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261

κiξs飛揚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陈陈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DP天圆地方

已采纳

明显不是额...

心理咨询师陈陈

273 评论(15)

Nightwish阳光

用身份证实名认证是安全的。个人建议:只要是官方备案的软件提供的身份证实名认证都是比较安全的,因为他们有保护我们隐私的义务,你在生活中如果出现个人隐私被窃取的情况,一定是登录了钓鱼网站,我建议你在生活中一定要学会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才行,因为身份证实名认证是至关重要的,很多诈骗分子是通过身份证实名认证来进行行骗的。如果在身份证实名认证过程之中碰到问题,也可以直接咨询相关客服进行解决。实名认证是管理网络秩序采取的必要手段,也是网络实名制的必然产物。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网站要求实名注册,并通过电话认证(或向用户发送短信验证码进行验证),规范管理的同时,也是掌握相关行业营销渠道开发、客户信息的手段。扩展资料:国家网信办刚刚公布了《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规定》明确指出,禁止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及其从业人员非法牟利,不得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或基于错误价值取向有选择地删除、推荐跟帖评论,不得利用软件、雇佣商业机构及人员等方式散布信息。《规定》对网站主体责任进行了明确规定,主要包括八个方面:一是落实实名制要求;二是建立用户信息保护制度;三是建立先审后发制度;四是加强弹幕管理;五是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六是技术保障措施;七是加强队伍建设;八是配合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和数据支持。实名认证有利于确定身份,让商家和客户之间彼此了解和交流,有利于网络商城的开展,避免了一些不法分子在网络上欺骗消费者。

299 评论(12)

wxb2066472463

《黑暗迷宫》电影前三分之二内容完全猜不到结局,而结局完全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心结,能不能走出这个心结就得看自己愿不愿意走出来了。值得深思的地方是如何在生活中获得自我救赎。

剧情完整,逻辑能够自圆其说,没有特别大的硬伤。节奏紧凑。片头杀人案出人意料又干脆利落,迅速形成高潮。情节推进很快,基本没有懈怠冗余情节。

层次丰富。全片在明暗相间的时空里交替推进。开头杀人案由明转暗,跳回讲故事时空,又由暗转明,接着车辆进入隧道,又进入黑暗模式。黑暗模式中有分成几条不同款式房子和几个主体演变,然后又闪出警察破案模式,再次由暗转明。全片层次错落有致,明暗交替,环环相扣,为国产悬疑片所罕见。

立意较高。影片最后从破案,打败坏人上升至自我救赎。而且这个过程比较自然,切换合理,令人信服。当然影片有很多不足。首先是道具简陋。

144 评论(15)

雨虹阳光

啊? 陈志林老师是GAY? 不可能哦! 我接受过他的咨询,应该不是吧, 挺帅气挺阳光而且也比较卖力的那种,说陈老师吧,应该属于时尚阳光那类吧!楼主做人也太不厚道了哈!怎么可以怀疑陈老师是GAY呃!不过说实话,陈老师倒是很擅长帮助女人揣测男人心理的哈!哈哈哈,他应该算是一名男性女权主义者吧,或者说他应该是名真正为女人着想的男人吧!陈老师是GAY,这个我实在是不知道,不过,陈老师在重庆还是比较出名的哈,知名度也比较高吧,特别擅长婚姻恋爱情感类的东西吧

230 评论(15)

淡淡默默淡淡

来源:深燃(ID:shenrancaijing) 作者:李秋涵 编辑:魏佳一提到抖音,江海就忍不住叹气。他家孩子7岁,刚上一年级就迷上了抖音。让他放下手机来吃饭,得到的回复总是,“等一下,马上就来”,接着就一直磨蹭,遇到好笑的,就“咯咯咯”傻笑。放学回家刷,晚上睡前刷,吃饭的时候也刷,“如果刷牙有这么自觉就好了”,他说。9月18日,抖音宣布升级青少年防沉迷措施。这不是第一次尝试,在2019年3月,根据国家网信办的指导,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等短视频平台就已经上线青少年模式,在该模式下,用户每天使用时间不超过40分钟,且晚22点至次日早6点不能使用。这次抖音升级版防沉迷系统的最大变化是,以前可以由用户自由选择是否进入青少年模式,现在,只要是14岁以下的实名认证用户,自动全部进入青少年模式,且无法自行退出。一天后,快手方面也表示,今年6月上线了青少年模式,14周岁以下的实名认证未成年人用户,将直接进入青少年模式。听到这个消息,江海还是高兴不起来,根据过往经验,他担心“防沉迷升级也没啥用”,比如,他家孩子用的就是大人的手机。这的确是当下部分家长面临的问题。根据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国内未成年网民达到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其中,未成年人看短视频的比例,由2019年的增长到2020年的,占比稳步上升,同时,的未成年网民在工作日收看短视频超过2小时,在节假日该比例提升至。虽然抖音升级了防沉迷措施,但在和深燃的交流里,孩子在10岁以下的不少家长表示,孩子年纪小还没有独立手机,会借大人的手机休闲娱乐,能绕开防沉迷系统。部分年纪在10岁以上、拥有独立手机的未成年人则提到,没有实名认证的计划,即便做了认证,也可以退出登录,切换成游客身份,无限制刷视频。总之,这场对“沉迷”的抵抗,想胜利并不容易。沉迷短视频,如何自拔?“我一直在忧心这件事”,江海告诉深燃,暑假的时候,孩子可以抱着手机从早刷到晚。他不想做强势的家长,直接没收手机。委婉的方法尝试过几次,比如在孩子玩的时候旁敲侧击提醒时间,或是以退为进,告诉她自己是小大人了,要学会自我管理,但效果都不理想。家长们最担心的,是孩子还没有完全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正处于爱模仿的成长时期,容易被短视频上的不良信息影响。“我表弟今年13岁,上初二,每天看视频里各种豪车洋房、小姐姐、旅行博主,现在已经天天叫嚷着自己以后要创业了。”知乎上,一位网友感叹。过往的一些媒体报道,已多次提及未成年人沉迷短视频的危害。2018年,有媒体报道,根据家长们反映,自家孩子沉迷抖音,有的模仿短视频里的夸张动作;有的对着视频浓妆艳抹扭来扭去;有的加了数十个广告群、兼职群等,每天乐此不疲地跟各种人互动,甚至还做起了“生意”,倒卖小玩具。还有家长发现,孩子被抖音上的朋友诱导下载了某聊天APP,给陌生人转账。在黑猫投诉上,搜索关键词“抖音未成年”,出现822条结果,内容大多与未成年误充抖币、打赏主播有关,数额最高的达18万元。黑猫投诉上的抖音与未成年人有关的纠纷 来源 / 黑猫投诉截图“信息沉迷对成人都是一个非常大的负担,更不要说未成年人”,心理咨询师朱晓辉对深燃解释,“短视频需要经常给予大脑兴奋刺激的点,来保证内容有人观看,有传播效应。我们的大脑在看到这些刺激点后的反应,不是休息,而是一种加强的工作状态。”他介绍,这带来的后果是,当一个人真正进入到休息状态时,大脑会出现一种认知错乱,让人难以在“学习”或“工作”这种无法短时间内获取大量刺激点的事物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导致在学习或工作时,很容易感到焦虑、心烦、甚至走神。根据《2020年全国未成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近半数家长认为,除家庭监督外,互联网企业完善未成年人上网的保护功能与机制,是降低其上网不良影响的最有效手段。2019年3月,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牵头,国内53家短视频平台和直播平台试点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该系统会在使用时段、时长、功能和浏览内容等方面对未成年人的上网行为进行规范。当时抖音就上线了青少年防沉迷系统,打开APP时会弹出提醒,提示可在未登录情况下选择设置“青少年模式”。在该模式下,用户每天只能使用不超40分钟,且晚22点至次日早6点不能使用。同时,在产品设置方面,对科普类和传统文化类内容加权推荐,界面简洁,主页只留下了点赞功能,底部界面的“朋友”一栏替换为“发现”,发现页上根据“人文历史”、“动物世界”、“太空漫游”等进行了分类。消息、订阅等社交相关功能都无法使用。抖音青少年模式界面 来源 / 抖音截图看起来是对防沉迷下了功夫,不过14岁的可可告诉深燃,她身边没有多少同学会主动使用青少年防沉迷系统。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未成年人短视频青少年模式使用研究”课题组调研显示,仅有的未成年人使用过青少年模式。根据新华社客户端的问卷调查,超七成受访者认为青少年模式“没有多大用处,漏洞太多容易钻空子”。而根据去年11月5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小学生短视频使用特点及其保护》调查报告,超三成未成年人认为青少年模式没用。同时,报告还指出,搞笑类短视频最受未成年人青睐,比例近六成,其次是动漫游戏类,而知识教育类仅占三成。“有一次,在地铁上看到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拿着平板刷抖音,屏幕上是一张大大的、涂满化妆品的脸。”05后陈陈告诉深燃。防沉迷系统,有用吗?这一次,抖音防沉迷系统进行升级后,只要是14岁以下实名认证用户,自动全部进入青少年模式,且无法自行退出。看起来强制性增加了,但多名家长及青少年告诉深燃,有多种方式可以躲过这一系统。首先,14岁以下的青少年中,一部分年纪较小的孩子使用的是父母的手机。江海就提到,他家孩子是用妈妈的手机刷抖音,青少年防沉迷系统难鉴定屏幕前的使用者是否是本人。有家长就此咨询抖音官方,得到的回复是,“家长可以直接把自己的手机开启青少年模式”。理论上,家长理应配合,不过每次给孩子玩都进行设置,到自己使用时再切换为正常模式,也有部分家长表现出了没耐心。在黑猫投诉的纠纷里,大多难解决的原因就在于,判定“行为人”是孩子还是大人,并不容易。其次,防沉迷系统生效的前提是进行实名认证,但登录抖音并不一定需要实名认证。05后张张就告诉深燃,他身边的同学,基本都没有进行实名认证。在上中学的圈圈为此特地发了一条朋友圈做了小调查,得到的结论也是,小伙伴们都没有进行实名认证,照样可以正常使用抖音。字节跳动“青少年守护热线”客服告诉深燃,实名认证需要先让账号与手机号绑定,即便是大人的手机号也可以,接着再输入认证人的身份证号,这个身份证号可以是未成年人的。不过,深燃体验发现,实名认证的入口并不在显眼位置,需要在页面“我”的右上角上,点开一个三道杠的标志,在“设置”中寻找“账号与安全”,在第9栏才能找到“实名认证”入口。对于一些上了年纪、玩不转手机的家长来说,想找到并不容易。此前新华社报道,在部分农村地区,由于父母在外打工,一些青少年由老人照顾,这些老人连手机操作都不熟悉,更不知道何为青少年模式。并且,登录抖音除了用手机号外,还有今日头条账号、QQ号、微信号、微博号、苹果账号等多种方式,这些第三方账号大多不会甄别用户年龄信息。即便是原手机账号进行了实名认证,换其他第三方账号登录,也可躲避。抖音登陆方式 来源 / 抖音截图最后,让“防沉迷系统”难以发挥效力的是,即便用户没有登录,也可以以游客身份无限制刷视频。这一问题,在快手上也存在。00后小雨告诉深燃,她不到10岁的侄子沉迷抖音时,她设置了青少年模式,但丝毫没有影响侄子刷视频,“他把抖音卸载了再重新下载,就没有青少年模式了,因为不用登录就可以看。青少年模式开不开没有意义,太容易就躲过了。”她感叹。以上几种情况,即便是抖音升级了防沉迷系统,也并不能拦截所有的未成年人。更让小雨哭笑不得的是,她再次把抖音卸载后,侄子转战到了微信视频号。各个短视频产品数据没有打通,防沉迷措施不同,未成年人可以在多个短视频平台上挨着刷,每个平台刷40分钟,一天下来也能刷两三小时。“未成年人网游防沉迷政策出来以后,诞生了买卖游戏账号的产业链,但对于短视频来说,甚至都不用出现倒卖实名抖音号的产业链,因为想找到躲避防沉迷系统的方式太容易了,”一位业内人士感叹。该拿沉迷的孩子怎么办?短视频平台除了限制未成年人的使用时长,还能做什么?“限制时间不难,难的是单独维护一套内容库、审核规则和算法”,资深产品经理判官对深燃表示。除了限制评论、转发等功能,关闭社交功能,在抖音的青少年模式下,系统里单独使用的是一套内容库,有独立的内容池,审核规则也相较于普通的视频不同,可以说,这是在抖音基础上运行的另一个APP。05后陈陈自己主动开启了青少年防沉迷系统,据他观察,界面简洁,广告也少了,“给我推了很多知识型博主的视频”,但他时常对里面展示的知识是否准确感到怀疑,有的像是二三手的解读信息。他希望能获取更高质量、更权威的科普类短视频。这对平台提出了更高要求。有业内人士认为,在青少年模式下,内容门槛要更高,也应更准确,尤其不应该通过算法抓住青少年的弱点,“收割”他们的使用时长。在孩子沉迷短视频这件事上,有人为平台鸣不平,称“父母是第一负责人,有的家长自己玩起手机都昏天黑地的,孩子能学好吗?”判官也表示,“孩子用父母的账户,平台很难监测,总不能十分钟检测一次人脸吧”。来源 / Pexels但家长也感到束手无措。江海说,“很多人都说家长要以身作则,我平时大多数时间都是在看书,很少玩手机”。老余家的孩子10岁,他觉得没办法完全避免孩子使用手机,“平常孩子上课,没有多少时间玩。周末有时候大人出去,她在家肯定会用手机,那个时候就不能监督到了。”“抖音是互联网发展到现阶段的产物,没有抖音也有快手,或者其他软件”,老余理解平台的处境,但在他看来,虽然抖音不是直接向用户收费,但是是将流量贩卖给广告商,进行了商业变现。对内容的把控和对青少年群体的保护,就是平台应当承担的责任,“很大的责任”。“其实相比防沉迷系统,平台需要做的,更应该是在算法方面进行优化。很多算法设计员都会看一本叫《上瘾》这的书,无论是游戏还是短视频,其实都使用和借鉴了非常多的方法”,朱晓辉表示。在他看来,当下的沉迷现象,和平台的目标有关。“数据就是员工所追求的考核指标,平台如果继续使用这种数据考核的方式来要求员工,其实从根本上,无法改变短视频会让人上瘾的结果”。而对于家长来说,从关心青少年健康的角度讲,禁止并不足以帮助青少年获得更好的成长。“这就像房间里面有一把破椅子,我们把这把椅子搬出去了,那这个房间真的就那么让人舒适吗?”在朱晓辉看来,更重要的是寻找更好的替代品。如果人们对现实保持关注,会获得更多现实掌控感。当人们对现实不能保持掌控的感受时,会对想象的事物进行掌控,“未成年人因为现实力量感比较弱,对虚拟掌控感的需求更多,也更容易进入所谓的沉迷状态。”从社会学角度来说,人类是以狩猎和采集为生的动物,需要让青少年在发展的过程中获得实体获得感。“比如说很多孩子甚至成人热衷于采摘,这就是实体获得感的一种获取方式”,朱晓辉表示。为青少年营造健康成长环境,家庭、应用平台都不能懈怠。“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对于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在这家被限制了,就去别家。总会有漏网的口子等着这些未成年人进入。”一位网友感叹。这条路,任重而道远。*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可可、陈陈、张张、圈圈、小雨、江海、老余为化名

236 评论(14)

喵喵:小妹

抖音属于正规的平台,所以说用身份证实名认证是比较安全的,它不会泄露你的个人信息。可以放心的认证。对我们是不会有影响的。

87 评论(14)

錵小寶圓滾滾

老IP故事+国人面孔,这个组合,拍摄悬疑电影,通常不受待见。

老IP:意味着无穷无尽的对比,对比之下,就是无穷无尽的伤害。国人面孔:拍摄稍微高端点的悬疑,通常都是吃力不讨好,这个情况没有道理可言,但它就是存在,而且逢片皆灵。

《黑暗迷宫》就是上面这两种情况,想要拍的多好,基本不可能。

创意思维上的缺失:电影剧情依旧停留在典型的梦境+逃生框架,而摆在前面的佳作太多太多,想全面超越难上加难。

再加上又是国人所拍,第一印象先打折扣,综合下来,评分、人气惨不忍睹。

三个角度,全面评析《黑暗迷宫》,好或不好,总得有个说法。

电影在故事情节上,可以分成两个段落,段落的分割点是心理咨询师陈嘉第一次醒来。

而这次醒来,起到的作用是两方面的,总体而言,劣势大于优势。

优势在于:告诉观众,我这是梦境,所有你一切看到的不合理,其实它都是合理的,所以请不要吐槽。

劣势在于:悬疑电影本身就是悬疑+未知,刻意的告诉观众答案,反而有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

于是电影的好坏,也就是从这个分割点被砍成两段,前半段的优质,对应后半段的劣质。

而再次醒来,重进梦境,前面并未走完的六条隧道场景突然切换,人物主体也从杀人狂魔变成了心理咨询师陈嘉。

再次进入梦境,很难再接连上前一段的梦中故事,从科学逻辑上来说,没有问题。但对于一部电影,前情未明,并且再无交代,则是一个较大的弊端。

主体人物的改变,从杀人狂魔的人格分裂,转化为心理咨询师的人格分裂,这是一个惯用的套路,言之通顺,但并不新意。

本片最大的亮点,应当在于六条隧道的无限循环设计,有借鉴“密室逃生”的嫌疑,但总体架构上,依旧很给力。

在前一个小时的剧情中,六条隧道,对应六种风格,找不到的出口,突然死去的同伴,以及房间里收藏的各种残缺的生物标本,以上这些,给人的感官刺激,极度强烈、且持续。

每一个隧道,对应一个人格,杀人狂魔在隧道中共计分裂成七个人格,但隧道只有六个,依据规则,每一个隧道必须死去一人,才可以进入下一个隧道(依据电影设定,小熙是虚拟人格,司机是杀人魔对母亲情夫的映射人格,而这两个人格,究竟是否属于杀人狂魔本身,需要打个问号)。

意味着六条隧道走完,最终将只剩一个人格,而那个人格也将成为杀人狂魔最后保留的人格。

依照陈嘉本身的计划,是要找到负责“杀人”属性的人格,继而获取妻子赵欣被藏匿的地点坐标。

但当第一次梦境醒来时,隧道还剩两条,但人格同样只剩两个,死去的人格里有负责杀人的人格,但坐标依旧毫无头绪,这打破了陈嘉预先想要的设定。

此时孕妇人格,用刀捅了陈嘉,时间走完,梦境醒来。

电影走到这里,时间过去一个小时零两分,这一段的剧情,是整部电影最大的精华。

《黑暗迷宫》除了悬疑风格之外,也糅杂了一定的“寓言”含义,电影中有很多细节,更像是颠古不破的道理,常说,却也常常被遗忘。

(1)不要以貌取人:电影的一切开篇是从陈嘉妻子赵欣因汽车抛锚,而误上“贼车”开始。赵欣放弃第一辆大货车,选择后面的小轿车,原因无他,以貌取人。

(2)饿了,你就啥都吃了:七个人格中,“浪荡”人格的唐馨予虽然表演的很尬,但是她代表的一类人,却很有特性。从开始的厌恶方便面,坚决不吃,到最后为了一包面,出卖肉体,放弃尊严,这里面的讽刺和教育意义很浓。

(3)失去了才知道珍惜:这是多数人挂在嘴边,却未必可以体会的一句话,陈嘉与赵欣都在相互失去以后,才知道对方的珍贵,赵欣在大水淹没脖颈,对陈嘉留下的最后那段“告白”,虽然有些俗套,但不失为再一次佐证:珍惜眼前人,莫等失去再后悔。

(4)你的内心藏了几个你:每个人内心,都有几个不同性格的自己,是有严谨的科学依据的,心理学层面的“超我”、“自我”、“本我”,早已让我们对人格有着清醒的认知,人皆有黑暗一面,也有阳光一面,正视,兼容,最后忽视就可,无需太过刻意回避。

《黑暗迷宫》,及格之上,优秀之下,聂远、杜奕衡等人的演技依旧十分给力。如果不是后半段过于赶场,加上刻意的交代剧情背景,它应当可以更好。

201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