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美食客
你好,作为一个咨询师,我愿意和你分享我的体会。要做好一个心理咨询师,大概需要这么几个条件:1、扎实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包括:①心理学基础理论,其中对咨询特别有帮助的有,基础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测量等。2、广泛的社会视觉和文化视觉。要熟悉中国文化,了解中国文化特质和社会特质。这是开展有效心理咨询的重要功底。如果照搬西方的咨询技术,往往很难适合中国人的特点和需要。3、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经验。生活体验对于做好咨询的意义不言而喻。4、要有自我完善的动力和较为完善的人格。咨询师要时刻成长,时刻完善自身。只有幸福的人才能带给别人幸福,只有心中有爱,才能把爱传递,并给他人力量。 祝你成为一个很棒的咨询师,助人自助,幸福开心。
beetleleon
我觉得首先看你本身是否是系统学习过心理专业的课程,如果本身没有学习过,那首先就要开始系统学习有关心理医生的知识,再有就是考下来能够从事心理医生这一职业必要的证件才可以。
萌萌尛宝贝
首先,我们要了解心理咨询是一门具有人性化的科学,是要尊崇人类心理机制的科学,完全不同于做指导思想工作、和说服思想的做法。正确的做法是:一方面要了解并解决来访者的认知层面和现实层面的问题;第二方面是进入来访者的心灵深处,帮助来访者解决心里的困惑、负性情绪和情感问题、以及深层次的自卑情结。心理咨询师要有深刻体验来访者的情绪情感的能力、要有捕捉细微信息的能力、要有发现表面现象背后的实质的能力、要有正确判断问题的能力、要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这些能力是心理咨询师自身应该具备的特质(敏感力、洞察力和同感力),和专业知识、技能以及丰富的经验。仅仅学过理论知识和简单的技能,仅仅是考过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咨询是做不好的,是不专业、不到位的。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师是需要学习各个学派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技术,和大量的咨询个案的经验积累,这样的心理咨询才能达到比较满意的效果。一个出色的心理咨询师除了具备以上条件外,还需要有很高的悟性以及丰富的生活阅历,才能达到较高的境界,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时才能做到沉着冷静、游刃有余,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所以说心理咨询职业对心理咨询师的自身条件要求是很高的,如果心理咨询师本人不具备这些特质,又不能大量的学习各种技能,那么咨询效果不但达不到要求,同时也会给来访者的心理造成二次创伤。那么,这样的咨询做得越多,受害的来访者就会越多。因此,我建议来访者在选择心理咨询师的时候,一方面要看心理咨询师的介绍,另一方面要感知心理咨询师的这些特质,一般来说,在第一次的心理咨询中就能感受得到。需要多次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的来访者,如果在第一次的心理咨询中感觉不太好,可以考虑试试感受一下其他心理咨询师,最终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心理咨询师,切不可一个不满意就全盘否定。
乖乖纯00
目前心理咨询师报考条件是以下:对于考心理咨询师费用相对比较不唯一,因为心理咨询师会受到报考地区的、报考类别的影响(心理咨询师可以分为心理咨询师三级和二级),导致收费标准也是存在差异的,一般这种不会超过1000元左右,如果需要补课的也就到月几十到几百块钱不能的价格.还有一点就是专业是否对口,如果你之前学过心理相关知识,直接通过机构交报考费用即可,如果不是可能通过平台机构进行报名学习,这样可能想多比较高,大约三四千左右不等。报考心理咨询师需要什么条件:心理咨询师报考不限于一定是心理学相关的专业,非心理学专业满足条件者依旧可以报考。(满足其中一条即可)1、专业不限,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经过心理咨询师培训的;2、医疗、心理等相关的专业专科学历,经过心理咨询师培训的;3、医疗、心理等相关专业本科学历的。考试时间为每年的3,6,9,12月心理咨询师考试内容理论部分:1、普通心理学2、社会心理学3、发展心理学4、异常心理学5、健康心理学6、心理测量学7、咨询心理学技能操作部分:1、心理诊断技能2、心理咨询技能
jinyulan1985
建议你咨询专业人士 不要道听途说 否则会误入歧途 现在心理学的范畴还是很广的 但是各个领域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论述 但还是比较纷繁复杂的 有条件最好找权威一点的教授给你理理思路 要尽量从哲学的角度去透析心理学的内涵 你对心理学的理解越深刻 那么你就越明白心理医生的本质 如果你的目标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医生 毫不讳言的说 是比较困难的 需要具有长期刻苦学习理论知识的思想准备 如果你只想成为普通的心理医生 那你要注重的就是实践经验的积累 以及对特定案例的分析与思考 但我不了解你是否有基础 毕竟中国国情与外国国情不一样 做心理医生的道路也有很大的差异 而且这一行现在在国内也是参差不齐 情况比较复杂 心理辅导 心理咨询 很多时候更像是一种心理疏导工作 讲求的是帮思想上有包袱的人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 让患者明理通情 所以在中国 很多时候有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不如有生活阅历来得有用
红色芍药
【本节主题】支持与接纳【本节简介】 支持和接纳对我们每个人而言都非常重要,它会给予我们力量,给予我们面对困难的勇气。在这节课中,我们将会去感受弥漫在书中人物间的那些温暖的支持和接纳,同时也会去了解支持的不同形式,以及接纳在心理咨询中的重要作用,这些都会帮助我们更好的感受别人给予的温暖,同时也向别人提供自己的支持与接纳。【你将听到】【思考作业】 在生活中你得到了来自哪些人的支持和接纳?这些支持和接纳帮助你克服了什么样的困难?以及你又给别人提供了哪些支持呢?你曾经有过真正接纳一个人的经历吗? 1 大家好,我是吴立敏。上节课跟大家一起讨论了“禁锢和自由”这个议题,我们分析了书中人物所受到的禁锢,以及对自由渴望,同时我也希望大家能够透过解读,将思考延伸到现实生活中,看看自己受到了哪些禁锢,又渴望获得哪些自由。那么今天我们将来分享关于本书的最后一个议题——支持和接纳。为什么我会特意挑选这样的一个议题来跟大家分享呢?因为一个人无论长多大,都需要一个“安全基地”来安放自己的委屈、恐慌和挫败。所谓的安全基地在这里我主要指的是,那些会给你提供无条件支持和接纳的人或关系。其实无条件的支持和接纳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行为,它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鼓励,一句简单的问候,一种默默的关心,但是却会让你在不经意间感受到这个世界的温度。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温暖是什么?温暖就是在我哭泣时,旁边递过来的手帕;也是在我饥饿时,一碗热腾腾的面。”所以,我希望通过这样的一个议题的探讨,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发觉,自己身边的人,一直以来对自己默默的支持和接纳,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他们给予的温暖,同时,也让我们在生活中能更有意识地给他人提供自己的支持和接纳。那么,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分享,我们了解到了书中人物之间的竞争、嫉妒、孤独和禁锢,我们看到的似乎都是人性中不太好的一面,但实际上,如果通读全本书,你就会感受到,其实人物间弥漫的更多是温暖的支持。首先,我们来看下布雷尔和弗洛伊德之间亦师亦友的关系。那个时候,弗洛伊德这位精神分析大师还很年轻,但他和布雷尔之间已经建立了很深厚的友谊。布雷尔作为一个名震维也纳的医生,他在医学上给了弗洛伊德很多的鞭策和指导,同时也很乐意跟弗洛伊德分享自己的典型案例。而每当布雷尔陷入困境时,弗洛伊德也会给予布雷尔很多的支持和建议,他们一起有边界地讨论尼采的病痛,一起讨论贝莎。弗洛伊德还帮助布雷尔解梦,甚至给布雷尔做催眠,帮助他打破所谓追求自由的幻想,找到内心深处对妻子的爱,帮他真正回归家庭。你想,布雷尔是有多信任弗洛伊德,才会放心让他做这些事,而弗洛伊德也没有让布雷尔失望,在这个过程中确实给到了他能给的支持和帮助。当然,这种来自朋友或知己的支持,在书中还讲到了很多,比如,莎乐美和尼采,我们知道,莎乐美最初找到布雷尔寻求帮助,是源于她对好朋友尼采的担忧,她先是花了不少心思说服布雷尔答应治疗尼采,然后又想方设法让尼采愿意找布雷尔求诊。虽然莎乐美和尼采之间的关系可能有些复杂,但这份对朋友的重视和背后默默的支持,不得不说,还是让人挺感动的。说完来自朋友的支持,我们再来看看亲人间的支持。玛蒂尔德作为布雷尔的妻子,不仅为布雷尔生了五个孩子,还把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用心为布雷尔营造了一个温馨舒服的家。书中曾经几次细致地刻画过,玛蒂尔德为布雷尔准备餐食的情景:清晨的时光在布雷尔家中是一成不变的,街角的面包师父在六点钟送来刚出炉的面包卷,玛蒂尔德摆设餐桌,调制肉桂咖啡,并且放好松脆的三角形面包卷与甜奶油,还有蜜渍黑樱桃。读到这里,不知你们有没有感觉到家的那种温馨?在我看来,丰富的早餐里其实饱含着玛蒂尔德对布雷尔深厚的情感。所以在最后,布雷尔在催眠状态下也募然发现,自己最爱的女人就是自己的太太,自己再也找不到一个像她那样的女人。所以,他在醒来后,忍不住端详自己的妻子,并对她说:“我决定要娶你”,玛蒂尔德还以为自己的丈夫喝醉了,在胡言乱语。但只有布雷尔自己知道,这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告白,是真正的想娶,而不是十四年前因为利益交换的娶。我想,玛蒂尔德能最终走进布雷尔的内心深处,跟她在日常生活中所给予的润物细无声的温暖和支持是有很大关系的。2 生活中,我们得到的支持可能来自不同的对象,比如,像刚刚说的,有来自朋友的支持,有来自爱人的支持等等,但是,除此之外,人际间支持其实也分为很多种不同的形式,我在这里大致归纳了三种:一种是现实的支持,一种是情感的支持,还有一种我管它叫深度的支持。1) 现实的支持所谓现实的支持,通常指的是物质方面的满足。比如,你渴的要命的时候,有人给你递水过来,冻的要死的时候,有人给你送来棉衣。当然,这种支持也经常发生在挚友之间,我举两个明星的例子,因为明星大家都比较熟悉嘛。很多人都知道,郑爽和马天宇是非常要好的朋友,那么有一次郑爽在接受采访时,就说到一件让她很感动的事情,她之前在上海买房,但是还差一些钱,马天宇得知以后,二话不说就把钱转给她,转完以后还又幽默又实在地回应说,搞得我家好像有矿一样,其实都已经把家底掏空了。还有,在很多年前,屠红刚还很年轻的时候,他正在追一个女孩,想买辆车,但是同样手里钱不够,于是好朋友那英就把攒的三万块全都借给了他。那么这些都属于现实的支持,它可以帮助人度过现实的难关,解决当下即刻的需求,这种支持是多样而复杂的,有的也许来自亲朋,有的来自社会,有的甚至是来自陌生人。但这种现实支持的下面,蕴含的都是人际间温暖的情感传递。2) 情感的支持那么第二类常见的支持是情感支持,情感支持里有一点特别重要,那就是看见对方的情绪,或者说自己的情绪能够被对方所理解。人其实终其一生都在追求被看见,当自己感觉到被看见的时候,我们存在的意义就会被激活。但是,在生活中,当我们遭受某些挫折,内心很难过时,身边的人通常是这样激励我们的:“你行的,你是坚强的,一切都会过去的”等等。你知道对方是好意,想尽快帮我们走出来,但是实际上每当我们听到这样的话语,内心其实很失望,或者毫无波澜,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我们的情绪没有真正被看见,所以对方提供的就不是有效的情感支持。除此之外,有效的情感支持还要做到包容对方的情绪。心理学家比昂提出了“容器”这个概念,他认为,如果我们能作为一个比较大的容器去容纳另一个人的情绪,接住TA的眼泪、悲伤、无力、甚至是攻击。当我们能够去感受TA的感受,承受住TA的情绪带给你的焦虑,而不是抽身离开,或是攻击回去,那么,这对TA来说,就是一种难得的情感支持了。还有,情感支持也包括和对方探讨和给予鼓励。当然这个探讨是建立在理解和包容之上的,而不是干喊口号。如果两个人可以真诚地谈一谈自己的困扰和感受,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指责、不控制,只是更多地去发现和理解对方的心理需要,以及看看自己有没有办法可以满足TA的需要,或者向对方提出,自己可能需要哪方面的帮助等等,这些都是情感支持很重要的部分。有效的情感支持可以帮助一个人度过某个脆弱的阶段,因为当一个人的情绪被看见、被理解、感到被支持时,自己就有复原的力量,就能够更有勇气去面对这个世界。3) 深度的支持第三种支持是深度的支持。什么是深度的支持呢?这其实是一种很难用言语来形容的感觉,比如,在书中,像尼采和布雷尔之间,他们就给彼此提供了深度的支持,他们两个人的思维能够同频,在某个点上可能会互相碰撞、冲击,但又不会带来破坏性的影响,反而更多的是互相启发和成长。普通的支持有时候也许会给人一些高低之分,比如,你有一个需求,你需要被支持,那你无形中可能就站在了需求者的位置,而支持者就处于在帮助者的位置,这在我们的感觉上,会有一种好像帮助者总是有点高高在上的感觉。而深度的支持则是更加平等,彼此更能够深深的被看见,语言可以直击对方的盲点,但关系并不会因此而破裂。所谓灵魂深处的相遇,便是如此啊。八年前,宋丹丹在微博上转发过一段话,这段话说的是,如果有一天,六十年婚龄的父母说他们要离婚,在美国的女儿宣布她是同性恋,老公告诉我他得了艾滋病,儿子抱回了他的私生子。那一天,我依然会拉着他们的手,搂住他们的肩,对他们说,我还在这儿,因为我是真的爱你,所以你有真自由,人生很短,你的人生你做主。这段话发出来以后,底下就有很多网友留言说,连老公得艾滋病也能接受吗?这也太扯了。但是在我看来,这段话透过语言的表层意思,表达的更多是一种接纳的态度。3 人本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如果一个人被接纳,完全的接纳,而且这种接纳中没有评判,只有共情与了解,这个人就能够直接面对他自己,发展出撤除防御心与面对真实自我的勇气。”所以,接纳是人际关系沟通很重要的一点,也是关系能否保持和谐的基础。那到底什么是接纳呢?其实,说到底,接纳的核心就是我们常喊的那几个字:无条件的爱。“无条件的爱”的意思就是:我爱你,没有任何条件,不是因为你聪明、漂亮、可爱、听话而爱你,而仅仅是因为你是你,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别的原因。这句话说起来非常容易,但实际上却没几个人能真正做得到。不仅做不到,在人际关系中,最常见的现象反而是,假借爱的名义,干着控制和剥削对方的事。所以,如果一个人能被人无条件地爱,那绝对是人生最幸福的事情之一。在这里我想说一下的是,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接纳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只有咨询师做到了真正的接纳,才会让来访者的情绪安放在咨空间里。所以,当咨询师一旦进入咨询的状态,就需要放下自带的三观帽子,以及自己过往的人生经历,用一种全然清零与包容的心态面对来访者,你可以不认同,但是要接纳,这是作为一名咨询师的职业要求、更是职业操守。同时,咨询师的接纳不是被动选择,而是一种主动选择。在关系中,当你能够接纳来访者时,就意味着我们放下了防御和成见,而这种善意是可以被对方敏锐的感知到的。这在书中也有很强烈的体现,如果你细致地读这本书,就会发现,这本精彩的心理治疗小说,其实穿插了非常多的咨询情景,甚至可以说是一场关于心理咨询的饕餮大餐,从两个人的初始访谈,到目标确立,建立联盟,再到中间各种疗法的尝试。其中如何做到全然接纳就是非常值得我们去深挖的一个内容。在本书的最后,布雷尔和尼采的对话,就让我们感受到了接纳的力量。当从来不哭泣的尼采留下眼泪之后,布雷尔温和地为他打气,并问尼采,如果你的泪水有声音,它们会说些什么?尼采说,它们会说,终于自由了,以往我从没有流过眼泪,四十年困在一潭死水当中,我以前是多么想要逃出来啊!但是无路可逃,直到你这位维也纳医生打开了腐朽的大门为止。尼采之所以能够打开封锁已经的心门,释放自己长久以来压抑的情感,这中间离不开布雷尔对他的全然的接纳,人只有当自己感到被理解、被接纳时,才能逐渐放下防备,种下信任的种子,打开情感的闸门。当两个人都治愈了自己内心的绝望之后,布雷尔真诚的邀请尼采留下来,但是尼采拒绝了,他说,我的宿命是在孤寂遥远的彼端去追寻真理。但是你也不要低估了咱们这份友情的价值,是你让我有了选择权。虽然我将一直保持孤独,但这和以前的孤独是一个美妙的差别,我会选择我的命运,并且热爱它。于是,两人分别向对方张开双臂。每当看到这里,我都会忍不住深深的感动,不知你的感受如何呢?后来,布雷尔回到了他的办公室,回到了助理和等候他的病人身边。此后他继续愉快地行医了三十多年。与此同时,尼采也独自一个人往南旅行到意大利,前往一个会合点,与一位名叫查拉图斯特拉的波斯预言家碰头。孕育了我们大家现在看到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本书。这样的情景,这样的画面,不知道大家没有感受到一种沉贵的厚重感?虽然彼此的方向和命运不同,但是彼此接纳、彼此祝福、隽永留长、永存心间。最后,我想借用电影《无问西东》的一段台词来结束我们整本书的讲解: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之中,会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却丧失了真实,什么是真实?即,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都会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溢出来的不懊恼、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亲爱的伙伴们,不知道你是否整日在奔波、忙碌,生活是否已经变成一个传送带,拉扯着你机械性地运转,如果是,在此我邀请你停一停,读一本慰藉灵魂的书,去感受感受生命的真实,思考思考人生的真谛!好,《当尼采哭泣》这本书我们就先解读到这里,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陪伴和倾听!我们下本书见!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