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落罒無痕
身教重于言教,身为家长的应该用自己的行动为孩子树立榜样,如今往往是家长爱看手机,所以小孩子也跟着玩,大人怎么做孩子就怎么模仿。
那么,要怎么做,才能让孩子远离手机呢?
1.大人以身作则,严格限制看手机的时间
家长不能整天都捧着手机,用玩手机的时间可以好好陪陪孩子。可以事先和孩子有个约定,都不能玩手机,家长一定要执行这个约定,督促宝宝成为“言而有信”的人。如果孩子实在要玩手机,那就规定一个时间。比如一天只能玩十分钟,如果表现不好直接取消当天玩手机的时间。
2.用餐和哺乳时间远离手机
我家宝宝还在哺乳,哺乳的时候我也看手机,这点我要改,以后为了让宝宝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更健康地成长,宝宝哺乳时间和用餐时间将全心全意对待,仔细品味食物的味道,这样有利于培养宝宝的饮食习惯,让宝宝好好吃饭。
3.用亲子活动替代手机
在家里可以陪宝宝玩他喜欢的游戏,一起读绘本。这样不但能够锻炼宝宝的身体还能增进亲子关系。4.鼓励宝宝多与小朋友一起玩耍
家长可为宝宝准备一些可用于集体游戏的玩具,如积木、跳跳棋等,邀请小朋友一起玩或者鼓励宝宝加入其他小朋友游戏,不但培养了宝宝的分享及团队意识,也为宝宝长大后人际社交打下坚实的基础。
5.走出家门,亲近大自然
平时不要让孩子一直宅在家里,父母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去游山玩水,让孩子多亲近大自然。绿色的树木有益于宝宝眼睛的放松,也能有益于宝宝身心健康。
呼啦啦达人
教师节到了,本来这是个全社会向教师表达敬意与感激的日子,可无论是家长还是社会,都在热烈讨论一件事:送礼。家长们在讨论的不是送不送,而是送什么。大部分老师在收与不收之间,也有各自的为难和坚持。大家都有太多的无奈。假如你是一个学生家长,认真想一想,你为什么会给老师送礼?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人情问题,而是一种权力赎买。给老师送礼,固然为了尊师,为了表达感谢之情。可扪心自问,很多时候,不就是为了孩子不吃亏,才会如此讨好老师的吗?讨好的目的,是减少或消除老师对孩子的“合法伤害”。自从学者吴思发明了“合法伤害权”这个词后,很多人都知道官员手里掌握着或多或少的“合法伤害权”。其实,医生、老师、消防队员等因为其职业的特殊性而拥有一定的合法伤害权,普通公民也可以因法律的规定而享有合法伤害权,典型的如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但医生、消防队员、教师或公民在行使的合法伤害权,一般均以隐蔽的形式表现出来。老师对学生可以优待,也可以惩罚,可以给好脸色,也可以不给好脸色,反正老师可以有相对的自由裁量权来“管理”学生。前者是合法恩惠,后者是合法伤害。可是对于学生来说,优待与惩罚的区别就大了,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老师的合法伤害权本身其实并不大,但造成的后果可以很严重。这正是家长不得不小心谨慎的原因。而且,家长很难抓住把柄说老师违规违法伤害了学生,甚至连违背师德恐怕也难以找到证据。家长为了孩子免于被伤害,而给老师送礼,既有普通的人情关系,更暗含着赎买老师合法伤害的权力。因为老师对学生的合法伤害毕竟不会大到要孩子命的程度,所以,家长给老师送礼一般不会一掷千金。但是,又不敢不送,因为如官员“谁送了钱我记不住,谁没送钱我记得住”那样,老师也可能心里想:谁送了礼我记不住,谁没送礼我记得住。在老师合法伤害权能直接伤害得到自己孩子的家长看来,最怕被老师记住没给他送钱,为了免于因没有送礼而被合法伤害,也要在特别的时节里拎着大包小包往老师家里送,表面上讲是人情来往,表达感恩,不如说是拿钱来消“权力之灾”。这样说显得很残酷,但不管你承不承认,这就是事实。将给老师的送礼仅仅限定在人情关系上,而不是变成利害关系,才是纯洁师生关系的根本,这个确实需要制度上缩小老师合法伤害的空间,另外,就要靠高尚的师德。
威达天下
近来不断有新闻报道这种现象,孩子因迷恋玩手机,沉迷于玩手机游戏而不能自拔,影响到了学习,造成视力下降,甚至影响了健康,患上颈椎病的情况,那么应该如何让孩子远离手机呢?
1.以身作则,做个好榜样。
有些父母在孩子写作业做功课时,就坐在旁边陪着,名义上是陪孩子做作业,却拿出手机逛淘宝,刷微信朋友圈,追剧,或是玩游戏等,这不是陪,这实际上就是在孩子旁边娱乐,让孩子分心,边玩手机边陪孩子是最低质量的陪伴,还不如不陪。
孩子写作业时,家长完全可以做自己的工作,或看自己喜欢的书,树立一个好榜样。自己做到了,要求孩子做到才更加理直气壮。
2.制作一个作息时间表,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习惯。
手机是科技进步的产物,手机已经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在有很多学校的作业都是通过手机布置,所以让孩子完全远离手机是不现实的。
时间管理除了是大人必学的技能,也是小朋友应该从小培养好习惯,给孩子制作了一张作息时间表,在什么时间应该学习,什么时间可以用手机,用多久都标注清楚,配合蕃茄钟,计时沙漏等工具,增强孩子的时间观念,让孩子学会合理安排好玩耍,学习和休息的时间。
3.总有比玩手机更有趣的事情可以做
手机游戏是很容易上瘾的,动画片也是很容易让人着迷的,很多大人都不一定能忍住,更何况是孩子呢。我也遇到过孩子沉迷于手机不能自拔的情况,但我觉得这不是孩子的错,这就像有些人沉迷追剧一样的道理,因为我们的大脑倾向于做轻松不费力的事情。
当孩子提出要用手机看动画片,玩游戏时,我采用了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的方法,用色彩鲜艳的益智玩具吸引孩子,给孩子讲有趣的故事,跟孩子画画,做手工等,孩子找到了比手机更有趣的事情,手机自然就远离了。
4.好习惯从一开始就培养
用手机哄孩子,很容易导致孩子玩上瘾,一吃饭或者一起床就要玩手机看动画片,甚至睡前都要玩手机看动画片,影响到学习与身体时,家长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时要纠正孩子的习惯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坏习惯的形成也许只需要一天,但要改掉一个坏习惯就需要付出更多心思。从一开始就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促进孩子更加自律。
总结一下,我认为让孩子远离手机的方法就是家长做个好榜样,进行时间管理,合理安排好作息和使用手机的时间,多陪孩子做些有趣的事,好习惯从一开始就培养,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魔神坛老佛爷
一定是送过的,或多或少而已。小时候送过贺卡,大一点送过花,这些都是纯粹的感谢,纯碎美好。后来有孩子了,一来孩子让老师费心,表示感谢;二来,不管孩子表现如何,都想通过送礼请老师多关照。
其实也知道,老师们百分之九十九都会认真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不过还是希望老师对自己的孩子特别关照一下。为人父母,人之常情,相信大家都能够理解。作为老师的自己,也知道家长的心意,小小不言的贺卡和鲜花也就收了。但是说实话,自己对每一个孩子,无论他送不送花都会一视同仁,老师们最看重的难道是那点礼物吗?应该是孩子们的成长和他们取得的一点点成绩,除此,没有别的。
可是道理归道理,自己做家长的那一天,仍旧免不了想要讨好老师,给她送一个优盘,或者一个玩具给她的孩子,这不算贿赂。我孩子小学四年级时听说要换班主任了,我不知道其为人就像了解并接触一下,自然也想她礼物关注孩子,多鼓励。于是拿了一个小优盘。也是不收,但是我实在诚恳,又都是做老师的,收了。后来我们关系很好,她做了孩子干妈。很感激她,不是因为收了礼物,因为她真诚接纳一个家长。以她为人,没有送礼物的家长和孩子,她确实一视同仁。
有没有违心给孩子老师送过礼,有的。没办法,社会风气如此,胳膊拧不过大腿。家长们自然有人牵头做些事,做的不亦乐乎。还有升学时,艺术学校,少不了打点老师们。不可否认,老师们交给了孩子很多,但是孩子们都不傻,很早就认清了这个社会。
知道社会没有领土,也不需要领土,不过,还是希望,阳光下最伟大的职业之一,还是干净一点,再干净一点。教师节了,祝老师们快乐!
大旺财爱小旺财
让孩子完全不接触、不使用手机是不现实的,家长所能做的,就是引导孩子合理的使用手机,有限度的使用手机,做到不沉迷、不依赖,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从当初笨重、简单的大哥大到现在,手机早已不再是单纯的通讯工具,除了通话、发信息这些基本功能,它已经成为集电脑、相机、学习课堂、导航、监控等为一体的现代化智能工具,是人们生活的得力助手。现在微信群、朋友圈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几乎所有的单位和学校、家庭都建有自己的群,方便大家沟通交流,同时,微信群也可以打卡、听课、学习。
所以,使用手机并不都是玩游戏,也不一定是在聊天,没有必要控制到不让孩子使用手机,可以监督孩子合理使用。
比如,1.与孩子协商每天使用手机的固定时长,只要孩子用完了当天的时长,不管是什么原因都不能再用。
2.除了使用时长,还要规定使用时间,可以一天使用三次,只在吃饭前后看十分钟。
3.规定使用手机上网的内容,哪些能看哪些不能看。
4.制定奖罚,并耐心观察,做到令行禁止。
除此之外,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长的行为习惯会影响孩子,如果家长手机不离手,去让孩子远离手机,恐怕就能很做到。
要想孩子怎么做,父母首先就要怎么做。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