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滚的小鱼人
约瑟夫森(1940~ )Josephson,Brian David英国物理学家。1940年1月4日生于英国威尔士的加迪夫。中学毕业后在剑桥三一学院学数学和物理。还是大学生时就从事科学研究,1960年在剑桥大学获学士学位,1964年获硕士博士学位。1962~1969年任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初级研究员。1965~1966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任研究助理教授。1967~1972年任剑桥大学研究部副主任。1962年,约瑟夫森计算了超导结的隧道效应并得出结论:如果两个超导体距离足够近,电子对可以通过超导体之间的极薄绝缘层形成超导电流 ,而超导结上并不出现电压;如果超导结上加有电压,可产生高频超导电流。约瑟夫森由于预言隧道超导电流而获得197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1969年获英国新科学家称号和美国研究有限公司奖励。曾获F.伦敦奖、范德波奖章、克雷森奖章、休斯奖章、霍尔维克奖章。1996年,约瑟夫森还与加州大学女统计学家乌兹(Jessica Utts)教授合写了一篇文章《超自然:证据及其对意识的含义》,部分发表于《泰晤士报高教增刊》上。乌兹就是那位与海曼一同为中央情报局(CIA)评估美国星门计划的专家, 她本人相信特异功能,而海曼不相信。他们俩人的评估结论也有分歧。约瑟夫森与乌兹合作,重点在于解决实验数据的统计问题。因为经常有怀疑论者抨击超自然主义者误用统计,而乌兹是应用统计学专家,她可以把超心理一类实验结果“整理”得很好,作出符合行家水准的统计分析。由此可见,现代灵学、超心理学越来越精致化,从形式上看,与常规科学几乎无法区分。这也是外行、社会学家认为它们也是科学的一个理由。当然,还是前面的话,科学与科学也有区别。将外部区别转化为内部区别,并没有真正解决争论。
姹紫嫣红NEI
南希出生在一个闭塞的农村,她是家里的第五个孩子,排她前面和后面的都是男孩子。也许,这就注定了她必然要成为被忽视的那一个。 她和弟弟相差两岁,两人一起长大,自然就会产生比较的心理。有对比就会有伤害,她父亲是典型的重男轻女思想,而且是根深蒂固的那种。小时候,父亲每每出差回来,总是会抱起弟弟,看看弟弟有没有长高了或者是变重了,接着就会往弟弟的手里塞零食。 往往这个时候,南希就只能在一旁眼巴巴的看着,馋嘴零食,但是更渴望的是父亲也能抱抱自己,然而这样的愿望一次都没有实现过。 为了得到父亲的关注,南希很努力的学习,当南希把一张张漂亮的成绩单和满墙的奖状展示给父亲看的时候,父亲只是淡淡的说“你考试是不是都抄别人的所以才得了高分啊,”然后再也没有下文。 他只是说了这样的一句话,并不关心你的答案是什么,却能够把你所有的努力变成一文不值。 南希的母亲重男轻女的思想稍微轻点,但她却也是一个以儿子为天的人。 弟弟考试分数低了,是南希这个做姐姐的错,没有把弟弟教好;弟弟恶作剧的把沙子撒进南希的碗里,是南希这个做姐姐的不懂谦让惹恼弟弟才会这样做;和弟弟打架错的永远是南希,因为你是姐姐。 母亲唯一会赞扬南希的时候就是南希今天把家务干得非常好。 长期遭受的不平等待遇,让南希的心里烙下了“自己是多余,自己是可有可无”的印记。 此外,南希的母亲还是一个脾气相当暴躁的人,并且推崇棍棒下才能出孝儿,所以南希的整个童年都是在母亲的各种打骂中成长。 你一定无法相信一个母亲会把那么恶毒的话语用在自己女儿的身上,你也一定无法相信一个母亲在打自己孩子的时候会把晾衣杆打断;你更无法相信南希连不小心摔倒而导致把手中的碗摔烂的时候需要担心一整天的心情。 母亲对南希的苛刻、尖锐、刻薄,把母爱都掩盖了,也让南希在潜移默化中深受影响。南希想摆脱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所以一直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行为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父母那样负面的、消极的。 在选择另一半的时候,南希更倾向于年纪大的,成熟稳定的,有父亲感觉的那种,以此来弥补她曾经所缺失的父爱。 婚后,在H先生业绩不好满脸懊恼的时候,南希给予的不是安慰,而是黑着脸刻薄的说“为什么别人就可以做的这么好,你就不行,还差这么多,你平时都不努力的吗”,这些话俨然当初在南希考试没有取得好成绩的时候妈妈的说辞。 在孩子不小心摔破碗的时候,南希第一时间作出的反应是满脸不开心的责备,为什么这么小的碗你都拿不稳,手一点力都没有吗,全然没有关心孩子的手是否有割伤。 如果不是H先生的那一句“你怎么越来越像你妈,说话这么苛刻不宽容”,南希也醒悟不过来。终于第一次,南希承认了原生家庭的缺陷和不足,不再逃避。 因为她开始明白如果自己不去改变,那么她现有的家庭也会深受其害。正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南希开始有意识的减少和原生家庭的联系,以此减少负能量的传递,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去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接着拓宽自己的交际圈,结识一些充满正能量的朋友,观察他们的言谈举止,学习他们为人处事的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她开始关注H先生在处理事情上值得学习的地方。 比如孩子犯错的时候,他不是训斥,而是拥抱孩子,告诉孩子父母是爱你的,但是你的行为是不对的,然后共同去寻找正确的方法; 比如当南希不小心把家里新买的花瓶打碎了的时候,先生首先关心的是南希有没有割到手,然后是安慰南希不过就是一个花瓶而已,再买新的就是。 原来,生活可以是这样的,解决问题用爱的方式感觉会这么棒。 此外,南希还通过读书来平和自己的心情,听音乐来舒缓自己的情绪,跑步来调节自己的心态。 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就这样在悄无声息的被新的生活覆盖了,南希也变得积极阳光起来,脸上时常布满了笑意,原来灰色的天空变得色彩斑斓。 幸运的是,南希和H先生之间的感情基础深厚,H先生也足够爱南希,所以他愿意去理解、去包容、去迁就,也努力用爱去抚平南希过往所有的求而不得和内心的创伤。
cupid8698小博士
南希三部曲阅读分别是《精神分析案例解析》《精神分析治疗:实践指导》和《精神分析诊断:理解人格结构》,建议的阅读顺序是先读第二本,然后是第一本,最后是第三本。《精神分析案例解析》难度三颗星,建议有一定的动力学学习基础的同学学习。这是一本系统介绍初始访谈过程中,如何从精神分析理论角度,对来访者综合理解的书。全书共一章。第一章着重介绍了治疗师对患者的理解在治疗各阶段的重要性。之后八章分别介绍了案例分析的要素,即:评估患者的气质、心理发育、防御方式、情感状况、认同倾向、关系模式、自尊需要和病态信念。本书初版在国内发行十年的畅销程度印证了的乔治·阿特伍德先生所言该书将是该领域最重要、使用最广泛的书籍。《精神分析治疗:实践指导》难度两颗星,动力学初学者就可以听懂。本书出版在国内发行十年的畅销程度,印证了乔治阿特伍德(GeorgeAtwood)的预言:此书会成为该领域中最重要、使用最广泛的书籍。书中阐述了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师所应该学习和获得的能力一-不是机械性地重复一些前辈用过的技术或僵化地执行所谓的精神分析心理治疗的原则,而是学习成为一名独一无二的、具有个人风格的治疗师。《精神分析诊断:理解人格结构》该书在三本书中赞誉最高,综合各门派各理论对于人格的观点,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人格特征,理解人,有精神分析,却也不拘泥干理论,人性的关怀不言而喻。这是一门人性课,每个老师都会以经典为纲讲出自己对于人性的理解,这是一门咨询课,你会逐渐了解九种类型人格的防御机制、关系模式、自体及相应的移情反移情、工作方式,这是一门自观课以书为镜,可以观己。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