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爱华会务
波伏娃称她是自己的灵感缪斯。 安德列·纪德、蒙泰朗、保尔·瓦莱里、路易·阿拉贡对她赞赏有加。 阿乙曾感叹:她已辞世60余年,然而我感觉,无论是她写的东西,还是她个人的活法,都在我的未来。 她是二十世纪法国最伟大的散文作家之一。 她是茜多妮·加布里埃尔·柯莱特。她特立独行,被女权主义者视为偶像。 她结过三次婚,虽然她是伟大的作家,却是糟糕的母亲。因为嫌女儿一天到晚粘着她,不惜把女儿送到英国读书,女儿一生都没得到过她的爱。 她一生不羁爱自由,她的丈夫曾经指责她四处留情,她并不在乎。她就是那个时代的热搜女王、带货女王,有她在的地方,从不缺少话题。 她擅长写婚姻生活和性,出过50多本小说,曾获过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她的小说《琪琪》曾被文森特·明奈利改编成电影《金粉世界》,并在当年奥斯卡颁奖礼上获得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9项大奖。她曾被选为龚古尔文学奖评委会成员,数年后更成为法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当选为评委会主席的女性作家。 要想认识20世纪的法国,柯莱特的小说就是首选,她的作品就是一本法国当代 社会 的百科全书。 她就是伍迪艾伦镜头下《午夜巴黎》的最好注解。 电影《柯莱特》并没有回顾她的一生,而是截取从1893年她与第一任丈夫“威利”结婚,一直到1905年,她与威利离婚以后,靠着巡回剧团跑生活这一阶段。 这要从柯莱特的第一任渣男丈夫说起。1893年的柯莱特刚刚20岁,待嫁闺中,她的父母显然想给她找一个好人家。 相亲对象,就是她的第一任丈夫威利。 口吐莲花、自命不凡,张嘴闭嘴就是艺术,对于涉世不深的柯莱特来说,这款文艺型大叔对于她来说,是很具杀伤力的。 更何况威利的身份还是一位知名大V。再加上一件从巴黎带来的小礼物,文艺少女就吃这套。 那个时候,两个人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对于这位在巴黎混得风生水起的大作家,柯莱特觉得自己配不上他。害怕自己乡下姑娘的身份,担心威利不是认真的。 但她也觉得自己被威利看上,是因为自己有着过人之处的。 这时的柯莱特是一种粉丝心理,是一位少女遇上心上人之后患得患失的正常表现。 1893年,他们二人结婚了。 这里,是她后来几年备受折磨生活的开始,也是威利的假面具被慢慢揭下的开始。 威利,音乐专栏作家,巴黎文艺沙龙的宠儿。 他把柯莱特引入了自己的朋友圈。就连他的朋友都很意外,这位情场浪子竟然选择了结婚。 而结婚对象是一个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乡下姑娘”。 “最难安定”,这个词显然没有台词来的精彩。 You have caught the slipperiest of eels.你抓住了最丝滑的一条鳗鱼。 有时候,英语骂人上档次还都不吐脏字。 用油腻的鳗鱼来形容威利再合适不过了。 不但油腻还能多情。在聚会里,把柯莱特抛在了一边,就开始四处social。 用他的话讲就是,聚会很无聊,他需要消磨时间,赶走无聊。 这仅仅是被抓包的第一次。 随着二人生活的继续,我们可以发现,这个威利好像说的功力远远>写的功力。 原来他有自己的影子写手-枪手。 他要写第一部小说,说的天花乱坠。既要阳春白雪,又能下里巴人。但是,小说并不是由他来写。 他找一位朋友代笔,再用威利的名字来卖,朋友只负责代工,商标是属于威利的。 在他的眼里,写作不外乎是门可以生财的生意。 他还不忘给枪手朋友画大饼,财源滚滚来~就连都在充当威利的枪手,还要模仿威利的笔迹。 现在先不判断威利是不是一个骗子,让我们接着往下看。这时,柯莱特就像是一个傻姑娘,以为自己可以拴住威利。 对于初到巴黎的她来说,举目无亲,身边就只有一个威利。 当然,他俩婚姻生活的初期是很幸福的,你耕田,我浇园。 但是一个柯莱特对于威利来说,显然是不够的。 家花没有野花香,其实我觉得他偷腥肯定不是一次两次了,但是这次他被柯莱特捉奸在床。这一次是严重警告,下回就是黄牌了。 柯莱特一怒之下,就跑回了娘家。 作为生活里的前辈,她母亲显然比她在对待婚姻的态度上要更通透一些。 当初她要嫁给威利,在那个时候,出嫁的女方是收不到彩礼钱的,不但收不到,还要出嫁妆。 而她家给不起嫁妆,她父亲怕自己的女儿嫁不出去。 她母亲是这么回答的。当她在母亲面前哭诉,这不是她想象中的婚姻。 她得母亲回答道。最好让婚姻适应你,这个自由、平等、博爱的地方就是不一样。 如果中国这样的家长多一些,就不会有那些宣传妇道的女德班了。 她跟女儿说,你很强大,你要相信你自己。 虽然威利是各大沙龙的宠儿,要想维护自己宠儿的身份,是要花钱的。 平时大手大脚,虽然有不菲的稿费,他的经济状况已经不容乐观了。 他做出一个决定,让柯莱特写小说,当然,还是以枪手的身份。但威利不喜欢柯莱特的小说,没有情节,修辞太多,总之就是没有卖点。 露骨才会大卖,少一点文学,多一点情趣。二人合写了《克劳汀》四部曲的第一部。 署名是威利。 书已经出版,一炮而红,整个巴黎为之倾倒,所有人都在谈论这本小说。他们不再还清了欠款,威利还为柯莱特买了一楼别墅。 这栋别墅并不是威利爱的礼物,顶多有一部分是。 他是想把柯莱特关在这写小说,借口是怕柯莱特不习惯巴黎的生活。 其实他是怕柯莱特说漏了嘴,让别人知道小说并不是他写的。就这样,《克劳汀》四部曲一部接着一部出版。 他俩的关系就在期间慢慢发生了变化,他俩俨然成为了一对商业CP。 要是在现在,威利可以开一间4A广告公司。 因为他们实在太会营销自己了。 他俩在当时的巴黎火到什么程度呢?这么说吧,杂志封面上到处是他们的身影。 她剪的发型,大家都会剪;她穿的衣服,大家都会穿,整个一个带货女王。 这些不过是假象而已。 他俩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必须要大撕一场的地步。 因为柯莱特想要署名权,但是威利不同意。他的说辞是,威利已经成为了一个大IP,并且女作家不卖座。 在他看来,如果没有他,就不会有“克劳汀”,他是“克劳汀”之父。 他还信誓旦旦地拿着原稿,表示克劳汀这个角色,自己是有贡献的。 为什么总是看威利眼色的柯莱特觉醒了呢。 这就要往前说。 当二人还是商业CP的时候,他们遇到了一个富商的太太。 这位太太显然对柯莱特很有性趣。发生了什么,我不讲,大家应该也猜到了。而威利想让他妻子把这段情愫当做写作的素材。 不但如此,他还加了把火。 他也去勾引了那位富婆,这三位在某程度上玩一把颅内三人行。 这位太太当然不想,自己的经历被写到小说里,所以她让自己的丈夫出钱买了小说的版权。 并且把小说给烧掉了。 出版的书烧掉了,原稿却没有烧掉。 威利转手就把版权卖给了另外一家出版社。 这营销案例简直是经典啊。 这时候,只是在柯莱特的心里激起了零星的火花。 下面的这位出场,才真正燎了原。女演员“Missy”,发型是男士的,着装也是男士的,用现在的话讲,一个铁T。 她特立独行,她的一切都让柯莱特着迷。 Missy自由,独立、强大,这些柯莱特统统没有。 Missy也点燃了柯莱特心中对于自由的向往。 就像Missy说的,柯莱特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她定义了一类人,她为那些界于少女与女人之间的女性发声。 虽然现实中的她与Missy同居了一段日子,但她却对女权运动不以为然,她曾在书里说过,男人就是她的朋友。 这点从她一共有三任丈夫也可以看出来。 对于她而言,女人就应该自信、强大,她用自己的文字、生活方式、处事态度,告诉全世界的女性要为自己而活。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