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窗帘
我的老师说过,做心理咨询师不是一件容易事,到一定阶段会有动摇,因为现实和理想是不对等的。你经历过的这些,我现在同样经历着。有些朋友不敢和我走太近,怕我知道他们不可告人的秘密(妈的,我有那么神我早升天了)我最在意的家人,母亲那边全家人都认为我不可能做咨询师,因为他们了解我,他们会用恶毒的语言刺激我让我放弃,后来经过分析,才知道他们是怕我我急于想要帮助来咨询的人,完全忽视书本上、老师口中经常说的,咨询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直到上周,有一个咨客来找我,说不想改变自己,但是希望能够找个人述说,我就听了那么一个小时,没有给出什么意见,没有给他做什么分析,但是他最后是那么真心的感谢我,并期待下次的咨询。我想这就是成就吧,这就是我的付出得到的验证,只要咨客感觉被交心了,被理解了,也就是一次成功的咨询。现在我如果有想要和我保持遥远距离的朋友,比如怕我知道他们斯密的朋友,我大可选择原地不动,失去我是他们的损失,而我并没有失去什么。对于那些家人来说,虽然我老师让我拿他们开刀练手,但我现在还处理不了,因为太在意他们,所以放不下,只能减少和他们见面的机会,距离产生美。我没有其他正式的工作,我提供的咨询时免费的,我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收费,而且生活经历不算多,知识也不算多,但是知道了这些,我也就知道我应该努力的地方。希望每一个真心想成为心理咨询师的人都能度过难关,实现自己当时的那个美好的理想。我老师经常说,作为咨询师,并不是在接受别人不好的一面,而是在看一部精彩的故事。我比你好的一点,是爱人并不反对,但他现在也没有完全的赞成,他自己都有一点阻抗。祈求百分百的理解是奢侈。就看你如何选择,或者如何和爱人沟通。我的沟通方式很简单,如果没有心理咨询,我就会在嫁给他之前一脚登了他。
西湖草莓
看见|清心心理问答 小芹: 你好。如果你想半路转型成为心理咨询师,这完全是可能的,这要庆幸我们生在中国,但我国对于这个行业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也是取消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的原因。 因为你提出的不是生活中的心理困惑,这个问答我可以大胆给你建议,而且可以在给建议后,分享一下这个职业可能面临的压力,希望可以帮助你对这个职业有多角度的认识。 先分享三点现实的建议: 1. 为了顺应未来行业发展趋势,建议你完成一个心理相关的专业学习,并获得学位证,本科,硕士或博士都可以,毕竟心理咨询是一个讲专业的工作,以后还是会看学历专业背景的。这种苗头已经在呈现,比如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对于注册心理师的申请有个硬性指标就是要有心理学、医学、教育学或社会工作专业本科以上的学位。 另外,因为取消了国家心理咨询师的考试,研读一个相关学位,也是进入这个行业的一个敲门砖。既然打算从事心理咨询的职业,尽量选读心理学专业,更贴近实际应用。 这就涉及到考试了,如果你对考试有不太好的感觉,建议你先处理一下自己这个课题,也许会让你更了解自己,看看阻抗的背后是什么。 2. 完成一个一年或两年以上的连续性专业系统培训,很多机构在招募咨询师时,还是很在意咨询师的系统专业学习背景的。 武汉、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这类课程较多一些,这个行业打飞机去上课是很普遍的事,课程的老师和质量更为重要。推荐简单心理、壹心理、糖心理、曾奇峰心理工作室,德瑞姆心理,以及广州白云心理医院的课程,都不错。如果你喜欢荣格方向,那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是个不错的选择。 3. 坚持阅读学习,做个人体验(成为来访者),多积累咨询量(这是从业硬指标,可以从公益咨询做起来积累经验),以及坚持案例督导。这点后面会分享更多。 我也是半路转型成为心理咨询师的,当时我们考证班有近十位小伙伴关系不错,有几个月,我们每周聚一次,读书学习,共同成长,彼此鼓励,大家都隐隐期待着可以成为心理咨询师。两年过去了,只有我成为了全职心理咨询师,还有一位开始兼职零星做起了个案,其他小伙伴都在中途放弃了。 说实话,这条路确实很不容易,太多人在前期投入很多金钱和时间后,最终都没能真正迈进这个行业。这其中的缘由有很多,我个人感觉主要有三方面的压力。 行业里有个说法,心理咨询师从业前三年别指望收支平衡,这话一点都不假。从业前三年,还不包括学习期,在接第一个个案咨询前,至少要有一整年的系统基础学习期。 首先这是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走进来你会发现学费支出根本停不下来,因为这是一个很考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工作。最初几年,面对各种各样的疑难杂症,你总会忍不住再去充点电。这很正常,就算咱们真是学习型人格障碍患者,后期恶补的知识和技能厚度,跟欧美国家对心理咨询师从业者的专业要求标准比较起来,差距还是很大的。 这个行业的培训费真不便宜,随便几天工作坊就几千上万。当你积累到一定水平,总算可以达到中德班中美班或某某精神分析学院这样高标准培训的入学门槛了,你激动地填简历申请报名通过面试后,几万块钱又出去了。 学费这个无底洞,比起每周要交的个人体验费与督导费,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咨询师,必须接受个人体验,这样你才能让自己的人格更完善。人格更完善,你才能在咨询工作中不被拖入泥潭,才能不在咨询工作中,跟来访者互相伤害。 督导费像个人体验费一样重要,曾奇峰说,没有督导的心理咨询,称不上真正的心理咨询。我非常同意,在更专业的从业者指导下开展咨询工作,这是对来访者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督导师不但会帮你在专业性方面指导你,还会无形中帮你分担很多工作压力。 我个人感觉,对于新手咨询师来说,按国内行业的收费标准,每周要交的个人体验费和督导费加起来差不多要1000元,最低也要800元,否则质量很难保证。有同行曾写文说心理咨询师的成长路上,要准备一套三四线的房子,我觉得没那么夸张,但准备个十几二十万,还是很需要的。 每周有个人体验和督导的加持,你的工作压力会少很多,但并不代表一点压力都没有了。心理咨询是一个尊重专业的工作,同时还是一个非常看人的工作,我认为这是一份用生命影响生命的工作。 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压力与职场上的压力不同,职场上的压力再大,但还不至于让你当场气脉散乱。我见过一个同行刚从咨询室出来,被来访者攻击得拿杯子的手颤抖了很久,我也经历过在结束一个咨询后,僵在沙发上整整五分钟动弹不得。 不过有意思的是,这份工作最大的魅力,也在于它具有这样独特的工作压力,只有灵魂与灵魂真正的碰触,才会让你体会到这种消耗。你以为自己被耗得七荤八素后会恨你的来访者么?不不,等你精神一恢复,你依然会爱他们,而且随着工作深入,你会觉得他们越来越可爱。 为什么被来访者虐千百遍,依然爱他们呢?有一部分原因,肯定是由于这是你的工作,你收了钱,我们每一个人都想把工作做好。另外的原因,我觉得是--- 当灵魂与灵魂发生深入的触碰、信任与链接时,这当然会激发出爱。 比如,当有一个人如此信任你,把在他/她看来最羞耻最隐秘的心声告诉你,你很难不想尽全力让他/她更轻松快乐幸福。即使你表面上要克制,要无为,但当那个人更成长了一些,你内心就是会感动得稀里哗啦。 当然,你也是一个正常人,如果你恨的时间有点长,你发现自己惧怕见那个来访者,或者在那个咨询中,你有强烈的无力感。这时候,出于对来访者和你自己的负责,你要尽快跟你的体验师聊聊,看看情绪的背后是什么,看看你哪些情结被勾出来了,趁机你再完善一下自己的人格。所以,有时候,真的是咨询师与来访者在一起成长。 随着你人格越来越完善,经验越来越丰富,功力越来越深,你感到的消耗会越来越少,这是一条虽漫长却很美妙的路。 当你工作进入正轨,你会发现这是一份挺忙碌的工作,更是一份很孤独的工作。 你忙着做咨询,忙着写记录,忙着打逐字稿,忙着见体验师,忙着见督导师,忙着上各种课,忙着大量阅读,还可能忙着写作……最后你发现, 你生活中可以见到的人,不是你的来访者,就是你的体验师或者督导师,而且都是一对一的见。 这与办公室环境是相当不同的,办公室的关系不管有多少虚假和浮华,但人来人往啊。有时候,咨询师喜欢上课,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人多啊,热闹啊, 平时哪有机会见那么多人 ! 另外,你会跟你的来访者有很深的链接,也会跟体验师有更深的链接,但这些关系很微妙,比现实的关系显得更真实,却又绝不能成为现实的关系。有段时间你可能会很迷茫,分不清哪些是真哪些是假,但是,当来访者一次次深层次触动你,体验师一次次海纳百川地接纳你时,你很容易感觉生活中的关系有太多虚假和伪装,感觉社交质量愈加低下。 于是,你宁愿形单影只也不愿意沉迷“虚假”。人的烦恼就是在比较中产生的。 你渴望遇到可以深度交流的友谊,怎么去遇到呢?同行应该更谈得来吧,毕竟有太多相似之处。首先督导师是没时间跟你交朋友的,其他同行呢?你热情满满约见了几位,然后你发现很多同行早已孤独成仙,对你发出的友谊发展信号毫无反应。这时候你也不要气馁,这不怪你,只是他们早已不擅长交结朋友了而已。 咨询师与咨询师做朋友,表现在:严肃时,微信群里讨论一下防御机制与存在主义,然后再总结一下新的领悟;轻松时,微信群里互相攻击,互相抱持一下,然后再谈一下自我觉察。 还有一些连群都不冒泡的咨询师们,偶尔在彼此文章下点个赞,留个言,再赞个赏。这就很温暖。 为什么那么多心理咨询师喜欢写作呢?我想,恐怕没有什么事比写作更加孤独的了,以孤独克孤独,以毒攻毒,不能再有效了。 过两三年你总算打破了自己高逼格的防火墙,心想管它什么真真假假,特么开心就好,这才是人生智慧啊。不过很快你会发现,自己依然回不去曾经的繁花似锦了,因为你也已经孤独成仙了。 关于心理咨询师的孤独,我觉得这是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是做了心理咨询师变得孤独呢?还是因为一个人原本孤独,才选择了成为心理咨询师呢?我觉得是后者。 李孟潮说,心理咨询师不是一个想成为的职业,而是一个被选择的职业。曾奇峰也说,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成为心理咨询师,他甚至建议一个人在决定转型成为咨询师前,先去找专业人士做一下评估,看是否适合,要不然花太多时间和金钱也是打水漂。我觉得不至于这么夸张,但如果具备更能适应孤独,更能感同身受,更能持之以恒,的确会在这个行业走得远一些。 有些孤独不是说能适应就能适应的,之所以很快适应了,那真可能是你本性就如此。 也许前些年你沉浸于喧闹中只是防御孤独的一种方式,最终你总算有了勇气,敢于大大方方的孤独了。 这节小标题我没有写“孤独的压力”,孤独是压力么?不不, 没有一定级别的自恋高度,是达不到一定级别的孤独境界的。 对了,听你说在网上写简历,不知道你是看的是什么样的招聘信息?其实,心理咨询机构很少在招聘网站上招聘全职咨询师,这个行业更偏向合作的方式,另外这个圈子很小,想招募到合适的咨询师,可能转发转发机构的公众号就有效果了。招聘网站上的心理咨询师职位很有可能是这几年时兴的情感咨询师,这与传统的心理咨询是有很大不同的。建议你再多些了解。 以上是我对这个职业的一些认识和感受,仅代表我个人观点,肯定会有很多局限性和偏见,毕竟我从业不久,也许过几年会有新的认识。写下这篇文的标题,我肝颤了很久。 其实啰嗦那么多,都是废话,核心的点就一句话,真爱就 just do it ,不管三七二十一,很多心理咨询师就是这么过来的。 感恩你的信任哈,加油。 清心
幸福的小萝卜
站在职业规划的角度上,现状很明确,企业咨询的空间目前要远远大于心理咨询。入门和探索阶段心理咨询都是远远比不上企业咨询这一块。心理咨询和律师比较类似,三级证可以无视,二级证仅仅只是入门,真正牛逼靠的的名声,是机构的依托。至于你所说的,基本就是简单地角色转换问题,根源仍然在于职业规划不清晰而来的自我怀疑。建议:暂时现从事管理咨询行业,无论职业经验和人脉积累都不是心理咨询能比的(目前的行业成熟度而言),等到有了一定的名望积累且仍有心理咨询的兴趣,可以考虑做网络咨询。实体咨询不是一般个人玩得来的,基本都是得依托高校等机构。
无敌小肉
认识心理学生活中很多人对学心理学的人都敬而远之,有一种害怕之感。更有甚者是谈心理而色变!而有的则是把学心理学的与测字、算命先生之流等同,实在令人汗颜。笔者是一个学心理学的人,在这里给大家说说心理学专业到底是什么样的?1、心理学入门简介心理学,它是一门主要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看清!它是一门科学,也就是可以被实证的,如同化学物理一般。举例说明,大家最熟悉的背诵。这里就有心理学知识在里面——记忆和遗忘。大家都有感受背诵一篇文章,最开始遗忘得很快,但是继续背诵,慢慢地遗忘就会越来越少。为什么?这是因为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即先快后慢,遗忘数量逐渐减少。这就是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而艾宾浩斯是德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研究领域包括:异常心理学、生物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神经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精神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社区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等。 应用领域包括:临床心理学、辅导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法医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健康心理学、 预防心理学、工业及组织心理学、 学校心理学等。2、心理学专业的构成是怎样的?对心理学有了一个初步的,正确的,科学的认识之后,那么笔者要给大家说一下国内心理学专业的构成。目前国内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心理学专业,而所有的师范大学都开设了心理学课程和专业。为什么?笔者只能说时代的需要!而开设心理学专业的大学差异在于心理学专业构成不同。目前心理学专业主要分为基础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三大专业。PS笔者便是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的。三种子专业要学习的课程是有差异和侧重的,基础心理学偏重于基础和研究;应用心理学侧重于应用;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侧重于发展与教育。国内心理学专业比较好的高校有: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国家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中南大学等。3、在大学里心理学专业的学生都学一些什么课程?心理学是属于教育学下的二级学科,细细数来有这么些:基础心理学或叫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西方心理学史、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或儿童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教育与心理统计、心理测量、学校心理学、行为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广告心理学、消费心理学、公共关系心理学、犯罪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组织心理学、团体心理辅助、心理咨询学、健康心理学。而根据专业特征和培养计划会开设特色课程,比如学心理咨询学的学生要学习催眠、医学心理学、逻辑学、训诂学等,学基础心理学的还要学习神经心理学,人体解剖心理学等。而应用心理学开设的课程就更加多,一般是根据学校的培养计划开设课程。4、心理学难不难学?有不有趣?笔者的回答是心理学入门有点难,因为要学习大量的心理学基础的知识,毕竟心理学形成独立的体系是在西方,可以说它是一门西学。但是学进去之后,就会发现非常有趣!如果你学心理学就会发现凡是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心理学,心理学与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说点有趣的,比如大家喜欢玩笔仙游戏,其实这里面就运用到心理学里的东西——自我暗示和自我催眠。说起催眠,可能很多人不相信或者持怀疑态度,那么你如果学习心理学就机会真实地接触到这门神奇的技能。再比如有些心理学的老师通过一个学生的笔迹或画作就可以看出一个学生的性格、气质、成长情况。这便运用了心理投射技术!笔者不再举例,如果你学习心理学就会发现这是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专业特点和运用心理学一门文理兼收的专业,但心理学毕业的学生都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心理学被国内各大网站和杂志誉为21世纪的朝阳专业,也就是未来的热门专业。所以目前相对其他老专业来说算有点冷门。如果对心理学不感兴趣,或担心未来发展的话,可以慎重选择。心理学是一门和人打交道的专业,或许毕业之后做的工作不是心理学对口的,但对自己来说绝对是又好处的。因为学习心理学之后,至少让自己发生改变,并且比普通人更懂得如何调节自己,如何与人沟通和交流。而心理学的运用也是极为广泛的,可以说“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的用武之地”。就目前国内来看,心理学主要运用在教育领域、广告、销售、咨询与服务、设计、政府机构、高校、部队等。就业前景情况说了这么多,或许大家最在乎的还是这个专业读完后究竟能干什么?好不好找工作?能不能养活自己?笔者一一回答大家。首先总的来说,心理学就业相对于会计、经济学、IT等是比不上的。但就业率还是可以的。不过从事非常对口的工作还是比较难找的。然后,说下心理学毕业了能做什么工作?主要是心理老师、心理咨询师、心理测量师、人力资源管理、用户体验师、心理科研、心理医生、公务员(公安局、劳教所、监狱、边检站)、心理学编辑(随心理学融入互联网而诞生的新兴工作)等。这些都是比较对口的工作,而至于不对口的,学心理学的大多数都可以从事。说下时下比较热门的职业:心理咨询师,这个是最热最熟悉的了,全国各地每年都有大量的人报考心理咨询师;婚恋情感师,比如《非诚勿扰》等相亲节目中的嘉宾如乐嘉、黄菡。心理测量师、EAP培训师、星座大师等。当然前提的做这些工作都要一定的实力和年限。就目前而言,越来越多的心理学专业的学生选择读研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和身价。总的来说,心理学就业的前景是比较好的,心理学在国内也越来越热,各种心理学网站(如壹心理、525心理网等)也越来越多,心理机构也越来越多,国家对这块的重视程度也逐年在加强。心理学行业发展虽然有点乱,但总体是向上的趋势。总而言之,言而简之。心理学并没有那么神秘,那么玄幻。只要你想认识它,就会发现它的与众不同。再者中国社会的发展需要心理学,更需要心理学人才。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