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69

森海淼淼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强迫型人格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思得不瑞奥

已采纳

你好!可能你处理问题的方式比较消极,你在遇到不符合自己期望值或者愤愤不平的事情时,习惯先压抑自己,导致负面情绪不断积累,等到自己压抑不住的时候,负面情绪爆发出来,爆发过后自己又后悔。这是一种不成熟的处理问题方式。心理指导:建议你及时倾倒自己的内心垃圾,合理宣泄负面情绪,可以通过跟朋友聊天、听音乐、写日记、散步、体育活动等方式宣泄。

心理咨询师强迫型人格

277 评论(12)

追疯子的风筝

亚里士多德说“人类是天生社会性动物。”天性决定了每个人都离不开社会交往,人际交往有温暖与关爱,也有打击与伤害。碰到不好相处的人该怎么办?关于霸凌型人格和反社会人格,你了解多少?《隐形人格——思维和行为背后的人格奥秘》一书,通过探究人格奥秘,教会我们理性地保护自己,开启安全有效社交。

《隐形人格--思维和行为背后的人格奥秘》一书的作者是来自澳大利亚的心理学家海伦·麦格拉斯和哈泽尔·爱德华兹。海伦·麦格拉斯,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教授,著有多本探讨社交技巧、婚恋关系与幸福人生的畅销书,并在相应领域发表了许多广受瞩目的论文。哈泽尔·爱德华兹,心理咨询师,作家,许多作品被翻译成他国文字,改编成舞台剧和电影。2001年她完成冰上作家的探险历程之后,南极基地引入《隐形人格》作为参考读物。

这本书首先从人格特质的三个维度阐述了主要的人格类型及其典型行为,然后从人际关系的角度提炼出简明的人格地图:从令人抓狂的消极型人格、自负型人格、专制型人格,到令人困扰的焦虑型人格、强迫型人格、索取型人格,直到令人受伤的被动攻击型人格、霸凌型人格、反社会人格。描述这些人格的典型行为,分析原因,并给出应对措施。书的最后给出了面对痛苦情境的“有效社交心理指南”。

一、人格特质的三个维度

迈尔斯-布里格斯人格类型指标(MBTI)因拥有完备的研究基础,成为过去十年间应用最广泛的心理测试。《隐形人格》讨论了支撑MBTI的四个类型维度中对人际关系直接影响较大的三个维度,分别是:

1、内向或外向。内心力量的来源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还是内心反省和理念。

2、计划或即兴。更喜欢井井有条、规律有序,还是弹性灵活有更多选择的生活。

3、思考或感觉。更倾向于以逻辑还是以情感为基础做决定。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尽管浪漫却让计划控深感崩溃;外向者热衷的各种聚会于内向者而言就像世界末日;有些亲密关系中的女生永远都不明白为什么另一半那么难以说出“我爱你”三个字。

人际交往中挫败、冲突的根源在于,人们总是以为别人看待世界的方式和自己一样,而事实是,不同人格类型的人思考与处事方式不同,但都同样合理正当。将冲突重新界定为“差异”,而不是一些无法容忍的事情,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

二、远离伤害,需要明白以下几点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消极、焦虑或在某些方面偏执专制,相较于这些,严重的伤害更多来自对霸凌型人格和反社会人格缺乏足够认知。

1、职场霸凌者更有可能技巧高超,善于操纵他人

提起霸凌,我们更多想到的是孩子,研究表明职场霸凌比我们意识到的要多。而职场中的霸凌者通常很自信,受欢迎程度在平均水平或以上,有高于常人的支配欲。

2、遭遇霸凌时重要的是寻求支持与帮助

霸凌者通常会选择不那么坚决,瘦弱,相对消极和顺从,孤立无援,有可供取笑的明显特征的人作为目标,可见他们并非看起来那么强大,真正有问题,应当感到羞耻的是他们,沉默和无助只会助长他们的气焰。

3、反社会者可能是在许多方面看起来非常正常的普通人

只有社会新闻里挥刀乱砍的疯子才具有反社会人格吗?不!生活中看起来自信满满或已经功成名就的反社会者更能欺骗和利用别人。他们的共同点是执迷于成为“赢家”,以至于没有道德底线,坚信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他们的典型行为是习惯性地对许多人撒谎,怪罪别人,从不承担责任,无情地利用他人实现自己的目的。在被抓住时会谴责抓住他的人“你这么不信任我,还指望我能做什么?”如果你对这句质问很熟悉,就需要多方了解这位质问者而不能只听信他本人的言行。与其他人分享信息,是确定反社会行为模式的唯一途径。每个人都只看到罪恶拼图的一片,拼凑起来就足以曝光这种行为模式。

4、反社会者不能被治好

反社会者无法共情,从不换位思考,做什么都不会感到负罪感。所以不要骗自己说反社会者会改变。尤其在恋情、友情或合作关系中,被利用、背叛的受害者不会到处宣传自己如何被骗,却认为是自己不够好,觉得如果自己更加爱他/相信他/有吸引力,就不会发生了。及时止损和离开才是明智之举。

三、有效社交心理指南

遇到难搞的人,身陷痛苦的情境,与其把力气和时间放在改变他人和外界,不如关注自身,学习和发展以下能力:

1、理解,共情的能力。

尝试体会他人的感受和行为。以别人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他人可能的感受及行为背后的原因,会有更融洽的人际关系。对焦虑型或索取型,共情是十分有力的工具。

2、乐观、理性思维的能力

影响我们的不仅是事件本身,还有我们对事件的解释与观念。反观自己头脑中的非理性思维,比如:全有或全无,灾难化假设、不切实际的期望等。面对困境挑战时尽量寻找积极的一面,不好的事情,艰难的时光都是暂时的。

3、适度地坚持自我。

许多挫败是由于发现自己被利用、被摆布或得不到自己想要的。适度地坚持自我意味着重视和表达自已的需求、感受和想法,特别是对无理要求说“不”的能力。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阅读、反思和对照,《隐形人格—思维和行为背后的人格奥秘》带我们走出蒙昧和混沌,提升洞察力,懂得以更恰当的方式与不同人格特质的人相处,拥有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

275 评论(11)

qingqing829

一种是有精神问题,尤其是精神分裂症出现被害妄想有些患者易出现激惹烦躁情绪,表现为被害型、钟情型、嫉妒型妄想的患者可能产生暴力行为,对抗、投诉行为。会在某些情况下突然发作。但此类是没有自责的。一种是双向情感障碍,躁狂期的发作。躁狂症以情感高涨或易激惹为主要临床相,伴随精力旺盛、言语增多、活动增多,严重时伴有幻觉、妄想、紧张症状等精神病性症状。主要的症状就是攻击性增高,冲动性消费,性亢奋等等,由于双向情感障碍人是被情绪所控制,因此,一旦情绪来临的时候,来访者本身是无法控制住愤怒的。此类问题则在情绪过后会有自责感。一种是自恋型人格出现自恋式暴怒,自体心理学派的创始人科胡特认为,全能自恋,就是一个人觉得自己是 “ 神 ” ,一动念头,外部世界就会按照自己的意愿给予回应;如果外部世界不按自己的意愿运转,“神”就会变成“魔”,恨不得毁了外部世界,这就是自恋性暴怒。在极端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恋型人格身上会经常出现。此类则是在暴怒过程中可能就会产生自责感,但由于面子上放不下来,所以会保持愤怒到最后。还有一种是为了逃避某些责任,出现失控行为,精神分析中,有时也称之为退行行为,及暂时性的进入一种非理性状态,这在这种状态中,他们可能有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这样他们对自己也无需解释自己的行为,此状态及失去控制,还提供了另外一种补偿及需要接受他人的照顾。还有一些,比如精神分析认为强迫型人格,在外部世界表现得彬彬有礼,但内心充满了压力和愤怒,羞耻,他们容易转向亲密关系的父母,配偶,子女,发泄出愤怒,心理防御机制中称为移置,也就是俗称的迁怒行为,也会出现所谓的无端愤怒。此类也会出现自责感。边缘性人格障碍,也会出现无端愤怒的行为,这主要是因为边缘性人格障碍,无法体会到别人的情感与情绪,当自我认知被伤害时,就会出现愤怒,在临床上边缘性人格障碍,对于心理咨询师也会万般挑剔,常会攻击心理咨询师,不能够理解她,惯常使用哭泣和斥责。

254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