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63

黑白无距离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周慕姿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D20600531014

已采纳

朋友小魏打电话来抱怨:我们领导真是奇葩,总是临近下班点就给我安排一堆活儿,让额外加班。更郁闷的是,这些工作明明第二天再弄也来的急,领导非得让我加班加点,他自己却拍拍屁股走人,我真是搞不明白他咋想的。

我问,你有跟领导反应过你的想法吗?

“我委婉提过。可是领导总说,年纪轻轻的让你多学点东西是为你好。一句话堵得我不知道说啥,可是我真的好累啊。”

职场中,我们似乎总会面对来自上司、同事的不合理要求,我们内心抗拒却不知道怎么去拒绝,只能一再妥协。

你有想过背后的原因吗?曾经我也为此苦恼,直到我看到一本书—《情绪勒索:那些在伴侣、亲子、职场间,最让人窒息的相处》。原来,不知不觉中我们遭遇了职场“情绪勒索”。

情绪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提出,常见于职场、夫妻、亲子、朋友等人际关系中。

简单来说,情绪勒索是指在人际互动中,他人打着为你好的名义动用各种手段,逼迫你按照他的想法去行动。

在情绪勒索关系中,勒索者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总是有意无意的贬低你的能力,引发你的罪恶感,剥夺你的安全感。

最可怕的一点是,情绪勒索中的受害者虽然感到痛苦和不适,却很难意识到自己成为了被勒索者。

那么,我们如何判断自己有没有被情绪勒索呢?

苏珊·福沃德指出,情绪勒索具有6个特征,分别是:要求、抵抗、压力、威胁、顺从、旧事重演。下面,我们以职场中上下级间的情绪勒索为例,讲述这6个特征是如何表现的。

领导无视你的感受,对你提出额外的工作要求。

你不太情愿,又不敢直接拒绝,所以委婉地提出意见。

领导发现,你没有直接遵循他的要求,他就开始想方设法地给你施加压力和威胁,给你洗 脑。比如,我是为你好,给你学习的机会,你别不领情;这点儿活都不乐意干,你还有啥前途;工作这么不积极,太让我失望了,你还是趁早卷铺盖走人吧……

领导言语带来的压力与威胁,让你内心的充满罪恶感和恐惧感,你感到非常不安。为了减轻不安和恐惧,为了获得领导的认可,你屈服于领导的要求。

在你一次次的屈服中,领导越来越清楚你的弱点,知道你害怕什么,知道拿什么威胁你能让你乖乖就范。在此后的互动中,每当领导有不合理要求想让你满足时,他就会故技重施。至此,情绪勒索的恶性循环形成,你难以挣脱。

心理学家苏珊认为,识别情绪勒索,还有一个简便方法,那就是:在互动中,看看对方有没有使用带有胁迫意思的言语,如果有,那就是情绪勒索。

或者说,哪些人更容易遭遇情绪勒索?

简单说来,勒索者最中意以下三种人群:第一种人群是害怕拒绝他人的人。这种人格外在意外界的眼光,他人的看法,他们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因此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去满足对方的需求。

比如,领导安排我做这项工作,是对我的认可,我一定不能拒绝,否则可能会引起领导的反感,他可能会给我穿小鞋;父母这么做都是为了我好,我应该听从,否则就是不孝,就是坏孩子;同事开口让我帮忙,肯定是需要我,我不能拒绝,否则他会认为我自私、不合群。

第二种人群是习惯性自我怀疑的人。这种人对自己很没有信心,很容易产生罪恶感。对于勒索者的批判和指责,习惯性自我怀疑者的第一反应是质疑自我,他们常常问自己:“我是不是真的错了?我是不是太自私了?他可能真的是为我好,我是不是应该答应他?”因此,习惯性自我怀疑者也很容易落入勒索者的陷阱。

第三种人群是被孝顺和权威绑架的人。这种人从小被灌输孝顺和权威的念头,比如: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吃的盐,比你走的路还多;父母是不会害你的……在这种教育下长大的孩子,自主性极度缺乏,即便成年后,也难逃来自权威的控制。

这三种容易遭遇情绪勒索的人群,都具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自我价值感低落。正是因为自我价值感低落,这些人一旦出现问题就容易将原因归到自己身上,他们常常不能肯定自我,而是通过获得他人的肯定,来明确自己的价值。因此,面对情绪勒索者时,这些被勒索者很难鼓起质疑和反抗的勇气。

摆脱情绪勒索,一方面要提升自我价值感。

自我价值感是摆脱情绪勒索的前提,我们要明确这一点:我的存在就是价值,我不需要额外去做什么来证明我的价值。具体来说,提升自我价值感,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

第一,重视自己的感受。

陷入情绪勒索的被勒索者,总是以对方的感受为先,而选择了忽视自己的感受。可是,如果你自己都选择了委屈自己,不把自己当回事儿,你又怎么能期望别人会重视你呢?

就像我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同事周姐让我帮忙一项工作,开始我是很乐意的,但是渐渐地,我发现她在有意识地把自己从这项工作中脱离出去,这让我很不爽,可是我又担心直接说出来,会让她难堪,所以选择了自己忍着,结果,这件工作被完全扔给了我,我成为了情绪勒索的受害者。

第二,了解自我并接纳自我。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那些长期压抑自我感受的人,到了最后常常不知道自己的真实感受是什么,因此我们重新去认识自我、了解自我。你可以先认识自我,比如记录下让你感觉舒服或者痛苦的瞬间,仔细去体会当时的感受和情绪。然后接纳自我,也就是正视你内心的真实想法,哪怕这个想法大逆不道,会被外界批判指责。

比如,当下很多父母要求子女生二胎,讲很多的大道理,有的子女听到后很愿意,有的子女会很反感,但大多数子女可能会很犹豫,这些犹豫的人往往就是不了解自我的人,此时请正视自己的感受,慢慢去体会,去明白自己真实的想法。

第三,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明确我的感受我做主。

就像前面说的,很多事情我们明明内心抗拒,可是呢,又总是担心说出来对方会生气、会讨厌我、会引发冲突……所以,当别人询问我们感受和需求的时候,我们选择不去表达。渐渐地,别人以为我们不在意,也就不会再注意我们的感受了。而只有我们清楚的让别人知道,你需要尊重我的感受,你那样做让我很难受,对方才可能在以后避免类似的状况。

此外,我们还要学着为自己的情绪负责,比如,我可以有这样的感受,不需要他人的允许;我有权利,决定自己怎么做;你没有权利要求我,必须按照你的想法行动。

摆脱情绪勒索,另一方面要建立情绪界限。

距离产生美,太近两相厌。人际互动中,尤其需要把握距离和界限。遭遇情绪界限不清的上司、同事、家人,无疑会让我们深感痛苦,难以招架。所以,我们需要建立情绪界限,来保护自己,珍爱自己。

大家都知道,界限指边界、范围。同理,情绪界限就是指情绪上不容侵犯的范围。

比如,你不小心摔坏了同事的水杯,你需要道歉,也需要赔偿他的损失。但是如果对方,因此破口大骂,甚至要揍你,这就是他自己的情绪,他自己的责任,我们无法左右,也不必为之负责。

遭遇情绪勒索时,如何建立情绪界限呢?

具体来说分为三步:第一步,停止对话,转移情绪,离开现场。

一般而言,勒索者提出要求后,总是催促我们立即给出答复。而在紧急状态下,我们很难理性思考,经常稀里糊涂地做出让自己后悔的决定。所以,一定要停下来,把自己从紧张的情绪中挣脱开来。我们可以尝试拖延响应,比如告诉对方:我知道了,但是我得想想,一会儿给你回复;或者我现在在忙,等下儿答复你。这样我们就给自己争取到了思考的时间,避免了落入对方的语言陷阱。同时,请尽快离开现场,以防对方继续给你施加压力。

第二步,观察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回顾刚刚发生的事情,提醒自己情绪界限在哪里。比如,问问自己:如果我真的拒绝了,最坏的结果是啥?如果我表达了我的感受,会失去这个朋友吗?这份儿工作,值不值得我忍气吞声、委曲求全?如果,你发现最糟糕的结果是你能接受的,那么由此引发的罪恶感也就极大的被减轻了。

第三步,拟定因应策略,逐步将其应用。应对情绪勒索,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可以每次改变一点儿,将目标细化,从达成小目标开始,逐渐克服情绪勒索的侵害。

此外,还要注意进行有意识的选择。比如,同事让我们帮忙一项工作,帮还是不帮,是我们在自主下做出的自愿选择,而不是在威胁下做的勉强选择。

情绪勒索是人际关系的隐形杀手,它营造出被勒索者背负罪恶感的假象,被勒索者越隐忍,勒索者就越嚣张。只有识别了情绪勒索,才有可能应对勒索;只有重视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表达自我,才能提升自我价值感;只有提升自我价值感,建立情绪界限,才能摆脱情绪勒索的困扰。

日本作家坂幸太郎曾说,人类最大的武器,是豁出去的决心。所以,即使害怕的双脚发抖,也勇敢的去做你内心深处真正想做的事吧。

心理咨询师周慕姿

192 评论(8)

想鱼的熊

如果只是偶尔一次,别人有事情不能完成,我会选择加班完成,这样领导能看到我的担当,也帮助了同事。下次我有事的时候,别人也能帮助我。

204 评论(15)

春天里的流星

《关系黑洞》(周慕姿)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关系黑洞

作者:周慕姿

豆瓣评分: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年份:2019-7-1

内容简介:

这一切冲突的始作俑者,都是不安全感!

不安全感不仅会让我们陷入无尽的负面情绪之中,还会让我们的人际关系、亲密关系更加紧张。心理咨询师、畅销书作家周慕姿,经过多年研究,将她从事心理咨询时的经验分享我们。在本书中,她试着提供一些方法,让我们能重新找回安全感,修复生命中与伴侣、家庭及自我的关系。

作者简介:

周慕姿

台湾著名的心理咨询师、心理学作家,出版的作品获得诚品畅销榜冠军,并荣获台湾最大型连锁书店金石堂“十大影响力好书奖”。

她致力于心理研究和写作,对于人们与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有着异常敏锐的洞察力。

《关系黑洞》是她的全新力作,希望本书能帮助读者,走出关系中的困境,走出不安全感,重新获得关系中的主动权。

280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