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oyue1231
“心理咨询师朋辈督导”,区别于“成长小组”和“学习沙龙”之类的活动最重要的一点是:围绕实际发生的咨询案例展开分析和讨论,从而获得咨询技能和水平的提升。 昨天的成了“四不像”。 耀辉老师的案例准备很充分,批注很详细,尤其对所用咨询技术和理念的“分解动作”讲解得很到位。这对我是个提醒,因为有些技术和理念我只是自发性地用,没有形成理论性的认识。一旦形成理论性的认识,对它的再运用就会更有自主性和针对性。 角色扮演的设置也很不错,很有代入感。 遗憾的是,“重头戏”环节的流程设置有点弱了。围绕案例的分析、讨论、切磋、碰撞,几乎没有,而这些却是朋辈督导的关键环节。 流程设置方面准备得不充分,准确点说,是没有针对昨天的具体案例设置匹配的流程。原想套用原有的流程,结果发现,这个案例只是呈现,咨询师并非为解决问题而来,模式化的流程走不动了。只能说明,事先没有做相应的准备。如果能做一下简单的推演,对流程做一下微调和优化,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相较于“温和派”,我的语言相对犀利。除了入职刚满月的咨询助理,主持和主咖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大咖了,如果还需要用温言柔语鼓励着、呵护着,我会怀疑我进错“片场”了。 另外,做为付费的参与者,我有权对我接收到的服务提出质量上的质询和要求。故而,也作一文,不吐不快。 看到了问题却假装没看到,这事儿我常干,但在心时代,在我看重的专业领域里,也得装傻充愣,那这世间便再无净土。哪怕只为对“假想净土”的守护,我也得畅所欲言。希望主办方将这个项目的重视不仅落实在宣传上,也落实在具体工作的细节上,在流程设置与具体内容的匹配上下些功夫。祝朋辈督导越办越好!
大宝儿0619
首先第一点我们要确定的是
心理咨询究竟有没有用?
很重要的是,不要期望咨询师会像神医一般地药到病除,彻底的解决自身的问题。咨询的过程更多是带你深入的了解自己,然后很自然而然,由里至外的获得不一样的感受以此来实现自我的成长。咨询的过程中,不是咨询师像你传授某些道理,像师生的关系一样。而是需要咨询师与个人的共同努力。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现如今,随着网络的不断发达,网瘾少年也成了许多家长的心头事,一方面,游戏公司需要盈利,另一方面与之相对的就是学生的成长问题。
有一个来访者,大三,不爱学习,网瘾很大,感觉自身的未来都是灰色的,并为此患上了严重的社交障碍,和中度抑郁。
出现这种现象之后,我们的家长总是责怪,谩骂他们的孩子,但是殊不知引发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父母的教育方式,孩子的生活习惯看,性格方面都是引发问题的原因。
而心理咨询师更多的探究这些原因的产生,以一种见微知著的方式尝试找到这些问题之间的联系。然后捕捉你的情绪和感受,与你进行心与心之间的交流,并帮助你从这种情绪中的低谷期中挣脱出来。而你要做的是以一种积极的方式去尝试着解决自身面对的困扰。
咨询师的选择?
有的咨询师长时间的从事心理咨询师这个行业,有的从本科开始直到硕士、博士一直都从事相关的心理学的工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形成了一整套自身的咨询体系,能应对各种不一样的来访者。
另一方面,有些咨询师,可能很坑,耽误了您的心理治疗的黄金时期。你可以去查查他们的相关履历,每位咨询师的领域都不太一样。不过建议你还是要挑选有经验的咨询师。
总之,适合自身的就是最好的。
心理咨询的最好效果?
在几次治疗之后,如果你觉得你的咨询师正在帮助你继续前进正在一步一步的帮你解决问题,你可能已经做出了一个很好的选择。一个好的咨询师最终会让自己变得无用,因为他的目标是增强你的适应力和独立性
尽管你可能很喜欢这个咨询师,但你不会希望自己永远需要他或她。选择咨询师就是选择一个能让你变得自由、自信、能干的人。
选择合适的咨询师是个人的决定,他将帮助你克服独特的障碍,朝着自己有意义的目标努力。但适合你的确实存在。
以上就是关于心理咨询及其相关问题,如果您仍然有相关疑问,请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心理咨询是利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帮助来访者发现自己的问题及其根源,挖掘自身潜能,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保持心理健康。
最后,选择一位合适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是心理咨询效果的重要保障,请谨慎选择。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