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姑娘Zara
对于自己还是解释的蛮清楚的,一个人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如果说他最终会导致你的生活和工作学习都不太顺心的话,我觉得有必要去改进一下,这个可以找一定的心理老师去咨询一下,他们会为你开导,给出一定的具体方案,陈然一个人当然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因为你的情绪会决定你每一天是否过得开心,是否顺利?以周围的人是否能融洽?如果你每天以这种态度和心情去生活的话,我想对自己也是,不可为的
可爱哆咪
网瘾如同毒瘾一样难以戒除,家长应以防范为主。青春期的孩子虽然没有工作的压力,但是学习上的压力也不小,他们需要通过一些娱乐方式来减压。另外,现在独生子女比较多,家长工作也比较忙,没工夫顾及孩子,这使得孩子在心理上有一种孤独感,他们的这种孤独感也需要通过一种方式来进行排解。
当然,青春期的孩子各方面能力在提高,他们也想通过某种方式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从而获得一种成就感,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和现实经验的不足,他们很难通过社会实践来获得。
这种情况下,网络游戏这种娱乐方式就应运而生了。网络游戏开发商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利润,他们会尽最大努力把游戏制作得更吸引人,更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他们会聘用顶尖设计团队来制作高品质的画面、精良的装备、让人震撼的背景音乐等,这足以给注重视听享受的青少年带来莫大的吸引力。
当然,让孩子成瘾的远不止这些,最主要的是游戏的娱乐方式,比如过关、升级、获得更高级的装备等。这些内容可以让孩子通过“奋斗”来获得价值感和成就感,这是现实社会无法提供给他们的。前面例子中小昊说的那一番话,足以证明这一点。
网络游戏成瘾有什么危害呢?最常见的就是影响孩子的日常生活,导致孩子精神委靡不振,学习成绩下降,到了一定程度还会引起一些生理上的不良反应。有医学专家指出,长时间沉溺网络游戏会使人产生精神依赖,导致植物神经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免疫功能降低,引发心血管、肠胃神经功能疾病等,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死亡。当然,有些网络游戏成瘾的孩子还会危害社会和家庭,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来。
网络游戏成瘾如同毒瘾一样很难戒除,所以家长重点应当做好防范工作。比如,要多关注孩子的日常生活,多和孩子交流沟通,适度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多带孩子参加一些积极的活动等。有专家表示:“孩子上网成瘾,70%是由家庭造成的。如果说家庭是土地,那么孩子就是秧苗。”所以,家长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孩子才能远离网瘾。
让他一次玩个够,释放他的欲望孩子沉迷于玩网络游戏,那是因为他对网络游戏有很强的欲望。如果压制他的这种欲望,只能增强他的叛逆心理,促使他想尽一切办法来达到目的,有时甚至是不择手段。所以,对还没有形成强烈网瘾的孩子,不如适当地让他释放对网络游戏的这种欲望。一个人如果一直玩一个游戏,不管这个游戏有多好玩,也总有玩厌的一天。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以一种平和的心态让孩子开心地玩,而不是带有惩罚性的或者抱有鄙视的态度。
陈然自幼是一个乖巧听话的孩子,成绩一直不错,而且对父母特别孝顺,父母对他也很放心。但是自从初二迷上网络游戏后,成绩一落千丈,也不像以前那样乖巧听话了,他甚至连自己喜欢的篮球都不怎么打了,天天泡在家里上网玩游戏,这让父母很头疼。
后来,陈然的妈妈请教了一位做老师的朋友,这位老师朋友建议陈然的妈妈适当释放孩子玩游戏的欲望,让他一次玩个痛快、玩个够。陈然的妈妈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开始实践朋友的建议。
每天他再玩游戏时,爸爸妈妈商量好不再管他,晚上也不再催促他早点上床睡觉,只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他送一些吃的、喝的。刚开始,陈然感觉到父母不再像以前那样唠叨自己了,耳边总算清静了,他着实窃喜了一阵子。又过了一段时间,他还是没有听到父母唠叨或劝说过自己一句,爸爸妈妈每天只是忙忙碌碌地上班、下班,照样给他送吃的、喝的,他却有些不自在了。在这一段时间内,他喜欢的两款游戏也不知道玩了多少遍,该过的关过了,该升的级也升了,再试着玩其他游戏时,他发现大同小异,也没什么意思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爸爸妈妈发现陈然坐在电脑前玩游戏的时间越来越少,到后来干脆就不怎么玩儿了,他又和伙伴们像以前一样经常去打篮球了。
很多玩网络游戏上瘾的孩子就是这样,你越是不让他玩儿,他越是觉得过不了游戏瘾,因此会觉得玩游戏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凭你怎么说教都不管用。然而,当你放手对他不管不问,甚至“支持”他玩个痛快时,他过了这把瘾反而会对游戏失去兴趣。
网络游戏玩得越多就越容易玩厌,当孩子玩得厌得不能再厌,甚至“吐”了时,他或许再也不想玩了。这不是开玩笑,也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某些孩子的真实体会。有的孩子反映说,玩游戏玩多了,确实会有不舒服的感觉,比如头晕、反胃。尽管过一段时间身体能恢复正常,但那种不舒服的感觉的确会让人对游戏生厌。下面我们来看网上的一个真实例子。
小全是一个初一男孩,父母工作忙没有时间管他,他放学后就和其他孩子一起去网吧,渐渐迷上了网络游戏。
他本来学习成绩不错,但自从迷恋上网络游戏后,成绩一路下滑。父母发现后,多次与他交谈,结果无济于事,后来爸爸甚至开始打他、骂他,但也没能让他戒除网瘾。有时候,小全会一整夜不回家,害得妈妈挨个网吧去找他;还有的时候,他趁大人们都睡着了,然后跳窗去网吧玩儿。
后来,妈妈在一位心理专家的建议下,开始尝试陪着小全玩游戏,直到他厌烦为止。刚开始听说妈妈要陪他玩游戏,小全还不相信这是真的,但看着妈妈诚恳的目光,他答应了。妈妈和小全在网吧玩了近两天两夜的游戏,中途小全怕妈妈受不了,还要求妈妈回家,但妈妈坚决不同意,理由是“还没有玩够”。可是后来小全实在坚持不住了,要求回家,但妈妈也没有答应。妈妈说她玩游戏也上瘾了,非要小全陪着她玩儿,可是小全已经困得睁不开眼了,妈妈却仍然把他叫醒,问他怎么闯关。其实,妈妈也早已经疲惫不堪了,但为了教育儿子,只能强忍着上网玩。
又过了一段时间,小全的脸色有些发白,好像很不舒服的样子,妈妈刚想问他怎么回事儿,就见他急忙跑出网吧,刚跑出门口就吐了。面对这种情况,妈妈并没有安慰小全,反而继续拉着小全进去玩游戏,可是这次小全死活不去了,甚至跪下来求妈妈,说自己实在太难受了,再也不想玩什么网络游戏了。
有了这次经历,小全再也没有玩过网络游戏。
尽管例子中的这种方法有些极端,但仍不失为帮助孩子戒除网瘾的有效措施之一。针对孩子的网瘾,在尝试完各种措施均无效后,家长不妨试试这种方法,它或许能够帮助家长将一个深陷网游泥潭的孩子拉出来。
前面两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孩子网瘾不是太严重的情况,如果孩子的网瘾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比如身体出现了一些严重的不适反应,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这种情况下就要带孩子强制戒除网瘾。比如,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让孩子服用一些戒除网瘾的药物,或做一些积极的、有意义的活动进行辅助性治疗等。
这里需要特别提醒家长的是,带孩子强制戒除网瘾要选择正规的医院或机构,避免让孩子在不良的教育措施中受到二次伤害。
阿里嘎多~
小升初,如今基本都是划片招生,不存在孩子没有学上的问题!至于有些家长的焦虑,猜了半天,可能是想让孩子考上更理想一点的初中罢了!
中小学教育改革,初衷就是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譬如,上课要控制时间,课后作业要少,规定老师不能额外辅导,考试不能公布分数,等等,无疑都是在减轻孩子们的学习压力,让他们幼小的双肩不背负沉闷的课程压力,让孩子有一个轻松快乐的童年。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中国的父母对孩子的高期望要求下,总是想赢在起跑线上。笔者身边家长的孩子 ,五六岁开始报英语辅导班的、国学班的、舞蹈的、美术的、奥数的大有人在。为什么要报班,增加孩子们的学习压力呢?他们无疑有更高的要求,要子女上更好的拨节一流的初中,就是没有竞争上一流的初中,至少也要上普通学校里的重要班或实验班!
在郑州,枫杨、外国语、一中、省实验等中学,基本上都面向全省招揽尖子生,以保证优质生源,而增加中招高招竞争优势。可见,孩子要想上这样的学校,需要面对多么大的竞争压力。就需要从小努力,树立目标,持之以衡,否则,根本就没有机会。面对这样目标的家长,焦虑可想而知,惟有努力与付出,方能达到成功的终点!不过,2019年,教育改革,这种现象可能得到了抑制,抽签、划片、面试等一系列改革,改变原来的招生模式,虽然有助于优质学生就近入学,可对那些期望让孩子上好学校的家长更焦虑,无从事从了。
家长的焦虑,其实大可不必。我们常说,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好的成绩,好的学习习惯,总会让孩子学有所成,在得到快乐的童年时,收获理想的人生彼岸!
小升初是不考试了,但是,择校问题依然存在,而且择校方式多元化、不规范化,每年升学形势又都在变化。
现在择校,无非有三个决定性因素,校内荣誉(区三好、市三好、区红领巾奖章、市红领巾奖章等)、竞赛成绩(各种奥数证书为主,剑桥系列和语文比赛为辅助)、机构的排名(机构很多时候会进行各种各样的考试,保不齐哪个就有用),这三个因素如果有一项很突出,就可以上岸,如果两项很突出上岸小强的机会是比较大的,具体多大,根据孩子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所有这些不确定因素都会让家长无所适从,左支右绌,不知如何是好,能不焦虑吗?!
小升初若考试,则一锤定音,而现在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能确定孩子的最终去处。小学一二年级忙英语,三四年级忙数学,五六年级忙综合考试,无时无刻都在忙碌、焦虑!
更要命的是,现在很多机构借用家长焦虑的心理,声称有机会推荐,或承诺有内部考试机会,或承诺递简历等等,在家长身上薅羊毛!
家长与其焦虑在外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专注于孩子的兴趣和学习,培养孩子长期的学习能力和优秀的学习习惯!这碗鸡汤家长还是要喝的!
小升初不考试了,大部分地区采取划片招生,然而,这并没有缓解家长的焦虑,甚至还更加焦虑,为何?大约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划片入学,只是解决有书可读的问题。但是,你孩子户口所在地,附近有好学校吗?有些地段,还分单双号,单号的今年读这所名校,双号的明年读这所名校,那么,你家孩子哪年出生,能否在当年读上名校呢?有人说,为了孩子能读书,单双号的各买一套房,甚至有的地段,马路的左边可以读名校,马路的右边就读不了,你说怎么办?
更何况,以重庆这边为例,并不是你户口在这边就一定能读附件的好学校,如果学校招满了,你照样会被“调剂”到同区的其他学校。所以,你说家长着急不着急。
本来以前觉得孩子成绩不错,还可以凭自己本事去冲击一下名校,现在划片后,名校招收人数更少了,因为至少要留出一部分名额来划片吧,所以,这反而麻烦了。
怎么办?只有买学区房呗!
原本一家住了80平的两室,还不错,现在换成50平的学区房,还要借钱、贷款……
小升初不考试,名义上是减负了,减少竞争,给家长和孩子都松一松,然而,这松得下来吗?
越是不考试,家长就越慌!考试,咱至少还知道标准在哪里,没了考试,老百姓的孩子哪有门道,想读优质中学、重点中学,那就听天由命吧!
当然,不少地方的优秀生源掐尖6一直都存在,各种方式,活动、夏令营、参观考察,很多小升初的这类活动,实际上从6年级开学就开始了,很多地方甚至提前到了5年级,你说家长能不慌吗?
所以,有钱的报班,学习提升,争取被掐尖,而没有经济实力的,那只有干瞪眼!
老大那年正赶上小升初摇号第一年,因为政策不明朗,虽然从5年级开始有传闻,但仍然不敢松懈,我们孩子不属于那种特别拔尖的孩子,并且我和大多数家长一样对孩子渴求不高,差不多就行。
可能就因为这种思想观念,使孩子一直处于一种差不多就行的状态,不太好,也不太差。如果总体名次跌下来了,她会努力止损。使自己达到一个相对满意的位置。
所以班里人的整体水平这个标准对她很重要,当时心里的确很焦虑。也很紧张,万一摇号到一个差一些中学,就很费劲了。幸好运气不错分到了心仪的初中。
初中三年,班主任抓的很紧。孩子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为人处事上都还算满意。
那时还可以直接考民办,班里第一名的孩子,父母害怕摇到差校,直接放弃摇号,去了私立,三年过后考的市五所。而我们小学当时对口的重点初中因为生源的变化,中考与往年相比也差了一些。
现在不考试了,公民同招,其实也堵住一条通过努力去好初中的可能性。
2020年全国大部分城市都进行了公民同招,有人说都同招了,民办没什么优势了。如果片内初中好无所谓,如果很差劲,对孩子有要求,还真要去参与民办摇号。花钱去上民办。
初中的层次对于孩子来说相当重要,高考看中考,中考就是看初中的层次。
总之,无论小升初考不考试,只要有中考,有高考,家长的焦虑就会存在。假如高考取消了,更焦虑,堵住了普通家庭的孩子通过自身努力跨越阶层的可能性。应试教育下,不管怎么变,家长的焦虑都会存在。
焦虑的一般都是优秀孩子的家长!因为摇号看运气,不看努力,所以对于学习不好的家长来说,是一件好事,但对于学习好的家长来说,就觉得本来我们明明可以靠能力的,非让我们靠运气!运气这个事儿是谁都控制不了的,所以焦虑!你赞同吗?
如果中考高考取消了,我相信更多的家长会焦虑重重,心烦意乱。为什么?因为唯一能通过自己努力奋斗去实现自我价值改变自我的公平通道被无情的关闭了。
换言之,小升初对于对口初中不好的孩子们来说,更是。
小升初不考试了,难道就没有升学压力了吗?难道就解决了学习上的种种困难了吗?难道就可以一路放飞自我不面对学习了吗?显然不是。
可能对于有着学区房,有着好小学的家长来说会拍手称赞,但对于那些没有学区房,在普通小学读书的孩子来说,他们辛苦了六年,奋斗了六年,拼搏了六年,就是希望能在小升初考试时实现鲤鱼跳龙门,然而,政策的改革确实来了一个措手不及,让这些孩子和家长们好生失望。
陈然,计划赶不上变化,说变就变的政策让人一下慌了手脚,可是,那又怎样?我想说,想读书的,真正爱学习的,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出口。
在我身边好多是名牌小学,甚至是双学区房,还可以对口好的初中,可是最终中考连一个普高都没上线的大有人在。人啊,就是这样,一旦环境安逸,不需要自己努力就能得到的东东,来的快去的也快,更何况是孩子们。
小升初考试的通道关闭并不是人生方向的关闭,初中好好奋斗三年,中考加油,人生从不会亏待曾经努力的人,你的幸运也不会缺席。
我记得刚上班的时候已开始小升初的考试了,但是那时候的家长并没有现在那么焦虑。为什么呢?就是由于当时就业的途径还是比较的多,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差不多。学习不好没关系,可以接班呢,家里有条件有背景的话可以找个单位啊,当兵回来可以安排呀,所以当时的家长并没有特刻意非要考好的高中假,考好的大学。而现在 社会 的阶层的差距越来越大,什么单位都是封进必考。这两年的生意又不是那么好做。你说能不焦虑吗?
而现在纵观全国的就业形势,不由人不焦虑,今年考教师资格证的人数都比往年增了不少,我们这个四线小城就增加了一万多人,而且教师还是好多人退而求其次的一个职业。那国考,公务员考试更是竞争的激烈,有些岗位几千人争一位,你说能不焦虑吗?
另外,单位招人一张嘴就是985,211的,文凭低,你根本都没有填表的资格。我现在就很后悔,没有让孩子复习一年,争取考一个一本的学校,所以现在就鼓励她考研,即便研究生考上了原始学校不好,有些单位也是看原始出身的。你说作为家长,能不焦虑吗?
而外企和私人企业不但太辛苦,而且还不稳定,不一定啥时候你就被开了,这也是现在人们焦虑的一个原因吧!我的一个同事的孩子也非常优秀,进了国企,但是还是嫌工资低,于是跳槽进了外企,非常的辛苦,加班是常态,有事春节有事,就回不了家。年纪轻轻都秃顶了,还有病。
另外,大城市房价的压力那么大,你说孩子不考上好学校,将来没有好的工作,怎么样支撑这个高房价?这种焦虑已经波及到我们这样的四线小城了!我们这里的学区房竟然也卖到了一万多一平方,一套70、80平米的八十年代的二手房能到卖到八九十万,而我们的工资平均三四千的样子。
您好,我是彭华勇,心理咨询师,分享家庭教育与心理学,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现在整个 社会 ,不少家长都非常焦虑,焦虑已经成为危害家长心理 健康 的重大杀手,当然,焦虑,也是导致家长家庭教育跑偏的重要原因。
我一直强调,学习家庭教育,很多家长都进去了误区,急功近利找方法,找快速解药,却成天神经兮兮的,看到这个担心,望着孩子那个又焦虑,如此心态,谈何教育好孩子,只要家长的心态是焦虑担心的,那么,再好的方法,她也运用不了!
而且,我一直强调,担心就是诅咒,相信就是力量。很多孩子出现厌学叛逆、抑郁等问题,就是家长从小孩子过度担心导致的,担心了那么多年,终于把孩子担心成问题少年了!
所以家长调整自己的心态至关重要,决定了孩子未来的走势!那么如何调整心态呢?很多家长面对孩子的时候,不自觉就会焦虑担心?怎么办呢?
第一,家长要放下对孩子的高期望,放下就是成就,没期望反而是最好的期望。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家长如果心中一直有高期望,就像一直踮起脚尖,伸直脖子,两眼直视孩子的分数,每次考试,一上一下,都牵动着家长的心态,一惊一乍的!
而为什么说放下就是成就呢?因为放下高期望,家长才能真正学会放手,学会放手,才能给孩子自由,有自由孩子才会有自觉!而家长如果有高期望的执念,就会容易担心,一担心,就焦虑恐惧,一恐惧就会控制,要求,监督,一控制监督,孩子就失去内在动力,而且必然叛逆,于是,各种问题来了?
第二,家长要觉察自己,区分界限。什么事情是孩子的事情,吃饭,读书,睡觉, 健康 ,未来都是孩子自己的,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就要区分界限,让面对,让孩子承担,即使暂时一承担面对,就出问题,就犯错,但是没有尝试,没有犯错,孩子怎么会长大呢?尝试犯错,是孩子成长进步的阶梯!
而一旦家长把孩子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自己替孩子承担了,替孩子着急了,那么问题就孩子。即使你再唠叨,再说教,孩子从来不面对承担,孩子也一点都不着急,气得你进医院他都会无动于衷!
第三,先敬父母,再爱伴侣,再爱孩子。这是家族的序位,不要把这个顺序颠倒了,先尽心尽力孝顺双方父母,让老人身心愉悦,感觉自己很受尊重,被重视。其次就是处好夫妻关系,彼此恩爱,其次才是爱孩子。
而很多家庭里,老人是被忽视的,夫妻之间是冷淡的,一股脑跳进了全心全意为孩子服务的火坑。殊不知,孩子能承受起这个福报吗,所以人都以他为中心,考虑照顾他,这样的孩子早早地把福报享受完,那么长大了,能不吃苦吗,能不命苦吗?
而事实上,家长按照家庭序位来,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爱。做任何事情,要符合道,也就是符合规律,家族的序位规律就是如此,违背它就会出问题。
第四,每天朗诵经典,朗读经典好处很多,可以静心,可以提神,可以增强自身能量。越古老的文字越有能量。所以,比如儒家《论语》《大学》《中庸》《孝经》《弟子规》等,道家的《清净经》《道德经》《庄子》《阴符经》等,释家《心经》《金刚经》《坛经》《地藏菩萨本愿经》《药师菩萨本愿经》等,这些经典,哪怕每天读一点点,只要坚持了,对于人的心态,精神状态,能量气场都会非常有帮助!只是很多人不会坚持去做!
第五,每天练静心养身的传统功夫。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流传下来了很多好的 养生 功夫。比如《八段锦》《五禽戏》《太极》《莲花生动功》等,这些 养生 功不仅仅是强身健体,更多的的可以提升精气神,让人能量强大,心也随之更静!
比如,我自己,就经常练习站桩,混元桩,以及《莲花生动功》,坚持了不到半年,身体精气神好多,坚持一年,走路感觉好轻松,全身很有劲,而人的能量提升了,心态也自然容易平和宁静。传统是个宝,可惜很多人还不知道,需要我们多多弘扬!
第六,禅修打坐,内观自己。人之所以有很多的烦恼,痛苦,其实是因为自己杂念太多,欲望太多,而禅修,就是很好的觉察,觉察自己的念头,自己的心,起心动念,从而能够很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
第七,丰富自己的生活。很多家长全职妈妈,陪读,那么很容易就为孩子而活,家长要想爱孩子,先爱自己。所以家长需要丰富自己的生活,自己有朋友圈,多参加一些活动,让自己身心愉悦,这也是给孩子做榜样。
需要说明的是,分享的这些方法非常有有价值,只是很多家长不一定懂价值,所以很多人只是看一看,那么帮助就有限;如果真的懂价值的,就会发现,这一节分享的价值太太,如果看懂了的,去行动了,甚过你在外面参加很多数万元的课程!因为这些都是我咨询实践证实很有效果的!
总而言之,心态对于家长来说非常重要,学方法之前调整自己的心态,担心就是诅咒,相信就是力量,心态好了,感觉就好,感觉好,离目标更近,吸引来的都是美好的事情!
小升初不考试了,普通人家的孩子如果学习很好就就没有去好学校的途径了,因为好好的公办小学、初中,都和学区房挂钩,而能买起学区房的普通人家是很少的。而恰恰是这些人家,孩子学习好才可以最方便快捷改变孩子命运的。
最焦虑的家长要数今年以及四五年学习成绩好的家长了,因为家长和孩子在原有的择校道路上已经有了一两年甚至好几年了,钱花了不少,孩子时间和精力也投入了不少,眼看着该准备的成绩和奖项都快准备好了,突然套路变了,这么多的投入都白费了,如果孩子摇号去了不好的学校,那对家长和孩子都是一种打击,毕竟付出了都希望有收获的。
我觉得提问者肯定不是一个家长,要么就不是一个称职的家长!
小升初也是考试的,不是不考试,还有到了初中分班也会考试,只不过平行分班罢了。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你的孩子就因为一次分班考,老师刚好又去看了这个分班成绩。
如果你的孩子成绩太差,给老师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感觉。差生就已经牢牢的定在他的心里,你觉得这样对你的孩子好吗?
老师不是圣人,第一印象还是很重要的。老师如果对一个孩子第一印象好,时常夸夸他,那你的孩子是不是就不一样呢?
注重孩子教育的家长,孩子的学习往往都不差,当然想让上一个好的学校了。
好的学校那是不是孩子的学习也是不错的呢?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班里的同学也都是愿意学习的孩子,那是不是学习环境也不错呢,这就是为什么学习好的孩子的家长焦虑的原因。
一个普通班级,老师不可能只给学习好的那几个孩子讲课吧!老师是要面对全班的孩子,有些问题对于学习好的孩子来说,那就是浪费时间,这就是家长焦虑的原因!
普通班级,每个班里总有那么几个不爱学习的孩子,学习对他们来说那就是折磨,可是没有办法,还是要待在学校。不学习,他待到班里除了捣乱还能做什么。
初中的孩子刚刚进去青春期,不仅老师管不住,就连家长也无能为力,你觉得这样对学习好的孩子公平吗?这就是成绩好的学生家长焦虑的原因。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