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65

好事都找我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自媒体账号交流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猎户座HS

已采纳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和环境等其他因素影响下的精神功能以及行为活动的科学,心理学在当今社会倍受关注,心理学能够帮助人们提升自身心理素质,从而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那么自学心理学怎么学呢?1.自学者要对心理学这门课程有一个系统的认知,心理学的学习具有复杂的理论构架,学习心理学必须要对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有一个系统的理解和掌握,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对心理学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和了解,才能方便日后深度的学习。2.阅读一些有关心理学的书籍,心理学的学习不能缺少对书籍的阅读,学习任何知识都要认真的阅读相关知识的书籍,心理学也不例外,学习心理学需要认真的阅读有关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做到心中有数,同时阅读一些心理学案例,更好的掌握心理学的知识。3.经常练习说话,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心理学的学习主要是为了帮助人们远离自身的困境,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这就少不了对患者的语言开导了,所以学习心理学必须要经常练习语言表达,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更好的帮助人们解决问题。4.对每个心理学学派有一个总体的认知,自学者要对心理学的各个理论学派的基本观点,以及根据案例所做出的研究和评价有一个总体的认知和把握,才能快速提升自身学习心理学。

心理咨询师自媒体账号交流

316 评论(9)

吃生鱼片的猫

(1)本月7日,我加入第八期汤小小轻松高效写作群。 在进入此群之前,我的微信公众号写作已持续数月,写作,则刚刚开始,不过,两个平台,同样受关注度极低。 我几乎是在无人关注情况下,自娱自乐。 寂寞而冷清。 如果不是报了写作群的课程,有了一份获得外力支援的期待,也许早已放弃。 不过,期待果然没有落空。 进群之后,成员人数迅速增加,很快突破200大关,直逼300。 乍一入群,就发现许多成员纷纷亮出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名片,以及注册的个人链接。 大家开始互相点击关注。 这种场面,让我眼界大开。 随即,我也转发了自己的名片与链接,结果,立刻被众人的关注目光包围。 7号当天,我的公号与关注人数增加数倍。 我感到很兴奋。 那种感受令我终身难忘。 突然发现,原来我如此渴望被关注! 将心比心,我一个不落地点击关注了每张转发到群中的公号名片,与链接。 就这样,在互相关注的热潮里,在与几十上百同学互动交流中,一个崭新世界,在我眼前华丽展开! 随后,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 人,为什么需要被关注?(2) 我发现,当今互联网时代,只要你愿意主动迈前一步,立刻能与全世界联网,同时,你也有机会被全世界所关注! 我进而又发现,所谓互联网,不仅仅是海量信息共享的平台,本质上更是心灵相互关注的渠道。 让心灵与心灵相互关注,许多新媒体平台,正在做着这件造福大众的事情。 有一个我关注已久的公众号,叫做《青音约》。这是一个名叫青音的曾经的电台主播,和现在的心理咨询师兼自媒体人的号,这个号的背后,是一个名叫心联网的团队。 心的联网,形象地概括了他们所追求的目标。 每晚8点准时推送的《青音约》节目,以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为人们心灵的互联,做着不遗余力的努力。 她从两性、家庭、社会、伦理等等,多角度切入,以平台优势,对大众情感困惑与心理需求展开抚慰与救助。 人们的心灵渴望与精神需求,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关注。 从人们在节目中的反馈,可以看到,足够的被关注,使越来越多人重获心理健康。 譬如有个自闭的女人,只穿黑色衣服,并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经过心理专家辅导,走出了内心阴影,在阳光下穿红着绿,快乐地生活着。 再譬如与妈宝男谈恋爱的女孩,在节目中搞清了这类男人的本质,果断作出选择,脱离了痛苦纠结的深渊。 如此等等。 知冷知热、善解人意的“青音”品牌形象,因此越来越深入人心。 可见,被关注,是人们心理健康的需要。 (3) 其实,需要被关注的,不仅是成年人,更是孩子们。 我曾经在文章中提到我儿子的情况,刚刚的寒假过后,他们学校一年级四个班,突然各抽调出十几名学生,组成一.五班。 为什么这样做? 因为一年级每个班超过70名学生,最大问题是老师精力有限,难以关注到每个孩子的成长细节。 当每个班级人数保持在50多,老师的关注,就大致可以遍及每名学生了。 学生足够被老师关注,好处是什么? 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的提高这么简单,更是防止各种意外甚至恶性事件发生的需要。 譬如校园暴力。 据报道,某地小学校园发生一起事件:一名男生被发现性别角色认同错位,整个小学阶段,只跟女生一起玩!查明原因后,人们无不震惊与叹息。原来,从低年级开始,该男生就与一名女生要好,男生瘦弱,女生强壮,这名女生不许他和男生玩,常常拳打脚踢,以暴力相威胁。由于班级学生太多,老师关注不到,始终未曾发现,直至升入高年级,期间两人一直同班,而该男生开始出现种种女性行为特征,譬如细声细语、动作扭捏、爱穿花衣服等等,问题才最终暴露! 缺乏老师足够关注的学生,其成长难免出现种种问题。 其实不仅学校,家庭也不例外。独生子女受到关注较多,但多子女家庭就难讲了。现在开放二胎,小的出生,大的自然就被减少关注。 (4) 再说到两性关系,男女双方互相关注的充分与否,往往决定着婚恋质量的高下。 恋爱期,判断恋人是否靠谱的依据,往往在于相互关注的程度如何。 在我们写作群里,有位热恋中的小妹,男朋友对她关怀备至,每日早晚问候、嘘寒问暖,刚过去的情人节里,送首饰、发微信红包、陪看电影等等,种种关注举动,令我们这位小师妹感动不已。 至于婚姻生活,拿名人来说,林丹出轨,据说是因为谢杏芳孕期注意力转到胎儿那里,无心顾及他的需求,他缺少被关注的感觉,才抵御不住外面的诱惑。陈思诚出轨,恐怕也与佟丽娅对她关注不够有关。 舒淇受到冯德伦的长久关注,两人的爱情,最终开花结果。 李冰冰呢,终于得到知心小男友的关注,迅速坠入爱河,终于名花有主。 此外诸如张柏芝、韩寒等明星、名人的婚外恋情,大概也与婚姻伴侣对其不够关注不无关系。 (5) 当然还有职场。 春节一过,我所在单位离职了几个人,据我所知,几乎都是因为工作或生活遇到很多问题,却不被领导重视,并迟迟不予设法解决,如此长期不被关注,终于忍无可忍所致。 其中一位与我要好的同事,临走时对我吐露心声:申请过多少次就近安排我的工作,结果你也知道,离家那么远,我都坚持几年了,还是没解决...... 而另一些人终于被提拔升职,则平时可观察到领导的密切关注、频繁指导,譬如经常一起吃饭喝酒、谈心聊天什么的。 被关注的程度,往往决定一个人在职场的得意或失意、坚守或离去。 (6) 从整个社会角度,我们会发现,那些令人难以接受的新闻事件,起因往往在于某类人群的渴望被关注。 2005年12月,广州,17岁少年周枫,在周杰伦演唱会上,当场吞食安眠药,企图自杀,以引起偶像关注。 2008年11月,上海,一位女歌迷,在韩国明星安七炫签名会上双膝下跪,以吸引对方关注。 以上两位追星族,为何如此疯狂与失格?无疑与平时成长环境中缺少被关注的氛围有关,当然,也缺少对自己内心需求的关注与满足。 诸如此类的社会事件,时常提醒我们,让每个人内心获得充分关注的重要性。 人,为什么需要被关注? 因为及时而充分的关注,就是爱。 就像鱼儿需要水,鸟儿需要天空,人,需要爱,来供应心理的养分,来维持心灵的呼吸,来保证精神的活力。 人哪,谁不需要在他人温暖、善意的关注目光中,健康而快乐地活着呢?

118 评论(11)

咔嚓咔嚓咔嚓啦

自学心理学的办法具体如下:

1、从自己最感兴趣的心理学问题或者书籍着手,循着兴趣或问题慢慢深入‍。

开始对一门学问感兴趣,总是会有一个契机。

这个契机可能是个人的一些遭遇,让自己意识到自己产生了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想要寻求解决之道;

也可能是因为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发现了心理学的美妙和神奇之处,非常想要进一步了解。

无论是哪一种,其实我们都可以循着自己的问题或者是引起我们兴趣的东西,开始进一步探索。

我自己最初开始对心理学产生兴趣,其实是源自一本非常畅销的身心灵成长方面的书籍,很多人可能也看过,它就是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实在不能算是一本真正的心理学书籍,但这丝毫不影响它对我产生的巨大影响:

一方面,在这本书里我发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一些从来没有意识到过的心理创伤,并从中获得了一些疗愈、觉察和勇气,这让我产生了从未有过的力量感。这是它解决了我自己的一些问题;

另一方面,它让我惊叹于一直未被我关注过的心理学的世界原来这么浩瀚博大,有一种推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的惊喜感,让我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之后,我对心理学的所有学习和探究,都从这本书开始。

2、从关注一些知名心理学家的自媒体账号开始,先从碎片化的点滴知识开始学起,再逐渐学习更精深和系统的内容‍。

对于爱学习的人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只要我们愿意,就一定能够找到大量免费的学习资源学习,还能够非常近距离地关注我们喜欢的老师、前辈和大师,随时随地通过他们发表在社交平台上的的只言片语进行学习。

很多知名的心理学家诸如武志红、李玫瑾、杨凤池等,都是在各社交媒体上比较活跃的,经常会就热门事件或者自己的所思所想发表专业上的见解,这都是我们通往一个更深的知识体系的入口和指引。

如果对哪一位心理学家的观点或文字特别感兴趣,就可以先从一篇一篇读他们社交媒体上的分享开始,积累多了就会有一个模模糊糊的大致脉络,然后自己沿着这个脉络一个一个地深入学习,最终可能也会在某一方面成为特别专业的人,又或者对整个理论体系上的所有分支都有涉猎。

达到这个程度,其实基本上就相当于一个心理学本科生甚至硕士研究生的水平了。

3、从读一本比较好的心理学导论或心理学概述之类的高校教材开始,先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史、分支。

如果你有心,多去看看各高校各专业的整体课程安排,就会发现如何学习一个全新领域的方法:

一般都是先有一门入门的导论、概述类的课程,让学生对这门专业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知道它的起源、发展历程、这个领域中最重要的人物、最重要的标志性事件、最重要的著作、主要流派、争论的焦点,等等;

接下来是这个专业比较重要的分支理论、实践和工具等的学习;

再然后是专业之外但又很重要的辅助性理论及工具、方法的学习;

最后还会有专业理论之外的一些基础的通用知识及技能的学习。

205 评论(15)

畅吃无阻

我说一下自己的经验。\x0d\x0a首先,上课的时候要认真听讲,课上老师们讲到的很多知识和实例是书本上没有的,也是对你理解心理学帮助很大的。(不知道你是自学还是科班学。。。)\x0d\x0a其次,要系统了解心理学,就要了解各个流派的主要成果;了解他们主要领军人物的生平,人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感触和体会,这也有助于了解这个学派的心理学理论。\x0d\x0a再次,心理学是一个实践学科,要自己在生活中应用了,才能发现她的价值和深度,用你学的心理学知识来解释生活现象,寻找事件原因,解开别人的心结和烦闷,等等。\x0d\x0a最后要说的是,心理学是中间学科,也是需要人生的阅历作为辅助的。所以多了解其他行业专业的知识,对心理学是有助益的;多经历一些事情,会有更深切的体会。

358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