验过安心的活在生活里的时候,我便希望更多的人有机会可以安稳在自己的生活里,享受每一天的人生。所以开启了我的:心安读书会。 去南禅寺参加10日内观课,每天从早上4:30开始,到晚上9:30,一天的时间里,除了吃饭,上厕所,短暂的休息之外,剩下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打坐,打坐,打坐,10天的时间里,完全止语,一句话都不能说。 面对心念的起起伏伏,心魔的交缠错乱,身体的各种感觉升起,消失,感受身体的流转变化,从头脑的万千幻相到身体一分一秒的实修,10日内观课为我接下来一年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去长沙,参加刘毅君医师呼吸疗愈工作坊,用呼吸让身体全然的感知,用呼吸唤醒和疗愈内在的自己。在呼吸练习开始之前,助教团会让每个人发愿,你自己希望通过这次工作坊体验到什么。 我记得我当时心里说的是:我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不能很好的回应身边的人,后来我发现,我不是回应不了别人,我是回应不了自己。我希望通过这次呼吸课程,能够和自己有更多的联结,能够更好的感受自己和回应自己。 这件事情我差不多都不记得了,但是当我提笔写来,文字从指间出来,我才发现,潜意识许下的这件事情,在过去的一年里,一点一点的开始渗入到生命里了。我能够更好的感受自己和回应自己了。 2017年4月份,参加周老师的【超度伤痛、与自己和解:改写家庭故事——叙事疗愈工作坊】,在这个工作坊里,我看到自己很多很深的伤痛,几乎每个人说故事我都在哭,这次工作坊,WW的故事深深的触动到了我,如此相似的童年和被对待的方式,那个被父母暴力的我,被自己认了回来,并且在这个场里被大家温暖和爱到。 4月底,5月初,连续6天,叙事的泰斗级人物之一:吴熙琄老师,在沈阳开初阶和中阶的工作坊,联系了沈阳的老师,最终参加了吴老师的两阶的课程。在这个课程里我最大的收获,不是知识的学习,而是坚定了自己跟随周老师学习的道路。 在沈阳的这个班级课程里,很多老师都是资深的心理咨询师,而我只是一个入门的小白,刚刚结束叙事4个多月的时间,但是在课程上,小组发言以及对讲故事人的回应,让小组很多的人都非常的震撼,大家都觉得好棒哦,推荐我代表小组发言,觉得我和熙琄老师的回应好像哦。而这些都是我在周老师课程上一次又一次的说故事,聆听故事和回应故事中,身体体验到的,感受到的,这个不是头脑的知识,是生命的感通。我越来越能够回应到自己,就越来越能够回应到身边的人,听得懂他们在说什么了。 冉冉老师的工作坊,在这个课程里,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看到了我的老公,更深的说就是,我看到了我自己,我现在对我老公的方式,就是过往我的父母对待我的模式,我多么的不想成为父母那样的夫妻,可是却成为了和他们一模一样的夫妻,通过自由书写梳理和父母的故事,让自己再长出来一些,属于自己的生命力量被深深的唤醒。 在这个工作坊上超级超级大的收获,就是遇到我的灵魂闺蜜:王喆。坐在工作坊的时候,我第一眼就看到了那个长得白白净净,很高很有气质,也很潇洒的姑娘,在第二天小组对练的时候,我们眼神彼此一勾搭,彼此心照不宣,就成为了当天其中一个小组练习里分享故事的搭档,有些人第一次见面就好像认识了很久很久很久很久,我和喆喆就是这样,仿佛认识了一辈子一样,这次见面只是重逢,完全没有陌生感,完全没有客气,一下子就住到了彼此的心里去。 2-6月份,参加了冉冉老师的线上灵性书写的课程,每周一次,连续三个月的陪伴,让我的生命稳稳的扎根,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需要,拿起书写本和笔,当下就开始书写,A3的大的方格本,一本80页,大概写了6本,有10多万字。一笔一画,全心全意的用自己的笔和手,书写自己的人生。人生没有白路,每一笔一画都算数。 周老师的【故事的疗愈力量,五周年纪念——叙事实务精华盛大工作坊】和【第二阶叙事咨询师养成督导班——叙事私塾班】,在北京举办,浸泡在周老师的叙事故事疗愈课程里继续学习。 因为连续实践了半年,在这个工作坊里有机会被周老师做访问,被全班的同学给与回应,当时被震撼了,原来可以这样被看到,被听到,被懂得,被欣赏,最后还被周老师和全班的同学做了见证。过往半年里没有听到的正面的回应,在这个工作坊里被完全的支撑到,更加坚定了我继续做叙事这条道路。 冉冉老师的故事疗愈师工作坊,在这个工作坊里,连续四天的浸泡,让我关于【我不够好,我不值得】的信念,更深的被看到,也重新解构了这个部分,让生命更加轻盈和舒服的活在当下。 这次工作坊中,更让我触动的是,关于关系和界限的部分,当我看到代表自己的小小的丝巾被很多的丝巾缠绕住,找不到自己的时候,我一下子被震撼了,原来自己就是这样在一个又一个的关系中,逐渐的被缠缚,被缠绕,主动地去迎合,缠绕当中,关系都变得无比的挣扎和痛苦。我在那个时候,就下定决心,我要解开这些束缚,在关系中清楚界限,让自己轻松的生活,好好的活着。 参加周老师《界限VS亲密关系》:内在小孩疗愈——叙事灵性及故事疗愈工作坊,在这个工作坊里,我越来越清晰了界限的重要性。没有界限,就不会有真正的亲密关系;没有界限,这些所谓的亲密关系都只是披着对你好的外衣,对你的控制;没有界限,就没有真正的爱。 从9月份开始就在和母亲,和爱人的关系中,修炼界限的功课,当我可以说不,当我可以真实的表达自己,当我可以坦诚的面对我自己的时候,我不再害怕关系会破裂,我不再害怕别人是否会开心,我不再害怕冲突,开始真实的面对当下发生的一切,并且练习表达自己的感受,练习建立真正的亲密关系。 我不再接收别人所谓的为我好,都是为了我;我也不再对身边的家人和朋友,做那些我都是为你好的事情;开始慢慢的分的清楚,哪些是你的,哪些是我的;哪些是我愿意接的,我愿意承担的,哪些我不愿意,也不想承担的;让关系轻轻爽爽,让彼此轻轻松松。 参加周老师的【第三阶:叙事咨询师养成督导班——叙事私塾班】,这一次课程里更深的学习了爱自己这个功课,爱自己这件事情,一直是周老师非常强调的一点,我们给不了别人身上,我们没有的东西,周老师一直教导我们:要爱自己,疼自己,照顾自己。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每年都会去京都赏樱花,赏枫叶,泡温泉,喝茶,做按摩等等事情滋养自己,每次上课也是用心的款待每一位学员,但是从不讨好,界限非常的清晰。 课程结束之后,正好也是北京比较冷的时间了,在整个冬天,都在好好练习爱自己这个功课。从每晚的床前的香薰,蜡烛,再到室内的音乐,灯光,再到冬天的汗蒸,做SPA按摩,再到学习做饭,为自己准备食物。。。一点一点练习好好的爱自己,用心的照顾自己。 当我能够好好照顾自己的时候,内在就有了更多的空间,可以好好的陪伴自己的爱人,父母,亲人和朋友,慢慢的把爱带给了身边更多更多更多的人。 11月份~1月份,冉冉老师灵性书写课程的复训,为了形成每周至少一次的书写练习,再次回到线上的书写班,和班里的同学一起练习灵性书写,随时和自己的生命做深度的链接。 参加周老师2017年年底的【找回初心——生命对话与自我定位,改写生命故事疗愈工作坊】,这是距离第一次参加周老师的课程一周年纪念日。两次走进课堂,两种感受,2017年初第一次走进来,生命有太多的慌乱和支离破碎,而今年底再次走进来,生命有了坚实的力量,坚定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影响了身边很多人,这这一年里,生命经历了很深的蜕变,也不断的在改写过往的生命故事,逐渐成为成为一个好好活着,且要放胆活出来的自己。 这一年里,我有过挣扎,有过恐惧,有过担忧,有过希望,有过美好,全心全意的感受这一年的时光,全心全意的体验这一年的发生,到了年末,我想说: 我是多么喜欢这样的自己,我终是长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 而不是以前的那样,事情做的越来越好,却越来越不喜欢自己了。 1月份带领线上读书会,四个姑娘从彼此陌生,不熟悉到成为灵魂的闺蜜,彼此强力的支撑。 3-12月份,荔枝微课:心安读书会,用读书+自由书写的方式,开启线上读书带领。3-6月份,周志建老师《故事的疗愈力量》;7-9月份,周志建老师《拥抱不完美》;10-12月份,周志建老师《把自己爱回来》;累积54期读书,共计613粉丝,聆听万+次。 6-7月份4次线下心安读书会; 7月份,武汉《说出你的故事》工作坊; 8月份,哈尔滨工业大学《说出你的故事》工作坊; 9月份,Mindwork 心灵减压沙龙; 10月份,自由书写28天线上训练营; 11-12月份心安读书会线下活动,共计5次; 还有:雅典娜英文演讲俱乐部自由书写分享,活明白组织的自由书写线下沙龙体验,音乐盟老师们自由书写沙龙体验,一本书房线上分享,暗光组织的线上分享。 还有去年的3月份,主持300+人的古典,秋叶大叔他们的"四大IP超级个体北京站"分享,还有5月份的Fuck up 活动主持人 5月份主持500+人的北京头马峰会的Gala Party环节,以及12月份做自己论坛,主持生涯价值观的体验活动; 还有做一些兼职:演讲训练营的点评导师,一共9期,每期10-15个不等,共计辅导100人左右,还有学员从当期200多人之中脱颖而出,成为冠军,更有进入前十名的不胜枚举; 同时做:初中和高中的生涯课程讲师,带领200多学生做生涯的探索和发现,为孩子们的生涯探索提供了很多支持和辅导; 如李笑来所说的,我这一年里:拼命学习,拼命适应,到处冲撞,去找方向。 我喜欢的,无论擅长不擅长,但是只要有机会,开始各种想办法,把他做好。 当我不知道该怎么去做的时候,就像苍蝇一样,到处去冲撞,去找方向; 一旦有一个方向和点立住了,就像蜜蜂一样,顺着那个方向拼命地成长,拼命的突破。 就这样野蛮成长,经过这一年的时间,我完成了第一年的拼命学习,拼命适应。 很多朋友曾经私信我推荐书,关于叙事故事类的书籍,我非常喜欢的几本,保证每一本都是让你泪目,且触动小心灵的好书,推荐按给大家。 周志建:《故事的疗愈力量》《和家庭的伤说再见》《把自己爱回来》《拥抱不完美》 黄锦敦老师,哈克老师的一些书:《陪一颗心长大》《做自己还是做罐头》《让爱成为一种能力》《生命才是最值得去的地方》《生命的神秘配方》《陪孩子遇见美好的自己》《你的梦,你的力量》 金树人:《如是深戏》 娜塔莉·高柏的三部曲:《心灵写作》《狂野写作》《疗愈写作》 布芮尼·布朗:《不完美的礼物》《勇气的力量》 马冉冉:《从伤痛里开出最美的花》《女神》《越书写,越明白》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