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00

墨墨姐姐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于亮简历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isley0522

已采纳

【本节主题】 如何处理实践中的问题【本节简介】 本节课将针对咨询实践中常见的问题做一些探讨,包括咨询室应该怎么布置?来访者如果在咨询时间外联系咨询师要怎么处理?如果遇到有自杀倾向的来访者又该如何应对?以及如果来访者给咨询师送礼该不该收等等,这些都是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同时又很棘手的问题,而本节课将会告诉你如何更好地应对它们。【你将听到】【思考作业】 听完这八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还有些什么样的困惑?对于心理动力学治疗,你还想要继续学习的是什么呢? 1大家好,我是舒幼娥,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读《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简明指南》这本书。上一节我们一起了解了,在心理动力学治疗中如何结束治疗,在这里我跟大家一起回顾一下。首先是怎样判断一段治疗可以结束了呢,通常在达成以下三个目标的时候,咨询师和来访者就可以协商,进入治疗的阶段:1)来访者最初来治疗时,伴随着的强烈情绪,或者是困扰他们的症状,得到了非常大的缓解;2)来访者能够深入的理解自己性格中的移情和防御;3)来访者展现了对自己心智运作的详细的理解,并且开始能够用自我探究去解决困扰。然后,在结束阶段,咨询师和来访者还需要完成4个主要任务:1)处理结束阶段的失望;2)处理分离的议题;3)回顾治疗,总结收获与成长;4)协助来访者练习如何成为自己的咨询师。这些是我们上节课的主要内容。那么这节课,我们将进入到本书的最后一章,关于如何处理一些实践中的问题。所有的心理咨询师在心理动力学治疗当中,都会面临许多实践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新手的咨询师来说,常常感觉不知道要怎么去处理它。比如,从咨询室的布置和环境,咨询费用的处理,咨询时间之外的联系这些比较基础的问题,到跟自杀相关的主题和是否接受礼物等等。所以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说一说,当面临这些问题时,要怎么去处理。2 首先我们来说说咨询室的布置和环境。那么关于咨询室的布置呢,一般来说,最好是简单而舒适,既不要空空荡荡,也不要让咨询师的私人生活过多的充斥其中,最好避免展示咨询师家人的照片。因为来访者的移情,常常会涉及对咨询师家庭的想法,包括咨询师的父母、配偶和孩子,关于这些人物具体真实的信息,会成为一种障碍,阻碍了来访者对咨询师生活部分的幻想,阻碍了来访者的内在的投射。鉴于这种考量,所以也最好不要在自己住的房子里,开辟房间来作为咨询室。另外即使是在家里进行的网络视频咨询,也要注意保持背景的干净,不要出现家里的摆设、饰品之类的。然后,咨询室的灯光要够亮,但不能刺眼。一间灯光昏暗的房间,会让来访者感觉到诱惑性,而灯光过于亮的房间则会让人感觉了无生气。最后,还应该为来访者和咨询师,都准备舒适的椅子,椅子的摆放距离既要能够提供亲密感,又不具有侵入性。以及咨询师最好在固定的咨询室见来访者,并坐固定的椅子,这样会给来访者一种稳定和安全的感觉。3 好,说完咨询室的环境布置,我们再来谈谈咨询费用的相关事项。许多人,包括来访者和咨询师,都会对钱都感到冲突,而且这些冲突会进入到心理咨询的素材当中。因为金钱常常跟许多问题有关,包括依赖、情感供给、愧疚感,贪婪、剥夺,以及觉得自己应该得到的利益等等,都有关系。所以,心理咨询师应该直接而清楚地跟来访者讨论与费用有关的问题。通常动力学的心理治疗都是在每周固定的时间,按固定的频率来进行的,连续的长程咨询的来访者,有时候会被看作是租用咨询师的日程时段,因此总的来说,如果错过了预约,是要为此付费的。这是一种最为中立和从根本上包含尊重的立场。为什么这么说呢?试想一下,如果你作为咨询师,你为来访者留出时间,但他常常错过而且不付费,你在心里是不是会生气,认为他不尊重你、浪费你的时间?所以,从长远上来说,不让来访者为错过的预约付费,是损害咨询关系的。有时候咨询师也会采取另一种立场,就是从道义上判断,来访者的缺席是否有正当的理由,在这种情况下,假如只是一次缺席,往往被视为是值得原谅的,是不用付费的,但事实上这也是咨询师主动做出了经济上的牺牲。如果来访者因为错过时段付费而生气,那么接下来就有了一个探索愤怒动力的机会,以及探索,比如,为什么来访者觉得,咨询师应当为他们生活中的危机情况承担责任,以及承受损失?为什么一旦咨询师有需要的时候,他就会那么生气。通常咨询师每年或者是每几年,都会和来访者一起重新评价,他们给来访者设置的费用。在有些时候,咨询师会根据生活物价的升高而调整费用,以及某些来访者可能开始付了相对低的费用,后面也会根据他们的财务状况的许可上调。享受低价的来访者,常常会感到被当做婴儿对待,以及觉得自己很特别,而付低费用的来访者,也可能感觉到,有义务在其他的方面照顾咨询师,比如,不对咨询师生气,那这些感觉也必须由咨询师以解释的方式加以处理。咨询师处理费用的方式,需要在评估结束后进行,咨询开始之前,就与来访者讨论清楚。假如咨询师的规则是认为治疗的时间是出租的时段,那么来访者需要得到一个解释,说明为什么他要为没有出席的咨询时间来付费。因为是出租时段,咨询师给的是整租,而不是零散的租价,这让咨询师可以从整体上,把咨询的价格调整到低一些。4 另外,在实践当中,还有一个让很多咨询师深感困扰的问题,就是来访者在咨询时间外的联系。当来访者在两次预约时间之间,给咨询师打电话或者发短信的话,总的原则是要接电话,或者是及时回复,仔细的倾听,重点是要保持简短,应该避免在电话里做解释。同时要在下一次会面时,探索打电话的原因和做出解释。探索包括,为什么来访者在那个时候给咨询师电话?他的期待是什么?在他的心里面,咨询师是随时在为他待命的吗?他和别人的关系模式是怎么样的呢……等等。以及咨询师需要明明白白地告知来访者,心理咨询不是急诊,咨询师做不了救急的工作。咨询师心里必须清楚,沟通和探索,要有意的限制在排入日程的预约里,除非出现了紧急情况。紧急情况包括,来访者有伤害自己或者是伤害别人的行为,或者是严重的急性病,在这些紧急的状况中,重要的就是直接而快速地处理问题,可能的选择包括报警、联系家属,或者是转介到医院。任何对来访者打电话可能的解释,都应该放到后面的咨询中,当来访者比较冷静的时候给出。5 接下来,我们再来谈谈,对于有自杀倾向的来访者的处理。对潜在的自杀行动的评估,和对自杀尝试的预防,是在咨询师的整个职业生涯中,都非常重要的议题。在这里,我会跟大家说说,处理这类问题的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当来访者谈到自杀时,咨询师都要严肃对待。除了建议要联合药物治疗之外,咨询师要问非常细节、具体的问题,来澄清来访者所表达的含义。比如,你对自杀有什么幻想?有什么具体的想法?你要如何自杀,是想上吊,喝毒药,还是跳楼?其次,咨询师要知道来访者是否尝试过自杀。再次,我们要了解来访者是否有自杀的家族史,也就是他的父母、兄弟姐们等亲戚,是否有过自杀行为,如果有,则会增加自杀风险。另一个风险因素是,如果来访者有物质滥用的问题,比如酗酒、吸毒,那么也会增加自杀风险。还有一种情况是,病人的处境让他感到羞耻、尴尬,那么也会增加自杀风险。所以,咨询师要试着理解如何评估风险因素,再根据不同的评估予以回应。咨询师如果做了评估之后,觉得来访者状态虽然还不错,但是来访者做了自杀尝试,特别是咨询师跟他(她)谈论后,他(她)再次做了自杀尝试,那么咨询师可以这样跟来访者谈论:“我不知道如何与你工作,你好像无法控制想要自杀的冲动,这让我只能把注意力放在如何让你不要死掉上面,而没法跟你有深入的工作”。所以,并不是说,只要碰到这样的问题,就立刻停止咨询的工作,有时候需要停止,但通常也可以找到方法,继续与来访者工作,这时候比较好的方法是去找督导师、同事讨论,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这里再强调一点,当咨询师初次接待来访者的时候,咨询师要跟来访者讲清楚,“你在这里说的都是隐私,但如果我担心,你有自杀或伤害别人的行为时,我要跟你的家人谈论。”这就制定了一个治疗框架,咨询师会尊重来访者的隐私,但保密原则有例外,例外就是来访者有自伤或伤人的倾向的时候。最后,咨询师还需要根据前面的评估,看来访者是否需要住院治疗。心理咨询师通常是不希望来访者住院的,但如果觉得来访者病情严重,也要给予这样的建议,以保证他们不被自己伤害。6 好,讲完自杀的问题,最后,我们再来讲讲关于礼物的问题。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是否应该接受来访者的礼物,也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大家知道,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礼物可能会出现在每一项实践的工作当中,而我们咨询的原则是不接受礼物,但是要探索来访者送礼物的背后,有怎么样的愿望和幻想?比如,问问他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想到送咨询师礼物的?他希望咨询师收到礼物后的感觉是怎么样的?他有些什么担心吗等等。有的时候,当咨询师跟比较脆弱的来访者工作时,拒绝一份礼物,会让他们遭受非常大的自尊的打击。碰到这样的个案时,非常需要明智的临床判断,就是说,要根据情况来决定是否收礼物。所以这样说来,咨询师也可以接受一份礼物,尤其是,假如对礼物意义的理解和解释,成为咨询的一部分时。当然,如果来访者要送一份昂贵的礼物,咨询师还是应该拒绝,因为在伦理上,200块以上的礼物是不能收下的。在咨询当中,礼物是一个维持界限的常见的例子,总的来说,咨询师的选择,目的是让来访者能够表达出最为丰富的情感,不要抑制来访者的联想。举个例子,有位中年女性来访者,经常在咨询室里控诉她周围的人剥削她。有一天,她跟咨询师说,她想要在她的遗产继承人里面,加上咨询师的名字,以表达她对咨询师的感激。咨询师邀请来访者想一想,她为什么要以这种方式表达感激?然后指出,要是咨询师接受了她的这份馈赠,她是不是就会在心里觉得,咨询师可能会盼着她早点死呢?似乎她在用这样的方式,把咨询师放到了一个对她不利的位置上。总而言之,礼物也可以像其他所有材料一样,变成我们探索、诠释来访者的载体。7 当然,实践中的问题不胜枚举,远不止于我上面所说的这几个方面,但在这些各式各样的实践问题中,其实是有一些普遍的处理方式和原则,可供我们参考的。首先,在一个可能影响来访者,或者是影响他的家属的危机事件中,比如,一个暴力的来访者,或者是即将发生的儿童虐待,咨询师要尽力阻止危险发生。类似的是,如果咨询师发现来访者有躯体方面的一些困扰,也要推荐他去医院治疗,然后再处理来访者如何寻求照顾,或者是避免照顾,以及来访者对于咨询师的推荐作何感想的问题。咨询师行动不行动还不是关键的,关键的是,探索来访者以什么样的方式,以及为什么以这样的方式,来促使咨询师行动。总的来说,在处理了一个现实中的问题之后,咨询师一定要记住这个问题,并且要在咨询中,观察和探索这个问题所产生的影响。无论是来访者行动或者是不行动,我们都要探索这个意义。咨询师需要对来访者呈现出关心的态度,同时要促进来访者的自主性,而不使其陷入危险。咨询师需要把咨询的总体目标铭记于心,就是允许来访者以不断加深的方式,探索其情感幻想和行为,无论是在紧急事件期间,还是在这之后,这一目标,都能为处理绝大部分的实践问题,提供指导原则。总而言之就是,创造安全的氛围,扩大探索的空间。那么到这里,我们这本书的解读就结束了。如果你没有接受过心理咨询,也没有提供过心理咨询,那我猜想,你对于心理动力学的咨询,还是感觉非常的混沌和混乱的。这不是你学习能力的问题,也不是我讲解的问题哈,而是缺乏实践的问题。心理动力学咨询的学习,一定是要在有一定的咨询经验之后,比如,你已经做了很多个案,感受到里面有许多令你捉摸不透、想不清楚的部分;或者说感觉你深入不下去,带着这些疑惑去接受了心理动力学的督导,在这个过程中,再结合理论学习,就比较容易取得更多的进步了。心理动力学的咨询是非常深入、有趣的过程,我在这条路上走了近20年,依然会不断地有许多新的学习、新的发现。非常希望你能够加入这个流派的深入学习中,期待在以后跟你再相遇。好,那我们今天的思考题是:听完这八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还有些什么样的困惑?对于心理动力学治疗,你还想要继续学习的是什么呢?欢迎留言给我,也很感谢你认真听我讲完8节课。再见!【领读心理咨询师】:舒幼娥

心理咨询师于亮简历

172 评论(15)

派大海绵

诸葛亮攫取权力的最大障碍是谁,毫无疑问,是关羽。关羽骄横跋扈是出了名的。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攻益州,西凉马超来投,马超是当时颇具声望的虎将,刘备得之喜出望外,即封其为平西将军,位同关羽,远在荆州的关羽闻之极为不满,当即写信给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诸葛亮作书答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关羽阅信后,洋洋自得,将信“以示宾客”。《三国志》卷三十六《关羽传》。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自称汉中王,欲重用黄忠为后将军。“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羽)、马(超)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飞)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先主曰:‘吾自当解之。’”《三国志》卷三十六《黄忠传》。刘备所谓“自当解之”,仅是派遣益州前部司马费诗前往。《三国志•费诗传》曰:刘备“遣(费)诗拜关羽为前将军,羽闻黄忠为后将军,羽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案:史家习知,魏晋时代兵卒身份低下,“兵”成为对人侮辱的称呼,这类例证并不罕见。《三国志》卷三十九《刘巴传》注引《零陵先贤传》,刘巴以张飞为武人而骂之为“兵子”;卷四十《彭羕传》,彭羕骂刘备为“老革”,裴松之注谓:“皮去毛曰革。古者以革为兵,故语称兵革,革犹兵也。羕骂(刘)备为老革,犹言老兵也。”东晋时也有例证。《世说新语•简傲》谓谢万矜豪傲物,谢安诫之,万“因召集诸将,都无所说,直以如意指四坐曰:‘诸君皆是劲卒。’诸将甚愤恨之”。《通鉴》升平三年(公元359年)胡注曰:“凡奋身行伍者以兵与卒为讳。”关羽如此狂妄,不可一世,诸葛亮为何不加制止,反而要曲意逢迎,讨其欢心呢?我以为,这正是诸葛亮工于心计、深藏不露的韬略。亮、羽二人的关系如何?史无明文记载。然细加考察,亦可略窥一二。诸葛亮初出茅庐,刘备“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可见,关羽、张飞并没有把诸葛亮放在眼里,对刘备“与亮情好日密”是一肚子的不高兴。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欲一鼓荡平东南,刘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形势危如累卵。诸葛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赤壁之战,诸葛亮建立奇功,不仅巩固了他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而且树立了一定的威信,使关、张等人再也不敢小觑他了,但关羽却由过去的轻视而变为嫉妒诸葛亮。王夫之对此看得十分清楚。他说:昭烈之败于长坂,羽军独全,曹操渡江,不能以一矢相加遗。而诸葛公东使,鲁肃西结,遂定二国之交,资孙氏以破曹,羽不能有功,而功出于亮。刘琦曰:“朝廷养兵三十年,而大功出一儒生。”羽于是以忌诸葛者忌肃,因之忌吴,而葛、鲁之成谋,遂为之灭裂而不可复收。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九,中华书局,1975。关羽和张飞的性格截然不同。“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三国志》卷三十六《张飞传》。张飞对有才能的士大夫是十分敬佩尊重的,但关羽却对士大夫始终心存芥蒂,盛气凌人,诸葛亮作为刘备集团中的头号士大夫,当然也在其中。诸葛亮对关羽目空一切、不把他放在眼里的情况是十分清楚的,然而考虑其与主公“恩若兄弟”的特殊关系,加之自己投奔刘备的时间要比关羽晚得多,官职也比关羽低,故不得不虚与委蛇,巧为周旋。诸葛亮考虑的不是如何惩罚关羽,而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等待时机除去关羽。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发动襄樊战役,虽然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但最终却导致荆州失守,自身也为孙权所杀。这其中有很多隐情至今令人费解。襄樊战役前后,吴、魏使者往来不绝,密谋夹击关羽,可谓紧锣密鼓,配合默契,而刘备、诸葛亮对此却一无所闻,对关羽未作任何具体的军事、后勤与外交的部署和支援。更使人困惑的是,曹操亲统大军屯驻摩陂,并不断调遣于禁、庞德、徐晃率兵增援樊城,如此规模巨大的军事行动,蜀汉方面也丝毫没有采取任何对策,最后当关羽败走麦城,将全军覆没之际,蜀中援军还是迟迟不至。这就引发后人的纷纷猜议。国学大师章太炎有他独特的见解。他说:“临沮(关羽被擒杀之地)之败,葛氏不以一卒往援,昧者讥其无远略,而或解以败问之未通。苟罗骑斥侯之疏如是,则政令愈慢矣!”对“无远略”、“败问之未通”、“政令愈慢”之解,章氏俱予以否定,他推论:关羽乃世之虎臣,功多而无罪状,除之则不足以厌人心,不除则易世所不能御,席益厚而将掣挠吾大政,故不惜以荆州之全土,假手于吴人,以陨关羽之命。非媢之也。一国之柄,无出于二孔;出于二孔,其所举虽是,而宰相因以不能齐人心,一法令,则国已分裂矣。虽杀之而疆易侵削,终不以易内讧。其故事则有萧何之戮韩信。何公用之于韩信,而葛氏阴用之于关羽。《章太炎全集》第三卷,263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关羽镇守荆州,手握重兵,骄狂不可一世,不但易代(刘备死后)之后将难以对付,即使刘备健在之时,诸葛亮也很难越过关羽这道障碍,而攫取更大的权力。故“葛氏”宁可丢失荆州,也要借吴人之手除掉关羽。章氏的这个见解很大胆,当然这仅仅是猜测。也许章氏觉得此说理由不够充分,故不久又补充曰:“当是时,政在先主,武侯徒以抚民划策见任,未能一切领录。其任武侯又不如关羽旧人保信,荆州之败,始于娆吴,终于失援,则先主之褊迫疏慢为之。”《章太炎全集》第三卷,611页。将“荆州之败”归咎于刘备的“疏慢”轻敌。但章氏此说亦颇牵强。是时诸葛亮虽不能“一切领录”,执掌军政大权,但他明知关羽攻取襄樊条件并未成熟,且完全违背了《隆中对》提出的待“天下有变”,两路北伐曹魏的战略决策。然《三国志》正文及裴注中均未见诸葛亮劝谏的记载。退一步而言,即使刘备宠信、纵容关羽,不把《隆中对》放在心上,但襄樊战役打响后,刘备、诸葛亮不可能不全力关注战役进展的一举一动。尽管川、鄂之间山路阻隔,交通不便,信息传播不甚畅通,但整个襄樊战役从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开始,至翌年一月结束,首尾长达半年之久,蜀汉作为一个完整的新兴政权,不可能没有任何信息传播渠道。关羽攻襄樊,守荆州兵力不足,加之此时孙刘联盟已呈破裂之势。“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孙吴随时可用奇兵偷袭荆州,诸葛亮深谙兵法,难道他会掉以轻心?众所周知,诸葛一生唯谨慎,从不肯弄险。他为何不提醒“疏慢”的刘备?方诗铭先生在《三国人物散论》(62)《刘备与关羽》一文中认为,不是诸葛亮要除去关羽,而是刘备要剪除关羽。兹节录方诗铭先生在《刘备与关羽》一节中的部分原文:“关羽斥骂黄忠为‘老兵’,这是愤怒至极的表现,是谁将自己与这个‘老兵’同列,当然是刘备,因而关羽的愤怒不是指向黄忠,而是指向刘备。由此可知,关羽对刘备的不满已经到了何等程度,对此,刘备不可能不有所知晓。但是,关羽手握重兵,镇守荆州,不但易代(即刘备死后)之后将难于控制,即刘备健在之时也感到没有把握。怎么办?如何处理这个问题,这时必然提上刘备思考的日程。……《隆中对》的破灭,荆州的失守,关羽不能辞其责。但是,由于刘备与关羽的矛盾,一方面派糜芳、士仁各据荆州政治军事重地,以监视关羽,终于矛盾激化……更为重要的是,听任关羽破坏《隆中对》策划,挑起对曹操的战争。对此,刘备似皆若无其事。”并不惜歪曲章太炎的原意,将诸葛亮“不除(关羽)则易世所不能御”篡改为刘备“不除(关羽)则易世所不能御”。还说:“章太炎在《訄书》中的看法是大胆的,更是有见地的。”方诗铭:《刘备与关羽》,见《三国人物散论》(62),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方先生这种移花接木的方法实不可取。我以为,只要诸葛亮负起自己作为“军师”的职责,随时将荆州的“险情”提醒刘备,与关羽“自少结契”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七“三国之主用人各不同”条。情同手足的刘备绝不会“疏慢”到只作壁上观,对兵败临沮的关羽不以一卒相救的。所以把关羽送上断头台的除了孙权、吕蒙之外,诸葛亮也要承担一部分责任。羽死后,诸葛亮的地位和权势有所提高,但仍未能上升至“一人之下”。入蜀后,刘备对法正的信任程度远远超过了诸葛亮。对此,诸葛亮自己也十分清楚。刘备东征,“以复关羽之耻”,群臣纷纷劝谏,刘备一概不听,“章武二年,大军败绩,还住白帝,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三国志》卷三十七《法正传》。对刘备发动的夷陵之战,诸葛亮是否谏阻,因史无记载,无从得知。但从诸葛亮这番言语中,即可知法正在刘备心目中的特殊地位,是诸葛亮难以企及的。刘备入川主要倚靠法正的规划,法正不仅助刘备取益州、定汉中,建立了卓越功勋,且“智术有余,能回人主之意”。“先主与曹公争,势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无敢谏者。矢下如雨,正乃往当先主前,先主云:‘孝直避箭。’正曰:‘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先主乃曰:‘孝直,吾与汝俱去。’遂退。”《三国志》卷三十七《法正传》裴松之注。由此足见,法正对于刘备可谓以身相助,事事取信于备。攻取成都后,备“以(法)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法正一身兼内外要职,这是刘备对其绝对信任的充分体现。法正对“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有人对诸葛亮说:法正于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三国志》卷三十七《法正传》。诸葛亮所云反映了当时的实情。但也不难看出,这是诸葛亮在自我解嘲,一方面是法正自以为凌驾于诸葛亮之上,不再把他放在眼里,另一方面则是诸葛亮对法正的“纵横”、“威福”,也深感无可奈何。

300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