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219

钢结构彩钢板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类似心理咨询师的日本电影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帅哥小蜜

已采纳

乔振宇的《心理师》电视剧,电影《壁画男孩》,徐峥演的《催眠大师》还有韩剧《doctor》

类似心理咨询师的日本电影

251 评论(11)

蓝色晚风blue

刚出的催眠大师,或者心灵捕手

232 评论(14)

monmonfxwen

《心灵捕手》。讲哈弗里一个心理教授和一个男生相互解救心灵的故事。

341 评论(14)

莫强求Jt

1、《吮拇指的人》thumbsucker心理看点:ADHD Ritalin,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点评:名叫Justin的男孩,17岁了还在像婴儿一样吮吸大拇指,戒不掉。2、《记忆碎片》memento心理看点:短时记忆障碍,海马体损伤点评:就不重复细节了,不是因为太经典而在这里设悬念,而是完全无法重复。3、《水果硬糖》Hard Candy心理看点:恋童癖、犯罪心理学点评:看完这部电影后:基本上男人都觉得一阵寒意飘过,女人则觉得大快人心。4、《大象》elephant心理看点:校园暴力,社会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点评:这是一部关于校园暴力的片子,思考良久为什么名叫“大象”?——原来青春期的大象才是最危险的。5、《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心理看点:Abnormal的心理学,潜意识,人格分析。变态心理学,异性癖、食人狂点评:经典中的经典,强烈推荐!就算再多看上几遍,依然回味无穷啊。6、《心理游戏》the game心理看点:人格/性格测试,应用,设计情景点评:一部标准的好莱坞电影,值得一提的是,情节的接宕起伏会让你爱不释“眼”。7、《爱德华大夫》spellbound心理看点:梦的解析、失忆、强迫泛化;精神分析中的经典点评:希区柯克的名作,也是心理电影不容错过的经典之作。8、《梦旅人》picnic心理看点:精神病患者,精神分裂点评:影片并没有过多地表现精神病的歇斯底里,取而代之的是这些病人的单纯和可爱;岩井俊二的巅峰作之一。9、《约书亚》Joshua心理看点:儿童心理学、乱伦点评:九岁男孩Joshua,因为妹妹出生而失宠;在此之后,发生了一连串不幸的事。10、《圣女贞德》the messenger:the story of joan of arc心理看点:精神分裂症点评:一部让人深深迷恋的片子,喜欢贞德振臂高呼“Follow me”时血液沸腾的感觉。11、《雨人》rain man心理看点:孤独症(通俗点叫自闭症) 高功能孤独症点评:惊觉于它如此细腻而又震撼人心。12、《和莎莫的500天》(500) Days of Summer心理看点:恋爱心理,失恋治愈点评:继《暖暖内含光》之后又一治愈大片;不同的是前者是做梦大片,后者是醒梦大片。13、《象人》The Elephant Man心理看点:精神救赎、社会心理学点评:大卫·林奇1980年的处女作,黑白胶片,看完会哭的。14、《火柴人》matchstick men心理看点:洁癖、强迫性人格点评:火柴人——美国俚语,说的是那种让你掏心掏肺外加掏钱的骗徒……内容挺有意思的,结局也很精彩,值得一看。15、《第六感》The Sixth Sense心理看点:儿童心理学点评:影史上只有四部惊悚片曾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这部片子便是其中之一。16、《庸人哈尔》Shallow Hal心理看点:教育心理学点评:庸人哈尔和一个胖妞谈恋爱的故事,一部有明显教育倾向,能深切满足各位有受教育痞的人们愿望的片子。17、《苏菲的世界》Sofies verden心理看点:心理教育、自我分析、犯罪心理学点评:把一部哲学名著改编成电影,还让那么多人喜欢,不容易啊。18、《心灵捕手》good will hunting心理看点: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弗洛伊德点评:看完后我的感受是:我想找个像Sean一样懂爱的人。19、《美国精神病人》american psycho心理看点:双重人格 精神分裂症点评:Christina Bale的表演得真好。再没有比他更有魅力的变态杀人狂了。20、《死亡实验》das experiment心理看点:服从心理,经典的社会心理学实验点评:这是一部通过设定极端环境表现人性阴暗面的电影,非常有震撼人心的冲击性。

311 评论(15)

叹久妞子

lie to me系列电影,超级好看。

226 评论(8)

boboyoung1983

精神科医生有,叫灵医,咨询师的不太清楚。

138 评论(14)

小小暖和

扪心问诊,很不错的讲咨询师的电视剧

308 评论(15)

小鱼爱嘟嘟1206

这是一部悬念惊怵作品,描述了一桩骇人听闻的大规模连续自杀事件。影片尽力制造出一种恐怖的效果,同时又带有推理悬念片的写实风格,在营造步步深入的紧张感上做得非常成功。

影片以极端的手法将自杀带给人的恐惧放大,以此揭露出当代社会的许多问题——青少年内心的混乱和空虚、对人生的消极态度、媒体的巨大力量的副作用……

同时,这样的放大也促使观众去思考生与死的问题,思考自己与他人的存在问题。本片是2002年日本电影专业大奖评出的年度十佳作品之一。

拍摄背景

涉及到文化和族群心理了,对大多数民族而言,爱是主流思想,而在日本的思想中,充斥着强烈的战斗,消灭低等生命的霸道思想。在如此冰冷的思想环境中凝聚的社会群体,相对弱者必然产生恐惧甚至绝望,如果得不到合理的缓解,就会演变成诸多极端的行为。

还有就是如果一种文化极力渲染死亡的艺术(剖腹自杀等)如樱花坠落,又如死后便为神,生前的种种都不被人计较(像是为靖国神社的罪犯辩解),不过日本人潜意识中或许就有这种文化心理。"

死亡是美的,死亡就是解脱或者脱俗"这种理论就潜移默化成为这个族群DNA,集体无意识嘛。就像中国人潜意识中活着就要出人头地,要做人上人——所以我们对权利和金钱无限崇拜。

日本民族的性格之一就是不在别人的面前显露出自己的软弱,希望能表现自己的坚强,如果他们一旦自己遇到了麻烦事基本上都自己扛着,而不是找人透露或者寻求帮助。全东京的心理咨询师在人口中的比率甚至比北京还要低。这是民族文化使然。

《循环自杀》最后以活出你自己作为片尾曲,其也是大有目的的。日本的自杀率是发达国家中最高的,本片在给你恐怖的景象同时,也在告戒一些企图自杀的人,要活出自己。不要轻易舍弃自己。

166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