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老吃客
其实算是无业游民,靠着宝宝当上了北京宝亿嵘影业有限公司原股东,一下是其资料
1986年8月8日,马蓉生于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
在校的马蓉
2004年,考入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播音主持系。 [5]
2007年,进入北京电视台实习做编导记者,并和王宝强在电视台一次活动中认识并开始谈恋爱。
2008年2月,王宝强公开自己已经谈恋爱。
2008年6月,马蓉大学毕业,并到北京发展。
2009年2月,被网友拍到马蓉和王宝强在北京东三环一泰国餐厅用餐,并搂住王宝强脖子,举止亲密。
2010年,为王宝强生了1个
马蓉(6张)
儿子。 [6]
2011年4月,王宝强在宣传《蔡李佛拳》时第一次承认与马蓉结婚的事实。
2011年10月22日,传出赴美待产第二胎的消息。 [7]
演艺经历
马蓉在戛纳
2013年5月17日,马蓉随王宝强参加戛纳电影节。
2015年5月,王宝强马蓉一儿一女首度亮相电视节目《真正男子汉》。 [8]
商业经历
曾为北京宝亿嵘影业有限公司原股东、总裁。
2016年3月25日,北京宝亿嵘影业有限公司曾发生过一次股权变更,在这次股权的变更中,原本持有公司75%股份的马蓉,在变更股权后比例为0%。 [1]
2017年1月中旬,法院冻结马蓉持有的乐视体育股权(马蓉出资万元),冻结期限为两年 [9] 。
2018年3月27日,马蓉以自己是王宝强持股公司隐名股东为由,起诉要求查阅公司相关账目以及财务报告。随后她在微博发出声明,称此举是行使股东权力,合法合理,与离婚案无关。
声明全文:
北京宝亿嵘影业有限公司设立于2010年8月,当时我担任法人并有公司90%的股权。2016年初,王宝强、任晓妍(公司现法人、王宝强表妹)以公司要被整体收购为名,骗我将全部股权转让给王宝强,同时王宝强、任晓妍拿了一份股权代持协议,向我保证这次只是名义上的转让,我还是公司的股东。就这样兄妹二人从我手中骗取了我名下的全部股份。2016年8月17日,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此二人将变更了公司法人。现在我根据股权代持协议将宝亿嵘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行使股东权利,查询公司财务经营状况,合法合理,此案与离婚案毫无关系。 [4]

萱萱小宝
实在不敢苟同。我感觉别人的事还是叫别人自己处理。虽然是公众人物也应该有点自己的隐私,这么久了还是都抓住不放是大家真的很闲吗?
夫妻一起的时候互敬互爱,如果哪一天真的不能一起啦,分开了,最好彼此永不相见。无论男女把自己的日子过到最佳,就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对方最有利的报复。
马蓉借评论嘲讽王宝强,是还没有放下吧?是看人家混的风生云起眼红还是很多委屈无处释放?我不想多言,我只想说过去的还是快点过去,老是纠缠于这件事那女人很快就老了,如果委屈了事情都这个程度了,也不能挽回,以后的路走出自己的光辉,活出个样来给大家看看,什么了不起的,不跟明星我们一样混的开开心心的。不过委屈这个可能性比较小,很多的证据和舆论都不是特别有利。如果没有委屈还嘚瑟个什么劲啊?丢人还不够吗?我们是女生,社会传统的缘故,本来就够丢普的啦,再纠缠只能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啦。
普通人也是,能过就好好的过,不要计较彼此得失,哪一天不能过啦,那就是缘分已尽,请记住这段缘,感谢彼此陪伴的日子,毕竟曾经是幸福的。谢谢你在我生命中走过,这是几生修来的缘。
瑾年凉薄
马蓉,1970年7月出生,山东汶上人,现为兰州商学院统计学院教师。曾系统讲授过《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国民经济统计学》、《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等课程。教学领域:经济统计、数量经济科研专长:数量经济、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学术资质1989年9月-1993年6月,兰州商学院统计学系,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2001年9月-2004年11月,武汉大学商学院,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2007年9月取得副教授专业技术职称,同年10月聘为副教授。
~~简单的幸福~~
马蓉母亲长相漂亮牌瘾大 父亲是银行大堂经理
王宝强离婚事件已经持续数天,占据各大娱乐版头条。17日,记者赶赴马蓉老家陕西省渭南市,了解相关情况。经过走访和调查记者了解到,马蓉的父亲目前在渭南市临渭区中国农业银行某某分理处工作,任大堂经理一职,离退休还有几年。记者从知情人处获得马蓉父亲的电话号码,但拨打过去并未接通。据当地另一位在农行工作的知情人透露,马蓉的父亲在得知女儿离婚事件之后就向银行请了假,回家了。
马蓉家庭背景
马蓉小时候居住过的家属院
记者经过多方打探,找到马蓉小时候住过的家属院,两栋单元楼组成的家属院属于渭南当地的老房子了,很多老住户都已经买了新房搬走,目前居住的多是租房的租户。据当地知情人透露,马蓉在和王宝强结婚后,她的父母就从这里搬走了。如此算来,已有7年之久。家属楼周围的老邻居透露,曾听说王宝强和马蓉结婚那会儿,王宝强来过这里看望马蓉父母,但未见到本人,所以无法确定。如今这里的房子早已卖掉,马蓉一家后来又在渭南的新楼盘买了房。
传马蓉家境优渥
据马蓉母亲曾经的一位牌友介绍,马蓉的母亲因为已经退休,在女儿结婚跟着搬去北京后基本就没有回来过,而他的父亲由于还要在银行上班,时常在渭南。就在七八天前,也就是王宝强微博发布离婚声明的三四天前,这位牌友还在当地的政府大厅见到了马蓉的父亲,当时她父亲戴着一顶类似“西部牛仔”的帽子,所以这位牌友印象深刻。
传马蓉父亲是某银行经理
这位“牌友”在马蓉母亲搬去北京前常同其打麻将,他回忆道,马蓉的母亲很漂亮,而且显年轻,比同龄人看起来小十岁,是当地某某局的一名干部,现已退休。他回忆,马蓉母亲的牌瘾很大,精神头也大,能从前一天晚上7、8点一直打到第二天早上九点。至于其打牌的手气如何,“牌友”说,赢赢输输,差不多。这位牌友还说道,打牌闲聊时,马蓉母亲讲起过马蓉在北京实习的事情。之后马蓉要和王宝强结婚的事情,也都聊起过。
马蓉与友人合影
“牌友”说马蓉的父亲也很帅,白白净净,而且爱跳舞。他曾经在农行某分行工作时,单位楼上是一家舞厅,经常上去跳舞。这也得到另一位和马蓉舅舅相熟的知情人的确认,在聊起马蓉父亲时,他也说起时常和马蓉父亲在一起跳舞,三个月前还在跳舞的场所见过。除此外,在工作上,马蓉的父亲一直是银行的基层员工,曾经在农行的库款中心工作过,目前就是一家支行的大堂经理,并不是网上传的村干部或其他部门领导。
马蓉外出旅游
当地人介绍,虽然不像马蓉母亲是一名干部,但由于银行业务有提成,马蓉父亲每月的工资在当地都算得上可以,所以在当时渭南还很少见家庭汽车时,马蓉的家里已经购置了一辆白色轿车。而马蓉又是独生子女,可以说她从小的成长环境是很优渥的。
马蓉旅游留照
第二版本
父亲是教师母亲只是普通家庭妇女
据记者了解,有消息称马蓉是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吝店镇金马村人,父亲是名农行行长,同时,也有人称马蓉真正的老家是吝店镇另一个叫“马家村”的地方,父亲是当地的村支书。
马蓉王宝强合照
临渭区吝店镇金马村李姓支书表示:“现在本村没有马蓉这个人,最有可能的是她的祖籍在这里,人并没有在这里长大。”当记者提到父辈可能在银行工作的细节时,这位村支书突然说道:“这样说的话倒有一家人,爷爷辈在农行,姑姑也在银行工作,但不能保证是马蓉家,因为这家人很早就搬到渭南市里了。我们村现在肯定没有马蓉的亲戚,有的话她嫁给了王宝强多大事情啊,我们怎么能不知道呢?”
王宝强马蓉旧照
记者前往临渭区吝店镇马家村,村民告诉记者本村村支书的女儿确实叫马蓉,当记者找到该村村支书时,他的回答让人遗憾:“我女儿并没有嫁给王宝强,她就嫁到了隔壁村,你们找错人了。”村支书也表示,马家村没有第二个马蓉了。
马蓉出轨王宝强经纪人
有另一种说法是马蓉的父亲名为马阳卫,是一位教师,而马蓉的母亲也是一位很普通的家庭妇女,并没有网传家庭背景很强大。马蓉父亲作为一名教师,教出如此有辱家门的事情来,的确是让人啼笑皆非。不管两人是否存在包庇女儿的行为,现在已经成为了网友们连带口诛笔伐的对象了。关于马蓉父母的详细资料暂时还没有,不过马蓉父母也是受害者,网友们也尽量不要去打扰两位老人的生活了。马蓉父母逼迫女儿嫁给王宝强。
马蓉宋喆合照
据知情人透露,王宝强和马蓉结婚一事是马蓉父母的撮合,是王宝强马蓉结婚的关键性人物。王宝强当时遇到了还在上学的马蓉,但马蓉并不喜欢宝强,但毕竟宝强是明星,马蓉也只是和宝强一直在暧昧着,这时候马蓉的父母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据马蓉亲戚微博爆料,马蓉的父母非常中意这门婚事,想掉个金龟婿。这也是为什么马蓉最后能和宝强走到了一起。
王宝强马蓉经纪人三人合照
马蓉个人简历
马蓉,女,汉族,1986年8月8日生于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西北大学影视传播学院2004级播音主持系学生。
马蓉人生经历
1986年8月8日,马蓉生于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
2004年,考入西北大学影视传播学院播音主持系。
2007年,进入北京电视台实习做编导记者,并和王宝强在电视台一次活动中认识并开始谈恋爱。
2008年2月,王宝强公开自己已经谈恋爱。
2008年6月,马蓉大学毕业,并到北京发展。
2009年2月,被网友拍到马蓉和王宝强在北京东三环一泰国餐厅用餐,并搂住王宝强脖子,举止亲密。
2010年,为王宝强生了1个儿子。
2011年4月,王宝强在宣传《蔡李佛拳》时第一次承认与马蓉结婚的事实。
2011年10月22日,传出赴美待产第二胎的消息。
王宝强马蓉离婚案开庭
看完不同版本马蓉的家庭背景已经马蓉父母是干什么的之后,你更愿意相信哪一个本呢?其实,如果马蓉家境真如第一个版本那样富有,那她完全有能力选择一个自己爱的跟自己更般配的人。或许大多数人会更愿意相信第二版本吧,马蓉父母为钓王宝强这个金龟婿,强撮合自己的女儿和王宝强。而马蓉不爱王宝强出轨经纪人转移夫妻财产,这更像是一家人的性子,都是自私自利。
翻页作废啊
矫正式审判 扭曲人生的校正发布时间:2009-10-18 08:08:20中秋节,法官给未管所1000多名孩子每人送去了两块中秋月饼,并送上一份特殊的“勉励寄语”。杨 莉 陈光东 摄 山西省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力度大、手段多、范围广。“司法保护进校园”着眼预防,“法官妈妈”讲座以情动人,与未管所联手搭建基地进行教育、感化、挽救。 “矫正式审判”作为太原中院审理方式和处罚方式的创新课题,从“U”型审判桌的设置到在审判中引入心理干预机制,再从判决书上的温情寄语到“驻监法官”的真切关怀……无不体现宽严相济、情法并融的审判理念。实践证明,这种矫正式审判对未成年被告人扭曲的心理和行为是良好修复,使他们再次违法犯罪的主观动机减少,给他们未来的人生之路增添了活力和希望。 10月12日,山西省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大法庭审理了两起案件,有400名“特殊听众”前来旁听。上午是太原市十九中186名初二学生,旁听的是一起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刑事案件;下午开审的是有关人身伤害赔偿的民事案件,太原市二十一中高一年级200余名师生参加了旁听。自3月12日“太原市司法保护进校园”活动启动之后,该院法官用审案方式给在校师生“现身说法”已达19次。 预防先行:在小树未弯曲的时候搀扶它 3月12日,太原中院和太原市教育局联合开展的“司法保护进校园”活动正式启动。该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通过各种形式认真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加强司法保护的规定;组织一批服务意识高、业务能力强的法官组成志愿者队伍,有针对性地为学校提供义务普法宣传服务。在启动仪式的新闻发布会上,该院院长冯少勇说:“司法保护进校园,是我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源头工程,更是功在当今、利在后世的百年树人工程。”太原市教育局局长马兆兴也表示,司法保护进校园为创造性地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勾画了一幅美好蓝图。 首批20名志愿法官组成义务法律宣传服务专业队伍,他们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校园法官”。“我深感自己肩上责任重大,我也非常愿意以志愿者的身份去完成这项任务。”太原中院法官马蓉在接受采访时说。 马蓉综合素质突出,她同时还是一名心理咨询师,还获得了教师资格证。马蓉善于将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融入到法制宣讲中去。她在一所小学给师生作讲座时,不仅讲解法律知识,还从心理学角度讲解了“父母角色”的定位,以及引导学生如何正确调节负面情绪,获得师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马蓉对“校园法官”的工作倾注了深情。她说:“未成年人的成长就像一棵小树的成长,它需要阳光、需要搀扶。在小树还没有弯曲的时候,我们就应去搀扶它;否则等到小树已经长弯了,再去搀扶也许难度就要大得多。司法保护进校园,也就是要搀扶孩子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走得直、走得正。” 短短两个多月,太原市已有6个城区的公办、民办和聋哑人学校共29所中小学、1所大学和1所幼儿园提出了法律服务申请。20名“校园法官”已在太原市十余所中小学举办义务讲座,受教育学生达3000余人次。“校园法官”每到一所学校讲课,都会根据校方的要求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精心准备宣讲内容,努力创新宣讲方式,让孩子、老师和家长都能够有所收获。太原市万柏林实验小学校长李艳红感叹道:“目前学校和学生都非常需要法律知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既解决校内伤害形成的矛盾,也能掌握校外矛盾的解决办法,还可与法官建立联系,有事可以随时咨询,司法保护进校园的做法很好!” 除了由“校园法官”进校举行法制宣讲外,组织学生旁听案件审理、设置模拟法庭等也是太原中院“司法保护进校园”的重要形式,未成年学生可以获得更加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5月22日,太原中院开庭审理一起“的哥街头遭暴打”案,120名来自太原电大附中和山西通宝育杰中学的学生被邀请前来旁听。该案起因只是一起普通的交通追尾事故,但却引发获得散打二级运动员资格的朱某对“的哥”赵某进行当街暴打,最终致赵某抢救无效死亡。3个多小时的庭审结束后,主审法官就刑事审判的流程、法庭的设置以及该案引发的思考和启示等,向学生们进行讲解和交流。一名男生说:“通过此次听审,我必须提醒自己以后要理性地面对生活中的摩擦。”而其他同学也纷纷告诉记者,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进行法制教育比单纯的说教更容易让他们接受。 截至今年9月,太原中院已经组织学生旁听案件审理、设置模拟法庭16次,受到广大学生的热烈欢迎。许多学生在旁听之后都兴奋地说:“今天,我们在法庭上课!” 审判改革:“未成年人犯罪矫正式审判”首创推行 “法院本着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给了你们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希望你们能够珍惜……过去不代表现在,现在不代表未来,相信你们会用辛苦劳动创造美好的未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回报社会的关爱之情。”这是16岁的山西娄烦籍少年孙某在9月1日收到的判决书上读到的一段“温情寄语”。 孙某因在2008年12月伙同他人抢劫了15岁少年阴某230元现金而被诉至法院。法官通过谈心、分析的开庭方式,对孙某进行了说服教育。孙某当庭表示一定痛改前非,不辜负家人和社会的希望。法院对孙某作出减轻处罚和缓刑判决。法官宣读判决书时,还宣读了这段“温情寄语”,这是太原中院“未成年人犯罪矫正式审判”中的一个创新环节。 早在今年6月,“未成年人犯罪矫正式审判”就被确定为太原市政法创新课题之一。此前,太原中院对全市青少年维权机构、律师事务所、少管所和工读学校进行了调查摸底。之后,根据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太原中院制定了未成年人犯罪矫正式审判的24条指导意见。随后,清徐县人民法院、迎泽区人民法院、万柏林区人民法院被确定为试点法院,以矫正式审判方式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太原法院实施“未成年人犯罪矫正式审判”主要包含了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首先是构建适应未成年人生理特点和心理特征的庭审方式。如采用U形审判台,法官、书记员、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坐在同一张桌子前,让未成年被告坐在“座谈式”的宽松环境中接受审判,整个庭审气氛保持既庄重、威严又不失平和、宽松。其次是把“教育感化”贯穿于庭前、庭审、庭后的全过程。庭审前,开展社会调查,掌握未成年人的家庭状况、社会环境和形成犯罪的因素,拟定教育挽救的具体措施;庭审中,在查明案件事实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开展法庭教育;庭审后,配合开展好社区矫治。再次,坚持“宽严相济”的处罚原则。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坚持教育挽救的方针,尽量体现从宽。对于依法应当判处监禁刑的,应以轻刑化为主;对于依法可以判处非监禁刑的,应尽量适用非监禁刑;对于罪行显著轻微或依法不构成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立即宣告无罪。 截至今年8月底,3个试点法院共采用矫正式审判方式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17件、25人。试点法院通过对未成年被告人进行跟踪矫正后,发现这些未成年被告人被释放后,都能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危害后果,也能改过自新,社会效果较好。9月1日,太原中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即日起在全市法院全面试行“未成年人犯罪矫正式审判”方式。 回访帮教:“驻监法官”挽救失足未成年人 改进对未成年人罪犯的回访帮教,也是太原中院“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创新工作的重要一环。今年4月初,太原中院向社会公布了《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施行驻监(所)法官制度的意见》,并选派了6名法官首批进驻监所。驻监法官每月安排不少于两天的驻监之行,期间他们深入监所实地办公。 4月22日,太原中院与山西省未成年犯管教所联手共建“未成年犯教育、感化、挽救基地”,驻监法官制度有了更具体的平台依托。山西高院院长左世忠对基地设立驻监法官予以高度评价:“该制度转变了以前法官单一的裁判角色,变成既是裁判者又是服务者的双重角色,这一点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在这些驻监法官中,郑肃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她以“法官妈妈”的身份给予未成年犯更多的关爱,未管所的孩子们都亲切地喊她“郑妈妈”。 5月14日,是郑肃首次以“法官妈妈”的身份来到山西未管所与服刑学员亲切交流。她坐到学员们中间,详细询问他们的家庭情况,了解他们的内心。“你们精神状态怎么样?学习、生活、劳动各方面有什么情况?……”孩子听到郑肃慈母一般的询问,都觉得立刻有了可信任和倾诉的人,都非常乐意与郑妈妈倾心交谈。郑肃很善于从服刑学员身边的事例说起,引导孩子们要积极端正改造观。她语重心长地对服刑学员说:“只有认真服法,认真遵守监规,积极参加政治、文化、技术学习,积极接受教育改造,积极参加劳动,完成生产任务,确有悔改表现,才能获得减刑,你们要好好努力啊!” 建国六十年大庆、中秋佳节来临之际,郑肃给未管所1000余名孩子送去了中秋月饼,并送上一份特殊的“勉励寄语”:你们虽然在高墙之内,但你们的家庭、整个社会都没有抛弃你们,党和国家都在关爱着你们,希望你们更好地学习,重新做人。未管所的孩子们手捧月饼,个个潸然泪下,泣不成声,“法官妈妈,我们一定会好好学习改造……” 本报实习记者 陈祥林 本报记者 段艾生 孙文鹰 本报通讯员 杨 莉 陈光东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