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chacco要加油
这个看情况,按理来说贵一点的资历应该也好一点,能力强一点,如果是心理不太健康的最好选好一点的心理医生,也就是贵一点的,不过也要注意可能有些人弄虚作假,故意收高费能力还差

猪宝0517
一、你觉得你有,并不代表你真有。社交恐惧症的症状会有:
生理征兆:流汗、心悸(心跳不规律或过快)、口乾舌燥、脸红、颤抖,这些都是焦虑的明显反应。此外,患者也可能感到呼吸困难,严重者或许会恐慌发作,并发更多像是呼吸短促、胸痛,以及晕眩等生理不适。
心理征兆:面对社交场合,患者不自觉地担心过多,也许会不断想起过去的社交经验,在内心鞭笞自己;或许患者早已发觉这些征兆,但每每身临社交活动,仍倾向逃避,或是诉诸酒精舒缓焦虑,但渐渐地这些习惯会衍生出更多麻烦。
可以去网上找一些测试,这里我就不给你提供了,测试看自己的社交恐惧症程度。
二、你想治愈自己,这个很重要,说明你想改变,不敢去见心理咨询师,那么可以先尝试自己的一些方法看有没有用,楼下那位复制文字的一些技术可以尝试。但前提是,你要先了解自己和了解这个社交恐惧症才能真正战胜它,自己到底怕的是什么,到什么程度了。推荐你看下这篇文章,文章比较简短,对你有帮助!自我调整改善社交恐惧症,认识它才能战胜它!
想要改善社交恐惧,可以从以下几点去思考和着手。(以下是该文章内复制的~)
①、仔细思考、观察是哪一种社交场合、想到什么事情会让你焦虑?
②、强制自己正面思考,别总把事情想到最坏。
③、对自己说:别人偶然看你一眼并不代表什么,别想太多。
④、从兴趣和擅长出发。一般来说,只要尝试踏出家门,社交其实没你想得那么难;如果你迟迟无法下定决心,不妨从有兴趣的主题着手,如果喜欢电影,就从参加电影分享会开始,先听别人分享,一开始不需要逼自己发言,渐渐地,自己也能掌握与人相处的节奏。(以下开始是手动打的)
如果考虑好了想走出来,战胜社交恐惧症、战胜内心的那些自卑,推荐可以做催眠疗愈改善,湖南地区的荣新奇教授做催眠比较擅长这类对社交恐惧症、自卑等心理问题的干预,可以了解一下。说了那么多,只为你能早日战胜社交恐惧症,加油!
请叫我癸小亥
第一招:空椅子技术在家中摆放几张空椅子,一张代表“我”,其他的代表你所害怕交往的人如父母亲、同事、某异性等,想象一个你们交往的情景,你一会儿坐在“我”的椅子上扮演自己,一会儿坐在别人的椅子上扮演别人,向“我”说话,体会对方的心理状态。这种游戏似乎很可笑,但如果你能在家中忘情一试,必可逐渐获益,而且角色模仿得越像,表演越彻底,消除恐惧的效果越好。第二招:系统脱敏法先主动与亲人和较亲密的朋友交谈,尽量选择轻松愉快的话题,慢慢地要求自己抬起头来看对方。接着强迫自己每天到人多的地方去,看看人脸至少15分钟,最初每天一次,以后增到每天2次,一开始你可能会内心慌乱,周身出汗,不敢抬头,但一定要坚持,反复默想这没什么可怕,利用深呼吸进行松弛,从而克服恐惧情绪,并记录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克服。只要你咬牙抬头看人后约5~7分钟,恐惧情绪便会逐渐减轻。以后便可逐渐增多到人群中去的次数,并延长看人的时间,当你见人恐惧的现象消失后便应逐步恢复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正常地与人交往。第三招:精神胜利法在你准备开口说话前,先给自己打打气,坚信自己的表达能力,并默念:“我一定能行”、“这没什么了不起的”等等,从给自己足够的信心来开始你的讲话。第四招:想象放松法想象最想见的又怕见的人或想回避却回避不了的人突然出现在你面前,体验紧张的情绪,然后进行放松,反复多次后,便可把这种适应扩展到现实中去。第五招:健忘法如果你原来的说话经历中有过什么不愉快的记忆,那么你需要做的就是——忘了它,让它永远消失在你的记忆力里,不再让它对你产生消极的影响。第六招:注意力转移法在社交场合,不必过度关注自己给别人留下的印象,要知道自己不过是个小人物,不会引起人们的过分关注,正确的做法是学会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要做的事情上,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当心理过于紧张或焦虑时,不妨给自己一些这样的想法:再坏又能坏到哪里去?最终我又能失去些什么?最糟糕的结果又会是怎样?大不了是再回到原起点!我脸红大不了红得像块红布;我心跳有什么了不起,我还想跳得比摇滚乐鼓点还快呢!想通了这些,一切就会变得容易起来了。结果呢,人们会发现实际情况远没有原先想象得那么严重,于是注意力就被转移到正题上了。第七招:自我暗示法所谓积极的自我暗示,是通过主观作用使内心产生良好预期的一种自我刺激过程,它的特点是不要在行动之前就去体验遭受失败后的情绪,即使在不利的情况下,也要鼓励自己信心百倍地去面对,常用“我行”、“我能”来鼓励自己,而不是用“我不行”、“我不能”来低估自己。用积极的思想、语言来不断地提示自己,克服悲观、沮丧和恐惧心情,使人精神振奋。如果你能在社会交际中,给自己来点积极的心理暗示,善于创造和运用外在的激励因素,增进自己的信心,相信你的沟通能力一定会大有提高。第八招:做话题的“主人”在交际中,你不妨尽量选择你所熟悉的话题,争取主动说话的机会,做话题的“主人”,这样才会让你更加自信,摆脱交际的恐惧
popo小婷婷
化妆不是不务正业。化妆现在在生活里很普遍,基本上人人都会化妆。现在很多职业也都要求化妆,最基本的服务员还有卖衣服的,都要求化妆。所以能够学会化妆也是很厉害的。
大学里也有很多人化妆,化妆不是不务正业。化妆只是一项基本的技能,所以每个女生最好都应该学会。这样不仅可以愉悦自己的心情还可以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大学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学府,在大学里学习并不是最重要的,现在都注重全面发展,所以在大学里最好学一点其他的东西。大学里面的业余时间也比较多,在下课无聊的时候,你就可以加入一些社团,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
大学里化妆的女生也很多,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大一就是美容院。所以大学女生化妆并不是不务正业。有一项化妆技能也是特别厉害的。大学里面的礼仪队就要求女生化妆。在大学里学会化妆,也方便以后找工作。
任何事情只要自己愿意去做并且不后悔去做就好。化妆是没有什么坏处的,只要你有足够的时间去化妆。化妆品尽量买好一点的。如果上课的话,最好是化淡妆。因为画浓妆,可能会引来别人对你异样的眼光。如果你平时很忙的话,那我建议你最好不要化妆。因为化妆真的很浪费时间,你可以在星期天出去逛街的时候化妆。晚上和男朋友出去散步的时候也可以化妆,总之,你要合理和分配好化妆的时间,不要让它浪费你的任何一点儿时间。如果到了大三和大四,我建议你最好是忙学习。
whippedcream
现在社会已经不像以前了,女孩子不化妆可以被接受,现在几乎都是人人会化妆!遥想我们那个年代,化妆只是画画眉毛,涂涂口红。比起现在,琳琅满目的产品,真是羡慕中又觉得自己未必能驾驭,一定需要学习和练习!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不是大学学习和练习化妆,那恐怕不是提前到高中就是推后到工作了。卡到这里你会发现这个问题如此的简单!
我记得有个问题是高中女生有必要化妆吗?很多人答没有必要,我也基本同意,因为青春的美丽是任何化妆品都比不上的!而且高中学业中,压力大,相对来说任何事情都会成为额外的负担。
那么工作后再学习和练习行不行呢?我觉得也没有什么不行的,只是,工作时期已经是需要化妆的阶段了。尤其对于很多职业来说化妆是刚需,比如行政、银行柜员、金融工作人员等等。你怎么知道自己就不会去那些岗位工作呢?
大学期间,很多女生都开始化妆了,也是最好的融入集体生活和互相帮助评价和成长交流的机会,简直是完美的练习时间。
不仅仅是化妆,整个的形象管理,找到自己合适的形象定位也是大学时期的必修课,这样能够应付我们今后进入社会后的一个社交需求,培养健康和自信的心态,使得我们可以更好的进入未来的社会生活。
喵小贝贝
大学生化妆并不是不务正业!
大学这个平台对我们来说是相对自由化的,我们可以免去老师对我们在生活方面的一些约束。而化妆这种事情不但不是不务正业,还是一般的职业素养问题。
首先,在大学里的我们大多都已经成年了,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每天去面对很多人包括老师的时候,化一点淡妆对大家来说可以说是互相的基本尊重。如果我们每天蓬头垢面,或者说全素颜出现在这个生活圈内,大家也是很不想和你互相交流的吧。
以后我们进入了职场就会明白,在上班工作的时候化化妆去见其他人,是对其他人最起码的尊重,因为这代表了你的形象和公司的形象。在大学里化化妆也可以为以后打打基础。
我们在大二时候的管理学老师是从英国威尔士皇家学院毕业的,他还是个律师,心理咨询师,硕士研究生双学位。他用自己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大学里成年之后化化妆其实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也是一种职业素养。相反,倒是不赞成每天纯素颜出去的同学们。
在我们中国,很多大学生上课都是很懒散的,大家上课的服装也并没有什么统一要求,或者说有专门的人来教。但是在外国,你会发现,他们的大学生,那些学律师的都是穿着律师袍去上课的。学管理的学生都要穿西装打领带去上课,这是一个人在一个时间阶段最基础的职业素养问题,并不是特立独行的表现。
这样的事情和大学生化妆其实是一样的,我们每天要出门上课,见到我们的教授或者专业老师,化一点妆也是对他们最基本的尊重。大家都以自己好的一面来示人,这样不是更显正经吗?怎么会是不务正业呢!
小小亦儿
说到修行这个词,你会想到什么? 苦行僧?出家人?还是头上插着发簪的穿着长袍的道教徒? 我会想到自己,想到自己想要从事的职业。人生可谓是一场修行,可是又有多少人在修炼自己呢?又有多少人在过了30岁还在不断学习呢?如果问你见过中国哪里爱学习的人最多,那我想说的是深圳。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哪种职业是能督促你活到老,学到老的。那一定会有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每个来访者也是不同的个案。每个时代有不同的心理,每个年代有不同的病。请问,如果你要靠这个职业吃饭。是不是要随时更新你的知识库呢?当然,如果你想安逸,对不起,这个职业不适合你。 心理咨询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心理咨询师,前知古人,后知当下。心理咨询师,既懂心理,又懂药理。心理咨询师,要擅提问,还知礼仪。心理咨询师,需懂沟通,还会套路。心理咨询师,须明危机,还了防护。正所谓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打得了虎还降得了孙二娘。 心理咨询师,一个高薪职业。有老师告诉我们,300块钱一小时的咨询师就别做了。要做就做2000块钱一小时的。再或者,你可以按照来访者财产的百分点收费的。哇塞……如果遇到一个首富,哪怕拿财产的一个点,我也发了,是不是又紧张又兴奋呢? 哈哈,做做美梦也是不错的。不过我们还是要回到现实。看看自己,修炼到宝塔第几层了。 刘志雅老师的课上,让我印象最深的,最有感触的就是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的几要素。要做到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这五个词是不是很熟悉呢?对,很熟悉,但是真的要做到,那就是一场长期修行。 首先说尊重来访者先要做到完整接纳,也就说不管对方是个同性恋还是个丑男,不管对方是有狐臭还是浑身有刺鼻的香水味,不管对方是举止优雅还是言行粗鄙我们都要做到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轻视来访者。或者说,遇到一个社会地位比你还高的来访者就奉承他。我问我自己,现在的我能做到哪一点?我能做到不阿谀奉承,但是每天早上坐地铁,我闻不了别人身上的异味,听不了别人的大声喧哗。看到路人中有人穿衣不得体的,我都要别扭半天。试问,如果我的来访者是这样的,难道就因为他付钱给我我就能接受了吗?也许你觉得为了钱能做到。我却不以为然。心理问题根本的原因就是不适应,来访者心中有冲突,咨询师内心对来访者不适应,请问你又如何有足够的能量去帮对方解决他的不适应呢? 问完自己,我默默地把自己定的长远计划又往后拉了一年。以前我经常跟我的学员说,生活即工作,工作也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接待来访者是咨询师生活中的一部分。问题从生活中来,而我们又要回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在生活中磨炼自己的内心,才能有更大的能量去解决来访者内心的问题。 后来,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一个个行人跟我擦肩而过。我一个个去观察他们的行为特征。我问自己哪些我能接纳,哪些我不能。能,是能接受到什么程度?不能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当找到自己内心的冲突时,很多问题也就能迎刃而解了。接纳不了别人抽烟,是因为我讨厌自己身上有异味。我换了个角度想,如果我把这些臭味当成人生中的挫折一样难以避免。似乎接纳的心又升级了一层。所以我相信学心理学的人都有一颗不断完善自己的决心。 做到了完整接纳,我们还要以礼相待。说到礼,我就能联想到很多,穿衣得体是礼,化妆描眉是礼,举止优雅是礼,平易近人也是礼。仪容、仪表、仪态,这些礼仪已经是最基础的了。在第一次听心理学的课程的时候,岳晓东教授就说过做咨询师的人,着装要得体。我自认为自己着装还算得体。但是从着装上我又犯难,我一穿上职业装,就很严肃。老师的角色立马就代入了。想想自己现在的样子,不是给来访者做咨询,反倒是像给人家上课了。在我正在犯难的时候,我想起了曾经的我为了学习礼仪,训练自己练习坐姿站姿。每天对着镜子练习自己的站姿和手势。上班撤掉舒服的椅子,换成硬邦邦的凳子练习坐姿。从标准坐姿,练到优雅的。有时候腿都练得抽筋。最终我也练出来了。笑容同样是可以练习的。对着镜子练微笑,跟朋友说话的时候刻意放慢语速,把大脑中的其中一个部分跳出来提醒自己记得微笑。这个方法还是可以试试的。同样也将这个方法推荐给你,正在看文章的你,想修炼自己的你。 想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真的是跟人生来了一场较量啊! 刘志雅老师说,他曾经被来访者拿着刀对着自己。听得我们在场的同学个个心惊胆战。说真的,面对这种情况,还想让我信任对方吗?想想也挺傻的。不过事实告诉我,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并不能成为你不信任来访者的理由。刘老师不是也妥善处理了这件事情吗?刘老师面对刀子指着自己的时候,除了言语的技巧外,是不是还是有信任的成分在呢?因为信任与不信任,语言表达的力量是不同的。信任不是让我们相信对方的一切,信任是我们打开自己内心接纳对方的一剂良药。来访者一开始对咨询师也是持有不信任的态度。如果咨询师对来访者的也不信任,那不信任与不信任就像两个负极,一定会相排斥的。来访者不信任咨询师很正常,如果咨询师对来访者保持了最基本的信任,那信任的能量就能包容来访者。从而感化他也做到对你的信任。我认为咨询师要把信任当成一种习惯,再当做一种性格。而不是作为一种技巧。因为信任来自于内心,与技巧无关。信任来访者,也是信任自己,信任自己能够处理好他的问题。 我觉得狗仔队的人是做不了咨询师的。因为咨询师要保护来访者的隐私。来访者告诉你一个你从来没听过的秘密。我问我自己能否守得住?保守秘密,是需要消耗自己心量的事情。小时候我就很喜欢把别人的秘密说漏嘴,到后来我就不想听别人的秘密了,因为不能保守秘密的我很内疚。所以我干脆不八卦。小时候听过国王长了一对驴耳朵的故事吗?讲的就是一个理发师发现了国王长了一对驴耳朵,但是他不能跟别人讲,他只好去野外挖了个洞,对着洞把秘密说出来。这么说来,保守秘密也是有技巧的嘛。从我目前的修为来看,如果内心足够强大能保守秘密那最好,如果不能,是不是也可以找督导释怀一下呢?好像也是不错的选择。我记得刘老师问过一个问题,保守秘密是绝对的吗?好像当时我的反应还比较快,不是绝对的。如果来访者的秘密涉及到自杀,杀人放火。危及生命,违反法律,我们是不能完全保密的,而是要启动危机干预滴。 我差点忘记了,所有的尊重,都是要以真诚的心为基础的。所以宝塔修行另一关——真诚。按照超我的话说,“真诚是一种态度,真诚也是一种特质,真诚是一种技巧,真诚是一种习惯。让真诚变成你的人格。”不过说真的,一开始,我们可能很难以完全真诚的心对待来访者的。刘老师说,“真诚是没有防御伪装,也不把自己藏在专业角色后面,不戴假面具,也不是扮演角色或者例行公事。而是要表里如一,真实地把自己放入与来访者的关系中去。”那也就是说真诚就要做到实事求是了。真诚表达自己的想法,感觉,从而向来访者去验证。有一句话术是这样的“ 你的有些言行容易引起一些人的误解,引起矛盾,不知道我的这种感觉对不对? ”说的就是实事求是。 不过我们要注意的是,真诚不等于实话实说哦,可能我心里是这么想的“大家不喜欢你,还不是因为你自己的性格有问题,你还不知道反思。”但是我能这样对来访者说吗?NO,所以用上面这句话术,表达立马就变得有艺术。后来“真诚并不代表实话实说”被同学们在吃水果的时候实践了一番。好像这句话是大家印象最深的经典名言了。这一经典名言,放在生活中,那也是沟通的艺术啊。所以要修行,就回到生活中去。 我要修行的第三道关——热情。什么是热情,听过热情好客,就是那种一进门就有人叫你,客官里面请。客官你吃点什么?难道要我这样招呼来访者吗?Oh,no!一定不是这样的才叫热情。在陌生人面前我是一个偏严肃的人,我该怎么修炼我的热情呢?瞬间觉得好难啊。可是用对立思维想一想,什么是不热情呢?不热情的人不会主动问候,不会主动关注,不会主动示好。也就是说见到来访者主动问候,主动关心,自然就能减少跟来访者的距离,从而在来访者心中树立一个热情的形象。不过也要记得,热情是要有始有终的,不能刚见面热情,后来又冷漠了。想想,来访者第一次来到咨询室,这里对他来说是陌生的,敏感的,不适的。再想想自己小时候去别人家做客,貌似也是这样手无举措的。不过一旦有人主动关系你,好像这种不适应就能消除很多。被我这么一代入,好像就容易理解热情了。刘老师说尊重是偏理性,而热情却是感性的。尊重是保持距离,而理性却在不断拉近距离。两者相结合才能情理相融。 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的第四个关键,共情。这让我想起了《扪心问诊》第一集就是一个来访者不停的哭。共情是要我跟她一起哭吗?当然跟对方一起哭确实是共情的一种表现。但我想不应该是咨询师该有的共情的表现。有关共情,我很认同这三个概念: 1 、咨询师借助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2、咨询师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求助者的体验与他的经历和人格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实质;3、咨询师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 从这里我看到了训练自己共情能力的三个步骤。第一,先观察来访者的言行,感受对方的情绪,思维;第二,再是运用自己的经验与来访者的情感发生联系;第三才是运用技巧,将自己的心情传达给来访者,从而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真诚,并让来访者能继续吐露心扉。共情是咨询师很重要的一项能力。要做到共情,不是盲目的认同对方,如果我只是运用了共情的话术,还是会被来访者识破从而达不到真诚的效果。有关共情,也是我未来要修行的关键点。毕竟我目前还没有办法与所有人的想法产生共情。也许增加一点生活经历,似乎更容易感受到对方的感受。 在生活中,我遇到过一些人,他们会告诉我,你应该怎么怎么做,你应该放下你的执念;你还年轻,你要往前看;你是女人,还是温柔一点比较好。回想一下自己当时的心情,其实是很难接受的。现在想起来,这并不是共情的做法。共情不是告诉别人应该怎么做,也不是直接告诉别人你是怎样怎样的,而是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受他的内心想法。这让我也想起了,在我妹妹的婚姻生活中,我总是在告诉她,你要孝顺你婆婆,你要对你老公好,你要……;说了很多你应该,到现在也并没有按照我想当然的那样发展。所以我开始反思,从今天开始我要转变自己的角度。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问题,看世界,看自己。 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第五点——积极关注。有一点我也要忏悔的。那就是盲目乐观。我经常会告诉别人,现在的事情都会过去的,未来一定会更好的。其实未来是怎样的,谁都不知道,可是我还是在想给对方积极心态的时候,自己先盲目乐观了一把。未来会更好,未来是什么时候呢?一年?三年?还是十年?现在想起来,如果对方信了你的话,相信未来,一时之间貌似是好事。可是如果在未来的生活中,这种信念并不能支撑她走到更好的时候,我的盲目乐观岂不是给了他一个打击。所以积极关注的重点在于立足于事实,在事实中,去肯定对方的行为和品质。下次,我想对我的妹妹说“这些年,你一直无怨无悔地照顾着两个孩子,在你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责骂孩子是累赘,我真心为你点赞。” 上完刘老师的课,我看了看我那两个孩子。我想,建立良好的关系,做到尊重,真诚,热情,共情和积极关注。我要先从我身边的人做起。让这些能力变成我的习惯,变成我的性格,影响到我身边的人,从而帮助到更多的需要帮助的人。咨询师的修行是漫长了,虽然我现在还不是一名心理咨询师,但是我已经走在咨询师的修行路上了。修行之路之远兮,只要保持三藏取经的信念,此番修行定能成。2018年7月12日星期四01:41 盘坐于床边反思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