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米芝香
什么是得寸进尺?解释:得了一寸,还想再进一尺。比喻贪心不足,有了小的,又要大的。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总会遇到一些“得寸进尺”的人,这些人跟你混熟了,也通常不把自己当外人,每次都很过分的向你提出要求。你也忍不住答应,最后给自己招来很多麻烦,也搞得自己很烦恼。我们反观这部分烦恼的人,身上有3个特征:1.心软,要面子,是个老好人2.没有原则,底线3.界限感模糊,不会拒绝身上有这3个特征的人,很容易会被得寸进尺的人利用,他们也没有什么换位思考,只会一步又一步入侵你的边界,打破你的心理防线,让你始终陷入烦恼跟痛苦之中。案例之前有个同事的就是这样的人,工作岗位是前台,喜欢卖萌撒娇,更喜欢得寸进尺。每次经理安排的工作,她如果做不好,便会寻求我们来帮助她,其目的是为了不被责罚,我们看她是个女生,也没说什么,想着都是一个公司,能帮就帮,这样大家都好,但后来帮的多了,她也习惯了我们的帮忙!把我们的“好心”当成了理所应当,她也过分到不仅仅是工作上的事找我们,更把她自己的闲杂琐事都抛给我们,比如,帮我拿个快递,帮我接杯水,而她距离饮水机只是几步路,就因为你在饮水机旁边,她希望你倒完自己的水,顺便也给她倒一杯。除此就是有次加班到8点多,她是前台,便先打卡下楼回家了,等到楼下,她发现回家开门的钥匙忘在前台,自己也不上来,直接打电话问我们谁准备下楼?下楼的时候记得帮她把钥匙拿下来,她在楼下等着。我们里面有一个跟她走得近的男生,说要给她拿下去,但是经理发话了,说不要给她送下去,她自己有胳膊有腿的,都不把这当回事,就知道得寸进尺的使唤别人为她做这做那,真把自己当领导了?不用理,你们忙完下班各回各家。于是,她在楼下等了十几分钟,打电话没人接,最后还是自己上来拿钥匙的,表情很生气,好像我们做了对不起她的事,给我们甩脸色看,然后一句话不说,拿了钥匙就下楼,但在走的时候,关门声音很大,我们知道,那是她故意给我们听的。盲目迁就和顺从别人,就注定自己不好受迁就:降低要求,曲意将就;顺从:服从,不违抗。一味盲目地迁就和顺从,自己从来不去反驳,别人就会认为你对ta提出的「要求」能接受,这就像在爱情里盲目付出的男人,只要女友说什么,自己就去做什么,把自己的行为,都当作是爱的表现,感动到哭。遗憾地是,女人也没有真的被感动到,会把男人的所有付出当成理所当然,并反抛一句:这些不都是你身为男朋友该做的事吗?你什么都不为我做,我怎么知道你有多爱我,跟你在一起又图什么呢?所以,人与人之间,其实没有那么多的将心比心,总是一味盲目的迁就和顺从别人,会把对方惯出得寸进尺,要记住,太考虑别人的感受,不想让别人难堪,就注定自己不好受。
大能苗*
文/老K
记得前些年,我听过一句很经典的话叫,人的痛苦大概可以分为三类: 悔恨过去,不满现状,忧愁未来。
其实用更通俗的话来讲就是,不能活在当下。很多人甚至把这句话当作自己的个性签名,可实际观察,好像鲜有人能真正做到活在当下。
“活在当下”曾经是我似懂非懂的一句鸡汤,我花了很多时间遍地寻找“喝鸡汤的勺子”,一路走来有些心得和经验,如果你也有类似疑虑,或许本文能给你递把“勺子”
一个实验的统计数据是, 人们每天有平均一万七千个念头,其中90%的念头都是重复的。这意味着我们用大量的时间去胡思乱想,并且大部分都是无用功。
说的通俗一些,其实人类有个本能就是能够把无数人聚集在一起的能力,而且人慢慢会产生推理分析能力,这样让我们可以“先天下之忧而忧”,但这也有个缺点,一个人如果总是在头脑中分析思考,最终很可能庸人自扰。
比如你今天迟到了,你就会担心万一我被老师讨厌怎么办;你突然病了,你会担心万一自己生大病了怎么办。
反正你总会担心那些还没发生的事情,这就是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产生的重要原因。
好像我们的痛苦和总是胡思乱想有很大原因,所以要想快乐幸福,那就要练习活在当下的能力,这也是大家强调活在当下的重要性吧。
上述,我讲到了之所以我们无法做到活在当下,一个根本原因就是那些乱七八糟的念头一直影响你并且让你经常走神,我这里暂时叫它“杂念”吧。
为了研究“走神与幸福指数关联度”,Matthew设计了一个网站和手机APP,通过几年的时间搜集了来自83个国家的约5000人、超过25万个样本数据,
参与者的年龄从18到88岁都有,于是从中筛选了2250名成年人进行分析。
他们的论文《走神的心是不快乐的心》2010年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最终他们发现:
人类和其他动物相比,人类总是把大量时间花在那些没有发生的事情上。
无论做任何事情,我们都会走神。
实验发现,专注可以让人更加幸福。
总是走神会让人变得焦躁,不幸福。
要做到活在当下,早在好多年前曾国藩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过去不留,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而更早的时候,佛陀倡导人们要修行,那么修行到底修什么呢?
说出来你可能会吃惊,就是练习吃饭的时候吃饭,睡觉的时候睡觉,走路的时候走路。
好像这个讲的有点玄而又玄,让人有点理解不到位。
之前我看过一本书叫《当下的力量》在讲述这个问题说的很通透, 痛苦来自于对当下的批判:不能心平气和的接受当下,便是制造痛苦的根源。
它更详细讲到:一切的痛苦来自于我们认同了头脑的思维(念)我们所表达的“我想要成功”并非事实。而是“我的思维想要成功”。
认同了思维,就失去了对大脑这个工具的使用,而成为了大脑的工具,思维的奴隶。
其实你看到了活在当下就是对当下的体验全然接纳的一种态度。
有人问过我,活在当下,是不是指享受现在、今朝有酒今朝醉?
活在当下,绝不是去追求此刻的欲乐,更不是行为的放纵。
我更愿意用 “体验” 这个词汇,无论当下的经验是痛苦的还是愉悦的,都只是如实体验。
用佛陀的一个词来形容就叫: 如其本是。
也就是尊重当下的一切感受,无论它是好的坏的,不带评判的体验它,而不认同过多参杂在其中。
这个可能说的有点玄,但的确是这样,你需要不断的练习,你光看我这篇文章显然是做不到的。
(⭐️优质心理学和心理成长社区,这里会每日分享优质心理学和精神卫生知识,大家一同成长讨论吧!)
比如当下很多方法可以让你练习活在当下:瑜伽、冥想、正念、禅修等都是可以的。
过去已经过去,无法改变。
未来还没到来,充满变数。
只有此时此刻才是真实的。
活在当下,就是不后悔过去亦不担忧未来。
切记,活在当下,不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是像健身一样要行动起来,这显然不是通过看我这篇文章就可以做到的。所以你要持续的练习才可以。 不然那些苦行僧你以为都傻啊,他们那么刻苦,无非就是希望驯服自己的内心。
⭐️更多心理疗愈文,可以参考我的学习经验:
我见过500名焦虑症患者,总结出他们的康复经历供你选择
想让焦虑症的Ta痊愈,作为亲属你需要这样做!
焦虑症的康复就像一场马拉松,有耐心、决心的人才能最终走向终点
针对焦虑症的康复,有时候“慢”即是“快”
焦虑症半年差点住院,走出后我想告诉你为何“接纳”很重要
战胜焦虑症:记住“面对、接受、飘然、等待”这四个词
都知道在焦虑抑郁中接纳很重要,但是很多人做不到,这里几个故事启发你一下!
专业测试:心理健康VS心理不健康(含专业心理测评量表)
治愈强迫、焦虑、抑郁等神经症的5个关键因素
如何走出抑郁症(正念冥想方法引导)
学习接纳抑郁,发现抑郁带来的积极影响
如何在抑郁期间应对工作高压力
心理学讲解除痛苦要“接纳自己”,那么到底什么是接纳自我?
一位抑郁症患者的自救指南(细节指导,建议收藏)
焦虑症康复后,我发现这些真相
↙↙点击 链接阅读更多文章, 推倒阻碍改变内心的障碍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