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爱小狐狸
爱才是人生的行囊,其余都是包袱! 读《毕淑敏的心灵课》,真正懂了上面这句话,就基本上够了。因为这本书是毕淑敏老师作为心理诊疗师,把多年遇见的心理问题案例进行汇总分析,然后帮助我们提升心灵力量,做更强大的自己。 放过了别人,放过了自己,你才能高飞。 所有心灵上的伤痛,最后唯有爱,唯有宽容,才能治愈。 我读过许多书,其中都有很多的事情提到“心理暗示”这个事儿。当你的生活中收到不好的心理暗示,当你自己给了自己不好的心理暗示,那么你的元气绝对要受到影响,从心灵出发,再传递给身体,这些不好的心理暗示,会让你的人生陷入泥沼之中。一个内心有阴影的人,是不可能愉快前行的。所以毕淑敏用很多真实的心理咨询案例告诉我们:放下包袱,你才能,轻松前行。 有事没事,真的不要背个包袱。尤其是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理包袱。 做真实的自己,做独立又强大的自己。 如果你愤怒,你就呐喊;如果你哀伤,你就哭泣;如果你热爱,你就表达;如果你喜欢,你就追求。 白天你多看看太阳,晚上你多看看月亮。让自己的心灵,坦坦荡荡,轻轻松松,理智又充满着力量。 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看清楚事物的本质。尤其是遇到心理伤害的时候,你要看清楚这伤害的根源,要分析思考为什么会这样,要把积压心灵的阴影驱散。怎么样才原谅别人和原谅自己呢?我在《毕淑敏的心灵课》中的多个案例中找到了答案。其实就是找到根源,理性分析,把自己认为的错误、憎恨的情绪、无法释放的抱怨都理一理、清一清,从情绪中走出来,发现真正的事实,真正的理解,然后就会看明白,就会改变自己的错误的行为方式,回归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想起一句话,就是:看清了,就轻了! 你看心理咨询师对于访客的心理问理,其对待方式多么高级:倾听,问询,让他自己说出问题,站在他的立场上去看问题,获得他的信任感,然后帮他找到他内心的症结所在,再然后进行疏通引导。老师说的是先打开他心灵上的伤口,中间进行修复,最后再进行包扎。跟外科手术一样一样的。 有一段话,暴露了一个问题。这段话是: 我一边听着朋友的述说,一边查看工作日程表。最近的每一个时段都安排得满满的,只有七天后的傍晚有一小时的空闲。 优秀的心理治疗师这么忙啊;排个朋友的号也是要等到七天后。这反映了一个问题,行业专家和名师名家,的确是成功典范,他们功成名就之后的收益,也是相当可观啊。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心理咨询师的保密制度。还是这篇文章《你究竟说了什么》,我们作为旁观者,特别想知道心理师用了什么手段,说了什么话,让来访者摆脱了问题困绕,回到了阳光下。这篇文章中的案例中,访者阿伦是一个还有两个月就参加高考的学生,成绩还可以的他,突然不愿意去学校上学了,而是呆在家里打游戏。他其实不算网瘾少年,事情的真相是他在预报志愿的时候大胆的填了“清华大学”而被老师疯狂嘲笑和语言打击,他受到伤害了,想通过打游戏参加比赛为国争光来证明自己。毕老师支持了他的所有想法和立场,并说自己很生气老师这样伤害一个孩子的自尊心。阿伦信任了心理老师,然后把自己内心的情绪全部都说出来了,阳光小男孩,敞开心扉后自然就没有什么事情了。阿伦回到学校继续了学业,高考成绩也超常发挥了,虽然不可能是清华,但已经相当优秀了,也证明了自己。 那位介绍阿伦来咨询的朋友,还有阿伦的家长,都特别想知道:你究竟跟他说了什么? “我说,那一天,我说得很少,阿伦说得很多。其余的,无可奉告。” ——我不明白的,这有什么无可奉告的呢?仅仅因为保密制度吗?这阳光小男孩的事,算不得什么不可外喧的大秘密,而且事情已经过去了,还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家长都来表达真诚的感谢了。但是我重读了一遍文章,发现真的是“无可奉告”——因为真的没有什么太大的技术好像,哪里有什么神奇的魔力呢。是因为这个吗?我比较好奇。
小树小树小树
最近在追美剧《老友记》,第一季第13集中,剧本调侃了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 剧中菲比与一位心理医生交往,她说,他算是心理医生中正常的了。然而,在与菲比的朋友聊天的过程中,他不经意犯了职业病。 他夸奖钱德勒是一个有趣的人,但是同时又指出钱德勒只是在用幽默和人保持距离。 不知他和瑞秋聊了什么,只见瑞秋无法抑制地哭了起来,嘟囔着童年发生的事情。 罗斯问他,自己为什么明知前妻是女同依然和她结婚。他说,你可能有意破坏你的婚姻,也许是自信心不足,也许是让自己的妹妹莫妮卡在父母面前不那么失败。 看到莫妮卡在拼命地吃饼干,他说:“切记,那只是食物,不是爱”。 莫妮卡愤怒地说到:“我讨厌这家伙!” 每个人听到他的解释都感到愤怒,对,他说的都对。但是每个人从他口中得知真相都感到不舒服。如果你从没见过的人,能一阵见血地指出你内心深处、恐怕连自己都没有察觉的想法时,你震惊,不相信,继而愤怒。 隐藏的秘密被人毫不费力地窥探揭露,仿佛自己是个透明人,自己的私人领域被侵犯,安全感被剥夺。 这种感觉我也曾经有过,他是心理咨询学这门课的老师,在省内有很高的知名度和权威。总感觉这种人深不可测,似乎能洞察你的许多想法。上课时,我从不敢直视他的眼睛。 剧中的心理医生做了一个不当的示范,把工作情景带入生活领域。正如罗斯所说:“他就是有点太爱分析,这是他的工作”。 对于心理学我只算刚入门,许多理论和真相于我来说依然混沌一片。最初我也曾是非常令人讨厌的学心理的。 最先给我带来震撼的是《教育心理学》。慈眉善目的老师,讲述了许多教学的方法,还播放过一些全国班主任的教学经验视频。其中印象深刻的是任小艾和魏书生,我们这群已然成年的大学生坐在下面泣不成声。这些人让我们看到了教师职业的神圣。 我们曾经遇见的老师常大喊着:“你们坐后三排的,离开学校也会是社会的底层渣滓”。 我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向周围的同学炫耀发现的另一个世界。那种知道人性的另一层面的感觉并不好受。我感觉到我曾经被残酷地对待着,也曾残忍地对待别人。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开始慢慢探究自己,渐渐挖掘出那些被遗忘的经历,重新审视着他们。懂得自己身上发生的因果,是那些经历塑造了现在的我。有钝痛也有顿悟,有遗憾惋惜也有豁然开朗。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学科可以让一个人脱胎换骨,但是我觉得心理学做到了。 那时候,我喜欢写文章,只发在QQ空间里,其中融入心理学,这样充满治愈系的鸡汤很受欢迎。后来有一些同学,几乎都是男生,失恋了都会找我倾诉。当时我是慌张的,事实证明,当时的一丝骄傲也挺令人讨厌的。 其中,我的一个高中同学是我室友的男朋友。他们在一起七年,对,从初一就开始早恋。高考后,双双考入不同的985高校,事实证明早恋并不一定影响成绩。但是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他们分手了。他找到我,我也像剧中的那位心理医生一样,信誓旦旦地帮他分析。他问我学心理学多久了。我说,三个星期。“这你都敢给我分析。”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今年春节期间,他是全班唯一一个带着女朋友参加高中同学聚会的。换了新人,我们不认识。 后来的一次自以为是的建议,让我丧失了一个朋友,也辜负了他的信任。他的女朋友在大学期间劈腿,把他甩了。这个男生在电话里哭着问我,“你知道什么是揪心的疼吗?”我不知道,但是我后来知道了,对,是那样的。 这个故事有点狗血啊,但绝对真实。我当时暗恋一个高中同学,而暗恋对象和这个男生曾经为了前面这位女生相互拉黑。当时我想,看吧,你们都眼瞎,这个女生劈腿了吧,我一点都不同情他。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高中的时候,我的暗恋对象在网上认识了这位女生,后来这个男生也加了女生的QQ。我的暗恋对象当时是暗恋这个女生的,但是被这个男生捷足先登了。暗恋对象就感觉,朋友妻不可欺啊,你抢了我的准女朋友,咱俩绝交!(我的叙述还算清楚吧) 当时我向暗恋对象表白被拒,自尊严重受损,处于厌恶异性期。他问我怎么才不痛苦,我说,要不你们之间有个缓冲期吧。我当时看了一本书,作者就是这么处理和前妻的关系的。于是,自然把这个建议甩给他了。他照做了,结果女生觉得他是在纠缠,说了很伤害他的话。没过多久,他就找我哭诉,说我的建议害了他。我当时因为被拒绝,感到很愤怒。因为上面提到的那层关系,我把愤怒情绪投射在他身上。我根本不想理他,我一个人已经兵荒马乱了,哪还管别人家的马有没有吃草。后来对他只有愤怒,然后这段友谊的小船也翻了。 后来学到或者懂得的知识更多了,人也变得沉静。我想心理咨询师最好的状态应该是蔡康永那样的(虽然他是个主持人),温柔宽厚带有慈悲,但是也可以将自己抽离,去平静地审视发生的一切。 有一期《奇葩说》,蔡康永奇袭王嫣芸时说, “你知道苏紫紫这个事情的经历,让我们看待你的时候,其实是把你看成是一个有故事的人。而不只是一个靠着你的口才,来我们的海选应征的人。所以,虽然那个你不喜欢的照片继续流传在网络上,它在你的人生中,依然发挥着负面的作用。可是这个故事,让别人看待你的时候,带有了一个你原本所没有的厚度。所以,它不全然是毁灭性的、负面的材料。它也带给了你一些,你后来完成别的梦想的基础。” 很多人说,心理咨询师只需要微笑点头就可以了,是不是太简单了?但是能够微笑着听你说话,时而点头赞许的人在生活中几乎没有。除了你的心理咨询师,没有人愿意真正了解你。这样说令人感到绝望,但是“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野夫说: “ 本质上我们都活在各自的命途中,谁也不能彻底拯救谁。” 咨询师应该秉持的态度应该是这样的: “当看着日落时,我们不会想去控制日落,不会命令太阳右侧的天空呈橘黄色,也不命令云朵的粉红色更浓些。我们只能满怀敬畏地望着而已。” ——罗杰斯 它还可以是莱蒙托夫的这首诗: 它还可以是 莱蒙托夫的这首诗: 一只船孤独的航行在海上,它既不寻求幸福,也不逃避幸福,它只是向前航行,底下是沉静碧蓝的大海,而头顶是金色的太阳。 我倾向于悲观主义,却也希望在废墟上开出花来。愿你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过一种有意义的人生。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