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吃吃
还记得2个月之前企业招生一名新朋友,刚工作2个星期,一天早上忽然在微信群破口大骂,说大家都欺压他,没有一个好人,在群内大骂一通后,愤而辞职。之后问明白缘故后才知道,由于一位老员工分配他持续三天都夜班。
由于此外2个朋友临时性休假,只有分配这一朋友临时性连上三天夜班,征求领导干部的允许后,才分配这名新朋友连三天上夜班。这名新朋友在没有掌握清状况下,觉得朋友在欺压他,决然决然的离去企业。
大家在职人员场多多少少都是有心态,在我们回忆这种闹脾气的界面,大家实际上能够很清晰的搞清楚,大家的坏心态到底是怎样造成的。只不过取决于一点:以自身为核心。
实际上 大家总是有这种的觉得,坏心态造成的方法步骤是如此的:自身讨厌的事儿→自身的观点→造成坏心态。但实际上 啊,大家的坏心情的造成压根就没有历经“自身的观点”那一步,仅仅由于自身讨厌,就造成了坏心态。
因此 ,坏心情的根本原因,并不取决于那件“自身讨厌的事儿”,只是取决于“自身的观点”。换句话说,在我们能认清“自身的观点”时,也就控制住了心态
这一世上的人,没人喜爱坏心态,就算是自身,当自身身边的人发生了坏心态,你的第一念头是啥?避开!因此,初入职场中的坏心态,产生的不良影响有什么呢?
1、丧失领导干部的器重
假如说领导干部之前很器重你,但当他认识到你的坏心态后,并且又无法更改,那麼领导干部将不易再器重你。哪一个老总想要在自已身旁放一个炸弹呢?
2、丧失朋友的信赖
在职人员场上,坏心态的人通常是没有朋友的。前几天我的发小仍在和我讲到她们企业的一个朋友,每日都在办公室埋怨、闹脾气,如今公司办公室没有一个人想要理他的。
3、顾客的外流
你觉得,一个坏心态的人,能吸引顾客吗?
4、职业发展令人担忧
一个连心态都控制不住的人,又怎能有着好的职业发展呢?能管理自己心态的人,才可以掌握自个的职业发展。
那么我该怎样在平时的日常生活或初入职场中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呢?
1、接纳自个的心态
每个人都说,我们要接纳自个的有缺憾。而我讲,我们要接纳自个的心态,不论是好心态或是坏心态。有一些心态是难能可贵,而有一些心态是在后天性的发展中,或被四周环境危害,或者性情要素。
我们要清楚的是,大家并不是圣贤,全世界的每一个人全是平常人,都是有自身的心态。因此,大家第一步要做的是,认可并接纳自个的心态。这也是很重要的第一步。
2、再次审视自己的观点
上边我讲到,坏心态造成的方法步骤是:自身讨厌的事儿→自身的观点→造成坏心态,殊不知大家通常会绕过自身的观点,因此坏心态也就顺理成章地形成了。那麼,这一步大家就需要再次思考“自身的观点”,而不是要去更改那件“自身讨厌的事儿”。
再次审视自己的观点,就需要大家学好理性的思考全部事情的原因,而不是以偏概全。就例如,顾客给大家提了许多规定,这也是大家“讨厌的事儿”,而“自身的观点”,非常容易感觉这也是不科学的,因此就造成了“坏心态”。
可是,大家还要学好换位思考一下一下:为何顾客会提到那样的规定?假如自身是顾客,是否会也是那样的规定?在我们干了充足的剖析以后,大家会发觉,“自身的观点”通常会有一种成见,这类成见也是在保护自己的使用价值。
3、多思索,多歇息
历经我亲自实践经验证明,有一个好的歇息,更不容易引起心态难题。实际上 ,在我们睡不好的情况下,通常会有一个不太好的情绪,如同大家早上醒来的“起床气”,便是因为没有歇息好致使的。
此外,思索也可以有利于自身调节情绪,学好去思索心态造成的缘故,学好正确看待自身的心态。
只愿每一个初入职场人都能正视自己的心态,做心态的主人家,你需要坚信,能管理自己心态的人,才可以掌握自个的生活及其职业发展。别让坏心态,耽搁了自个的职业生涯。让自已真真正正变成 心态的主人家!
瞳言無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越是能控制内心情绪的人,越容易取得成功。图片掌控情绪,方能掌控人生很多人认为,将喜怒哀乐表现在脸上,是一种真性情的表现。但实际上,过多的情绪,不仅会分散人的注意力,而且还会干扰人的行为,影响工作效率。美国心理学家特瑞斯曼教授指出,情绪会影响一个人的专注程度。在不专注的情况下,人们只能够对事物的个别特点进行认知;而要想看清事物的全貌、做出正确的选择,必须对一件事情保持专注。也就是说,情绪会干扰人们对于事情的认知。受情绪影响越大,越容易产生认知上的偏差。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在面临重要的考验或选择时,紧张和焦虑往往会出来“捣乱”。如果在这个时候,一个人不能够及时的控制自己的情绪,那就很有可能表现失常。反之,如果一个人能够调节自己、掌控情绪,那么他就能专注于事情本身,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可见,掌控了情绪,也就掌控了行为;掌控了行为,也就掌控了人生。图片真正优秀的人,早已戒掉了情绪约翰·米尔顿曾说:一个人如果能够控制自己的激情、烦恼和恐惧,那他比国王还厉害。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是控制好了情绪,他就相当于掌控了天下。因为,他再也不会受制于任何外在的事物,能够心无旁骛地追逐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优秀的人,往往都有这样的大格局。日本实业家稻盛和夫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出任日航董事长的时间里,凭借着独一无二的个人魅力和高超的经营理念,他把一个濒临破产的航空公司,打造成了享誉世界的著名企业。稻盛和夫说了一句话:成功,不要无谓的情绪。其实,在出任日航董事长之前,稻盛和夫就已经在事业上取得了足够耀眼的成就。很多人都担心,如果他接了日航这个濒临破产的烂摊子,很可能会晚节不保。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但是,极富胆略的稻盛和夫没有被重重的困难给吓倒。他始终牢记的只有一件事,如何达成日航的经营目标。而且,从上任的第一天起,他就反复向员工传递这一信念:向目标看齐,而不是被困难吓到。最后,在全公司员工的共同奋进之下,日航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很难想象,如果稻盛和夫一开始没有戒掉畏难情绪,日航能否有后来的成就。越是成功的人,越懂得戒掉情绪的重要性。图片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情绪大师既然掌控情绪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所在,我们应该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呢?情绪管理大师加勒特·克莱默说到:控制情绪,关键在于转换自己的思维。一直以来,我们都习惯于“向外看”。比如,我们会把负面情绪归咎于不公的待遇、糟糕的关系等等。但是,这些“外在”事物果真有真实的影响力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为什么面对不同的境遇,有的人会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心态呢?因此,并不是外在的事物左右了我们的情绪。实际上,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才是决定我们情绪的关键——视角变了,事情的性质也就变了。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你是否有些不喜欢情绪化的自己?或者看了很多大道理,付出了很多努力之后,依然不能很好的掌控自己的情绪?在人格心理学中,情绪化是大五人格中一个重要的维度,主要反映个体情感调节过程及体验消极情绪的倾向。无论是保持个人内心的安宁与幸福,还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离不开愉快的沟通和日常交往,也就离不开较高的情绪稳定性。但是生活中,很多人却做不到情绪稳定,当他们身处某些特殊的场合时,他们情绪如暗流涌动,而当情绪到达一个临界值,则少不了情绪发泄一番,轻则独自“蓝瘦香菇”,重则摧毁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关系。情绪化的人是怎么一步步被情绪俘虏的呢?其实,每个情绪化的人都有着专属于自己的情绪引爆点,它们有可能是自卑心理作祟、焦虑感的逼迫、依赖得不到满足等等,当这些“死穴”被他人碰到的时候,他们的负面情绪就很容易被高度唤起。情绪稳定性是人们平衡自卑、焦虑等负面情绪的能力,情绪稳定性强的人在人格特质上占有较少的负面情绪引爆点,而且他们对于自己的这些“火药桶”的位置也更清楚,因此他们更能妥善处理自己的潜在情绪。图片汉斯·艾森克(Hans J. Eysenck , 1916—1997),英国伦敦大学心理学教授,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他做了大量关于人格、智力、行为遗传学和行为理论等方面的研究。他主张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看待心理学,并以此角度研究人的人格类型和情绪特质。今天向你推荐的《艾森克情绪稳定性测验》被广泛用于测验人们的情绪稳定性并被公认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共分为7个分题组,可以用于评测被试者是否存在自卑、抑郁、焦虑、强迫症性、依赖、疑心病观念和负罪感等负面情绪敏感倾向。还有助于测试者了解到自身情绪产生的原因,在测评报告的最后,还会向你介绍一些与情绪有关的科学机制,以及提升情绪稳定性的建议。
婷婷1029
孩子情绪如何管理,10个技巧帮你解忧教会孩子学会情绪管理,是家长进行儿童早教时的重要一环。为此我们分享下面这篇文章,一共收集了10个技巧让家长顺利成为宝贝的情绪管理教练。1帮助孩子认知情绪管理情绪的第一步,就是能识别出自己的各种情绪。我们可以随时指出孩子的各种情绪:激动、失望、自豪、孤独、期待等等,不断丰富孩子的情绪词汇库。现在很多家长都能有意地去跟孩子共情。其实,共情的一个功能就是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当时的具体感觉。需要提醒的是,有时当孩子很生气时,他会对这种情绪识别也很反感,完全不听。我们可以先让他自己冷静下来,等孩子平静后,再回过头来跟他聊聊刚才的感受。孩子能识别出的情绪越多,他就越是能清晰地表达出来,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这就是处理情绪的开端。能表达,他才能沟通,才能想办法。有时,只需表达出来,情绪就解决了。2跟孩子一起品味美好事物前面讲积极情绪时说,我们应该刻意地多去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这样给自己增加积极的元素。具体该怎样做呢?品味美好,有很多方法。比如,随时给孩子指出值得品味的各种细节。生活中的点滴很容易被忽视略过,我们指给孩子看,就是在延长这些瞬间、扩大这些细节。每天放学时,我们常常看夕阳的颜色。有时是粉红的,她就说是草莓味的;有时是金黄色的,她就说是橙子味的。这两天刚下过雪,我和女儿回来时,路上都是冰,很滑,一路走得很艰辛。她倒是很乐观,说灌木丛上都是棉花糖。我们又一起感受脚下的碎冰。我们想象一个冰雪王国,想象自己住在里面。她发现薄冰下面有气泡,就去踩踩,气泡就动一动。我又抱她摸树上的冰挂……我希望她忽略路不好走的事,把这些点滴的美好存到心里。品味美好的另一个方法是,存储记忆,延长美好。就是说,给好事拍照、录像、写日记记录、存档,经常跟孩子一起看,回顾这些美好的瞬间。另外,要提高品味的质量,就要培养孩子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地做事情的习惯。现在的生活节奏快,小孩耳濡目染,都能跟大人学会做事情时合并几件事,这样似乎提高了效率,但实际上养成了分心的习惯。专心地吃饭、打电话、走路,我们都可以从中感受到更多。品味美好的另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分享。我们都知道,不能强迫孩子去分享。鼓励孩子主动分享,他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小孩之所以有时不愿意分享,是因为他对所有权还缺乏安全感,逻辑思维能力也有限,对环境感到不可控、难以预期。这些大人都要理解。其实很小的孩子也可以有主动分享的行为。我女儿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们经常互相分享吃的。在家里,吃水果她都能先给大人分一圈,有什么好东西她也主动拿给大家看看,虽然有时很有保留的样子——只给你看一秒就收回去了,或是只许看不许摸。分享好东西,把美好加倍,我觉得这是存在于人的天性中的。孟子教育齐宣王:“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齐宣王都承认,跟人共同欣赏音乐更好,而且人越多越好。3随时肯定正向的性格和品格前面列出了24中积极的性格和品格,其实还有更多没有列出来的,比如信任、平等、尊重等等。我们平时少看孩子的所谓缺点和错误,以及能力上的种种不足,多去发现孩子这些优秀品格的表现,一旦发现,就及时肯定,这样久了,孩子就会更多地朝这些方向去发展。现在的家长们对能力上关注过多。我们可以这样想,孩子长大后,哪样能力有机会得到发挥,这很难说,但好的性格和品格却是处处有用的。能力有可能被埋没被荒废,但性格和品格却永远不会。4对成长感的识别和强调我发明了这个词:成长感。我们成年人都会在发现自己有所成长时感到欣喜,对于孩子来说,成长就更是他们的全部,所以更加重要。每当孩子有进步时,我们及时指出来,让他看到,告诉他,你记得不,你去年、上个月还是什么样呢,现在都可以做到这样了!进步、提高、成长,这是最能体现孩子自身价值的。随时抓住时机,发现具体的进步,告诉孩子,今天的你比昨天的你更优秀!5培养兴趣爱好,提供投入做事的机会对兴趣爱好的培养,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心理学家发现,一个有着成熟的兴趣爱好的人,他们对新事情更感兴趣,学习能力更强。因为他们的学习更是出于内在动机,他们有更顽强的意志力和激情。我觉得,兴趣爱好的作用,除了益智、陶冶情操、休闲等等,它还可以像一个心灵上的朋友一样,让人在欢乐时去跟它分享、忧伤时跟它倾诉。另外,它或许还能给人提供一个新的身份,让你有更丰富的人生体验。比如,你是一位教师,但走出教室,你或许告诉别人你是一个烘焙高手。但是最重要的还不是这些。兴趣爱好能给我们提供一个让我们能全身心投入去做事情的机会,这种投入的感觉非常宝贵。有心理学家把这叫“酣畅感”,据说这是一个快乐的重要来源。当你做你爱好的事情时,你全神贯注,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的存在。庄子几次描述过这样的情形。按照他的说法,这时你与“道”相连通,所以会有鬼斧神工的发挥。而达到这种酣畅感的秘诀是,你的技术和挑战达成一种微妙的平衡。就是说,你做的事情的难度刚好跟你的水平相当。当然这个事最好是你喜欢做的。不过话说回来,很多时候,即使中性的事情,比如写作业,如果能力和难度程度相当,我们都会享受这个过程。所以我们回过头来想想,应该选择哪些事情给孩子去做。我们出于爱心,总想给孩子更多的享受。但是,让他被动地享受,比如看电视、吃东西,他的乐趣也有,只是这些乐趣肤浅、短暂。而稍有点挑战的事,他反倒更能投入。难度如果过大,他就又没了兴趣。其实小孩在玩游戏时,常常就能体验到这种酣畅感。我女儿玩时,如果我问她吃不吃苹果之类的话,通常她完全听不进去。所以孩子投入地、自由地玩,这非常有价值,我们要多鼓励,少打扰。孩子大一些之后,做事往往就参杂了很多功利心,有了压力,难以全心投入。现在很多的兴趣班更是把兴趣变得没趣了。我们家长要多反思自己在其中的作用。6给孩子“心理玩具”心理玩具,这也是我随口发明的词。心理学家在做提升幸福感的干预实验时,有一些看似很普通、有点幼稚的做法,比如,记录下来当天发生的好事,并解释为什么你感觉不错;写下能展现你好的一面的事情,每天去温习。据调查,每天写下三件让你感觉好的事,这个做法效果很好,效果的持续时间也长。我们自己也可以这样做,也可以引导孩子这样做。我们可以在情绪有些低落时,把这些好事当作心理玩具,拿出来玩味。我们也可以每天睡觉前或在其他空闲时间里,没事就在脑子里整理自己的这些好事。大家可以试试。其实这就是在训练我们转念的能力。我们可以抽空跟孩子一起想好事。我们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漂亮的本,专门记录他的好事。或者给他准备一个小白板、做个展示墙,随时记录。或者给孩子准备一个好事宝盒,把能引起美好回忆的东西或照片,都存在里面,有空就倒出来看看……这个心理玩具除了好事,还可以是让自己看到全局、看到宏观的一面,看到thebigpicture。比如,当你为孩子的一点小事生气时,你可以跳出来想:总的来说,他是个好孩子,我是个好妈妈,我工作还不错,生活各方面都基本满意……然后再看刚才的事,就能比较冷静地看待了。培养感恩、同理心、宽容等品格以及乐观的思维习惯我们家长自己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真是很大的。有时我感觉女儿会有点抱怨,我趁她还没说呢,就自己开始感慨好的一面,表示很知足,她的想法也被带过来了。其实我觉得更多的时候,小孩倒是比大人更乐观,更少消极的评判。有时大人会以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孩子本来还没有任何不满情绪呢,听大人这么一说,马上就消极了。所以家长言行要慎重,别急于评价下结论,多等等,多观察。我们自己评论的话里多一些感恩、同理心、宽容和乐观思维,这就是好的教育了。我经常会在睡前跟孩子一起回顾这一天的事情,其中除了总结她的进步,再就是想想有哪些好事,哪些我们要感到知足、感恩的事,然后展望美梦,再开开玩笑。对于大一些、上学的孩子,我们可以让他偶尔写感恩日记、写好事日记(让自己开心、自豪骄傲的事)。不必天天写,那样他会反感,不好坚持,可以一周写一两篇。或者让他自己每天睡前回顾这一天值得感谢的事、让自己自豪骄傲的事。我想,做这些远比批评他的缺点更重要。7不做情绪绑架我看到有的专家告诉家长,跟孩子说:“你那样做,妈妈很生气”、“那样做,妈妈不喜欢”。我想家长应该尽量少这样去说。我们大人正常的情绪反应,可以让孩子知道,不必刻意掩饰。我们可以生气。但是如果总是用家长的情绪去管教孩子,这不是好办法。总这样说,孩子会觉得他应该对大人的情绪负责。他会忘记遵守规则的本来的意义,也容易有很多不必要的自责和内疚。正确的方法是,让孩子看到他的不好的行为会有怎样的不好的结果,让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对家长的情绪负责。有时候女儿哭闹之后,等她情绪好了,我也偶尔跟她说,你知不知道,你哭闹的时候,我真的很烦。不过关键的是,你这一哭,耽误了自己的时间,你早点过来吃饭,吃饱了就高兴了,就可以多玩一会了,是不是……教给孩子,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负责。而我们家长也是,也要对自己的情绪负责。如果我们因为跟孩子无关的事情有消极情绪,那就跟孩子说,妈妈这会心情不好,因为别的事情,所以妈妈先自己待一会,等情绪好了,马上就跟你玩。这样,孩子也可以学会,当他有不好的情绪时,他也会自己冷静一会,练习自己去处理。他也会知道,有不好的情绪不是什么错事。8接受孩子的消极情绪前面谈的多是关于积极心理的建设,下面谈最让我们头疼的消极情绪的处理。对于孩子的消极情绪,我们不要去否认、压制、贬低、怀疑,不要说“这有什么可怕的”、“你不应该感到失望”、“你没有理由生气”等等,而是要帮助孩子去接受、识别,然后再教给处理办法。教给孩子管理消极情绪的前提是,我们自己要能从容去对待。我们会发现,做到这一点真是有难度啊。为什么这么难呢?因为,当孩子发脾气或有其他消极情绪时,我们的本能反应是——又有来麻烦了!你敢跟我对抗!我的教育怎么这么失败!你得长到多大才能会……!我付出这么多,你怎么能这么对待我……于是我们浑身冒汗血脉喷张……我们处于这样的状态,当然就不能指望孩子能平和下来了。要改变这种反应,首先要认识到,消极情绪对孩子是有益的,是他认识自己、提高情商、学习成长的一个好机会。它是中性的,不是坏事。把它当作一阵风吧,控制好,甚至利用它去发电、放风筝。其次,要尽量把孩子的行为和情绪跟自己的分开。自己的劳累、抱怨、委屈,自己去解决。别做不合理的挂钩。我女儿惹我生气时,我就这样开导自己:一方面是因为她就是个孩子,就这样;另一方面,反思自己管教上有哪些不足,还可以做哪些改进,她是我教育的结果,跟谁抱怨呢,自己多提高就是了。我想,如果家长少一些受害者的思路,多想该怎样提高,这也会帮助我们控制情绪,少生气。然后再告诉自己,我当然可以不完美,做不到的,努力提高就是了。只有当我们自己接受了孩子的消极情绪,我们才能做到不去否认、压制、贬低、怀疑他的情绪,并且教给孩子去接受他的情绪。9给孩子自己处理消极情绪的机会孩子发脾气,我们本能地想救火。如果认识到消极情绪的意义,我们就知道,不必急于让情绪消失,而是要尽量给孩子机会,让他感受、识别,同时自己锻炼着平复下来。他每自己平复一次,他的情绪控制能力就得到了一次锻炼。当然对于两岁以下的孩子,家长还是应该用转移法先去哄好,然后再讲道理。所以,现在我对孩子哭闹的方法是:在发现她有点情绪,可能会发作时,如果她不需要我的帮助,我常常找个借口躲开。我发现通常我一走开,她自己很快就没事了。当她真的发作起来时,再回来。有时啥也不说,摸摸头给她擦眼泪。如果我自己也生气,或者她拒绝我接近,那就捧本书待在旁边。如果是她特别不讲理的事情,我就义正言辞地说几句。这种慷慨陈词也有用,能帮她看清自己行为的后果,看到引起的反应,当她自觉理亏时,理智就开始恢复,就战胜了情绪。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家长自己能保持中性态度,这会帮助孩子更好地平复情绪。有很多情况,孩子是被家长的坏情绪火上浇油,愈演愈烈。10教给他处理消极情绪的办法宣泄法:比如打沙发打枕头(当然对于爱打人的小男孩慎用)、撕纸(其实这些宣泄法背后的道理就是,要以破坏性最小,不影响别人的方式发泄情绪);倾诉法:找人聊天、写日记、随意画画;镇静法:数数、深呼吸;转移法:看景色、听歌、运动、做自己的爱好。还有就是前面写过的那些能引起积极情绪的方法,比如想好事、品味美好等等。然后,当自己冷静一些之后,教给孩子去分析思考,想想刚才的情绪是怎么回事,是什么引起的,以后可以怎样做才能避免那种情况,下次再有类似的情况,该怎么办。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对于消极情绪,要多分析多思考,去想办法,这样有利于化解情绪。但是对于积极情绪,则尽量少分析,多去感受,把它作为一个整体去感受。好事,有时分析太多,好的感觉反倒没了。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