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壹老师
拥有“体面财富”与“闲暇时间”让他们觉得幸福北京慧源心理中心的资深心理咨询师李玲认为,这批人觉得幸福的最大原因是拥有了“生活必需的‘体面财富’与‘闲暇时间’”。“体面财富”是个人身份价值与消费能力的直接证明。人们通过运用自身的知识体系及综合素质,获得某种比较理想的工作所提供的物质保障,能够满足个人对于社会“认同感”的心理需求。当“新中间阶层”收入达到“5000~7000”元的范围之内,这个数字为额外的物质享受和娱乐消遣提供了比较可靠的经济保障。与此同时,薪金与职务的大幅度提升使自我价值感空前高涨,更加稳固了人的自信心与进取心。比起其他的阶层,他们可能更多闲暇时间。除了下班后的时光、周末及法定节假日,他们还追求一切进行个人心理调适放松的零散时间,能够缓解压力与紧张感。 “新中间阶层”需要一个成长过程。在这个历程的不同时期,新中间阶层的幸福感并不相同。一般而言,作为典型新中间阶层,他们的幸福感一般都经历三个阶段:积累时期当你正处在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尽管薪金可能不算优厚,但已经基本能够维持大城市的物质需求。这个阶段的幸福感来自于生活初步稳定后自我“存在价值”的证实与提升,它会随着薪金的增加或职位的升迁而持续壮大。膨胀时期当你成为一个典型的“新中间阶层”,收入属于“5000~7000”元的范围之内。这个时期的幸福感实际上是物质与精神同时达到相对最佳和谐状态的一种心理体验,因此又被称为“最幸福”的时期。沉淀时期当你的收入和职位已经处在高于“新中间阶层”的程度之上,由金钱所营造和提供的幸福感与成就感逐渐趋于稳定和沉寂。随着物欲需求空间的逐步缩小,自我内心需求则开始日益庞大,但由于暂时缺乏对于未来清晰明确的构思和规划,使得伴随当前高收入所本该享受的宁静与平和被打破,幸福感反而会变得模糊与不确定。 在北京博爱心理咨询中心的资深心理咨询专家刘铁刚看来,“新中间阶层”有别于大众以往认知的传统“中间”状态。“中间”在此时,并不意味着“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尴尬境遇,而是一种职业生涯承上启下的进取阶段。“新中间阶层”并不只是针对“薪金水平”的一种概念划分,它在更多意义上包含了与当代生活观念相匹配的精神因素及心理因素。中间阶层是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说它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其中,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是最主要的革命对象。官僚资本指四大家族及军阀控制的资本。中间阶层是需要争取的,不分上层和下层,是无产阶级针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刘铁刚表示,“新中间阶层”中的很多人,并不会懒散地安于“中间”现状,他们非常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看重社会角色赋予自身的发言权及行为能力。对于未来,他们大多有着清晰的规划安排,并竭尽全力地向目标不断迈进。 在越来越重的社会竞争压力下,新中间阶层之所以能保持幸福感,只因为他们有着自己的幸福秘籍。学会就事论事。在做事之前,首先明确这份工作是否是自己真心向往并值得全力付出的。如果答案确定,那么就专注投入,而不掺杂过多的内心需求,保持纯净的工作心态,增强成就感。不要苛求完美。不无休止地追求完美,不当做不到最好就不罢休的“拼命三郎”,因为他们都因为无法超越极致的压力和困扰而疲惫不堪,幸福感更无从谈起。了解金钱的价值。懂得人的幸福体验实际上来源于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富足感受,因此,努力工作的同时不会忘记在周末去看一场心仪的电影,在假期计划一次阳光海滩的旅行。理直气壮地发泄。再优越的工作也会有说不出的压力与困扰。聪明的白领,不会把自己逼到忍无可忍时再暴跳如雷或焦虑抑郁,有着及时发泄不良情绪的生活习惯。承认变化。在蜕变的过程中,可能会一帆风顺地升职加薪,也可能会遭遇到意外的变故和打击。懂得学会承认“变化”的存在,不在失意时怀念曾经的成就和安稳,也不在得意时忘却潜在的危机和挑战。想象成功。幸福感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心理状态。即使还没有实现理想中的职业目标,甚至正在受挫与失败中煎熬,也会尝试想象成功,并尽量细化“成功后”的喜悦感受。这些东西会在无形中刺激创造力与进取心,弱化“艰苦”奋斗感受,提升动力。
sunny小波
胶带球有毒。
胶带球是用胶带缠起来的,而胶带含有甲酫,另外胶带的主要成份是PVC,也就是聚氯乙烯,其中氯有刺激性气,并且有腐蚀性,PVC也就是电线外表的表层。
相关报道:
一个小小的“胶带球”,究竟有多大魅力?在多家学校附近的文具店,一众小学生都在购买“胶带球”。
一家文具店店主告诉记者,胶带球卖得挺火,店里只剩了些存货。记者看到,胶带球根据质量和粘球的难易程度分为不同的价格,大多在3到6元不等。
其貌不扬的胶带球,缘何成为校园玩具新宠?不少文具店店主给出答案:这是学生们日常消遣的玩具,价格不贵、携带方便,随手拿起来就能玩,“比玩手机游戏强吧。”店主们说。
一些在玩具店购买胶带球的小学生告诉记者,用小球把胶带上的胶黏剂撕拉下来,并不断用胶黏剂包裹小球,小球越来越大,玩胶带球的过程让他们觉得很解压。
“当你烦恼时,当你伤心时,当你发呆时,你可以用网红胶带球来解压!”记者注意到网络售卖“网红胶带球”的时候,也会把“解压”二字放在搜索的关键词中。在对家长的采访中,他们的关注点在于是否真能解压,以及玩胶带球的安全性。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玲军认为,胶带球的发明还是比较有创意的,玩球的过程要手眼配合,需要玩家专心致志、集中精力。在制作过程中,孩子不会思考过多,身心可以得到暂时的放松,专注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减压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有些家长可能会担心孩子“玩球”上瘾,李玲军认为家长不必过分焦虑,孩子好奇心重,关注好玩、新鲜事物很正常。如果家长不反应过度,孩子就不会出现“上瘾”行为。孩子对某种玩具的喜爱会倦怠的,风靡也只是一段时期的现象。
对于家长们关心的安全问题,记者查阅发现,透明胶带由胶粘剂和薄膜组合而成,胶粘剂由合成橡胶制作而成,合成橡胶是一种有毒的物体。家长要提醒孩子不要嘴咬断透明胶带,在玩完胶带球后清洗干净双手,保护健康。
且行且珍惜02
2017年6月24日,岳晓亮到信阳举办亲子问题精准解决工作坊。李玲校长身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一直关注心理学的各种研讨交流活动,尤其是岳晓亮这种案例分析式的,所以消息一出,李校长就通知我赶快报名参加。我是第一次参加心理学工作坊学习,受益匪浅,以下是学习笔记,与诸位分享。首先分析了一个孩子的履历,百度是这样写的:“自幼热爱音乐、喜欢唱歌,热爱体育运动。4岁选入中国幼儿申奥形象大使;4岁学习钢琴,师从于中央音乐学院著名钢琴教授韩剑明先生;8岁开始学习书法至今,师从清华大学方志文先生;10岁加入中国少年冰球队,多次参加国内外少儿冰球比赛。连续两届荣获全国希望杯青少年儿童钢琴比赛二等奖、中国作品演奏奖。全国少儿钢琴比赛金奖,第八届北京钢琴艺术节优秀演奏奖。连续三届荣获爱我中华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铜、银、金奖。并入选2009激情奥运爱我中华青少年书画双年展。2009年入选为最年少的海淀区书法协会会员。”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优秀的孩子,国家的人才。然而他的名字叫——李天一,他之后的履历是“2011年9月6日,因与人斗殴被拘留教养1年。2012年9月19日,被解除教养。2013年2月22日,因涉嫌轮奸案被刑事拘留,后因可查资料显示未成年,移交少管所。该案件于2013年9月26日开庭,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做出一审判决,以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10年。” 这么一来他还是一个好孩子吗?好孩子的标准是什么呢? 四感标准——安全感、亲密感、成就感、规则感,每项分值从0到100,如果平均分在80分以上,那么就是一个好孩子。 何谓安全感?勇于尝试新事物,对陌生环境不害怕。以孩子第一次去幼儿园为例,一直哭闹,无法适应的,就是安全感低。 何谓亲密感?与陌生人交往的能力。以学生在学校有朋友的多少,如何协调与朋友之间的关系为例,如果朋友多而亲密,就是亲密感高。 何谓成就感?有竞争意识,要成功,但是抗挫折能力强。以小朋友做游戏,失败了反悔、打人、不玩了为例,就是成就感低,输不起。 何谓规则感?有自己对社会规则的认知和执行,不等同于听大人的话,听话绝不是好事。以小朋友制止家长在背后说人坏话为例,就是规则感高。 接着介绍了两位父亲——张国立和成龙,都是著名演员、国际巨星、全国政协委员,然而他们的共同点还有一项——都有一个吸毒的儿子。分析张默吸毒的原因:父母离异,在新家庭里有怨气,被父亲补偿式溺爱,导致性格暴躁,常有负面新闻,最终吸毒被抓,完全是规则感的缺失。分析房祖名吸毒的原因:父亲管教尤其严厉,害怕父亲,安全感低。自己取得成就付出的努力也容易被星二代的光环掩盖,成就感低。朋友柯震东吸毒,顾念友谊,也参与其中,亲密感低,格外珍视友谊。 所以,一个孩子要是好孩子,不犯事,必须四感都满足,得分都高。 人生之初就只需要安全感,在胎儿时期安全感最高,出生后降低,父母的任务就是保护孩子的安全感不要降低的太多。所以,两岁以前,孩子的任何需求家长都要无条件的立刻满足他,让他有充分的安全感。此处有国外观点是哺乳婴儿的方式是定时哺乳,说是可以培养孩子的规则感。言外之意是孩子在哭闹要吃奶时只要没到时间就不哺乳,其实是得不偿失的,换来了规则感,却让孩子缺失了极大的安全感。这一点在我看马伊琍的博文《孩子,你慢慢来》中也在强调,说她在养大女儿时按照这个定时哺乳的方法,孩子和全家都十分痛苦,而在6年后养小女儿时完全是根据孩子的需要给予母乳、怀抱等,同样孩子长的好好的,一岁也自然就学会了定时的规则。 而规则感的训练必须要到两岁之后,这个标志就是出现了社会性哭泣。哭泣有生理性哭泣(比如饿了、痛了等等)和社会性哭泣(哭给别人看的,在达到目标后可以立刻止住的,就是所谓的假哭,光打雷不下雨)。在生理性哭泣得不到满足时会有安全感的缺失,而社会性哭泣不会,可以训练规则感。比如在商场吵闹着买玩具的孩子,不买就哭,此处就是社会性哭泣,家长要建立其规则感的方法就是任其哭,不买就是不买,几次之后就有了规则感。 亲密感最初来自与妈妈,胎儿与妈妈最初是一体的,出生后也是连接最多的。在婴儿期妈妈就可以与孩子语言的交流,保持亲密感,纵使孩子听不懂。爸爸的任务就是保持妈妈的情绪稳定,让妈妈开心的对待孩子。 2岁半之后获得运动能力,就开始建立成就感了,是第一个独立期,会出现“我不”“我能”“我也要做........”虽然在家长眼中根本就是在添乱,甚至是破坏,但是要放任他去做,满足他,让他参与。这是人生最初的成就感。 比较了两个历史人物——诸葛亮和司马懿。哪个更厉害呢?众口不一。他们的孩子叫什么呢?只听说过司马昭,还听说过司马炎,诸葛亮的后人鲜有人知。在父亲这个角色上,诸葛亮是不如司马懿的。因为在孩子眼中,自己是可以超越父亲司马懿的,自己也有比父亲优秀的地方,最后称帝。而诸葛亮的孩子就不可能看到这一点,因为诸葛亮没有犯过错,让孩子永远都是高山仰止,而一个人的自信是打败自己的父母建立起来的。(我保留意见) 在18岁以后,孩子的安全感、亲密感、成就感、规则感最后会四合一,成为自我认同感。并且在不同成长阶段,这四感是有起伏变化的,有时某一感高,有时某一感低。好孩子成长于好的家教环境,但是很遗憾,仍然有许多孩子被家长养得很糟糕。如果说孩子是天使,看到了你的问题才来到你的身边,那么别愚钝到只喂养,不发现。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