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兜兜兜得牢
文/若杉我是个懒人,连追剧都比别人慢半拍。 朋友说:“你看《好先生》吧,挺好看的!” 我说:“好。” 事实是,直到几天前,朋友在我面前,打开手机,陪我一起看了《好先生》里所有有关咨询师的片段,我才乘兴真正看了这部剧。 看完后,我对朋友说: “我必须写点什么了,不然大家以为心理咨询师都这么不靠谱就不好了。” 不得不说,虽然近几年的影视剧,前有《催眠大师》、后有《北上广不相信眼泪》、《欢乐颂》、《亲爱的翻译官》都或多或少的有心理师的出镜,也犯着大大小小的错误。但是,《好先生》里的徐丽,是错得最离谱的,几乎犯了一个咨询师不该犯的所有错误。 心理咨询关系的产生,必须建立在来访者自愿的基础上。因为咨询的效果,必须由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努力才能达到。如果来访者本身没有改变的意愿,咨询也就很难达成预期的效果。 剧中,陆远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甘敬“骗”到酒吧进行咨询,有违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 在剧中,咨询师徐丽与陆远的见面选在酒吧里,美其名曰:环境轻松。真正的咨询只能发生在医院或者诊所的治疗室,或在设在办公楼里以及家里的治疗室,但不能发生在除咨询室以为的其它地方。同时,咨询室的设置也要满足温馨、隐蔽、安静等条件,以使来访者能在安全不被打扰的情况下,倾吐心声。 为了保证来访者信息安全,咨询过程只发生咨询师与来访者双方之间。剧中,咨询师与来访者的第一次见面,还有另外的两位朋友在场,并且关系密切,这对咨询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心理咨询本身是来访者与咨询师共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其中,并不存在谁比谁高明一说。咨询师眯着眼睛,一副“我是咨询师,我能看透你”的态度真的只存在于大家的想象中。 据我所知,优秀的心理咨询师通常都温和可亲、能引导来访者看到自己的问题,亦能对来访者坦然承认自己的不足。只有态度真诚,咨询才有可能深入有效。 而剧中的心理咨询师徐丽,显然太“装”了。 1、 剧中,甘敬向徐丽介绍陆远的时候刚刚说道:“他(陆远)这人啊,其实没什么,就是太孩子气了。” 徐丽立马说:“你知道么,一个女人能用‘孩子气’这个词来形容一个男人,其中暗含着无限的母性包容度。” 连甘敬都忍不住说:“你就别分析我了。” 事实上,咨询师在咨询室以外,在不被邀请的情况下,草率的分析别人、尤其是身边的朋友不仅不符合职业规范,对维持朋友关系也非常不利。 相信我,咨询师若见人就分析,Ta一定会没有朋友! 2、 徐丽在见了陆远不到5分钟便说了这么一段话:“就刚才短暂的接触,可以很负责任的判断,你的心理问题比你朋友想象的要大很多,你用很强的攻击性来掩饰内心的创伤,并且伴有妄想性精神分裂和反社会人格异常的早期症状。” 事实上,咨询师做判断通常要经过一次、甚至多次咨询,对来访者的目前状态及成长背景等有充分了解后才会做出初诊判断,绝不会以如此武断的方式来给来访者下结论。 并且,如此富有攻击性的结论,在咨询师与来访者信任关系没有建立起来之前,并不会表达给来访者。因为这不仅对治疗毫无益处,也会增加来访者对咨询的不安情绪。 咨询师与来访者不能发生除咨询关系以外的其它关系。剧中,陆远和徐丽时而进行咨询,时而又以朋友关系相处,双方的关系严重没有界限。事实上,心理咨询师是存在很多限制性的工作,尤其是在感情上。咨询师的工作要以有助于求助者的成长为最终目的,不能借机满足自身的欲望和好奇心,不能与求助者建立除咨访关系以外的其他关系。因为双重关系的建立会阻碍咨询的进程,甚至会瓦解咨访关系,不利于求助者的问题解决和个人成长。 严格来讲,恋爱关系是双重关系中的一种,但又相对特殊,所以单拿出来讲。剧中,咨询师徐丽主动向陆远表白:“如果,你还愿意重新接受一个女人的话,我也算其中一个。” 咨询师伦理守则明确规定:心理师不得与来访者发生任何形式的性亲密关系,也不得给有过性亲密关系的人做心理咨询或治疗。 若咨访关系已结束,至少三年内不得与来访者发生任何亲密或性关系。 剧中,徐丽在与陆远的咨询中,一会儿坐在办公桌前,一会儿坐在陆远身旁的沙发上,且二人都饮用了红酒。 事实上,为了营造稳定感和信任感,来访者与咨询师通常都坐在沙发上进行咨询,不会走来走去,当然,更不可能喝酒。 心理咨询有严格的时间设置,通常一次咨询的时间为50分钟,所以,不可能有留来访者过夜这种事情发生。 保密原则对于心理咨询而言,非常重要。除非在来访者有自伤或伤人等情况下才会在一定范围内选择突破保密。 剧中,徐丽把答应为陆远保守的秘密告诉了甘敬,导致甘敬因受刺激而昏倒,严重违反了保密原则。 虽然,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心理咨询行业本来就属于起步阶段,大家都在慢慢了解中。若从一开始就留下了如此”随便“的印象,真正做咨询的时候,来访者对咨询中的种种设置就会不解,并且对咨询师的“规矩多”容易失望,不利于治疗。 所以,拜托喽!
miss樱桃小米虫
《阅己:做自己的心理顾问》(若杉)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阅己:做自己的心理顾问
作者:若杉
豆瓣评分: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7-9
内容简介:
林清玄讲:“人不是向外奔走才是旅行,静静坐着思维也是旅行,凡是探索、追寻、触及那些不可知的情境,不论是风土的,或是心灵的,都是一种旅行。”可惜,这种“静静坐着思维”往往最容易被我们所忽略。所幸,还有人在思索,若杉便是其中之一。
《阅己:做自己的心理顾问》一书中,若杉将自己的思索细细道来,孤独中的探寻,焦虑中的摸索,愤怒中的警醒,都是阅·自我中的沉淀;原声家庭的影响,爱情中的纠结,交友中的踟蹰,都是阅·关系中的反思;自律之后的自由,努力中的优雅,朝着梦想进发,是阅·成长中的行动。
如果,你还在为情绪所困;如果,你还在为关系纠结;如果,你还在为职业迷惑。那么,请放慢你的脚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其实,你不必等待千弦弹断的释然,不必期待千帆阅尽的了然,只去留意生活之旅中的风景,在情绪中、在关系中、在成长中,读懂自己。阅己之后的明澈,是一种一生都会相伴的幸福。愿你,读懂自己。
作者简介:
若杉
☆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 专栏作家
☆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网络新闻专业
☆ 先后从事新闻记者,猎头顾问等工作。2014年起,转学心理学,2016年正式开始进行心理写作,短短半年,作品先后被人民日报、思想聚焦、linked in 等大号转发,同时受聘于“小崔不抑郁”“壹心理”“张德芬空间”任专栏作家。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