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64

萨瓦底卡Fs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最懂男人的心理咨询师是谁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虾球麻麻

已采纳

首先是他本身也是做咨询工作,在心理咨询行业,自嘲和调侃自己的工作并不少见。像是厌恶反映的是喜欢, 从一般人看来,简直是人妖不分,是非颠倒!这样说,是要向全国人民谢罪的!但对心理防御机制了解的话,就知道这是很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中的 反向形成 。 是的,浅显的看,咨询师常常做着“颠倒是非” 的工作来治疗来访者。因此也有较多被来访者误解的情况,在解释后继续治疗,也就有了这样的调侃和自嘲。 其次,就要说说这番言论钓鱼的可能性了。心理学虽然常运用于生活,但看完最基础的《普通心理学》 这本书的人却占少数。这样一说,的确会让不了解的人更关注心理学是不是有用,但是学了十五年心理学,皮一下来感觉一下“高处不胜寒”的感觉也并非不可能。总之,很多人都被成功钓鱼,纷纷站出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包括日常需要满足自己社会需求的伪科学的宣传者——玄学家。

最懂男人的心理咨询师是谁

87 评论(12)

爱延续泉泉

应该是徐凯文和马晓年吧,两位老师都很厉害,还有慧心荣德的磊淼

104 评论(14)

岁月若如世

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和妻子梅琳达离婚了,长达27年的婚姻生活就此画上句号。

很多人都想不明白,为什么富可敌国,感情基础也不错的两口子,会在这个时候离婚。

盖茨夫妇给出的原因就是:夫妻再也无法在婚姻中成长。

所以,离婚就是必然的结果。

对这个理由,有人疑惑,婚姻中不能成长就要离婚吗?

在婚姻中,我们到底渴望得到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容易,每个人对婚姻的期望值都不相同,每个人经营婚姻的方法和态度也不一样。

再加上男女本身的特性,男人和女人对婚姻,对感情的认知,也无法在同一层面上。

就拿盖茨离婚这件事来说,我身边的男性友人,看到新闻后都很淡定,表示无所谓,离婚很正常。而女性朋友则表示很诧异震惊,不理解两人的做法,甚至质疑男方是渣男。

从这点,我们就能看出来,男人看待事情的角度和思考问题的方式,跟女人是截然不同的。

美国有一位心理学博士布兰迪,在曼哈顿开了一家心理治疗诊所,她作为女性,本意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心理学知识和经验,帮助女性解决情感问题,没想到,登门求助的客户,竟然多数是男性。

这一点让她震惊的同时,更促使她展开了调研。

她想知道,为什么男性会有这么多情感问题,为什么男性比女性更积极地寻求心理帮助?

通过总结来访的11位男性的求助故事,布兰迪发现,男性在面对爱情和亲密关系时,他们的想法和渴望,跟我们看到的表面现象差距甚远。

这一结果,让布兰迪感到十分有趣,她和《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戴维.兰森一起,将这些真人真事写了一本书,名字就叫《11个男人对心理师说》。

11个男人,带着11个不同的故事,走进了布兰迪的心理诊所,开始了一段探索爱情和夫妻关系哲学的旅程。

书中不仅有心理学知识,还有布兰迪作为女性独到的解读和视角。

她不批判,不指责,只是客观地将这些故事展示出来,把11个男人的真实心声表露出来,给我们揭示了男性在亲密关系中隐藏的三个真相。

一位事业有成的男人戴维,走进了心理诊所,他的困扰很简单,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热衷搭讪陌生女性,频繁跟其他异性交往。他已经有了一位各方面都有出色的女友,他也说不出女友到底哪里不好,但他就是喜欢不停寻觅其他异性,当这些异性对他表示出好感和崇拜之情时,他会得到极大的心理满足。

这种猎艳行为,就是我们常说的渣男行为。

它普遍存在于恋爱和婚姻关系中,通常犯错的都是男性。

他们明明有了稳定的亲密关系,爱人也很不错,但依然阻止不了他们见他亲密关系的边界,做出一些破坏性的事情。

当我们严厉唾弃这种渣男行为时,心理师布兰迪却通过问询和引导,发现了戴维的症结所在。

他之所以背着女友,搭讪异性,原因竟然是他需要被认可。他努力向其他人证明自己的魅力,却忘记了自我,迷失了自我。

他沉溺女色,赢得一大批女性的投怀送抱,他确实收获了内心的成就感,但同时,这种游戏花丛的生活,也让他感到空虚乏味。

所以,他走了心理诊所,渴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戴维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

太多男人会在婚后,甚至在一段稳定的恋爱关系中,依然沉迷女色,不专一不忠诚,被贴上“渣男”的标签。

我们痛恨他们的行为,却很少思索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

从心理学角度,布兰迪给出了答案:渣男行为的背后,代表了他们对爱、信任和被认可的需求。

现有的亲密关系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就会背叛和出轨。

最近几年,国人的离婚率一路飙升。

40%的离婚率,让人咂舌。

我们常说,婚姻难过七年之痒,因为激情褪去,婚姻容易被鸡毛蒜皮打败。

一位已婚男性鲍勃,走进布兰迪的诊所,告诉布兰迪,他的妻子出轨了,但妻子依然爱着他。

妻子的出轨原因很简单,现在的婚姻无法让她感到激情和活力,她从外遇身上找到了久违的激情。

鲍勃渴望挽回婚姻,于是寻求心理治疗,希望采取有效的行为,重新找回妻子的激情,巩固自己的婚姻。

提到激情,布兰迪却发现了这样一个真相: 激情只是多巴胺产生的结果。

适度释放多巴胺,确实让人愉快,但释放过后,人却缺乏安全感,欲望也会减退。

为了保持激情,人们就会从外界寻找刺激,让多巴胺再次分泌。

比如,别人赞美了我们,我们就燃起了激情,但别人一旦停止赞美,我们就失去了动力。

这种激情完全来自外界,根本无法长久。

就跟刚恋爱时,对方对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充满了新鲜感,他们欣赏我们,赞美我们,喜欢我们的一切,这种认可就让我们产生了极大的激情。

当时间久了,对方不再有这些表现时,激情就消退了。

所以,布兰迪告诉我们,这种本能的激情是脆弱的,长久的激情一定要靠自己来创造,而不是依赖对方。

与其说一段感情没了激情,不如说,是你自己无法从自身找到新的能量。

我们不再成长,不再发掘自身的魅力,就会丧失激情。

就如同鲍勃的妻子一样,她觉得婚姻年数已久,丈夫不再对她充满炽热的爱和依恋,她觉得自己也毫无快乐可言,于是寻求外界的刺激。

这就是饮鸩止渴。

激情的根儿,一直长在我们自己身上。

当你自己无法从自身找到能量,比如创造力,活力和动力,你就无法拥有激情,也无法给予你的爱人和婚姻激情。

如果问女人,为什么婚后都希望丈夫把财政大权交给自己,答案多数是:为了安全感。

掌控了男人的钱包和收入,就有了自己的安全感。

事实果真如此吗?

《11个男人对心理师说》一书中,布兰迪接待了这样一对夫妻。

起初是丈夫查尔斯独自来咨询,婚前,他曾经遭遇过妻子(当时还是女友)的感情背叛。后来两人和好,但即便现在两人结婚了,他依然害怕妻子离开,他极度缺乏安全感。

妻子被他的顾虑所影响,也无法轻松享受婚姻的幸福。

查尔斯要求妻子,和他一起扮演角色,把当年他遭遇背叛的情景重新演绎一次。

一开始,妻子配合了,查尔斯也好像回到了过去,十分难过。

妻子曾劝说查尔斯走出来,不要沉溺其中。

查尔斯却忽略了妻子的感受,把自己的恐惧通过妻子的角色扮演发泄出来。

换句话说,查尔斯对妻子不信任,对自己也不信任,他心里对曾经的背叛,一点儿也没有释怀。

他没有积极地跟妻子沟通,一起打开心结,彻底解决问题。

他选择一次又一次地旧事重提,反复折磨妻子,最终妻子选择分道扬镳。

布兰迪对此感到十分遗憾,她明白这对夫妻依然深爱对方,只是查尔斯走不出自己的心理阴影区,导致亲手葬送了自己的幸福。

他一再强调安全感,希望妻子给他安全感,其实,安全感一直都是自己给自己的。

我们之所以缺乏安全感,本质是缺乏对自己的爱。

所以,我们会要求别人承担责任,要求别人好好爱我们,让我们感到安全。

事实上,没有人能保证我们的情感永不变质,没有人能彻底消除心中的不安全感。

我们要审视自己的内心,掌控自己的恐惧感,然后打破它。

《11个男人对心理师说》这本书,通过真实的对话,心理医生的分析解答,让我们懂得: 男人对待爱情时的笨拙和扭曲,男人坚强外表下的压抑和苦闷,男人如何看待亲密关系,看待激情和浪漫,如何评判强势的女人,男人到底渴望什么的妻子。

看过这本书,我们就会有自己的启发和收获。

--------------End-----------------

文/鱼白

图片来源网络。

359 评论(10)

一碗小泡饭

现阶段国内类似著名心理治疗师许天红的不多,一般好些的都已讲课为主了,1《保健医苑》第二、三届编委(中国卫生部北京医院主办、中国中央保健委员会协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2. 现为中欧国际心理机构咨询师3、职业精神科医师(中华医学会会员、北京医师学会会员)4、心理学作家(独立、合作撰写13本书籍,几百篇心理健康科普文章),在中国、美国、日本发表二十多篇专业论文。5、自1978年开始,作为中国大陆地区首批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临床医生,专职进行临床心理学专业工作。6、中国唯一一位既是心理卫生协会理事又是监事的在职心理咨询师。7、许老师退休后,受到全国数百家心理咨询机构邀请,许天红老师是一个做事非常认真、非常严谨的人,经过一年的仔细考虑筛选,2010年最终选择加入中欧国际心理机构,继续为全国非常多的来访者服务。8、“北京八大名医-会诊中国白领健康状况”的名医之一。在《北京青年报》主编的《别让工作伤了你》一书中这样赞许。

336 评论(15)

千年紫檀

其实心理学方面也是分好多流派的,比如比较著名的精神分析学派就是弗洛伊德等。行为主义的就是班杜拉,斯金纳等人还有几就是社会学上讲的比较多的认知心理学方面的,代表人物就是埃利斯和他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等。其他的还有一些。不过这几个是比较知名的,

334 评论(15)

yangdandan

引用自百科弗洛伊德

146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