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宇哥
遗传与环境两者是以互相纠结、紧密相连的方式来形塑人类的行为:生活经验会关闭某些基因的转录功能,但却开启另一些基因的功能;心理社会压力源,例如人际关系所造成的创伤,也会经由改变大脑功能而产生极大的生理作用。《动力取向精神医学——临床应用与实务》Glen 对于一个人最重要的心理社会压力源,就是他的职业。职业会潜移默化的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进而是三观,再者是性格。比如,程序员容易社交困难,性功能障碍;司机容易情绪失控;医生容易洁癖。另一方面,不同性格的人好像也会倾向于选择适合的职业。说实话,真不知道这是好是坏。这似乎预示着未来不同职业的人之间的差异会越来越大。心理咨询师作为一个职业,它又会有哪些不同呢?我想,至少有三点。1对变态的容忍度确实更高无论,有人问心理咨询师:听说你们学心理咨询的都是因为自己有心理问题才去学的?还是说:你们每天接收那么多负能量,自己心理会不会出问题呀?其实,简单点,就是问:心理咨询师是不是心理变态?面对类似的问题,我都会讲:如果非常变态到完全不变态是0到10的话,正常人处于4~6之间,同时,他们也只能容忍身边人处于4~6之间。而心理咨询师呢,他也在4~6之间,但是,他们一般能容忍身边人处于3~7之间。如果要说变态的话,那就是他们居然可以接纳3和7。比如,他能笑嘻嘻地接受,你问他是不是变态,而你身边的正常人可能无法容忍。再比如:我们【心理咨询录像解析·第二季】今天将更新的一集里,一个与比自己小16岁的男性婚外情的女性来访者暴露了自己在中学阶段被她仰慕的老师夺去初吻的经历。如果,几个小伙伴一起看的话,面对这个可以定义为性侵的情形,表现得最淡定的那个,就是心理咨询师了。当然,这份淡定,来自于职业塑造的清奇的脑回路正在启动。2“舍己为人”的倾向更大新手咨询师之间,经常互夸对方敏锐。我刚入行的时候,被夸得一度认为自己是个天生的心理咨询师。后来连续遭遇多个个案脱落后,被督导师指出缺乏共情。找分析师探讨,为什么我对别人的情感有特殊的敏感度(敏锐),却没有特殊的情感反应能力(共情)?原因可能是我小时候语言能力发育迟缓,主要照顾者又对我足够的理解和宽容,所以,我只需要察言观色不犯事儿,就万事大吉。所以,我只有天才咨询师一半的童子功。随着学习深入,我了解到,天才咨询师同时具备极强敏感度和极佳情感反应能力,暗示着这样一个事实:当他们还是孩子时,就可能已经习惯了去满足别人的需要,同时压抑自己的需要。更直白一点,就是以牺牲自己情感的发展为代价,去满足父母的各种无意识的需要。毫无疑问,这种“舍己为人”的特性,有助于一个人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完全没有这个特性的人也不会选择心理咨询为职业。但是,当一个来访者表现出对咨询师的服从和依赖,看起来已经和孩子对父母的服从别无二致时,就需要警惕了。这个“舍己为人”的背后,必然包含着曾经的失望和愤怒,一不小心就会见诸行动,无意识的转移到来访者身上去。所以,心理咨询师相比于一般人,更显得有舍己为人的特质;相比于某些灵性导师,更具有“被治疗后的舍己为人”特质。3经过刻意练习的注意力心理咨询师并不被要求有极高的智力,但是,对注意力的要求却是极高的。如果有什么人不适合学心理咨询的话,可能就只有注意力缺陷且无解的人了。咨询师,被要求尽可能的保持注意的稳定,即在一定时间内不走神;被要求有足够的注意广度,能同时注意语音、语调、内容、表情、肢体等;被要求能灵活的控制注意转移,不陷于来访者的故事、情绪,不被来访者带跑偏;而最难的,是被要求能完成注意的分配,一般要求同时注意来访者、咨询师自己、以及两人之间的过程,二般的要求是同时注意来访者的意识和潜意识,咨询师自己的意识和潜意识,以及四者之间的结构、内容和动力。这样对注意力的四种品质同时做要求,相较于大部分职业,是可以被称为变态的。这不通过刻意练习几乎是无法达到的。比如,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培养临床方向的研究生,会让学生看无字幕外文情感电影。这样的训练,一方面提升觉察和共情,另一方面,注意力绝对杠杠的。
每天只睡4小时
一、所谓灵修,故名思义是“灵魂修行”,是一种基于精神信仰层面的修行方式。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心理学派有不同的观点,难以一概而论。但作为一门客观的学科而言,总体上持不批判的态度;二、主要心理学派对灵修的看法:1、精神分析学派普遍认为,“灵”其实是潜意识里存在真实能量的反映。所谓“灵修”的过程与潜意识分析的过程相似;2、行为主义学派认为,灵修其实是一种条件反射原则的翻版,通过带有一定神秘主义的手段,与机体的放松、舒适感受联结在一起,以达到强化的目的;3、认知心理学认为,灵修其实是一种信念的强化。通过一定流程的信息输入和加工,使个体坚定某个信念,然后外化到行为,影响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4、人本主义学派对一切有益于个体成长的修行方式都持开放态度,认为只要能够真正实现自己、达到全身心投入的目的都可以选择;5、存在主义心理学认为,灵修可能是一个更好自我觉察与体验的途径。通过这样一个过程,更好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价值、达到积极生活的目的。
圓滿如意妹
转自知乎:作者:秦楠,心理咨询师我的态度大概是这样的。最后一段摘录在此: “但卡巴金本人却对“灵修”颇有微辞。在《正念》一书中,他指出,灵性的说法暗含“我比你崇高”的潜台词,因此加深而非缩小了人和人之间的隔阂。人们“因为执着于灵性上的“真理”而造成很多伤害,甚至躲藏在灵性的斗篷下,以伤害别人来满足自己的胃口。”同时,灵性的说法因为假设存在一个高于现实的世界,而可能成为人们逃避生活的借口。人们“用灵性来逃避痛苦、责任和活生生的生活,为痴心妄想火上浇油”。 灵修和禅修的区别,也许正说明了灵修最大的问题。现实的生活本就应该包括痛苦和欢乐、挫折和振作。所有的成长和进步,都只能源于对生活本身的投入,源于脚踏实地的转变。而灵修,是过高的承诺和过低的兑现,是虚构的别处的世界,是诱惑我们逃避生活的企图,是皇帝的新衣。” 但还得加一句,我对灵修压根不熟。有机会我也愿意去体验下的。@杨铮对于一切哗众取宠、骗钱骗感情的行为,我觉得挺无奈,爱信就信吧,但是不要扯到心理学身上啊,搞得大家觉得学心理学的人都跟神棍似的说到我心里去了啊,真的已经被各种认为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神棍已经被整的晕死。还有什么一秒读心术什么的,这都什么跟…显示全部@杨铮对于一切哗众取宠、骗钱骗感情的行为,我觉得挺无奈,爱信就信吧,但是不要扯到心理学身上啊,搞得大家觉得学心理学的人都跟神棍似的说到我心里去了啊,真的已经被各种认为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神棍已经被整的晕死。还有什么一秒读心术什么的,这都什么跟什么啊,摔。题目是“心理学专业人士怎么看待灵修?” 是灵修,不是气功,也不是金钟罩和十三太保,王林最多是擦边,其实压根就算不上,神棍都当不好怎么还到灵修了,别逗了。灵修 这是维基百科的灵修概念,仅供参考。 所以呢,从这个词条题主就可以看出来,灵修压根和心理学一点关系都没有的,是带有宗教色彩的一种行为。从题主的发问角度来看,应该是想问灵修中的理论和心理咨询有什么关系,因为灵修要是扯关系也只能和心理咨询扯上关系了(你无法想象灵修和心理学的测量,统计之类的关系在哪里,因为一个数据表就已经完爆了灵修了啊,灵修也拿不出来测量表啊)那这里要澄清一个问题心理咨询是心理学应用的一部分,不是心理学的全部。所以,我也只能从咨询的角度和你说说灵修这个神奇的东西。在还没有心理学,没有心理咨询的时候,人们有了心理方面的障碍和困扰怎么办?心理学脱胎于哲学,这无可非议,而心理学正式成为科学也是彻底从哲学中分离出去走进了科学的殿堂的时候。可是当佛洛依德、荣格,铁钦纳等等这些人都还不存在的时候,当心理学还只是古希腊哲人口中对于生命意义探讨的词句的时候,我们有了心理方面的障碍和困扰怎么办?如何破?没办法,那时候的人们在遍访亲朋无用之后就只能去求助神灵了,向牧师祈祷,向神期许,向祭司寻求神谕等等。那个时候就只能这样的啊,那么有些人就会把这些人世间疾苦的问题都收集起来,开始思考为什么我们会这样呢?于是乎,就有人说这是因为我们太过于执着!要放下我执,一大批的追随者都高呼放下你的执着和偏见。又有人说,这是因为我们太过于的看重过去丢掉了当下,我们要关注当下,关注我们自己,好,又来一批说我们要关注当下,关注此时此刻。这个时候还有人说,我们心灵上的不愉快是因为我们没有能够和自然达成协调,我们要和自然协调起来,呼吸吐纳心自在(哼哼哈嘿?)不用说一大批的人又要和自然开始协调统一。你不能说这些人没有解决问题,他们的确是解决了不少人的心理问题,虽然有时候只是把他们从一端推到了另一端,可用过的人都说好啊!所以呢?在没有心理学,没有心理咨询的时候。百姓的心理问题基本都是靠这样的方式去解决的,总不能是在有了心理学之后对于曾经的方法就是一味的抨击和否定吧?当然是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我所用才是正确的态度。看看最近中国的本土化心理咨询和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东方文化为主基调的心理咨询流派和方法产生就能明白,对于已经过去的曾经我们要做到的是客观审视其中的成份,将好的抽离出来融合到科学的系统之内使之可以更好的去服务人们。在有了心理学之后,我们又应该怎么去看灵修呢?心理学诞生之后,心理咨询成型了之后,我们可以在西方看到很多人都选择了心理咨询并没有再去一味的相信上帝可以救赎他们,而是将基督教作为了自己的宗教信仰,作为了一种信条存在。而在心理学日趋成熟的今天我们也还是能过看见各种灵修的出现,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心理学和心理咨询没有用科学这面大旗将所有的灵修和伪心理学打压到底一杆扫净呢?因为心理学、心理咨询作为科学和灵修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这几乎是横亘在两者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所以原本就不存在有冲突的双方当然没有必要抱着一定要生死存亡的心态去看待彼此。作为自然科学的心理学和基于宗教基础的社会文化现象与行为的灵修(我真的不好怎么去形容灵修)之间不存在真理和谬误的绝对对立,反而各有所需。比如,在心理咨询当中,人本主义强调要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来访者,不要给来访者贴标签。同样的观念放到灵修中就是更加关注人本身,不执着,放下我我执。这两点其实是相通的,唯独的区别就是在于心理咨询中强调咨询师运用这些技术的时候始终保持的是一个客观的价值中立的引导者。而在灵修中,上师是希望得到徒众们的崇拜和无条件的信任,是一个指导者。这个差别很大,引导和指导,天差地别。还有在灵修中会有牵扯到瑜伽和一些身体放松的动作学习,这个和行为疗法中的一些放松动作也是相通的。并且本身通过舒缓的音乐和适当的运动就可以舒缓人们的心情,降低焦虑,这是本身就存在的事实。其实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来,我们对于灵修和心理学、心理咨询的认识中很多人还并不是很明确对于心理学、心理咨询:没有正确的对待心理学、心理咨询,它们都是科学其本身就无法和灵修等去做对比,完全就不是一码事。所以,在认知清晰的状态下,灵修,心理学、心理咨询根本就不存在搞混的可能性,界限分明到异常明显。(认为是一样的你要好好考虑下你眼中的心理学是普世意义的心理学吗?顺便对于不负责的出版商对于心理学的普及工作几乎不忍直视,什么解梦、一秒读心术、一天读点佛洛依德学点心理学等这都给了一个心理学的标签,这都是什么跟什么啊,摔)对于灵修:有多少人内心其实是灵修=封建迷信。本身对于灵修的不够完整的了解加之对于大众论述的不思考接受导致对于灵修形成了刻板印象,会自动去等同于封建迷信,你那里有见过封建迷信这样出书办班的,早些年有的那个已经都被取缔了好不?别再去怪罪灵修,有时候是你想要的太多了。对于灵修的书,你可以去看、去理解、去感悟的,为什么不呢?我就觉得克氏的书不错啊,很有意思,很多的观点其实还比较受用。没叫你去全信,去批判的看、思考的看、论证的看,带着你的生活和观点去看,去感悟你自己的生活和人生。哪怕就算作为鸡汤文,这也甩出去了现在市面上的那些鸡精鸡汤好远,绝对是浓汤宝级别的!就想我刚开始赞的答案一样,你要是看见一个灵修给你承诺这个承诺那个,骗你的钱,骗你的感情,有很大的噱头哗众取宠,这本身就是一个骗局啊,很明显啊,骗子的心那么的袒露,为什么还有人是要扑上去呢?因为这些人想要的太多却偏偏不愿意付出,这才是迷信啊,迷信抓的就是人的这一点啊。给你烧点纸钱和香灰就不用去医院掏那个几百几千的药费还能治病,这好事儿,对不起就没有的。你想要的多了,自然就有人会去骗你,因为贪的时候会看不见,也不会思考。所以别再玩弄灵修了啊,都快玩坏了。所以,读一本灵修的书,上一节灵修的课这没什么的。唯独要明确的是你需要的是什么,这些东西不能是你精神上的拐棍,也不能是你精神上的依靠更不可能是你作为逃避世事的工具,你若是本身就想太多或者图谋不轨这别说是灵修了,什么东西都能被拉来做垫背的20出头的年纪,看佛语看多了,会不会变得与世无争、消极、失去追求未来的动力? 这个问题里我的回答也就说明了,你本身的意图和想法很重要。这也是心理咨询和灵修最大的区别,心理咨询授之以渔,灵修有时候因为个体期望太大太过于依赖变成了授之以鱼。咨询是助人自助,帮助你找到可以帮助你自己的办法, 让你站起来而不是继续再去寻找什么借口去逃避亦或者只能通过这一种方法获得平静消除焦虑。最后总结回答下为什么没有人指出来错误和在继续销售。不指出来是不是因为没有错误,而是这完全是叫科学和非科学的文学类作品去针锋相对,这有多大意思?再有,读者自己也是要对自己的负责的啊,有些说法明显不靠谱的你也一股脑的相信,这你让我们怎么说?成年人对于自己的生活和世界有一个基本的价值观和取向并且拥有正常的明辨是非的能力这是基本,对于观点总是做到海绵式吸收,只是相信最后看到的,不沉淀思考还要怪书,那要考虑的是学习的方法和策略问题。继续在销售:作为一部不错文学作品,这些东西没什么不好的,为什么不能销售呢?鸡汤文都大张旗鼓的朋友圈、微博、人人等等出现,这些东西,相信我不会缺销路的。唯独缺的是审视的心态。结论作为一个学习心理学的人,我认为灵修和心理学在科学上没有任何关系!和心理咨询在科学上也没有任何的关系!PS:为什么要说这么多呢,因为看见现在的答案都是一边倒,这不是一个问题讨论应该有的局面,而且很多都是在吐槽,王林都出来啊,大晚上的吓人了。所以,我觉得有必要从一个客观的态度上去思考这个问题,之所以会出现这个问题我想是因为对于这两个概念都有混淆和不清楚的地方。欢迎讨论和质疑。先这么多。
shenli83浪漫满屋
您好!您可以超职教育了解下。目前心理咨询师报考条件是以下:对于考心理咨询师费用相对比较不唯一,因为心理咨询师会受到报考地区的、报考类别的影响(心理咨询师可以分为心理咨询师三级和二级),导致收费标准也是存在差异的,一般这种不会超过1000元左右,如果需要补课的也就到月几十到几百块钱不能的价格.还有一点就是专业是否对口,如果你之前学过心理相关知识,直接通过机构交报考费用即可,如果不是可能通过平台机构进行报名学习,这样可能想多比较高,大约三四千左右不等。报考心理咨询师需要什么条件:心理咨询师报考不限于一定是心理学相关的专业,非心理学专业满足条件者依旧可以报考。(满足其中一条即可)1、专业不限,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经过心理咨询师培训的;2、医疗、心理等相关的专业专科学历,经过心理咨询师培训的;3、医疗、心理等相关专业本科学历的。考试时间为每年的3,6,9,12月心理咨询师考试内容理论部分:1、普通心理学2、社会心理学3、发展心理学4、异常心理学5、健康心理学6、心理测量学7、咨询心理学技能操作部分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