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美meme
珍妮·杰克逊,1966年5月16日出生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的一个黑人家庭,是家族九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拥有一位头衔是“king of pop”的胞兄,Janet在乐界能如此呼风唤雨所凭借的从不是家世或运气;你可以从巡回演唱中看到了Janet雄厚的实力与巨星的风范,从专辑里你可以听到Janet在音乐创作上所下的苦心与游走各式曲风的功力,从专访里你可以了解到Janet的谦逊、纯真以及具有深度的想法,甚至是对大环境的关怀;Janet的天后地位得来绝非偶然,不断的努力再努力,用心经营出了自己辉煌的演艺事业。1982年她与A&M唱片公司签约,录制了她的首张个人专辑《Janet Jackson》,显示出她的歌唱天赋,她的代表音乐作品有:1986年的《CONTROL》,1989年的《RHYTHM NATION 1814》 1997年的《THE VELVET ROPE》等等。珍妮杰克逊在舞蹈方面有过人天赋,被誉为最会跳舞的女艺人。珍妮2001年被MTV电视台授予MTV ICON荣誉,表彰她在流行文化方面的卓越影响力。珍妮获得包括格莱美,奥斯卡,录音科学院,艾美奖,全美音乐奖,世界音乐奖,有色人种协进会,格莱德反性别歧视协会在内的71个组织的提名并获奖。珍妮多年来致力于推动性别平等事业的进步,2008年珍妮获得格莱德先锋奖章。当今新一辈女艺人如布兰妮碧昂斯为代表等都表示自己的演唱表演方式受到珍妮影响。环球唱片公司负责人LA REID在2008年推广珍妮新专辑曾说:“珍妮是近代流行乐坛里女艺人中当之无愧的流行教主,她受到公司任何优待都是理所当然”,BMG唱片公司总裁CLIVE DAVIS在2008年自己主持的格莱美派对上同样说道“珍妮是引领业界发展数十年的超级巨星之一”,录音科学院(格莱美主办方)主席JIMMY JAM说道“我的事业发展和珍妮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共事超过20年,有着真挚的友谊”。童年与电视珍妮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加里 市,是凯瑟琳·杰克森与约瑟夫·杰克森的第十个孩子(其中一子布兰登·杰克森早夭)作为杰克逊家族的老幺,当她还在蹒跚学步的时候,她的兄长杰基、蒂托、杰梅因、马龙和迈克尔就组成了杰克逊五人组在夜总会和剧院演出。1969年3月,杰克逊五人组与摩城唱片签下一纸合约。随着组合在摩城唱片旗下推出4支单曲相继成为冠军而取得的成功,杰克逊一家的生活得以改善。虽然出生于一个音乐世家,但是珍妮从小更希望长大之后成为一名赛马骑师而不是艺人。但她的父亲仍然安排她向娱乐事业发展。珍妮曾经说:”从来没有人问过我是不是想进入娱乐圈...这都已经是安排好的。7岁时,她在她兄姊在拉斯维加斯美高梅赌场的歌舞秀中登场。随后她作为一名演员在CBS1976年的拍摄的描写她家庭的真人影辑《杰克逊一家》正式出道。此后珍妮参演的很多电视剧。但事后珍妮承认,这份工作并不是她所喜欢的。早期唱片 虽然珍妮对发展自己的音乐事业并不是特别的热衷,但她还是同意和她的家庭成员一起录制唱片。1978年,她和她的哥哥兰迪一起出版发行了一张名为《Love Song for Kids》的唱片。当16岁的时候,她的父亲安排她与A&M唱片公司签约。她的首张个人专辑《Janet Jackson》也与同年发行,专辑由灵魂音乐歌手Angela Winbush、René Moore和Leon F. Sylvers III制作,并由她的父亲全程监制。专辑在公告牌R&B专辑榜上最高排名第六。珍妮的第二张专辑《Dream Street》与两年后发行。她的父亲找来了她的兄弟帮助完成这张专辑。马龙负责编写了两首歌曲,而蒂托、迈克尔和杰基负责和声。该专辑在R&B榜上最高排名第19位,销量也较上一张专辑差。专辑中唯一一首热门歌曲《Don't Stand Another Chance》也只在公告牌R&B单曲榜上排名第九。1984年年末,珍妮与R&B歌手James DeBarge私奔。但这段婚姻1985年就宣告终止。1985年,珍妮和姐姐拉托亚一起参加了雅马哈世界歌谣祭,并获得银奖以及最佳歌曲奖。《控制》发行完《Dream Street》之后,珍妮脱离她的家族。她后来评论道:”我只是想离开我的家庭,摆脱我父亲的控制。而告诉我父亲说我不想再和他一起工作了,正是我人生当中所做的最艰难的事情之一。A&M唱片公司的主管John McClain随后雇佣了制作人Jimmy Jam与Terry Lewis与珍妮合作。经过6周的努力,他们完成了珍妮的第三张录音室专辑《Control》珍妮回忆到,在她录制这张专辑的时候,她在明尼阿波利斯的酒店外面被一群男人威胁,她描述当时的情形说:”当一群男人开始跟踪我时,我觉得危险向我袭来。但是我并没有退缩或者寻求Jimmy和Terry的保护,我鼓足了勇气反抗,并让他们退缩了。这也是我后来创作《Nasty》与《What Have You Done for Me Lately》这两首歌的灵感所在,他们都出自于一种自我防卫的意识。虽然Jam和Lewis也希望能吸引各族群的注意力以及视听口味,但他们的首要目标仍然是将珍妮塑造成一个典型的美国黑人女歌手。1986年2月,专辑《Control》上市发行,获得了爆炸性的成功,并在同年7月以单周20万张的销量在公告牌二百强专辑榜中登顶。《洛杉矶时报》的评论家Connie Johnson写道:”虽然歌手仍然是一个青少年,但是却有非常坚定、冷静以及成熟的观点。她清晰的剖析了当今青少年的青涩岁月,并用音乐的肌腱将他们串联起来。专辑中的五支单曲均打入了公告牌百强单曲榜前五位。而单曲《When I Think of You》也成为珍妮的第一支全美冠军单曲。公告牌杂志评论道:”珍妮的音乐录音带也给MTV电视台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并使得这个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摇滚乐音乐频道转变成了时尚音乐的新指标。《Control》在美国获得了RIAA五白金的销量认证,并在全世界创造了超过一千四百万张的销量记录。]而专辑在全美音乐奖上所创的十二项提名的记录至今无人可破,并获得四项大奖。专辑也获得了葛莱美奖年度最佳专辑提名的肯定。《节奏国度》1989年9月,珍妮发行了她自己的第四张录音室专辑《Janet Jackson's Rhythm Nation 1814》。在新专辑中,珍妮添加了更多的现实信息,来表达自己对爱情和两性关系的观点。她说:“我并不幼稚,我知道一张专辑或者一首歌曲不能改变世界,我只希望我的音乐和我的舞蹈能够吸引住观众的注意力,并保持足够长的时间,让他们能听出歌词中我想表达的东西。”《滚石杂志》的Vince Aletti在文章中称:“他观察到珍妮·杰克逊所关注的议题已经从个人情感转向了整个社会中所存在的问题:不公正、不文明、犯罪、毒品——包罗万象。”这张公告牌二百强专辑榜冠军专辑最终获得了美国六白金的销量认证,在全球已售出了超过1400万张。而这张专辑也成为音乐史上唯一一张连续三年均产生公告牌百强单曲榜冠军单曲的专辑与此同时也是历史上唯一一张7支单曲均打入单曲榜前五位的专辑。《公告牌》杂志也宣布《Rhythm Nation 1814》是1990年销量最高的专辑。依托这张专辑而展开的名为Rhythm Nation World Tour的珍妮首次世界巡演,也是唱片歌手首次世界巡回演唱会中成绩最佳的。当珍妮开始自己的巡演之后,她开始意识到自己对流行音乐的影响。《旧金山纪事报》的Joel Selvin评论道:这个23岁的年轻人刷新了一系列的记录,成为MTV的新指标,以及整个国家青少年少女的国民偶像。”根据2000年英国Routledge出版社出版的《Routledge世界妇女百科全书:全球妇女议题及知识》中记载,珍妮·杰克逊凭借在当时的成功,使她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音乐人之一,能与她的兄长Michael Jackson、Madonna以及Tina Turner并肩。随着专辑的发行,珍妮·杰克逊与A&M唱片公司正式约满,顿时成为各大唱片公司追逐邀约的对象。1991年,在维京唱片的老板理查德·布兰森亲自接洽下,她与该厂牌签下了一纸唱片合约。虽然合同的具体金额没有公布,但是业内人士大致预计合同金额约在3200万美元至5000万美元之间,这也使她成为当时音乐史上最值钱的音乐人。1992年初,她与著名歌手路德·范德鲁斯合作,为电影《过路财神》演唱了歌曲《The Best Things in Life Are Free》。《珍妮》 《十年精选》1992年8月,当珍妮·杰克逊完成了自己首部担纲主演的电影《写诗的贾斯廷斯》的拍摄工作之后,她开始着手计划推出自己在维京旗下的首张专辑。专辑与1992年9月开始制作,并与次年一季度完成。1993年5月,珍妮推出了自己第五张录音室专辑《janet.》,专辑一上市就获得巨大的成功,迅速登上了公告牌二百强专辑榜的首位。“《公告牌》杂志的Larry Flick评论道:”珍妮在这张专辑中将自己的音乐领域进一步的扩大,浩室音乐、摇摆舞乐、嘻哈、摇滚以及加勒比海风格的音乐元素与珍妮招牌式的电台放克音乐充分结合在了一起。2004年出版的《新滚石专辑指南》中提到,专辑中的冠军单曲并获得1994年格莱美奖最佳R&B歌曲奖的《That's the Way Love Goes》、以及其他top10单曲如《If》、《Because of Love》、《You Want This》和《Any Time, Any Place》都富含了一种”长大成人之后的欲望“。这张专辑最终由RIAA认证为6白金专辑,在全世界范围内也销售了超过2000万张。1993年,珍妮第一次担任主演的电影《写诗的贾斯廷斯》上映。评论相对负面,尽管如此,她为电影配唱的抒情歌曲《Again》却在次年为她带来了一座金球奖最佳电影原创歌曲奖以及一项奥斯卡奖最佳电影原创歌曲奖提名。1993年9月,珍妮登上了《滚石》杂志的封面。只穿了一条低腰牛仔裤的珍妮上半身全裸,只由一个男人从背后伸手盖住了她的双峰。这张由传奇时尚摄影师Patrick Demarchelier亲自操刀的摄影作品,本身也是《janet.》专辑封面照片的完整版。而那个身藏珍妮背后的男人一直也是娱乐界的一大问号之一。直至近年,才有相关知情人士透露这位男子是当时与珍妮秘密结婚的René Elizondo, Jr.。《温哥华太阳报》的Sonia Murray随后报道说:“杰克逊,27岁,继续确立了她时尚偶像和性感符号的形象,而《滚石》杂志的这张杰克逊封面...可谓是今年最知名以及最震撼的杂志封面。《旧金山纪事报》的Michael Snyder评价珍妮的舞台表演突破了传统意义上歌手体育馆演唱会与剧场狂想曲之间的界限。这段时间,她的兄长迈克尔正深陷于猥亵儿童丑闻之中,虽然迈克尔否认了全部的罪行,但是舆论界却紧盯他不放。而珍妮也给予了她哥哥巨大的支持。1994年11月,她和迈克尔一起演唱了歌曲《Scream》,这支迈克尔1995年的专辑《HIStory》的首波主打单曲描述了舆论界因猥亵儿童丑闻给他们的家族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和痛苦。这支单曲首周进榜排名第五,成为乐坛史上首支发行第一周就荣登Top5的单曲。而单曲的音乐录像带也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评定为”史上耗资最巨大的音乐录像带“,成本逾700万美元之巨。这也让这对兄妹获得了1995年格莱美奖最佳音乐录像带短篇奖。1995年10月,珍妮推出了自己的首张精选专辑《Design of a Decade 1986/1996》,这张由维京与A&M唱片公司共同制作的专辑在专辑榜上首周排名第四,并最高排名第三。专辑中的主打单曲《Runaway》则是史上第一支一发行首周便打入单曲榜Top10的单曲,最高排名第三。《Design of a Decade 1986/1996》最终由RIAA认证为双白金专辑,全世界的累积销量也打到了400万张。通过这张专辑,珍妮进一步确立了自己在乐坛的地位。1996年1月,珍妮与维京唱片续约,签约费高达8000万美元。这张合约使得她又一次成为音乐史上酬劳最高的艺人。甚至高于她的兄长迈克尔6500万美元的签约费和麦当娜6000万美元的合同。十年之内,珍妮两次创造了历史。《华丽的冒险》经过两年的筹备与制作,珍妮发行了自己的第六张录音室专辑《The Velvet Rope》,而在这段时间里,珍妮也一直饱受忧郁症与焦虑症的困扰。《波士顿环球报》的Michael Saunders认为这张专辑本身就是珍妮与忧郁症搏斗过程的写照,并形容这张专辑是“一次严格的自省,也是一次用音乐来记录的自我发现的旅程”。著名乐评杂志《偏锋》的Eric Henderson写道:”《The Velvet Rope》是一张充满黑色元素的杰作,加上内页中的铁链和皮鞭,没有什么东西能比情感上的赤裸更加性感了。“专辑与1997年10月出版,首次进榜即登上公告牌二百强专辑榜冠军。1997年8月,专辑的首波主打单曲《Got 'til It's Gone》通过电台公开,在公告牌电台榜上最高排名12。 专辑的第二首单曲《Together Again》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成为珍妮第八首公告牌百强单曲榜冠军单曲。这一成绩也使她和Elton John、Diana Ross和The Rolling Stones等传奇音乐人打平。专辑连续46周保持在美国单曲榜榜单之内,在英国单曲榜中也连续上榜了19周。出自专辑的另一首单曲《I Get Lonely》也打入了美国单曲榜Top3。专辑在世界范围内总共销售了1000万张,而在美国则获得了RIAA三白金的销量认证。珍妮将单曲《Together Again》的部分利润捐献给了美国艾滋病研究基金会。《每日电讯报》的Neil McCormick评论道:”珍妮从这张专辑开始成为了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同性恋偶像,在《Together Again》这首反艾滋病歌曲中的表现不由的让人想起了反艾滋的艺能界先驱Diana Ross,而在鼓励人们勇敢面对自己性取向的歌曲《Free Xone》则是一首对同性恋的赞歌,而罗德·斯图尔特的经典老歌《'Tonight's the Night'》则由珍妮诠释的充满了女同性恋的魅力。而《The Velvet Rope》也被美国国家黑人同性恋领导论坛高度评价,并被授予第十九届同性恋反诽谤联盟媒体奖最佳音乐专辑奖。1998年,珍妮展开了自己名为The Velvet Rope World Tour的世界巡演,总共跨越了欧洲,北美,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等地区。 这场演唱会特辑也使HBO电视台入围了四项艾美奖并最终获得一项大奖。珍妮也向克林·鲍威尔发起成立的非盈利组织美国希望联盟捐出了一部分门票,以帮助儿童和青年健康成长。1998年11月,珍妮与丈夫Elizondo Jr.分居。1999年末,《公告牌》杂志将她誉为20世纪90年代最成功的女歌手第二名,仅次于玛丽亚·凯莉。《肥佬教授2》《珍爱》2000年7月,珍妮主演了自己的第二部电影《肥佬教授2:我们才是一家人》,在片中她饰演埃迪·墨菲的女友Denise Gaines教授。这成为了珍妮第二部票房排行榜冠军电影,上映首周的周末票房成绩就突破4200万美元。而在电影的原声大碟中,她演唱的歌曲《Doesn't Really Matter》也成为了她第九支公告牌单曲榜冠军单曲。同年,珍妮的丈夫提请离婚。Elizondo提出了一项高达数百万美元的离婚诉讼,要求分割珍妮至少1000万至2500万美元的财产,这场官司直到2003年才落下帷幕。2001年5月,珍妮因“细腻而精致的音乐,广受各界好评的声誉,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以及创纪录的唱片销量”而被授予了美国音乐奖特殊贡献奖。与此同时,她也因对音乐、音乐录像带和流行文化的巨大贡献,以及对MTV时代人群的巨大影响力,而被授予第一届MTV 辉煌巨星奖。珍妮的第七张专辑《All for You》与2001年4月上市发行,上榜首周即排行专辑榜第一。而首周65万张的专辑销量,也是她职业生涯中的新纪录。《纽约时报》的首席娱乐记者Jon Pareles评论道:将节奏布鲁斯与嘻哈音乐完美契合,杰克逊女士创造了一个令人目不暇接的奢华新体验。专辑的标题主打曲《All for You》首周仅靠电台点播率即杀入单曲榜,排名十四。MTV的Teri VanHorn形容珍妮因这首打破电台播放记录的歌曲而成为“电台皇后”。单曲正式发售之后毫无悬念的摘得了单曲榜的冠军,并连续七周排名第一。它也同时获得了2001年格莱美奖最佳舞曲唱片奖。专辑中的第二波主打曲《Someone to Call My Lover》巧妙的选用了America's乐队的名曲《Ventura Highway》中经典的吉他旋律,在单曲榜上最高排名第三。《All for You》由RIAA认证为双白金专辑,全球累计销量超过900万张。随后巡演All for You Tour与2001年7月展开,《珍妮向美国男孩女孩俱乐部捐献了部门的门票,该基金会的主席Roxanne Spillett非常感谢珍妮对他们事业的支持并说:“她的慷慨资助使得我们能够为年轻人找寻更多的希望和机会。”2002年,珍妮·杰克逊与雷鬼乐手Beenie Man合作了单曲《Feel It Boy》。但在发现Beenie Man之前的音乐作品中经常出现反同言论之后,她对他们的合作感到非常的后悔。随后,她在《The Voice》杂志上向她的同性恋歌迷公开道歉。同年,珍妮与唱片制作人杰梅因·杜普里开始约会。《纯真》2004年超级碗中场秀节目,珍妮在与贾斯丁最后一分钟合唱时,贾斯丁撕下珍妮右胸衣物,使珍妮右胸暴露。这一画面引起全球范围内的轩然大波。珍妮与第二日发表道歉声明如下“我们原本计划只是露出胸衣,而非直接暴露,此事件纯属服装事故,我向所有感到被冒犯的人们道歉”。此后全球媒体对珍妮进行恶意中伤式报道。超级碗事件直接影响了珍妮的职业生涯发展,也被媒体称为载入流行文化史册的事件。珍妮的男友杰梅因杜普利为此辞去格莱美亚特兰大分部主席以示抗议媒体对珍妮的极度负面中伤。同年5月,珍妮的第八张录音室专辑《Damita Jo》上市发行,这张专辑的名称来自于珍妮的中间名。专辑首周上榜排名第二。Allmusic的Stephen Thomas Erlewine描述这张专辑:“就像听觉上的硬核色情杂志一样,毫无想象力且充满了简单的重复。”但《Blender》杂志的Ann Powers则认为这张专辑:“结构巧妙,条理清晰。足以扭转人们因露乳事件而对珍妮产生的负面看法。”]RIAA最终将《Damita Jo》认证为白金唱片,而在世界范围内也销售近300万张。虽然专辑在专辑榜上成绩不错,最高排名第二,但是专辑中的单曲却没有一首能超越Top40的名次。《公告牌》杂志的Clover Hope评论道:“专辑惨败的一个重大原因就是超级碗事件对人们的影响”。2004年4月10日,珍妮主持了一集《周末夜现场》(Saturday Night Live)并演唱了两首自己的歌曲,同年她还在美国情景喜剧《威尔与格蕾丝》(Will & Grace)中客串演出,饰演自己。2004年11月,她因艺术上的巨大成功而入选了美国百大黑人。珍妮也被Human Rights Campaign这一同性恋权益组织授予了一项人道主义奖。洛杉矶艾滋病研究防疫中心也为这位歌手多年来利用自己的知名度为组织筹款而表达感谢。《20年》2006年9月,珍妮正式发行了第九张录音室专辑《20 .》,专辑在公告牌二百强专辑榜上最高排名第二。《公告牌》杂志的Janine Coveney说:专辑的标题“20年来”,是为了纪念珍妮在1986年发行的那张标志性与突破性兼具的创纪录专辑《Control》。而《Newsday》的Glenn Gamboa却给了专辑一个正面的评价,她在文中指出:”在《20 .》中,歌手舍弃了所有所谓突破自由极限或表述自己观点的条条框框,保持了今年来她专辑的最大尺度和性感张力。这张专辑中体现的只有舞蹈和她的R&B本质。专辑的主打单曲《Call on Me》由珍妮与著名饶舌歌手奈利合作,最高排名单曲榜第25位。《20 .》由RIAA认证为白金唱片,在美国销售了逾67万9000张,并在全球销售了近120万张《公告牌》报道说:“随着《20 .》的发行,令珍妮完成了与维京公司的唱片合约。2007年1月,珍妮被《福布斯》杂志评选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女艺人第七名,估计她的资产总额超过1亿5000万美元。同年,她在Tyler Perry的新片《我为什么结婚了?》中饰演了一名名为Patrica的心理医生。该片凭借首周2140万的票房成绩,成为珍妮第三部北美票房冠军电影。珍妮也凭借这一角色在2008年2月获得了美国有色人种促进协会形象奖最佳女配角奖。《流行定律》《冠军纪录》2007年,珍妮·杰克逊与环球旗下的Island Records签约,并于2008年2月发行了自己第十张录音室专辑《Discipline》。专辑再一次登上了美国专辑榜的第一名。《Allmusic》的Andy Kellman却认为:“虽然珍妮已经不可能再像在80年代末那样的呼风唤雨,但是就此将她忘却也是不现实的。”她的单曲《Feedback》在单曲榜上最高排名19。2008年4月,珍妮·杰克逊获得了美国同性恋反诽谤同盟先锋奖(GLAAD Media Awards Vanguard Award),以表彰她多年来为同性恋权益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美国同性恋反诽谤同盟的主席Neil G. Giuliano在致辞中说到:“杰克逊女士 一直为同性恋族群作出巨大的贡献,她也一直与我们一道与这个世界上许许多多针对同性恋的歧视与诽谤的现象做着斗争。珍妮的第五次大型世界巡回演唱会《Rock Witchu Tour》也在同年9月展开。但与此同时,她与她的唱片公司的矛盾却日益恶化,在与Island Records签约14个月之后,珍妮的新专辑在美国只销售了44万9000张,并没有获得任何的销量认证。《公告牌》报道说,珍妮对唱片公司对她专辑的宣传力度非常不满,”而唱片公司最终也应歌手的要求而与之解约。2009年6月,珍妮的兄长,一代传奇巨星迈克尔·杰克逊去世,享年50岁。在2009年的黑人娱乐电视大奖上,珍妮代表她的家族,向所有关心他们的人表示感谢,并表达了他们对迈克尔深深的思念:”对于大家而言,迈克尔·杰克逊是一个娱乐符号,是一个象征。对我来说,迈克尔是一个亲人,他将永远活在我们所有人的心中!我代表我和我的家人,向你们每一个人表示感谢,谢谢你们的爱,谢谢你们所有人的支持。我是如此的想念他!”其后接受她接受了《时尚芭莎》的专访,在专访中她透露,在得知她兄长的死讯时,她正在亚特兰大拍摄电影《我为什么又结婚了?》(Why Did I Get Married Too?)。在参加完一系列公开的以及家庭私人的悼念会之后,她又开始专注于工作。不看电视,不看报纸,避免一切能联想到迈克尔的事物,与此同时,她与相恋7年的男友Jermaine Dupri分手。2009年9月,她在2009年MTV音乐大奖的颁奖典礼中向迈克尔·杰克逊致敬的表演单元中演唱了当年与迈克尔合作的歌曲《Scream》。MTV音乐台的总经理Stephen Friedman说:“没有人能比珍妮更好的抓住表演的精髓并传递一个强烈的讯息。”这次演出也获得了评论界的高度赞扬。在MTV音乐录像带奖颁奖典礼之后,珍妮在自己的官网上公布以流媒体的形式公开了自己的新单曲《Make Me》,其后以数字下载的方式发行。这首单曲也成为珍妮第19支公告牌舞曲榜冠军。2009年11月,出席在洛杉矶举办的全美音乐奖(American Music Awards),并担任表演嘉宾 。电影、代言2010年4月,珍妮再一次在Tyler Perry的电影《我为什么结婚了?》(Why Did I Get Married?)的续集《我为什么又结婚了?》(Why Did I Get Married Too?)中饰演心理医生Patrica。该剧上映首周即获得了3010万的票房成绩,高居北美周末电影票房排行榜的第二位。2010年,作为美国著名的”精华音乐节“最重要的演出环节,暌违舞台许久的珍妮举办了她2年以来的首场演唱会。并负责拉开了音乐节大幕。美联社报道说:珍妮·杰克逊周五那两个小时的表演使台下的观众如痴如醉,并让所有到场的歌迷都觉得,就算等待了2年也是值得的。”2010年7月,珍妮继莲纳·荷恩、伊丽莎白·泰勒、劳伦·白考尔和戴安娜·罗斯后,成为美国著名毛皮生产协会美国传奇水貂养殖场协会的皮草品牌宝嘉美新一代代言人。2010年8月,环球唱片出版了珍妮第三张精选集《Icon: Number Ones》,这是环球唱片《偶像》系列精选集中的一张,这系列精选集的文案中写道:“这系列精选集,是音乐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家们的标志性歌曲以及最广受歌迷喜爱的歌曲集合。” 2010年11月,她在Tyler Perry改编自1975年Ntozake Shange创作的舞台剧《给那些当彩虹出现,就要考虑自杀的有色女孩》的电影《彩虹艳尽半边天》中饰演Joanna。她的表现也为她赢得了非裔美国电影人促进基金会举办的2011年黑盘奖最佳女配角奖提名和最佳集体演出奖提名。2010年11月18日,珍妮接受美国在线的音乐节目《The Boombox》的专访,她宣布计划将在2011年举办她个人职业生涯中规模最大的世界巡演。这场名为《Number Ones: Up Close and Personal》的巡回演唱会将跨越世界上各大洲的35个城市。而举办的城市地点,将由歌迷在她的官方网站上选出。2011年3月,与狮门影业签约,成为一名电影制作人,同年出版回忆录《True You: A Journey to Finding and Loving Yourself》 。2011年8月,珍妮宣布与宝嘉美续约两年,宝嘉美的CEO Joe Morelli说:”我们在对产品今后的推广工作的讨论中达成共识,觉得珍妮在此前的表现完全符合我们的要求,她的魅力、豪华的特质和精致的品质完全符合宝嘉美的特点。随后珍妮与该品牌合作的15件珍贵的毛皮制品在萨克斯第五大道精品百货店和布鲁明黛百货公司出售。之后她也成为减肥产品制造商NutriSystem代言,并与该公司一起将价值1000万美元的食物捐献给有需要的人群。2015年,珍妮与BMG唱片签署“艺人服务”合约 ,5月16日,珍妮宣布将于年内发布新专辑以及举行新的巡回演唱会 。6月,发行首支单曲《No Sleep》。 2015年9月,珍妮·杰克逊全球巡演在加拿大温哥华拉开帷幕,距她上次登台演出已时隔四年。此次巡演将在北美演出67场,全球演出持续到第二年3月。 10月,珍妮·杰克逊被提名为下届摇滚乐名人堂的候选人。 12月24日她宣布由于需要接受声带手术而不得不将推迟巡演计划 。
wangbaoxin888
爱是一切问题根源,爱是灵魂的能量。爱,大到可以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冲突,小到可以解决家庭矛盾,解决孩子教育问题。爱,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很多人无法感受到爱。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没有这种感觉,特别想来自一次一个人说走就走的独自旅行?真要一个去旅行,走到半路就想找个伴,或者到了目的地去当地找个人聊聊天。会发现有个伴的旅行比没有伴的快乐的多,这就如同很多心理学家讲的那样,幸福是来自于与他人的愉快的交往。生活中,还有一个例子,比如孩子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即使分开很久,见了面也很亲切,但是要是通过网络或者电话等终端联系的话孩子很快就中断。事实上,孩子是对幸福最敏感的,只有面对面的交流孩子才会感受到幸福。这个现象以前自己也很纳闷,在今天这本书《感受爱》中我得到答案,催产素。 1《感受爱》本书作者是美国珍妮西格尔心理学博士,他们夫妻俩都是心理咨询师。她们女儿很不幸也因为抑郁症跳楼去世,对他们打击非常大。80年代时候美国流行用药物来控制一些心理疾病,那个时候他们一度想放弃心理咨询,因为只要用药物控制就好了。后来女儿出大事,发现药物也不是那么可靠,还带来很多副作用。他们一生就致力于研究如何感受到爱,对有些人再好为何也捂不热他那颗冰冷的心,或者是我们,因为缺乏感受爱的能力才会不幸福。书中有个案例她是珍妮的病人,叫莫妮卡,和他的男朋友关系非常不好,男朋友其实不爱她,有一天莫妮卡病的严重进了医院,后来医生给珍妮打电话。她去医院看望莫妮卡,一进病房,这个莫妮卡突然很兴奋跟她说:“她与男朋友分手了,找到一个爱她的男人”珍妮还有点莫名其妙。而后来慢慢的莫妮卡的病情好转,珍妮觉得不可思议,为何出现这种情况,珍妮研究发现,莫妮卡的新男朋友非常爱她,与她关系非常好,情感的恢复促进了身体的好转。 2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每天都会有两种情绪左右我们:爱和恐惧。如果我们每天想的都是KPI指标,以及完不成任务老板会责罚,这些恐惧以及压力之下就会分泌肾上腺激素,这种激素催生皮质醇,皮质醇会的影响即是肝脏疾病,心脏病,高血压,肥胖等等疾病。为何那么多创业公司的老板,很年轻却早早离开了。这都跟高压工作环境有关。持续的高压,分泌的肾上腺素会让人上瘾,这些激素分泌让人容易上瘾,就催生一些人不断给自己加压,这样的后果就导致很多的年轻创业者过劳死。包括前几天35岁高以翔录制节目突然猝死。另一种情绪,爱,会伴随喜悦。这种情绪发生是由一种叫催产素的在起作用。催产素要重新认识一下。是一种可以催发母爱的激素 不是女性独有,男女都有 他可以对抗肾上腺激素分泌,从而降低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 由此我们了解到,要想获得爱与喜悦的感受就要多分泌催产素。其实每个人都渴望爱,可能找不到爱因为有三种情况;第一种,不去找,认为没啥好找的。 第二种,无法识别爱 第三种是最常见的,是让更多变更少 在这解释一下,什么是让更多变更少呢。比如,在大城市中很多人都有不安全感,觉得得有个房子,有了房每月还要月供,就想还完房贷就有安全感了。会发现还完房贷还是没有安全感。可能还会去寻求更多,还有换车,买更多保险,得到更多存款更多其他....。会发现方向错了,获得越多,得到爱越少。如何检验自己是否感受到爱的标准是,你的伴侣是否愿意跟你说话吗,一个人居住的时候,情绪低落时是否有人来安稳你,兴奋时时候有人过来庆祝。如何获得催产素呢,催产素有三个特征;首先,发生在面对面,而非网络虚拟世界里。书中解释为何一些网友见光死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若是自己没有无法给予别人; 最后,永远不迟,书中给案例是一对70岁老人,还会像初恋一样互相爱对方,而不是我们认为的只是找一个伴。有一部印度电影《嗝嗝老师》跟书中案例一样,都讲了一个糟糕的班级没人愿意带,有一个老师带了,结果带得很好。校长跟其他老师都很好奇,为他怎么做的,她说也没用啥方法,就是给予孩子爱,说话的时候注视学生的眼睛,了解每个孩子的特征,了解每个孩子的心理....就这样无形中孩子喜欢上了学习。 3而为何很多人感受不到爱呢?(这段非常重要有些难理解)在这里我们要分清楚爱情绪和压力的区别。生活中这种情况比比皆是,某人要有情绪时候,别人就劝,要控制住情绪。而实际情况是,越是控制情绪,负面后果越严重。有的人得了抑郁症,若是一直靠药物控制,虽然抑制了愤怒等情绪,但原先的其他情绪也被压制了,这个人就变得呆呆的麻木了,麻木后果就是不愿与其他人交流,有个成语麻木不仁就这个意思。生活中为何有些人会割腕,普通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对于他们那时寻求生活中感觉的方式。生活中很多人都会压制愤怒情绪,只观照喜悦情绪。但是情绪都是一个混合物。情绪好比是一个信使,他来是给我们传递信号的。古今中外做信使几乎没啥好下场,弄不好都被斩杀了。但我们应该在信使被杀之前搞清楚他传递的啥信号。所以情绪来了,我们要善待他,不要回避他。事实上,我们的失控往往来自于压力以及对回避情绪的能量。所以我们要观照所有情绪。书中给出工具是,每天做自我反省,记录自己的情绪是什么为何有这样情绪。感受不到爱有三个障碍;第一就是压力,而非愤怒等情绪。 第二,沉浸在虚拟世界联系,虚拟网络那是平面世界,无法满足人与人间的爱,只是一种兴奋而已。 第三,想得太多。由此我们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对抗压力方法有很多,其中书中给出几种;第一,与信任的人交流,注意的是交流的时候,只要说出自己的感觉就行了,比如说我感觉到无助,感觉到压力很大,而不要跟他人解释,因为一解释就会出问题。第二,通过感官感触,比如色香味触。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喜欢的颜色上,自己习喜欢的美味上(想想舌点上的中国,很多人吃饭能吃得入定了就这个道理),自己喜欢的音乐上。只要正念感受他们那一刻压力就全部消失,这需要自我练习。第三,就是正念冥想,书中称为驾驭野马,介绍几种冥想方法,这个方法很简单好用。 第四,是反思,比如每件事之后我们都观照自己的想法,问问为何会这样。书中还介绍了一种方法,简称为AACCRR,就是评估自己,评估他们,沟通连接,重塑反映。文中有个故事:有个女雇员休息去打高尔夫球,在打球时候接到同事电话,说有个文件找不到了。让她回去找一下,于是他匆匆打车去了公司。她到了公司正蹲在那找文件时候,公司女上司看见了她在公司穿超短裙,就一顿猛教训:穿成这样就来上班了呀.....。打高尔夫球女的都穿超短裙。但是那个上司不知道他打球呀。雇员被教训一顿后越想越气愤。这个职员想,自己应该去跟上司沟通一下。找到上司说明自己休息去打高尔夫球有紧急事所以....上司听后表示对不起,自己当时压力很大态度不好。这样上司与职员连结后关系变得更好。试想,,假如不沟通的话,未来职员可能就认为这个上司是个坏上司,上司可能就认为职员是不检点。从此就结下了梗。这也告诉我们要观照愤怒情绪,而不是仅压制。 4通过本书我们了解了,以前我们可能在获得幸福上走错方向,认为只要物质就可以了,事实上,不需要物质条件也一样会幸福。另一方面,当自己感觉不到爱的时候,可以花一心思想想为别人提供什么来获得爱的能力。记得以前文章也提到过这种做法,有个人得抑郁症,去问大师该怎么办?大师告诉他:“日行一善”....个人觉得道理是相通的,你要得到什么就要先付出什么,想得到快乐,得到爱,就先去爱他人。由此可见,爱是一种能力,需要我们不断练习。最后以一个寓言故事结束。有一个人在山上走,被老虎追,无奈他跳下山崖抓住了滕树条,可是他越使劲这个藤条就越松往下掉。上面有老虎在等着他,下面就是万丈深渊,这个时候怎么办呢?这个时候他发现了在藤条旁边一颗野草莓,他伸手去摘了一颗放在嘴里去品尝野草莓的滋味。我们生活中也可能有生死攸关的时候,但也别忘了品尝一下生活中的野草莓的滋味,那才是生活的真谛。
小小爱小吃
一说到母亲,我们通常会用"伟大"、"博爱"、"无私"等词汇来形容,母亲爱孩子,这仿佛无可质疑,但是不幸的是, 其实很多伤害往往也来自母亲。而不管是爱还是伤害,都会被孩子继承下来,传给下一代。 母慈子孝是我们传统伦理的核心,质疑母爱仿佛是大逆不道的事情,但是如果我们不正面母亲带给我们的伤害,就很难治愈内心的创伤。 《母爱的羁绊》就是一本探讨这个主题的书,书中详细解读了自恋型母亲对女儿的伤害,以及如何来治愈这些创伤。 书中收录了大量女儿们的心声,令人心生同情。 但是这不是一本抨击母亲的书,本书不是在讨论母爱是否伟大,而是探讨如何更好地让母亲爱自己的孩子,特别是女儿,而受到母亲伤害的女儿,如何更好的自我疗愈,摆脱母爱的羁绊。 本书的作者是卡瑞尔·麦克布莱德,是美国注册婚姻和家庭治疗学家,已有28年的心理咨询实践经验,是治疗家庭问题方面的专家。 近十几年里,麦克布莱德博士主要从事有关自恋家长对孩子影响的研究,已经成功解决了许多此类案例。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的妈妈曾经就是一名自恋型母亲,但是麦博士在写作本书时,那位曾经羁绊她的妈妈还是给予了她支持,这无疑具有积极的象征意义。一、那些被自恋的母亲养大的女孩 珍妮弗,在一家百货公司看到妈妈很喜欢一只漂亮的小零钱包,虽然她当时只有8岁,而那个零钱包很贵,她发誓要买给妈妈。她在学校省下好几个星期的中饭,直到攒够钱,为妈妈买下了那个奢华的钱包。 她用闪亮的红纸把钱包包起来,在圣诞节那天作为圣诞礼物,把它送给妈妈,她激动地等待着妈妈的反应。但是她万万没想到,妈妈把钱包扔到屋子另一头,指责她偷东西,尖叫道"我不想要一个贼给的礼物",而这差点让珍妮佛崩溃。 我们的文化认为母亲是在无条件爱着孩子,无私地照顾家庭,即便很多母亲没有达到这一理性化的期待,我们的传统文化依然将母亲送上了这一英雄宝座,使得对母亲的批评和质疑者会遭受很大的心理压力,因为这会扰乱我们内心的文化标准。 所以,女儿们在受到母亲的错误对待时,从来不会认为是母亲的问题,她们会将所有的责任归咎到自己身上。像上面例子中珍妮弗这样的女儿有很多,她们遭受着来自母亲的伤害。 作者在书中将这类母亲称为“自恋型母亲”,她们在情感上过度的贫乏和强烈的自我关注,使得她们无法为女儿提供无条件的爱和情感支持。 有一个自恋型的母亲,母女之间的互动多有以下特征: 1、你发现自己常常想得到爱、注意和赞许,却从来没法取悦母亲 2、母亲更在意事情看上去好不好,而不是事情让你感觉如何 3、妈妈会嫉妒你 4、妈妈并不支持你进行健康的自我表达,尤其当这些表达和她自己的需要相冲突,或威胁到她的时候 5、在家里,所有的事都围着母亲转 6、你的母亲没有同情心 7、你母亲没法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8、母亲爱挑毛病,指责别人 9、你妈妈把你当朋友,而不是女儿对待 10、你在妈妈面前没有界限,没有隐私 女儿强烈渴望从母亲那儿得到爱与肯定,自恋的母亲却极少给予女儿全然的接纳与赞美,这就很难让女儿建立起自信。为了赢得母亲的爱与支持,女儿一直艰难地努力来讨好取悦母亲。 自恋型母亲之所以不能用正确的方式来爱女儿,很可能是因为她们也没有在她们的母亲那得到全然的接纳和正确的爱,这种扭曲的爱作为一种遗产被一代代继承了下来。 最终,这类女孩成长起来,但是她们往往敏感、优柔寡断,自我意识过度强烈,对自己缺乏信任,和异性的关系总不顺利,即便有所成就,依然缺乏自信,且总体上没有安全感。二、自恋型母亲的三种类型 作者将自恋母亲分为了三大类:事必躬亲型、心不在焉型和这两种类型的混合型。 顾名思义, 事必躬亲型母亲 ,对女儿无微不至、事必躬亲,在外界看来,她们是称职合格的好妈妈,但是其实她们从不在乎女儿真正的需要,或者说她们对女儿的真正需求毫无察觉,这会让女儿产生无用感,最终很可能会成为巨婴。 比如,在女儿小时候,她可以自己爬着去拿远处的球,而妈妈选择将球递给她;她明明可以自己吃饭,但是妈妈因为怕她弄脏衣服坚持喂她;她可以自己选择想学的才艺,但是妈妈将自己的喜好强加于她。 事必躬亲型母亲,剥夺了孩子自主探索的权利,她们觉得是在爱孩子,实际上带来的却是伤害。 另一类母亲是心不在焉型。 她的行为会不断给女儿传达这样的信息,那就是她无足轻重,妈妈心里没有足够的位置来容纳她,结果她被看轻、被忽视。 第三种母亲是事必躬亲型和心不在焉型的混合 ,就像电影《母女情深》里的那位母亲,动不动就去检查自己的女婴还有没有呼吸。她摇晃女儿,把她吵醒检查。婴儿哭闹时,她才放了心,然后关起门,让孩子一个人在摇篮里继续哭。 另外,书中作者还刻画了母性自恋的6张面孔,分别是浮夸外向型、成就导向型、心身疾病型、成瘾性、不怀好意型和情感饥渴型。关于这部分内容,如果你感兴趣,那就用今日头条app上方的搜索框输入“女性自恋的6张面孔”,查看更多介绍。三、自恋型母亲容易养出这两种女儿 自恋型母亲养育大的女儿通常会有以下特征:低自我价值感、缺乏自信、缺乏安全感。虽然她们具有这些相同的特征,但是却会成长为两类人: 高成就型和自我破坏型。 这两类孩子看似成长路径、人生成就完全不同,但是其内心本质是一样的,都是觉得自己不配被爱,不值得被爱,自我价值感是很低的。 下面我们分别来看看这两类孩子。 自我破坏型的女儿 会自暴自弃,既然自己不配被爱,于是她们做出更多自我放弃的行为,来应对自己的悲伤和无力感。比如用各种成瘾物来麻痹痛苦,来证明自己确实是很差劲的,是不配被爱的,她们很容易会沦为社会底层。 这类孩子其实是把对母亲的愤怒发泄到自己的身上,最终将自己托付给了自我破坏的力量。 高成就型的女儿 则走向了一条相反的路,她们通常非常刻苦、努力,最终也获得了很高的成就,虽然外人看来她的人生很成功,但是其实她们的内心却备受煎熬。 因为母亲的忽略和不认可让她内心很受伤,她们努力的动力是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可是别人认可她了,她却依然无法消除自己内心根深蒂固的观念,那就是自己是不配的,是不值得的,所以这类人很容易就成长为 "冒名顶替综合症"患者。 所谓"冒名顶替综合症"是指,不论她取得多高的地位和成就,不论外界如何肯定她,她都觉得自己配不上,觉得别人被自己骗了,因为她的内心不觉得自己有价值,无法接受成功和认可。 46岁的朗尼是一位成功的企业主,有一家自己的服装公司,但是她说:"我有个窍门,能在不自信的时候让自己看上去很有信心。我总担心有人会发现其实我并不擅长自己的工作。我只会做表面文章,这让我很烦心,我知道总有一天会有人发现真相,管我叫骗子。" "冒名顶替综合症"其实很普遍,美奥巴马的妻子米歇尔在伦敦一次演讲中自曝患有冒名顶替综合症,爱因斯坦也把自己称为"无意的骗子",认为自己的工作,不值得获得如此多的关注。 那为什么同样是自恋型母亲培养的孩子,有的成长为高成就型,而有的成长为自我破坏型呢?作者认为, 这主要是因为高成就型的女儿身边通常有一个特殊的角色,比如爸爸、奶奶、姨妈或者其他人,帮助她树立了积极观念,抵消了妈妈那里的消极观念。 四、自恋型母亲会严重影响女儿的亲密关系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一直都在说妈妈,那爸爸去哪儿了呢? 在这样的家庭中,爸爸通常在围着妈妈转,自恋型的妈妈多强势,一般是这个家庭的中心,而家里的其他成员多会沦为配角。 夫妻之间的情感模式和相处模式,会影响到孩子。 父母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模拟一种健康的爱情关系,这是孩子长大之后情感模式的样板。但是在妈妈自恋的家庭里,妈妈是家庭的中心,夫妻关系也是妈妈主导,双方地位是不平等的,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是无法习得健康的亲密关系相处模式的。 另一方面,人会被熟悉的事物所吸引。 如果你跟父母的关系有些问题没有解决,你很可能会找一个类似的伴侣,继续重复这种模式。 你在妈妈那没有得到的认可和爱,你会希望在别人那里得到,而这直接会影响到你的恋爱和婚姻。 这类女儿将来在婚姻中通常会发展为两种不健康的类型: 依赖型和被依赖型。 依赖型的女儿 觉得她得依靠伴侣来满足自己,对方应该无微不至的照顾自己,这种女儿多有一个事必躬亲的妈妈,看似爱女儿,其实是为了满足自己被需要的需求,剥夺女儿的主动性。到了恋爱婚姻里,女儿依然延续熟悉的方式,全然依靠对方,无法建立起真正平等和谐的亲密关系。 还有一种是 被依赖型 ,她们会好好照顾伴侣,因为感觉到被伴侣需要会让她有一种安全感。这类女儿往往有一个心不在焉型妈妈,在妈妈那里她们感受不到被关注、被在乎、被需要,到了婚姻中她会无限制的迁就对方,希望在伴侣身上找到补偿。 作者举了这样的一个例子,64岁的凯特曾经跟她讲过自己的故事:"我谈恋爱的方式不太好,总是找不到合适的男人。我的第一人丈夫在肉体上和情感上都虐待我;第二任丈夫是个酒鬼,还有毒瘾;第三任丈夫也是个瘾君子,还是个重罪犯。我忍辱负重个 ,照顾他们,想把事情都做好。我常常觉得自己受够了,却又坚持下去。我会试着给对方留下好印象,溺爱他,希望这样能让他爱我。" 健康的二人关系是相互依赖的,但是,被自恋型母亲培养起来的女儿,却总是希望别人让她拥有被珍视的感觉、有价值的感觉,因为她缺爱。 前面我们也提到了, 扭曲的爱是可能会作为遗产代代相传的。如果在这种家庭下被养育起来的女儿,不主动去打破这一消极的链条,不去努力克服自恋母亲带给自己的消极影响,那么等她有孩子之后,很可能再将消极影响传给下一代。 那既然自恋母亲会给自己带来如此多的消极影响,我们到底该如何来自我疗愈,来消除这些消极影响呢?作者给出了如下建议。五、有自恋型母亲,女儿该如何自我疗愈? 1) 感受比外表重要,承认那些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很重要,承认它们至今都在影响着我们,学会看见自己的痛苦。 看见即疗愈的开始,勇敢地接受这个现实:我有一个不完美的母亲,我接受。当我们不知道问题在哪时,我们会迷茫痛苦,但是当我们知道了问题在哪,解决的路径是什么,我们能感受到的痛苦就会大大减轻。 你明白是过去的经历和创伤造成了你现在的痛苦, 是没有被满足的愿望导致了现在的问题,那么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这个期待的问题。 妈妈依然是那个妈妈,她让你失望了很多年,她迟迟没有满足你,她的认知、她的经历限制着她,很可能她这辈子都无法满足你。你难道就让自己一直深陷在这个旋涡里吗? 如果一个老师想要教一个3岁的孩子达到大学的阅读水平,他会为自己的失败感到失望、生气甚至羞愧,直到他意识到,自己的学生显然没有能力达到这一目标。多数自恋的人,缺乏提供有效、真诚的爱和同情的能力,你要认识并接受这一点。 放下对妈妈的期待吧 ,她可能确实无法满足你,但是你现在已经成人,你有能力自己满足自己,让自己内心真正强大起来,就不需要总是指望着别人来给自己满足。 这个康复的过程也是一个重新梳理与回顾的过程,期间一定会体验到很多痛苦,有愤怒有不甘,还会有对母亲的内疚。都没关系,这是正常的过程,允许自己痛苦,让自己全然感受这种痛苦,你可以写日记,可以唱歌、可以运动,一点点疏解这种痛苦,然后最终放下这种痛苦。 2)从母亲身边独立出来,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成为一个真诚、完整的人。 武志红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成长要经历三次分离,其中一次重要的分离就是与母亲的心理分离。但是在自恋母亲的家庭里,孩子的个性化过程受到了阻碍,妈妈不是管得太多,就是完全忽视他们,这就导致孩子与母亲没有在心理上完成正常分离。要么就是过于依赖,要么就是永远期待,总之孩子没法把自己当成个完全独立的个体存在。 作者给出了三个步骤: ① 弄明白母亲是怎样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你身上的; ② 理解并解决妈妈和其他人的嫉妒; ③ 消除内化的负面观念。 不要去讨好妈妈,不要去期待妈妈的改变,当自己跟妈妈的意见不符时,坚持自己独立思考。 3)从自己身上找力量,改变错误认知。 要坚定一个认知,妈妈带给你的伤害和创伤,别人没有义务帮你疗愈,你在妈妈那未被满足的期待,投射到别人身上同样会以失败告终。在自己身上找幸福不容易,但是在别人身上找幸福就更难。 不论是伴侣,还是下一代,他们都没有义务来帮你完全你未完成的功课, 只有发展出内在力量,才可能真正跟别人建立平等的关系,才有可能拥抱幸福。 4)在治疗中与母亲相处,建立界限感,寻找健康的相处之道。 你的治疗康复过程很可能会遭到母亲的反对,因为你独立出来意味着她失去了对你的掌控,此时你一定要坚持,要想获得独立的人格和人生,你必须迈出这一步。 从现在开始你要给自己建立界限感,你可以和母亲临时隔离,告诉她你最近有事情需要处理,希望她不要打扰你,等你处理完你会再来看她。 自恋程度深的母亲会深感不满,你居然不再围着她转。 这时候温和而坚定的表达你的立场,慢慢的她会接受你逐渐独立的过程。 5)正确养育下一代,结束自恋母亲的影响,给下一代无条件的爱与接纳。 书中作者讲到了她的一位咨询者曾经说过的话:我一直在祈祷,希望我攒的钱是给孩子上大学用,而不是付他们的心理治疗费。 我相信任何父母本质上都是希望孩子能够幸福快乐的,但是做父母这件事情不是算个数学题那么简单,很多人在懵懵懂懂的情况下就做了父母,于是可能就成了我们所讨论的这类母亲 。如果你也有一个自恋型母亲,那么请一定要努力进行自我疗愈,在内心成长出坚定的力量,让家庭的消极影响从你这一辈消除,不再传给下一代。 在培养下一代的时候,你始终要记住一句话:给TA无条件的爱与接纳,让TA真实地做自己。 结语: 世上只有妈妈好,这是我们的美好期许,很多妈妈不是完美母亲,我们要接受这个现实,勇敢自我疗愈,最终活出真实的自己,希望在寻找真实自我的路上,这本书能带给你勇气和力量。 如果你想更详细了解这本经典著作,就用今日头条app上方的搜索框输入“《母爱的羁绊》”可以查到关于本书更多的精彩内容。 我是Tina,浙大新闻学硕士,曾在电视台做记者6年,多平台签约作者,千万级爆文创作者,带领2000+学员精进阅读和写作。 欢迎关注,并私信“我是你粉丝”,将会收到我为粉丝准备的1000本电子书、600句金句卡和8000字创业复盘。感谢你一直以来的关注和支持!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