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瓶安
事件梗概:北大王猛万字长文诉说父母对其的极端操控和打压。不做赘述,新闻一搜一大把。 在这件事情中,有心理咨询师斩钉截铁的抛出一个结论:只有接纳了不完美的父母,我们才能接纳同样不完美的自己。我没有看到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它的学理基础是什么,在实验中和临床中有怎样的证据支持。我这样要求别人辛苦码的字,多少有些刻薄,但我确实不同意这个观点。有的人接纳了不完美的父母,最终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不接纳父母最终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这样的人一样也有;有的人自己有了孩子之后,体会到了父母的不易,对父母的一些行为不再耿耿于怀,嗯,同理心,这很好;可也有的人自己有了孩子之后,越发的厌恶自己的父母:面对那么可爱的孩子,你们居然也下的去手? 如果一个人的不完美恰恰是“这个人不接纳自己的父母”,我们应不应该接纳这个人呢。 一、喜怒哀乐中的“怒”和“哀”,是一个人基本的权力。 王猛的原文,列举了数件父母对其极端操控和打压的事情,我想他的用意并不是表达对这几个事件的耿耿于怀,而是识图用几个典型的事例来尽可能完整的描述他从小到大的生活环境,表达对这种环境的不满和否认态度。但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父权文化的压制下,能表达不满、能宣称我被伤害时也会疼也会反击,本身就是一种原罪。 有的人一生下来,就失去了作为一个人最起码的喜怒哀乐的自由,他们被迫承担起在精神上哺育父母的责任,被要求无节制的关心父母的感受、提供安慰和照顾,被当作发泄不良情绪和满足个人欲望的工具,在有些不良的成长环境中,子女的自我是受到强力压制的,比如边缘型人格者往往不允许子女拥有个人情绪,特别是愤怒。对于有这些经历的人来讲,能触碰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怒和哀,是他们完整、完善、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的第一步,也是尤为重要的一步。 这样的表达,并不一定等同于把一切都归咎于父母:“一切都是你们造成的!”,它代表了一种要为自己找回公道的意愿,也并不一定意味着要求父母对自己的现状负责:“你们来收拾烂摊子!”不然为什么很多类似的人要拼命的经济独立、支付自己找心理咨询师的费用,又为什么有那么多类似的人在我们的公众号里学习如何做一个自信的人、一个好的伴侣、一个好的父母,而不是延续自己父母身上的缺点。 千万不要低估有着苦难童年的人的坚强、勇敢和强大的自救欲望,他们可能比许多心理咨询师更懂得什么叫“ 没有敌意的坚决 ”,虽然这 “坚决”在某个阶段是带有“敌意的”,但愤怒乃至仇恨,也可以是一种推动人离开自己糟糕的原生家庭、建立自己的人生的初始力量,不然的话你要这些人怎么做,在悲伤与绝望中结束自己的生命吗,可即使死了不一样被许多人指着坟墓骂“你个不孝的东西”吗。当我们说这些人对自己的人生太悲观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对他们太悲观了。 二、与自己的父母切断联系,你以为“王猛们”想啊。 有些事情如果不是亲身经历,真的很难想像当事人的痛苦,对别人的痛苦随意评头品足,在我看来是一种很轻佻的行为。如果你和父母的关系总体不错,偶尔有一些被操控的事情,怎么说也算得上是平常而健康的家庭关系了,这时候一个在操控狂父母那里呆不下去的人大倒苦水,然后你一耸肩膀说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大家都这样不也过的挺好的吗,这样真的挺不厚道。 你爱你的父母、依恋你的父母,别人也是这样的,谁愿意自己是孤零零的无家可归呢,“ 他们明明有很多机会 ”,这是王猛的原话,要经历多少次的碰壁、撕烂多少哭湿的枕头才会绝望的意识到,自己和父母之间已经没有机会了,只有切断联系才能远离他们永不休止的操控和羞辱, 很多时候人们并不是在等父母说“对不起”,而是等他们说“我不会再这样做了”。 然而不幸的是,这世界上总还是有一些很扭曲的人的,而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这样的扭曲并不影响生育能力——他们是能成为父母的,也就总要有一些倒霉蛋降生在那样的人所组建的家庭。 有些人因为自身的问题,真的就是不会想与子女改善关系,他们与别人的关系就是一种权力—利用的模式:我怎么做能让你来满足我,你多久能满足我,你满足我的计划是什么,我有什么要“与你改善”的地方呢,亲情,难道不是我作为父母——这个意味着权力和地位的身份——所带来的权力之下的福利吗,你凭什么夺走我的福利呢,我不觉得我做的有什么问题,即使有也轮不到你来说,你算老几。 所以我们会看到,当有些人说“我不明白子女为什么和我不亲”的时候,他们真的没有撒谎。 翻一翻老年人的朋友圈,常常可以见到一种观点:你的孩子为什么和你不亲,因为你对他们太好了,他们不知道姓什么了,如果你对他们施以更多严厉威压,让他们对你产生屈服和顺从,他们就不会翅膀硬了从你这飞走了。 所以对于持这样观点的人,“为什么我对一个人不好他就会不理我”这样简单的问题,他们真的搞不懂。而生活在这样环境下的人,会反复的遭受这样的对待,就像家暴一样,一旦开始就不会停下,在这种状况下,切断联系是一个简单可行的制止伤害发生的方法,而写篇万字长文数落数落,似乎也不是什么不得了的事情,世上确实没有完美的父母,但这不妨碍你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 “王猛们”是可以把自己的经历写出来,可还有很多人根本就是羞于启齿的,因为他们的经历更加极端。 近些时候见诸国内外报道的,有母亲给自己的健康的女儿强行喂药,对外宣称自己的女儿患有多种先天疾病,打造自己伟大的母亲的形象来募捐,直到女儿和其男友将这位母亲杀害,外界才发现这个惊天的骗局;有父亲欠了赌债,让自己未成年的女儿向村里人和亲属卖身还债,女儿堕胎后报警,最终包括其父母和亲属在内的十余人锒铛入狱,面对这样的事情,“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只是表达的方式有问题”这句话,我真的说不出口。 我列举这些沉重的事例,并不是只盯着黑暗面,而是我们对阳光面赞美的太久,忘了这世上还有些人在黑暗的角落里无助的哭泣。父母也是人,也有不完美的地方,这完全没有问题,但这同时也意味着,既然父母也是人,那么人的某些行为,不能、也不应该被接纳,否则就不会有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了,也不会有人被剥夺监护权了, 你不能只对子女讲规则,而对父母讲人情 。 相比于接纳,我更喜欢“理解”这个概念,我们去了解父母们所生活的年代和他们的家庭环境,了解他们的人格特质和局限性,也看到他们自己命运的不易之处和所做出的抗争,正如你所经历和你所做的一样,让这个人的生命中多了一份慈悲,但理解也确实不能和接纳划等号,是否接纳这是个人的选择。 对于某些积重难返的家庭,也许子女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会是这样一副图景: 我们各自有我们各自的人生,有我们自己要承担的责任 ,发生了这么多事情,我们可能做不成情感意义上的父母和子女了,即使能,我们也并不亲密,姑且算个老相识吧,在喜庆的日子里,我可以到你的家中去坐坐,淡淡的聊些生活琐事,你也可以到我家来坐坐,看看和你有血缘的后人,但也希望你来的时候,尊重这个家中的男主人和女主人,并且不要伤害小朋友,同时我们也保持一定的开放的心态,看有没有可能积累那么一点点信任,如果没有,我们也不要彼此强求。 这听起来挺悲伤的,但其实悲伤是一种有力量的情感,它意味着面对现实,也昭示着告别和重新开始。

小龇everything
父母这样说也有一定的道理。心理咨询师不一定能解决你的心理问题。就比如我就不相信他们,因为我认为我自己就是一个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只是我没有专业考试获得资格。另外心理咨询师是收费服务,你的父母不愿意承担这个费用,并且也认为没有这个必要。其实我也认为没有这个必要,有什么苦恼,心理问题你直接百度知道咨询一下就好。不一定就非要花钱找什么师。不要迷信他们,他们不一定是权威。有时候我觉得在这方面也是权威。心理咨询没那么神奇,没那么难。有广阔的知识面,生活阅历和经验,比较丰富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最关键是有人生的智慧,全可以做所谓的心理咨询师。当然我不是说这是骗人,否定他们存在的合理性。只是觉得花那钱很冤枉。 退一万步讲,网上,知道向人求助心理问题,会有很多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不专业但热心有见识的人生智慧人士出来帮助你。何必现实找心理咨询师呢?反正我个人是一分钱不想给他们,并且我想给他们辅导。 当然,如果有钱,自己有这个经济实力的话可以去找心理咨询师。花自己的钱或者说服做通了父母的工作再去。并且我建议你,去的次数不要太多。因为我觉得你其实个人没那么严重的心理问题,自我调节一下就好。有空看几本心理学著作就行。心理咨询师他不也得看这些吧。只不过他看的多点,看的深点。我们的生活其实根本用不着他们。
美羊羊小P
那可能是因为父母对心理咨询并不了解,你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向他们讲述,看一些电视节目,如心理访谈,让他们意识到,当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时,去做咨询是十分必要的。但社会中总是有一些非专业的人,说自己是咨询师,咨询的结果并没有什么变化。所以还是要谨慎一些选择咨询师,非专业的可能会越治越糟。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