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26

Oicdlljjgff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张波心理咨询师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ugar糖果君

已采纳

曾想为张波写一篇文字,已有好长时间了,但终未达成,一则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或谓之借口——“忙”,倘若有人反诘“都忙了些啥?”肯定顿时令吾语塞:好像没有一样成为忙的成果可资;二则好像冥冥之中在等待着什么,今天,这个被等待的“什么”终于显身了——消息传来,在首届“张芝奖”全国书法大展中,张波获奖了!而且是全国的十分之一,甘肃唯一,原来如此!……与张波相识已有些日月了。他出身农家,祖籍镇原。他的生活中充满着辛酸、辛苦、辛劳,生活将他历练成为强者,历练成为成功人士,他成为一名有成就的私营企业主,庆阳市政协委员。曾被书友戏称为“巴家嘴书协主席”的张波,不仅在事业上蓬勃兴旺,蒸蒸日上,而且在书法上稳扎稳打,令人刮目。在过滤掉书法道内所不屑的省市级展览和诸多商业展之后,他有着全国首届手卷展、二届册页展、三届西部展、建国60周年展、二届草书展等入展入选的好成绩,更有前文提到的全国首届“张芝奖”的获奖,尤其难能可贵,可喜可贺。值得一提的是,张波的异军突起是在庆阳书法大军多数“无语”的近两年实现的,愈发显出他的意义和价值。夸张一点讲,对于庆阳书法来说,2011、2012可以说是张波年!于是我忽然发现了一个独特的切入点——“张波的意义”!作为具体的一个人,一个书法人,张波的经历、思路、风格、做法等等可以说具有其独特性和唯一性,但仔细想来,这些东西对于我们这些有着同样理想和追求的书法人来讲,却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略述如下:一、 由衷喜爱。张波生长在 “中国书法之乡”——镇原,浓郁的书法氛围和文化环境自幼就熏陶着他、濡染着他,所以他对书法的热爱是骨子里的,所以无论是身处逆境还是事业腾达,对书法的临摹、思考、研究、交流从未间断。二、 功夫到家。张波自言,每天练字四个小时,寒暑不休,我们可以想象他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能始终如一坚持下来太不容易了,值得钦佩!所谓功到自然成,正是此意。三、 资质如常。他不是一个天才,也不一个宠儿,他和大多数的人们一样,是凡人,平常人,从头开始打拼,经历坎坷,但他成功了,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四、 扬长避短。张波的长项是横幅书写一类的,以小字行草书为主。他很清醒自己的优劣,所以在书法创作上能做到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优势,不求博而求精,开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五、把握分寸。他的作品大概可分三种:接近经典,类似“二王”风格的;接近流行书风,生简拙辣的;介于两者之间的。其高妙之处就在于能自如地把握作品微观感觉的“度”,需要什么味道就能做出什么味道。六、谦逊合群。张波的成长与成功,离不开他虚怀若谷,能者为师的学习精神,离不开他谦逊和善,沉着低调的处世态度。他多方求教,广交书友,坦诚待人,执着事艺,故而在书友、朋友的圈子里有着良好的口碑。我在不停的反问自己,对照张波,我们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列位客官,是否也需要各自斟酌、品味一番呢? ——马克新无声之音声自远——张波书法艺术蠡评变新出奇怪板桥,唯知羲之敢自骄。何人书法有风格,期待张波冲九霄。有着悠久历史的书法,深深地迷恋着人们。在庆阳这块人才辈出的土地上,张波的书法以惊人的速度、一连串的业绩无疑会引起人们的惊叹、质疑直至引人瞩目。笔者仅与其有一面之缘,通过电话彼此渐渐熟知一二。书肇自然,阴阳生焉。适之中庸,用之易简。偶识张君,若举复安。惠风和畅,霞蔚层峦。逸少书圣,遒媚劲健。曹娥雄逸,笔疾天宽。艺术创造有着独特的心理功能,以“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的审美形式,燃烧着痴爱者的激情。艺术家区别于常人的重要一点就是他具有异常的天赋,尤其书法领域更是耐人寻味。断碑残碣令人如痴如醉,抄经残纸令人心旷神怡。马宗霍《书林藻鉴》卷六云:“书以晋人为最工,亦以晋人为最盛。晋之书,亦犹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尚也。”生于“中国书法之乡”­——甘肃镇原的张波,源于深厚的文化根基,得其法,日课颇勤,浸淫《圣教序》久矣。观其刚刚出版的由何应辉先生题写书名,马克新、张学文、李安平诸先生评论文章的作品集里的作品,如《南田画跋·论画》小品、《古人论诗》条幅、《古人论画语》四屏、《朱雀桥边唐诗二首》横批以及赠送笔者的《仰视碧天》四尺横批、《宝剑千金》斗方等书法作品,可以感受到内含飘逸厚实、丰腴跌宕、逸趣横生的风骨,得王羲之气息、颜鲁公风姿。隽秀中含端庄,凝重而不呆板;婀娜而不轻佻,融气势、韵趣于一炉,真乃佳构也,如同拈花的奥秘一样美好。重温佛祖对迦叶说的话:“吾有正眼法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今传给迦叶”,顿觉禅意十足。常言道:“字是门楼书是屋。”张波的生辣敦实、楷行结合的书法作品能在首届张芝奖全国书法大展获全国奖,独所滋滋者,笔者认为其意有三:一则,张波能“守其神,专其一。”张波能凝神静虑,心手合一。不是自以为是,信手涂鸦。而是运思挥毫、欲得于笔、得妙于心。犹如庄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一点都不为过。二则,张波能先立身而后积学。有了立身之本,掌握了多项技能,有了良好的品德,师友面前谦虚好学,不成事谁又能说得过去。《旧唐书·王勃传》记载:“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艺成而下,德成而上。三则,张波能汲取姊妹艺术的营养。最重要的是兴趣和毅力的超强统一。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难怪清周兴莲在《临池管见》中说:“以书法透入于画,而画无不妙;以画法参入于书,而书无不神。”这正是:无声之音声自远,天质自然羲之传。丰神盖代何足论,惟观神采巨鸿篇。背光的向日葵令耕耘者惊喜,惊涛骇浪的黄河令追忆者担忧。而我们正竭力地揭下面具,在雨中奔跑着寻找地平线。笔者信其磁场会不断地逐步扩散延伸,领略“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真是别有一番滋味。想一佳联:“虎步腾空去,悄然兔耳听春步;鸿篇任我裁,灿矣龙章续锦篇。”愿与默默耕耘、真诚的孺子牛张波先生共勉。愿张波的书法抚慰亲友的同时更能抚慰自己的灵魂!——邹紫楠2012年8月22日写于兰州拨云斋墨以言情,线可交心,书在勤修,法自妙得,张波先生的书法作品其外师造化之境,具备了行书的隽永、遒劲、灵动、洒脱,让人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和艺术视觉。小小斗室,寒来暑往,日日临池,笔耕不辍,以生代熟,以拙代巧,以少胜多,以大见小,以形似代神似,以刹那代永恒的精神创作至今。我所熟悉的张波在商界与艺术之间能相得益彰、难能可贵。做人以笃诚、笃信、笃仁、尊师重道,深感慰矣。他的书法成绩斐然,依然谦诚。故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方为上品。望波在今后的艺术征途中的更高更远。 ——壬辰端午张学文于天草堂张波书法赏评时下书坛“二王”书风甚盛,习行作草者,每以宗法羲献而自居,然细观之,大多名不副实。或得王字皮毛,或师法今人,或于羲献徒孙处讨一丝气息,或善投评委喜好,侥幸在展览上取胜一两次,从此销声匿迹,若昙花一现。今庆阳张波,精研《怀仁集王圣教序》数载,日课四时,不更他帖,书艺辄进。数年前,吾于友人处睹波所书一小团扇,气遒字茂,笔法精道,可观之处颇多。良久,不忍移目。遂叹服不已。光阴荏苒,与张波交往日勤,其入展获奖讯息频传,已为庆阳书法之佼佼者也。某日,携众友雅集于张波书斋,览其作,较初见已精进数倍。波之书,尤以尺牍、手札、手卷最为可观,深得右军秀雅面目,如不落款,人皆以为江南书家所书。然波乃一北方壮汉,混迹于生意场中,能于浮生间偷得一夕光阴,沉积于书道,十数载不易其志,收获甚丰,令人侧目。波寡语,与其言书,仅一句“《圣教序》是好帖”,使人回味无穷。张波出于镇原,此地尚书崇画之风尤盛,历来能书善画者不乏其人,为中国书法之乡。书画之事关乎镇原风化远矣,初之时仅为一风尚,继而演化为一习俗,至今之日,已沉淀为一文化现象,植根于镇原民众之心田,可谓沉筋入骨是也。寻常人家无论穷富,家中皆以挂字画为荣。文人学子,多会书会画,甚者临池不辍,延及子孙。由此地成人之张波,对书法之热爱,甚焉。暇必捉笔弄翰,于古帖为徒,心揣手摩,几至忘我之境。庆阳多书家,善书者如云,张波能蓬勃而出,实为必然。一则,其能数年不舍《圣教序》,其志专也;二则,其能得羲献精微之处,并化于指间,其艺精也;三则,其能处商贾之地,而道心存焉,其性真也。此三者,能集于一身者,鲜矣。善学者,其志必专,其心必诚,其性必真。今观张波之书,方知此言不虚。某曾自叹,书之艺,由技而道,舍技言道,道将不存。思波之书,此理昭然。 ——李安平

张波心理咨询师

191 评论(9)

苹果香蕉最爱

项目名称:中建《昭山·印象》营销中心

项目地点:湖南 昭山

项目面积:2300㎡

设计公司:上海全筑第一设计分院

主案设计:张波

陈设设计:sherry、Leo

设计团队:罗惠聪、陈侃懿程亚辉、邱轶雯

主要用材:雅博灰大理石、胡桃木染色、橡木染色、古铜色金属、蓝灰色仿皮

【设计说明】

中建《昭山·印象》营销中心设计以一隐一出留白的方式来演绎清雅含蓄、端庄丰华的东方式精神境界售楼处,以瞬间见永恒的诗性凝聚视觉,创造出充满生命感的时空界域。以“时光卷轴”为主题,运用绘有山市晴岚绘画的大面积落地玻璃幕墙,来匹配昭山的历史文化渊源。

【入口沙盘区】

室内空间布局延续建筑的轴线关系,对称的格局营造出强烈的仪式感,入口区域的景观,融合昭山元素和山水的意象,将山水与人文创造一种艺术性地连接。立面空间的分割伴随着光的洗涤和晕染效果,营造出鲜明的层次感,极具视觉冲击力。并通过“山水画”及演变简约化的博古架来营造空间层次感,独具质感的鱼骨镂空屏风也使各空间相互渗透,虚实穿插,端庄丰华中透着柔情;沙盘上方特制水晶片灯在光的作用下,显得精致、温暖。纵横交错的无数水晶片似山的叠嶂似水的柔美,高低错落中,呈现飘渺山水的灵动逸致,与墙面上艺术山水绘画交相呼应。

【连廊】

连廊作为氧吧及营销中心的链接桥梁,空间中运用静态化的具有象征意义的自然元素,凝结着自然的无限永恒,也赋予空间更多的想象。

【天然氧吧】

因项目的地理位置因素在营销中心内营造出一个特色体验区,作为项目的点睛之处。白天,这里人流熙攘;夜晚,则灯火通明觥筹交错,流光溢彩,映衬着这个城市的喧嚣与奢华。

整个氧吧都以绿色、健康、互动乐趣为设计理念。售到处可见的垂直绿化,树枝状的装饰,营造贴近自然的环境。在城市之中,绿色的、自然的、清新的氛围是人们期盼已久的。

【洽谈区】

步入洽谈区,中轴的艺术画在黑白基底的映衬下,显得惊艳而内敛,对传统印花绢丝玻璃与当代彩墨的融合,通过光影的渲染给空间注入力量与灵魂。

在硬装材料的选择上,我们运用了古铜质感的不锈钢、深褐色的木饰面、 石材 、真丝面料的布艺硬包以及半通透的古铜色金属隔断等,体现出的沉稳内敛成为空间的主体精神呈现出沉稳安静的色调和层次丰富的质感,让人感受到东方的内敛气质与现代轻奢的品质生活。

在软装的材质上,选用细腻而又带有肌理的丝光绒布面料,质朴雅致的亚麻布艺,搭配干净素雅的灰色木饰面和金属古铜,局部饰品灯具则选用水晶质地的材质,高折射的光亮感,不但提升了整个空间的品质感,还丰富了空间材质的层次感。

空间整体多用香槟色系体现空间的干净和雅致,加以稳重的暖棕色、明亮的桔色做点缀,软装色彩在整个灰色的硬装界面中跳脱出来,丰富了空间层次,使其个性鲜明。空间整体色调干净、高雅,力求通过色彩,给人以时尚、优雅、轻度奢华的视觉感受。

设计师:张波

张波上海全筑建筑装饰设计有限公司第一分院院长

上海市高级室内设计师、中国建筑装饰与照明设计师联盟会员

2011 年“照明周刊杯”中国照明应用设计大赛提名奖《上海四季御庭别墅》

2011年中国上海第十届建筑设计大赛(申远杯)优秀奖《东郊别墅》

2011年中国上海第十届建筑设计大赛(申远杯)一等奖《上海四季御庭别》

上海市第五届建筑装饰设计大赛一等奖《檀香别墅18号》

上海市第六届建筑装饰设计大赛一等奖《华府天地楼王顶复式》

上海市第七届建筑装饰设计大赛三等奖《苏州同里湖花园FR别墅》

上海市第六届建筑装饰设计大赛酒店类一等奖《绿洲仕格维大酒店》

上海市第六届建筑装饰设计大赛设计方案类二等奖《白金翰宫会所》

2007年室内精英设计师大赛优秀作品奖《古北强生样板房》

2014年艾特奖(上海赛区)《宁波格兰晴天B,C区户型样板房》

2014年艾特奖(上海赛区)《信达银郡L-08-03号样板房设计》

2014年 美标 杯总评榜“优秀住宅及样板间”

2014年金堂奖(上海赛区)《宁波格兰晴天A区户型样板房》

2017年企鹅年度精英设计人物

2017年协美奖《西安紫薇西棠营销中心及样板房》二等奖

访谈实录

从业十八年的张波,依然在专业方面保持着谦虚而谨慎的态度,他强调设计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而只有真正热爱这个行业,将设计看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才能在这条路上长久而稳定地走下去……

Q:是什么契机?让您决定走到设计师室内设计师这条道路上?有没有什么关键的人或事,对您有影响的吗?

A: 这个是这样的,就是我老爸,我父亲啊,他是个教师,是教理科,物理和化学的,但是他同时又是个美术老师。所以我是理科这一块没有遗传到我老爸的基因,但画画这一块是从小就在画,所以说就很顺其自然的步入室内设计了。

Q:您从业已经18年了,也经历了和专业一起成长的一个过程,那在成长的过程中,您个人的风格有什么转变吗?

A: 风格上是这样子的,和几年前比起来唯一的区别,(我)是会更关注当下最新风格的一个流行趋势。但其实随着年纪的增长,我倒觉得不一定去刻意地划分设计形象,所谓的风格这样子的。其实更多的做设计的过程也是一个相互的过程,更多的是一个我们交流的过程。不一定用风格把自己局限在里面,对于某一个项目,我们要呈现什么样子,呈现一个什么样的画面,呈现出哪种感觉。是这样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故事线这样的,有命题的故事线。其实,前两年一直说流行一些混搭,所谓混搭也是一个去风格化的过程。

Q:您有没有什么偏爱的设计风格或手法呢?

A: 嗯,我比较喜欢那种自然主义风格,现在自然主义风格也蛮多的,蛮国际化的这种感觉。其实我在学校的时候,就像那个建筑大师赖特,他有一个很著名的流水别墅的,就是很典型的自然主义风格这种感觉。

Q:我自己有接触过这个流水别墅,它是用建筑融于环境,它其实整个设计是用环境做主导的,而像您这个中建昭山的项目,好像是把环境拿到了建筑里?

A: 啊对,我们这个项目也比较有意思,因为我们这个项目是在昭山脚下,是在一个自然的公园里,四周环绕着天然水系。所以说当时做的时候,业主方也有一个定位,因为是在一个很稀缺的自然环境中,做的这样的一个建筑体,所以说室内这一块我们是,就像你刚刚讲的,是把外部环境融入到室内来,希望室内和室外有更多的一个互动,希望有一个室内室外浑然一体的感觉。

Q:氧吧是您设计的重点,如何在营销中心这样一个现代化的设计里面,去做这种带有自然气息的氧吧,您能跟我们分享一些经验嘛?

A: 其实是这样的,因为我主要的设计方向是做一些像开发商的样品房啊,售楼处这样的,因为其实售楼处都一直在提倡一个,不是一个卖品的这样一个空间,他应该是一个体验的空间,是一个体验型的场所。那其实体验型场所的就可以延伸出很多带主题性的空间。所以做氧吧这一块,也是要有一个很好的体验感吧。

Q:下面就可能有一点偏细节性的东西,您可能需要回忆一下了。项目中间是有用博古架和那个鱼骨镂空屏风打造那种空间的那种虚实穿插的感觉,那具体平时做设计的话,这种东西在位置的安排上,您有没有什么心得呢?

A: 这个项目的话它是有点偏新亚洲,新亚洲的这么一个感觉。因为整体外建筑也是比较趋向于这么一个这么感受的,然后在这种类型的一种空间里面,在这个新东方的一个基础上,都有一种中式的感觉。因为其实我们说新东方这种感觉的话,其实还是比较讲究借景,借景抒发情怀。其实这种形式的话就是你刚讲到的这一些,虚实结合,屏风结合这种形式,从手法上面来讲更多的是,我希望他是在一个空间的转换,能给出一种虚实,穿插,或者带来一个突破的这种感受的。这个可能延展到一些设计细节,一种做法。当然每个空间的这个形体不一样,有不同的处理形式,但是其实最终达到的还是应该是一个视觉上(的感受),如果我们追求更加精工一些的话,应该是更好的一个心理感受,这么一个事情。

Q:我们刚才讲的是那个入口区域,后面还有一个洽谈中心,这个也是您打造的一个重点,您在硬装和软装方面都运用了许多材质,其中就提到运用这些材质打造一种层次感。您可以给我们讲一下详细的做法吗?

A: 因为昭山其实是一个三山环绕的地方,在近代和古代,出过很多文人大家这种。我接着上一个问题来说,其实我们是想把当地的文化做一个进一步的推敲和挖掘,所以引入了一些这种士大夫的感觉。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色彩的关系上,其实都是偏素雅和整洁的形式。其实软装的布置这一块,更多的是一个和三维空间的融合。并不希望在软式这一块像很多类似这种空间所做的,一定要追求色彩的跳跃关系,一定要追求差异性。其实我们没有往这个方向发展。

Q:在您的作品描述中有提到,您在考虑材料的时候, 也有在色彩方面上的考虑, 比如木饰面,您有考虑选择金属色,古铜色这种。那您是认为材料的选择是要受到色彩的主导吗?

A: 其实我们用色彩主导还有一个功能性上的需求。我往大的方向讲吧,其实还是我们项目的一个整体定位。其实在设计过程中,包括材质的运用,可能我更加关注的是材质的属性,材质本身的一个特点。就像搭积木似的,材质的个体不能作为主体来引导设计,而是我把这个空间做出来以后,就像做积木的大框架搭出来以后,我下面的ABCDE,每一个单体才能用到我这个整体的空间里。其实就像选择题一样,要经过不断的推敲才能达到这个诉求。

Q:您觉得在这样一个专业和系统的设计过程中,有没有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些细节?和我们的年轻设计师分享一些经验吧!

A: 其实我觉得自己还是个年轻设计师(笑)。我觉得每一个设计师只要是有理想有追求,其实每一个行业都一样。怎么讲,一开始的时候室内设计是我的工作,越到后面其实它就是你生活的一部分。因为只有是你生活的一部分,你才会对这个工作发自内心的热爱,因为它是理想么。我觉得设计师都一样,都是一个要不断学习的。细节就不讲了,其实像团队里年轻的设计师,我自己比较喜欢的设计师是什么样的呢,首先他一定责任心很好,还有一点的话就是条理性非常不错,这样的话其实能在团队中把一些大想法,把一些工作进行这个推进。其实这种的话倒不是说 其他 人没有条理性,只是他可能需要多想。所以说每做一个项目,在你的经验,你的经验值上面是否有一个完备。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学会甄别,同时要多看。多看一些好的设计作品之后,去多想,这个是 美的 ,那他为什么这么美,这样。

Q:那您未来有什么新的想法会要想实现吗?会有哪些新的工作计划之类的?

A: 我是……这个是真实的想法啊,我其实希望,我就不说未来了,说18年吧,正好马上新年了。我希望18年我能更多的完成这种精品的作品,更多精品的项目。就是也更进一步的获得一个业界的认可,这样的话对我来说也是一种鼓励,也是对我自己一个设计理念的这种认同。我相信每个设计师应该都有这样子的一个想法。

【软装堂】微信:designinfo

336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