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小孩儿
你好,先说说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最理想的状况:
先读个心理学的本科,打好基础;然后读个心理咨询方向的硕士(包括心理咨询的基础训练、对助人技巧的学习+督导+实习);全职实习(包括精神病症状评估、危机识别和干预、接触心理健康帮助的各个方向,规范接受督导和评估);开始执业,执业前几年应有督导;选择某一个或多个流派继续咨询。
如果你本科并没有学习心理学专业的话,那么也可以报考在职或全职的硕士研究生,方向是心理咨询和治疗方面的。接着你便可以凭借心理学相关专业的硕士文凭去申请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分会的注册系统,申请成为心理咨询师。这样之后,你也就具有了职业资格。
要想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们必须考虑两个问题:
一个是获得职业资格;
二是提升职业能力。
职业资格方面,由于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被取消,因此需要寻找其他的途径,分别是——通过硕士学历来申请「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分会的注册系统」,申请成为心理咨询师;走心理治疗师方向,但这个需要医学背景;考取心理健康教师资格证,之后可以去学校当心理老师;
在职业能力方面,要从以下4个模块来精进——一是,终身学习大量的相关知识;二是,观察有经验的前辈是如何做咨询的三是,作为一个新手咨询师,要找靠谱的督导,在督导的带领下,自己去接个案;四是,自己作为来访者,去找一个自己信任的咨询师,接受心理咨询,做个人体验。
而在[职业资格]与[职业能力]方面,又有着相互重合的部分。
前者,是我们为了获得一个准入资格、一个合乎法律的途径而做出的努力;后者,则是我们不断学习与提高的一个过程。
注:心理咨询成本和心理治疗师有区别。前者就是我们说的聊天就可以赚钱,后者就是精神科医生(必须拥有执业医师)。
堇安年zqy
这个题目很像昨天考三级时候的题目。书面的回答:就是:1、尊重。2、热情。3、真诚。4、共情、5积极关注。 然后还有细化的说明,上面的回答都写的很好了。如果真是发生在心理咨询里面,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还有几点,算是经验之谈吧1、与求助者见面之前的沟通。并不一定会发生在每个咨询过程中,但有些还是会发生,在面谈之前的简短沟通,会在电话中传递信息,发现匹配度。来访者会先在心里有一定的认可度2、第一次面谈的会见,咨询师装扮得体大方(此项也发生在普通的人际关系中,只是在咨访关系中更加重要,因为求助者是带有期待的到来)3、良好的身体语言4、适合求助者的咨询方式。咨询师相对来说,心理能量更大,接纳度更广,只有自我成长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引领更多的求助者,使其获得帮助,对于相对强势的求助者要用相对强势的咨询方式,对于无助自己成长的求助者,要关注接纳。掌握这些,基本就可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例外情况(比如说:求助者移情严重,还未进入咨询关系,开始讨厌咨询师),这是考虑咨询转介。
萌哒哒的Ashley
不同流派的咨询风格是有差别的。精神分析流派一般第一次以评估为主,如果是50分钟的咨询:1、前35-40分钟。会让病人介绍自己的病情以及生活史,通过这些了解可以大概判断一下病人的精神动力水平(其中会用到一些特殊的评估方法,比如沉默)2、在结束前10-15分钟。咨询师会给病人一些反馈,即,他对病人问题的理解以及咨询时的工作方式,然后会讨论咨询的设置,病人对咨询的看法(正面或负面)等等这就是第一次的咨询。从第二次开始,才会真正进行咨询,用一些咨询技术进行深入交流。
映雪堂明
楼上的回答,是书本给出的答案。但需要注意,这是对于咨询师的告诫。建立良好咨询关系,需要求助与咨询师之间共同构建,才能达成。所以,本鲨认为,建立在尊重基础上的抱持与共情,是两大核心。更要以区分求助的状态作为前提。一、求助的心理问题存在于自我意识层面。此时求助的问题多形成时间不久,治疗欲望很强烈,也比较明确和单纯。甚至部分对于咨询师抱有相当的期待。这时,按照书本答案寻求关系构建,是没有问题的;二、求助的心理问题已经有来自潜意识心理能量的渗透。这类问题,一般都有较长和复杂的形成历史。求助的心态比较矛盾和敏感,存在类似趋避性依赖。心理咨询师在初期必然是较为被动的。本鲨以为,对于这类求助,应该根据他的气质与人格特点,灵活掌握。比如对于胆汁质和部分粘液质,应该以认真地聆听为主,充分地宣泄,对于高度不灵活的神经类型,往往是必要的。但对于抑郁质的求助,可能效果相反;而且,对于部分粘液质的求助,则可以对于求助非常明显的认知错误的具体问题,用解释技术,让求助自己领悟到他的荒谬之处——总之,这类问题,与本人的人格气质特点,呈现高度相关性。必须要灵活对待,找到合适的方法。
0脾氣钚壞0
咨询师要做到以下五点:1、尊重。2、热情。3、真诚。4、共情、5积极关注。 尊重:尊重意味着完整接纳;尊重意味着一视同仁;尊重意味着以礼待人;尊重意味着信任对方;尊重意味着保护隐私;尊重应以真诚为基础。 热情:求助者初次来访时适当询问,表达关切;注意倾听求助者的叙述;咨询时耐心,认真,不厌其烦;咨询结束时,是求助者感受到温暖。 真诚:真诚不等于说实话;真诚不是自我发泄;真诚应实事求是;真诚应适度。 共情:咨询师应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而进入求助者的参照框架;咨询师必要时要验证自己是否做到共情;表达共情要因人而异;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表达共情应考虑到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积极关注:避免盲目乐观;反对过分消极;立足实事求是。 就是这些了!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