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雪清芳
1 常常为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演变成大的争吵,甚至闹到家庭解体的地步。我观察到冲突导致的争吵,情绪化是罪魁祸首。因为情绪化,造成永无止境的争辩,并且争辩的内容永远无法达成和解,失去了家人之间最核心的本质。 2 如何化解这些冲突? 在《囧妈》这部剧中,当徐伊万和张璐争吵不断,在生意上徐伊万破张璐的合作,张璐质问: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伊万说:“你什么都没有做错,你就是太讲理了,你可不可以不要那么讲道理啊,在感情里讲道理就是最大的不讲道理”。 那婚姻里到底应该讲理还是不讲理呢? 从众多心理咨询的个案和我自己的人生体验中,既然相爱,内心里就会装着对方,说话做事就会关注对方的感受。也就是既要考虑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对方的需要。好的婚姻既要讲爱,也要讲理。 3 爱,是婚姻的情感纽带,是婚姻的生命力,是婚姻幸福快乐的源泉。在家庭的琐碎上,在理性正确的范围内,尽量做感性愉快的事情。在家里,在不触犯法律,不涉及道德的情况下,少一些理性,给家人留些感性的空间。 打个比方:如果家人出门忘记拿钥匙、想多睡会儿懒觉、想要个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者不及时洗碗拖地等等。 TA们只是做了自己愉快而没有伤害其他人的事,那就忘掉正确。不要计较,让大家感觉愉快作为第一位。 理,是婚姻的基本规则,是家庭的安全界限,是婚姻牢固的保障。在婚姻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尤其是涉及到一些是非观念,人品道德等问题,是需要讲理的。 比如一个男人背叛了婚姻,对老婆说,现在的男人都这样,这算多大点事——这就是他认为的“理”。那么,作为老婆,该不该这时候跟他讲道理呢?当然应该,这是大是大非的问题,如果他一辈子就认定背叛不算什么,这个家庭不可能幸福。 在家里,甚至在各种人际关系里,我们都尽量用愉快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照顾到大家的心情,那么你幸福的同时别人也幸福了。 4 有些人的观点是:家应该讲爱,不应该讲理,有的人用这句话,为自己的不讲理,甚至蛮不讲理找到了依据,在婚姻中比较自私,只在乎自己的感受,你必须听我的,如果你的想法跟我不同,你就得服从于我,我就是“道理”。我发现在一些影视作品,包括:电视,广告。男人的聊天中,都把女人当作不讲理的生物,男人则是大度包容的,贬低女人的智商和情商,夸大男人的智商和情商,认为女人的智商不足以和男人讨论道理。 比如男人女人在讨论一件事情,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时,男人通常说:算了算了,不跟你一般见识。很显然把自己置于比女人优势的位置。在婚姻里,如果男人愿意和你讲道理,说明他把你放在一个平等对待的关系中。 凡有讲道理的可能性,都可以去讲道理,理性平等地沟通,是一切解决问题的根本。 5 通常,不讲道理的人,在家庭中,恰恰是决定家庭命运的那个人。因为讲道理的人一般都习惯性地让着对方,而不讲道理的人通常唯我独尊。 最后的结果就是,一个蛮不讲理,强势偏执的人,左右了这段婚姻,左右着这个家庭。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很多来访者的心理创伤也是基于童年早期父母中的一方不讲理,而另一方回避退缩,没有给孩子营造健康的家庭氛围。在我做伴侣咨询的过程中,大部分的伴侣问题都是面对冲突时,一方或双方失去理性,说出很多伤害伴侣的话,做出很多伤害伴侣的事情。很多伴侣之间会因为一些极小的事情,升级为是否维持关系的大事。现在的离婚率如此之高,也与伴侣面对冲突时的情绪化,非理性沟通相关。有一位男士来咨询,原因是妻子要离婚,他希望我能够劝妻子不要离婚。先生是一位三高人员:高智商、高学历、高职务,是家里的经济支柱,妻子特别支持先生的工作,除了自己的工作外,包揽了家里的家务和孩子的教育。 但在夫妻关系中,先生经常会因为一些非常小的事情指责妻子,经常有冲动性的行为,妻子理解先生工作的不易,对于先生的情绪问题总是包容,妻子的包容并没有换来先生的感激与转变。他反倒越来越“肆无忌惮”了。 只要有不爽,就对妻子发脾气,妻子希望沟通,先生一副没什么好说的态度。先生还喜欢在亲朋好友聚会时细数妻子的不是,妻子都是先忍下来,事后妻子质问他为什么要在亲朋面前诋毁自己。 先生说:我是实话实说,为的就是让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我这么说,还不是让你进步,怎么算是诋毁你呢?通常妻子说一句,先生会指责妻子十句。先生理直气壮,不愿意沟通的态度最终点燃了妻子的愤怒,妻子下定决心离婚。 先生这下慌了,来寻求心理咨询,他说:其实在我心里,我妻子是天使!!我对她没有不满,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想挑她的刺儿。先生的问题是:潜意识中有愤怒,移情性地释放在妻子身上,缺乏对妻子的尊重,贬低妻子的价值,忽视妻子的感受。 心理咨询过程中,先生能够认识到自己对妻子的伤害,反省自己,坚持了一段时间的心理咨询,探讨为什么总是想指责妻子? 他通过正念保持自我觉察、学会换位思考、尝试从妻子的角度看问题、重建平等式沟通、肯定妻子的价值。 在内心建立情绪暂停键 :当想挑妻子毛病时,能够暂停一下,区分这种想抱怨的冲动,是因为现实中妻子做了不恰当的事情而不满意,或者是自己无事生非,内心有某些难以名状的情绪,总要找个出口,投射到妻子身上,对他来说释放出来了。 如果是现实问题,则多用描述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如果是内心情绪问题,则需要内心消化。最终他的婚姻得以继续,他也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经营婚姻。 6 在家庭关系中,我们每个人的意识层面都希望对家人好,采用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处理家庭问题。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有理,都觉得别人是错的,于是有了争吵,开始讲道理。 道理也要基于有成熟的人格。有些爱和理是成熟的,有些爱和理则是扭曲的。在家庭中,我们有能力保持内心的开放性,认识到家庭是我们修行的地方,在家庭中保持自我觉察,发展将心比心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心智化水平,就像前面个案中的先生一样。再举个女性来访者的例子:当她遇到问题时就预约心理咨询。这次的预约,她问了我一个问题:我是否需要离婚?原因是老公开始对她发脾气了。她恋爱三年,结婚二年,不管她怎样小姐脾气,怎样不讲理,老公总是包容她,哄着她,她说:最近老公却对我发脾气了!在她的幻想中,一切都要按照她的愿望来。违背了她的愿望,她就暴怒,完全没有沟通的空间。 她的不讲理,不断消耗着老公对她的爱,她则认为理所当然,她没有将心比心的能力,再多的爱也没用。讲爱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否则就变作了一方对另一方的纵容,变成了施虐和受虐的关系。好的婚姻,不是没有冲突和矛盾,而是会用成熟的方式处理冲突。讲道理的夫妻,愿意坐下来好好交流,有理说理,有苦诉苦,有冤申冤,通过沟通解决问题。不成熟的夫妻,有冲突时不讲道理,互相谩骂指责,不知不觉中把发泄情绪和对对方的人身攻击当做是交流,当做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总结: 婚姻中如果要讲道理,就一定要把道理包装好,用一种夫妻之间都能接受的方式来表述,最好是用爱的语言进行表述,往往效果最好。 心理学告诉我们,生活中我们处理“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 这是一种心智成熟的观念,但是很多人在潜意识中则抱持着“我对别人怎样,别人就必须对我怎样”的不合理信念。 婚姻中,我们要学会用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让自己的行为理性起来。这样,我们的冲突才能越来越少。 婚姻从来都不是容易的,核心是相爱,原则上要讲理。找到两个人舒服的相处模式,然后继续下去。 文/广州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 尤红
Cherry6151123
人不会为自己要走的路后悔 只会为自己没有响应召唤而后悔 没有什么路都是一定正确的 重要的是借助要走的路发现自己 2018年12月,通过朋友介绍,我向两位心理咨询师寻求了帮助。本篇文章将分享他们提供的工具和说的话,是怎么帮助我开起了走出抑郁之旅。 工具一:个人使命宣言 Life purpose statement 尝试用一句话陈述个人生命意图,状态不佳时,每天看着镜子读三分钟。 “我是日出,能带给身边重要的人能量和希望。” 工具二:在你的葬礼上 假设你离开了人间,亲朋友好友齐聚向你告别,像西方葬礼那样,大家将上台追述你的生平,你希望听到什么?也许,向死而生的思考,能让我们减少遗憾,让我们鼓起勇气追寻自己心所向往。正如乔布斯所说:Death is very likely the single best invention of Life 死亡是生命的最好发明 以下是我想到的,他们会对我说的话 自己-33岁起我开始活在当下,及时行乐,不留遗憾,努力的过好每一个今天。唯一的遗憾是我还没活够啊。各位,好好生活,好好玩儿。See you again. 老婆-我的生活因他而有了色彩,唯有他能带给我平静,通过表达情绪而不是情绪表达,在柴米油盐的日子中将夫妻摩擦损耗降到了最低。他是强大的后盾助力我实现事业上的追求,他的善良与博爱,让家格外温暖细腻。有他相伴的日子,就是我想过的日子。我很幸福。He's my best friend, my love, my soulmate. 孩子-父亲总是很有活力, 他的笑容很有感染力,心态年轻,与时俱进,身材保持的超赞。做饭不仅味道棒还很注重摆盘,嗯,仪式感在点滴中。九十岁的他依然会对很多事情报有好奇心,乐于尝试。在我们成长的时光中,陪伴充足,回忆满满。他是一个让人愿意向他倾诉的倾听者,他对我们的平等与尊重,促进了我们很早的想明白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My dad is cool. 父母-儿子有自己的事业,过上了向往的生活,对我们非常孝顺。35岁往后没有大起大落,但过的称心如意,家庭和睦。阳光、快乐的大男孩,我们先前的很多顾虑都是过于操心。他爱好广泛,带给我们很多新的体验。他会和我们说很多很多的话,减少了代沟,另晚年过的很有质量。感谢他在我们六十岁起,开始帮助我们实现更多的小愿望。 亲友-他是一个简单、周到的人,总能换位思考。有些得瑟,但十分自律。例如:坚持跑步2000周,坚持每日一自拍六十多年,每天的早餐很健康。他是我见过的最热爱生活的人,总是可以自己就玩得很high,很有趣,能感受到那种享受当下和内心的富足丰盈。同他的交流可以很深刻很有收获,他会在我们有需要的时候给予我们心理上很大的帮助。有这位朋友,人间值得。 工具三:生命平衡轮 生活由八个维度构成,每到年初给自己打分,了解自己对生活的满意度,找准有待改进方向。懂得知足,但不满足。杨老师说,我是他见过幸福感最强,自我评分非常高的人,是对自己生活现状很满意的人。通过这张图我明白了,不可为事业这一个很不如意,丢掉了其它七项的无比美好,已经拥有了足够多。一些事儿,别较劲儿,慢慢来。人一生或许轰轰烈烈,或许庸庸碌碌,静下来审视自我,满意、尽兴就好。 张老师,两次沟通,间隔一周,共计两个半小时。她帮我进一步与自己和解,坦诚面对自己的正面与负面,了解自身特质。 当年在夏冬令营授课的时候我最爱说的一句话是,I was never a good student but I’ve always been a good learner.我从来不是一个“好学生”,但一直在做一个好的学习者。我对自己在学术方面未有深造,曾经由于学历和GMAT得分差,错过公司出资30万元送我到长江商学院进修一年的机会而懊恼。希望自己成为know something of everything and everything of something这种人,可只实现了上半句,啥都知道点儿(啥都玩的高于平均值)但没有任何一件事了解的足够有深度。这两点,是心结。 她说: 尽管太阳总是要去照别人,自己也要下山也要休息,自己的黑也需要面对。感觉你掩饰自己特别多,实际上满焦虑的,慢下来对自己有好处,真正的慢下来。而你现阶段的慢,是一种停滞,需要的是沉淀。动焦虑,静抑郁。同我的沟通中,你看似在要答案,其实并不需要。你自己清楚的知道答案,只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而不是建议。心理学上讲,这是一种防御状态,有一种防御是下意识的,自己都不知道。是否真的为不能翻篇的事情做些什么?你的思考和表达中总是逗号,不完整。内心对于深度学习这事儿可能无法翻篇,试图接受自己,实际上没有真正的面对问题。无形中总在跟自己较劲儿,给自己设了屏障和固化思维,要去考证上什么培训等。学会识别自己的兴趣是真是假,看完了相关课程说明是不是觉得更有意思,不会头痛,乐在其中。 有挫败感的时候是因为在错误的方向上做了比较有执念的追求,尤其当自己不擅长不喜欢。当你的选择真的和自己吻合了,就真的高兴了。我在你身上看到的更多是创意,是海阔天空和天马行空,是左脑思维,右脑未开发(数学、逻辑) 。在你的特质中去发挥,不能坚持任何专业性的特质,没有毁了你,反而好像促成了你。不停变化的兴趣,是你的兴趣点,也是你的特质。反而存在不稳定状态的你是你最稳定的时候,自己很享受这种不稳定。找到一种工作或场景,符合自己的特质,需要总能有新鲜的体验,有发挥空间。如果就找个事儿干,时间不长就会有新的焦虑产生。停下来是因为找不到未来,你的特质不是在公司里当领导,做出现在离开公司的这一步是离自己的心更近了,在这条线走更符合自己在天赋里做事情,初心是要愉快,特长是能给你兴奋点的事。可能起初钱不多,但是会很快乐,而不是为了逃避郁闷。现在在挑菜,直到有一天定下来了,再说为这盘菜考什么证,做什么深入学习。父母的散养方式让你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自信,不畏将来。 造成抑郁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外界对你向往生活方式的反馈,如果在国外可能就没有这个问题。中国是个期待型的社会,大家不期待点儿什么就好可怕,父母有期待,你可能不愿意去实现,自己希望按照自己的节奏过。周围的人会给你构筑一个期待,满足了他们,但你自己更痛苦。不评价人,是修养,活在这个世界上,谁都不容易。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我们不必要求自己去按照别人的生活方式而活,但也别强求别人与我们完全相同。要允许世界的多样化,尊重每一份不同。很多时候拼搏是为了面朝大海,如果能提前退休,享受人生是很美妙的。不过在年轻的时候,拥有了一定的财富,没有事情去做。不好的状态会越来越多,这种情况下的自我对话,也是非常空的。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新的问题产生,是要面对的,是具体的,有变量的 ,这样情况下的分析对话是非常有意义的。要因为热爱才去做, 而不是为了证明自己。 “问题看似是:「不知如何找到理想的工作」,而更深层的问题是「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害怕变化」。如果认清了这一点,接纳并承认自己需要满足长期的安全感和信心,我们才更可能逐渐获得「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的内心力量。” 身心健康第一,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且你是个相对容易敞开心扉的人,尝试心理咨询能让我们更通透,类似去医院做个CT,看看我们眼不见的那部分自己,效率还是比较高的。如果能找到朋友体验过的咨询师可以作为首选。同时,建议咨询过程中做录音,便于日后自己回顾那段纠结的时光,纠结的是个啥。若考虑到经济因素,可以从一些心理健康书籍入手。我会写一篇推荐书目。 2020 新十年的开始, 放过自己 KEEP CALM AND CARRY ON 如果这篇文章你喜欢或有帮助,请表达爱哟。 文章打赏金将捐赠给中国大连导盲犬基地。 帮助更多盲人提高生活质量。谢谢。 还希望看到我写些什么,欢迎留言《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习惯二、以终为始 探寻生命意图 【三三复盘】平衡生活才是最好的时间管理(3)——生命平衡轮 构建属于自己的生命平衡轮—实现丰盛人生 21天自律计划——生命平衡轮 上 中 下 20191230大连 上午7点第一版 20200101大连 上午9点第二版 20200104大连 上午9点终稿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