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户座HS
问题一:如何提高企业员工的正能量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如何提高企业正能量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负能量,当你状态不佳时就很容易让负能量入侵,这就是你需要修炼的时候,要尽量缩短将负能量转化为正能量的时间。如果你是经理,是CEO,你就是船长,当船碰到风浪,所有船员都看着你,需要你来指挥。作为船长,你要坚信你能带大家平安脱险,因为肩负着这份责任,你已经没有“自我可怜“的权力,必须将负能量转化成为正能量,勇往直前。 工具/原料 时下,“正能量”是一个颇具人气的词汇,我个人十分赞同“正能量”的传播。那又如何来提升企业真能量呢? 要让自己充满正能量,首先要找出一些正面的行为。这些行为可能因人而异,只有自己最清楚,就是当你做这个行为的时候,你的心情最好,做事的效率最高。 要提升正能量,还要注意自己说话的用词。心理学上有一个说法叫自我暗示,我们说话的时候其实就是在不断地给自己暗示。有些词语会给你负面的暗示,那你就要找一个意义相似,但能给你正面暗示的词来代替。比如“问题”这个词就有负面暗示,我就用“挑战”来代替;“不足”就用“有改善空间”来代替。如果实在避免不了负面的词,那你一定要用正面的词来结束一个话题。 方法 1 营造情绪氛围,提升个体感受。企业的管理者应当定期组织员工集体活动,或培养各种兴趣小组,组织员工拓展等; 2 优化企业文化,理顺组织情绪。如果企业文化中有一个员工愿意为之奋斗的愿景使命,一种被员工认同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这个企业就能够激励员工超越个人情感,以高度一致的情绪去达成企业的目标愿景; 3 开放沟通渠道,引导员工情绪。企业必须要营造良好的交流沟通渠道,让员工的情绪得到及时的交流与宣泄,如果交流沟通渠道受阻,员工的情绪得不到及时引导,这种情绪会逐步蔓延,影响到整个团队的工作; 4 培训情绪知识,增强员工理解。情绪心理学家指出:情绪知识在决定人们的行为结果时可能起到调节作用。情绪知识是员工适应企业的关键因素,企业可以通过针对性的情绪知识培训,增强员工对企业管理实践的理解能力,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以适应组织的需要。 注意事项 事实上,每个人的身体中都潜藏着巨大的正能量,只不过我们没有重视它,反而让负能量占了上风。负能量是迷路的正能量,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疏导自己的负能量,找回自己的正能量。 问题二:如何激励员工打造团队正能量团队氛围 对员工多鼓励可以提升工作热情 岁末年初,正是企业好好总结过去、规划未来的时候,如果管理者能有效运用一些激励策略,员工不仅离职率会大大降低,工作热情也会被再次激发。那么,该如何管好团队呢?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应用心理学系主任杨东、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心理学博士张怡筠、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资深心理咨询师刘宝峰等专家,为大家解读5种能激发员工正能量的心理学效应。 多鼓励工作热情高 罗森塔尔效应: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将一群小白鼠随机分成A、B两组,并告诉饲养员,A组老鼠很聪明,B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罗森塔尔对这些老鼠进行迷宫测试发现,A组老鼠比B组能更快地走出迷宫。对此,罗森塔尔深受启发。他又来到一所普通中学,在学生名单上随机圈了几个名字,告诉老师这几个学生的智商很高。一段时间后,奇迹发生了,这几个随机选出来的学生成了班上的佼佼者。 人会被自己喜欢、钦佩的人所影响和暗示。如果常受到信任、赞美等积极暗示,人们会由此获得向上的动力,尽力使自己达到对方的期待。不过,“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的简单做法很难有效。管理者一定要相信下属的能力,给他们支持、鼓励和温暖的氛围。比如,在交办任务时,不妨说:“我相信你一定能办好、困难是有,不过你肯定会有办法的”……这样,下属就会朝你期待的方向发展。反之,如果上司总是对员工吼“笨蛋”、“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好”之类的话,那他手下的员工就真可能变成笨蛋。 值得注意的是,积极心理暗示只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管理者是否有足够的掌控力、任务是否在下属的能力范围内、员工会不会尽力等因素都应该考虑到。比如,对于新员工,领导者可以对其成长的过程给予关注和肯定;对于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的老员工,要在鼓励他们挑大梁等方面提出更高的期望,让他们觉得公司依然需要自己。 用奖励激发成就感 德西效应: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过这样一个寓言,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让老人难以忍受。老人想了一个办法,他给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我觉得自己年轻了,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又来了,但老人只给他们5美分。第三天,孩子们只得到2美分,令他们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发誓,再也不会为老人而玩了。寓言中,老人将孩子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奖赏而玩”,他通过操纵外部因素掌控了孩子的行为。 企业中,能促使员工奋斗的动机一般有4种:外在动机,如加薪或补助;内在动机,即对任务本身感兴趣;成就动机,如工作受肯定;社会动机,如获得人际肯定和支持。因此,加薪不是唯一的激励手段,比如美国IBM公司就有一句宣言:加薪非必然。近日,美国一项针对5388名员工的研究发现,如果员工能预见到2年内有晋升的可能,那他们会有更好的表现和满意度,效果相当于薪酬提升了69%。可见明确的职业发展空间,能大幅提升员工的职场幸福感。 因此,管理者应明确区分“该做”和“该鼓励”的行为。“该做”的是指分内职责,不应设置物质奖励,而应点到为止地给员工肯定,以增强他们的内在成就感,激发成就动机。过于频繁的表彰和评比活动并不可取,尤其不能为了照顾某些人的情绪,拿表彰送人情。只有对那些一般人难以做到,或需要员工“踮着脚才能够着”的任务,才能用物质奖励。 重人情最能留住人 南风效应: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这样一则寓言,南风与北风打赌,看谁能脱去一位农夫的衣服。北风自以为力气大,使足了劲向农夫一顿猛吹,瑟瑟发抖的农夫反而裹紧了外衣。南风却是向农夫轻抚慢拂,送去温暖熏风,让农夫遍体发热,自己脱下了衣服。......>> 问题三:企业如何激发你的正能量? 近期,“正能量”这个词在企业界非常风靡。它指一切可以使人们积极向上、促使人们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现在,我经过不断调整,让自己变得更加积极、乐观,跟员工的沟通比以前更为主动,我发现自己比以前笑得更多,对大家的关心和爱护也越来越多。 近期,“正能量”这个词在企业界非常风靡。它指一切可以使人们积极向上、促使人们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在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释放和挥洒正能量,让整个团队和企业家自身都能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勇于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那么,个人和团队的正能量如何激发和提升?如何将正能量充分而完整地释放出来,推动企业直面并战胜困难,持续发展?当负面情绪来袭,如何聚集正能量,让自己变得乐观、积极、快乐? 要激发正能量,我们首先要考虑:正能量的源头在哪里?我们如何与正能量的源头建立起真正的联系? 万物生长靠太阳,自然界中一切正能量的源头当然是太阳。对一个人来说,只有自己的心态阳光了,正向的能量才能源源不断。但是,作为企业的领导者,仅自己有阳光心态还远远不够,如何与员工同频共振,如何让整个团队同频共振,让员工们都树立起积极、健康、乐观的心态,带领企业不断往阳光的方向行进,这一点至关重要。简而言之,就是使整个企业树立起积极、正向、阳光的企业文化。这在经济不景气、企业经营处于低谷期时尤为重要。 而要做到这一点,企业的领导人要有足够的视野和胸怀―接纳和包容所有的员工,然后再引领他们向着阳光的方向前进。在这方面,女性领导者有天然的优势,她们更细腻,也更容易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更容易引领团队树立正向思维。正思维才有正行动,正行动才会产生正结果。 当然,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完美,都免不了有产生负面情绪,有产生负能量的时候。这时候,要敢于正视自己的负能量,甚至敢于暴光自己的负面情绪。当你能拿自己的负面情绪开玩笑或者调侃的时候,负能量也就不负了,负面情绪也就不会影响你了,积极乐观的情绪又会在你的心中充盈。 黄新:以工作为乐 我们公司年轻人较多,大多数人处于24岁到30岁的年龄段,他们有不同的价值观,而且心态不太稳定,极富变化,要改变这种状况,我的做法就是在企业引入正能量。 具体来说:首先,从我做起,进行自我改造。以前,我比较劳累或者比较烦恼的时候,很容易把这种状态带到工作中,笑脸就会比开心的时候明显少了,员工们也会受到影响。现在,我经过不断调整,让自己变得更加积极、乐观,跟员工的沟通比以前更为主动,我发现自己比以前笑得更多,对大家的关心和爱护也越来越多,整个企业也因此变得更加快乐,更加生动。我倡导员工树立两个理念:一是身心健康常怀感恩之心;二是以工作为乐同时带给别人快乐。用这种方法,让阳光心态和快乐不断传递。 考虑到不少员工到了成家立业的阶段,我们把公司的发展与他们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鼓励他们把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鼓励他们在公司工作的期间成家立业。此外,还帮他们认认真真地规划职业生涯,在这种规划的过程中,使他们进一步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 要让自己不断产生正能量,就要有更宽广的胸怀和更开放的心态,而且要懂得惜福。有自己的信仰也很重要,它会提高我们的幸福指数,让我们有更明确的努力方向。 聂家艳:做公司正能量的源头 热腾活佛说:“每天见不同的人,几乎都在说碰上不快乐的事―事业成功的说工作压力大;工作清闲的说行业没前途;没成家的说找不到合适的人;成家的说找到的又不合适。所以,幸福像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烦恼像奖杯一样不肯松手。”产生正能量,还是负能量,其实是个注意力问题:注意力决定感受,感受决定行动,行动变成事实。......>> 问题四:如何培养上新正能量员工 问题五:如何让员工一觉亲醒来就充满正能量的20种方法 工资待遇要高 问题六:如何激发正能量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如何激发正能量 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员工的积极奉献,那么作为领导者该如何激发员工更多正能量呢? 多鼓励 工作热情高 罗森塔尔效应: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将一群小白鼠随机分成A、B两组,并告诉饲养员,A组老鼠很聪明,B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罗森塔尔对这些老鼠进行迷宫测试发现,A组老鼠比B组能更快地走出迷宫。对此,罗森塔尔深受启发。他又来到一所普通中学,在学生名单上随机圈了几个名字,告诉老师这几个学生的智商很高。一段时间后,奇迹发生了,这几个随机选出来的学生成了班上的佼佼者。 人会被自己喜欢、钦佩的人所影响和暗示。如果常受到信任、赞美等积极暗示,人们会由此获得向上的动力,尽力使自己达到对方的期待。不过,“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的简单做法很难有效。管理者一定要相信下属的能力,给他们支持、鼓励和温暖的氛围。比如,在交办任务时,不妨说:“我相信你一定能办好”、“困难是有,不过你肯定会有办法的”……这样,下属就会朝你期待的方向发展。反之,如果上司总是对员工吼“笨蛋”、“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好”之类的话,那他手下的员工就真可能变成笨蛋。 值得注意的是,积极心理暗示只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管理者是否有足够的掌控力、任务是否在下属的能力范围内、员工会不会尽力等因素都应该考虑到。比如,对于新员工,领导者可以对其成长的过程给予关注和肯定;对于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的老员工,要在鼓励他们挑大梁等方面提出更高的期望,让他们觉得公司依然需要自己。 用奖励 激发成就感 德西效应: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过这样一个寓言,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让老人难以忍受。老人想了一个办法,他给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我觉得自己年轻了,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又来了,但老人只给他们5美分。第三天,孩子们只得到2美分,令他们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发誓,再也不会为老人而玩了。寓言中,老人将孩子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奖赏而玩”,他通过操纵外部因素掌控了孩子的行为。 企业中,能促使员工奋斗的动机一般有4种:外在动机,如加薪或补助;内在动机,即对任务本身感兴趣;成就动机,如工作受肯定;社会动机,如获得人际肯定和支持。因此,加薪不是唯一的激励手段,比如美国IBM公司就有一句宣言:加薪非必然。近日,美国一项针对5388名员工的研究发现,如果员工能预见到2年内有晋升的可能,那他们会有更好的表现和满意度,效果相当于薪酬提升了69%。可见,明确的职业发展空间,能大幅提升员工的职场幸福感。 因此,管理者应明确区分“该做”和“该鼓励”的行为。“该做”的是指分内职责,不应设置物质奖励,而应点到为止地给员工肯定,以增强他们的内在成就感,激发成就动机。过于频繁的表彰和评比活动并不可取,尤其不能为了照顾某些人的情绪,拿表彰送人情。只有对那些一般人难以做到,或需要员工“踮着脚才能够着”的任务,才能用物质奖励。 重人情 最能留住人 南风效应: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这样一则寓言,南风与北风打赌,看谁能脱去一位农夫的衣服。北风自以为力气大,使足了劲向农夫一顿猛吹,瑟瑟发抖的农夫反而裹紧了外衣。南风却是向农夫轻抚慢拂,送去温暖熏风,让农夫遍体发热,自己脱下了衣服。 这则寓言说明,“以人为本”的软性方法能顺应人的内在需求,往往比生硬的“角力式”刚性方法好用得多。对管理者而言,这一效应主要体现在重视情感上。为了留住老员工,管理者......>> 问题七:如何提升企业正能量 企业的能量来自于员工个人的能量总和,员工是企业提升能量的源泉力量。如何激发企业员工的正能量,以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并实现长远发展,一直是企业领导层关注的话题。 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激发员工正能量,从而提升企业正能量的最重要手段。因为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增强上下员工的凝聚力和活力,树立员工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意识,持续提升企业软性/隐形竞争力,最终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些都是正能量的体现。 综上所述,如何提升企业正能量,我们认为关键在于: 1、打造怎样的企业文化才能最大程度地体现企业对员工的包容性及人性化关怀? 2、通过哪些可视化手段(如员工活动方案)才能使文化体系在员工层得以宣贯施行? 这两个问题不是说一大堆通用理论就足够的,如有需要可进一步探讨。 问题八:公司让优秀员工写一句代表公司正能量的话,求指导? 20分 安全第一 问题九:健身房怎么给员工开会,提供正能量 一、你在这个位置上准备有何作为和打算要想好,根据这个情况来确定你第一次开会的目的。一般第一次开会是一次相互了解的过程。你开会前对新岗位的工作做了哪些工作。是直接谈内部工作来让别人了解你还是浅谈相互了解。二、你们的员工素质怎样?对你到来持什么态度。这个涉及到你要用什么方式来开这个会。对于高素质员工就应高素质,对低素质员工就要用点特殊手段。三、既然是新总管第一次开会就以了解人为主,国内员工都是先认可人再认可事,先让别人逐步认可你的为人,同时也多了解了解你的下属,开展工作不急于一时
咔嚓咔嚓咔嚓啦
可以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和激励理论来实施员工激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斯在《行为管理学》一书中指出,通过对员工的激励研究他发现,实行计件工资的员工,其能力仅发挥了20%~30%;在受到充分激励时,其能力则可发挥至80%~90%.也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在收到充分激励后发挥的作用相对于激励前的3~4倍。根据波特与劳勒综合激励理论,综合激励理论是美国行为科学家爱德华·劳勒和莱曼·波特提出的一种激励理论。所谓“综合”,只是说这种模式提出了两类报酬,即外在报酬和内在报酬,这两种报酬的相互比较、相互作用,导致了激励方式与激励策略也必须多样化、全方位、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理论,而不是说这种理论由哪几种理论综合而成。Teamtoken-员工钱包是一个以激励为核心的企业管理软件云(SaaS),核心价值是为每个企业员工提供一个员工钱包,让每个员工有属于自己的积分账户、现金账户、股票账户、期权账户、企业年金账户等。Teamtoken还提供了以激励为核心的应用生态,包括如团队协作软件、绩效管理软件、CRM软件等,这些软件也正是员工钱包的数据来源,让协作、绩效、销售等工作能实时体现对员工工作的认可,并奖励对应的积分、现金、股票或者期权等,让管理更具有激励效果。一、让每个员工都拥有三个动态储存激励价值的账户1、积分账户(量化过程,认可反馈)目的:量化过程(认可反馈) 来源:行为、任务、汇报、销售 应用:触发奖励的依据之一2、现金账户(奖励成果,短期激励)中短期激励,可按节点提现或可购买福利的账户,触发奖励获得现金,高目标达成获得现金。按项目节点、时间节点、里程碑节点触发奖励。3、股票账户(留才,长期激励)目的:留才(长期激励),来源:奖励(由积分排名、绩效、关键成果等触发),应用:分红、股东身份。触发奖励获得股票,根据绩效和积分排名等指标固定获得股票。4、开放式对接第三方系统API用激励串联的管理工具:团队协作、绩效管理、CRM。
畅吃无阻
对员工多鼓励可以提升工作热情岁末年初,正是企业好好总结过去、规划未来的时候,如果管理者能有效运用一些激励策略,员工不仅离职率会大大降低,工作热情也会被再次激发。那么,该如何管好团队呢?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应用心理学系主任杨东、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心理学博士张怡筠、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资深心理咨询师刘宝峰等专家,为大家解读5种能激发员工正能量的心理学效应。多鼓励工作热情高罗森塔尔效应: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将一群小白鼠随机分成A、B两组,并告诉饲养员,A组老鼠很聪明,B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罗森塔尔对这些老鼠进行迷宫测试发现,A组老鼠比B组能更快地走出迷宫。对此,罗森塔尔深受启发。他又来到一所普通中学,在学生名单上随机圈了几个名字,告诉老师这几个学生的智商很高。一段时间后,奇迹发生了,这几个随机选出来的学生成了班上的佼佼者。人会被自己喜欢、钦佩的人所影响和暗示。如果常受到信任、赞美等积极暗示,人们会由此获得向上的动力,尽力使自己达到对方的期待。不过,“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的简单做法很难有效。管理者一定要相信下属的能力,给他们支持、鼓励和温暖的氛围。比如,在交办任务时,不妨说:“我相信你一定能办好、困难是有,不过你肯定会有办法的”……这样,下属就会朝你期待的方向发展。反之,如果上司总是对员工吼“笨蛋”、“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好”之类的话,那他手下的员工就真可能变成笨蛋。值得注意的是,积极心理暗示只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管理者是否有足够的掌控力、任务是否在下属的能力范围内、员工会不会尽力等因素都应该考虑到。比如,对于新员工,领导者可以对其成长的过程给予关注和肯定;对于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的老员工,要在鼓励他们挑大梁等方面提出更高的期望,让他们觉得公司依然需要自己。用奖励激发成就感德西效应: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过这样一个寓言,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让老人难以忍受。老人想了一个办法,他给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我觉得自己年轻了,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又来了,但老人只给他们5美分。第三天,孩子们只得到2美分,令他们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发誓,再也不会为老人而玩了。寓言中,老人将孩子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奖赏而玩”,他通过操纵外部因素掌控了孩子的行为。企业中,能促使员工奋斗的动机一般有4种:外在动机,如加薪或补助;内在动机,即对任务本身感兴趣;成就动机,如工作受肯定;社会动机,如获得人际肯定和支持。因此,加薪不是唯一的激励手段,比如美国IBM公司就有一句宣言:加薪非必然。近日,美国一项针对5388名员工的研究发现,如果员工能预见到2年内有晋升的可能,那他们会有更好的表现和满意度,效果相当于薪酬提升了69%。可见明确的职业发展空间,能大幅提升员工的职场幸福感。因此,管理者应明确区分“该做”和“该鼓励”的行为。“该做”的是指分内职责,不应设置物质奖励,而应点到为止地给员工肯定,以增强他们的内在成就感,激发成就动机。过于频繁的表彰和评比活动并不可取,尤其不能为了照顾某些人的情绪,拿表彰送人情。只有对那些一般人难以做到,或需要员工“踮着脚才能够着”的任务,才能用物质奖励。重人情最能留住人南风效应: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这样一则寓言,南风与北风打赌,看谁能脱去一位农夫的衣服。北风自以为力气大,使足了劲向农夫一顿猛吹,瑟瑟发抖的农夫反而裹紧了外衣。南风却是向农夫轻抚慢拂,送去温暖熏风,让农夫遍体发热,自己脱下了衣服。这则寓言说明,“以人为本”的软性方法能顺应人的内在需求,往往比生硬的“角力式”刚性方法好用得多。对管理者而言,这一效应主要体现在重视情感上。为了留住老员工,管理者除提供升职加薪的机会外,应重视关心员工生活,对有困难的员工伸出援助之手。近日,武汉一家公司请老师给员工上恋爱指导课就是个例子。这位老板认为,公司里许多技术员都没结婚,也不会谈恋爱,如果他们的感情生活不稳定,则势必会影响工作,所以这次活动很有必要。专家同时给出8个能营造温暖氛围的小细节:1.真诚地说声“辛苦了”、“谢谢”、“你真棒”。2.由衷地赞美“这个主意太妙了”。3.拍拍下属的肩膀,或给一个信任的眼神。4.分享下属成功时一个忘情的拥抱。5.一张鼓励的便条。6.及时回复下属的邮件。7.在下属的生日或纪念日时,打个电话,或送一件小礼物,或发一条简短而且温情的短信。8.一次无拘无束的郊游或团队聚会。批评人忌讳反复说超限效应:一次,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去教堂听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打算捐一大笔钱。可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少捐点。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在喋喋不休,让他1分钱都不想捐了。等牧师结束冗长的演讲时,马克·吐温已经气愤难耐,不仅没捐钱,反倒从募捐盘里偷了2元。超限效应给管理者4个启示:一是要开短会。一定要在3分钟内抓住听众的注意力,重点内容要在前30分钟内讲到,整个会议不超过40~50分钟。二是不定过高的目标,否则会引发员工抵触。三是不给员工施加长期慢性压力,否则会消磨员工的意志。管理者应给员工“拉弓式压力”,即慢慢地拉紧,待奋力一搏后再短暂休整,然后开始新一轮的蓄力。四是批评要适可而止。有的管理者会“记仇”,把员工犯过的错挂在嘴边,一有类似情况发生,就反复数落。殊不知,反复批评会使犯错人由原本的内疚不安转变为不耐烦,甚至反感厌恶。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因此,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即便员工真的在某一件事上一错再错,管理者也要试着换个角度和说法。善倾听提高忠诚度霍桑效应:1924年~1933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乔治·埃尔顿·梅奥在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进行了一系列实验。9年间,实验者不断改变工资、休息时间、午餐、环境等福利,希望能发现这些因素和生产效率的关系。但奇怪的是,福利制度完善了,但生产效率却未提高,工人们仍愤愤不平。后来,心理学家在两年时间内与两万余名工人进行个别谈话,让他们尽情抒发意见、宣泄不满,耐心倾听他们对厂方的意见,结果,霍桑工厂的产值大大提高。这个实验堪称管理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一大转折点。过去,管理者通常把人假定为“经济人”,认为金钱是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力。而霍桑实验则证实,人其实是社会人,归属感和受尊重等高级心理需要才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关键。比如在上述案例中,心理学家的耐心聆听被员工视为对自己的肯定,并且让员工宣泄了内心的不满。因此,比起开高薪来说,管理者更需要一双能聆听员工疾苦的好耳朵和与员工分忧的好心肠。日本“以公司为家”的企业文化值得借鉴。他们有三大管理学法宝:1.年功序列工资制,即工资随着资历(年龄、工龄和学历等)逐年稳定上涨,其中保障性的基本工资约占65%,绩效工资占25%,补贴占10%。2.终身雇佣制,不仅给员工安全感,还促使员工与企业之间形成“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共同利益关系,增强员工的归属感。3.企业工会制,即除管理层以外的所有职工都是工会成员,工会在劳资之间起到缓冲作用,尽量满足员工的需要。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