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21

识饮识吃识享受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张西超心理咨询师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胖哥high吃

已采纳

从图中可以看出,上网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并不明显,所以一般家长反对青少年上网的最重要的理由——影响学习,实际上是不成立的。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在成绩上等的学生中,青少年用户多于非用户,这与网络对青少年在学习、思想、性格等方面的帮助是分不开的。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优秀青少年,就应该懂得接受新的事物并迅速加以充分利用,这也是我们这个课题的目的之一。 其次,我们将分别简单扼要地阐述一下网络对青少年的利与弊。 利: 1.学习方面: 大多数青少年都是在校学生,学习是他们生活的重点,网络在青少年的学习方面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调查表明,互联网使用基本上不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用户与非用户在学习成绩、是否担任社会工作、做作业时间长短、上特长班课外学习时间长短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是用户比非用户更有学习压力。 互联网给了青少年一个广阔的空间。青少年能在网上了解到许多更新,更广的知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主动的去了解研究性的问题和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同时,调查表明,互联网的用户和非用户在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方面有明显的区别。用户的学习积极性明显高于非用户。 2.人际交往方面: 互联网本身就是一种与外界接触的媒体。通过网络,青少年能更好得与外界交流。 据调查研究约60%的青少年用户使用电子邮件,不到50%的用户的使用频度是一周1次到几次之间。约50%的青少年用户有保持电子邮件联系的朋友。的青少年用户在聊天室或BBS经常发言。的青少年用户使用ICQ与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联系。 统计检验,与朋友、家人在一起的时间,使用电话的时间,用户与非用户都没有区别。53%~75%的用户自述使用网络前后的人际交往没有变化。但有40%的用户说上网以后,增加了与“有相同爱好的朋友”的交往,近30%的青少年用户说增加了与朋友和同学的交往。 可见网络对青少年的人际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管有人认为青少年在网上交流得太多会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交往能力下降,但就比例来看,网络对人际交往的积极作用明显大于其负面影响。 3.信息获得方面: 互联网存储了大量的信息,包括国际国内时世要闻,各种各方面的最新信息。很显然通过网络,青少年可以更多,更快得了解他们所关心的信息。 用户与非用户在信息来源上的比较说明,非用户比用户更依赖家庭和学校作为信息资源,用户比非用户更依赖互联网和杂志来获得信息来源。 对传统媒介与互联网的可靠程度的均值比较说明,青少年用户认为电视最可靠,以下依次是互联网、报纸和广播。但在被认为是“全部可靠”的媒介中,用户选择互联网的比例最高,超过20%。 用户与非用户接触时间最长的媒介均是电视、课外书和录音带,二者差异不大。60%左右的用户认为互联网使用没有改变他们接触大众媒体的时间,但也有20%~30%的用户报告说减少了使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的时间。的青少年用户说上网后,他们增加了阅读书籍的时间。 互联网为信息的获得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4.网络使用对外开放观念的影响: 统计说明,用户在开放量表得分上显著高于非用户。与非用户相比,青少年用户喜欢尝试、创新和自我表达,独立性与自治精神较强,反叛权威等。 弊: 1.网络病: 〈基本情况〉 随着因特网的迅猛发展与网民的日益增多,一种新的疾病正在引起专家的关注,这就是“网络成瘾综合征”。 医学专家介绍,“网络病”除上述情形外,还有一些常见的症状:上网后精神极度亢奋,行为不能自制,常常上网时间大大超过原计划;不上网和别人聊天时,手指常不自主地运功,似乎依然在敲打键盘;还有一些人每天都需要有固定时间在网上度过,否则会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据专家介绍,这些症状发展严重时,就沉迷在虚幻的网络世界内,对现实生活亳无兴趣,人际关系淡漠。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张西超教授认为,上网成瘾后可诱友“网络成瘾综合征”。其具体表现为人际交往和适应能力下降,情绪低落,孤独、焦虑感增强,食欲不振,植物神经紊孔,继而导致机体功能下降,抑郁症产生等。南京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主任医师周正猷分析了形成“网络病”的原因。他说“网络病”实际上是一种“瘾症”,人都有一种获得快乐、满足的心理欲望,当这种欲望在新奇时髦、五花八门的因特网上得到第一次突现后,便会希望重复获得,当这种重复达到失控的程度时,会对人体造成伤害。长时间上网不但对眼睛造成极大伤害,还打破了正常的生活规律,吃饭、睡觉的时间完全紊乱,长此以往,还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引发一系列疾病。更可怕的是,“网络病”更是一种潜在的心理疾病,由于过分借助因特网寻求生活变化的补偿和平衡,已有不少人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现实生活中行为错位,而青少年受害更为严重。 〈Example〉 每天前来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少儿咨询室的孩子中,因迷恋网络、电子游戏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占了十分之一,并且有上升的趋势。 一位十来岁的女孩每天要上网六七个小时,还谈起了“网恋”,父母为 此忧心忡忡。一位12岁男孩,因焦虑不安、头痛等症状而前来咨询。原来,自从家里有了电脑后,这位男孩子就一直玩游戏,每天要玩上五六个小时。据了解,上海有43%的中小学生经常上网。上网学知识本是好事,但如果迷恋上瘾,无休无止,则荒废学业,有害身体。 〈预防治疗〉 医学专家介绍,对于“网络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对于网民来说,警惕“网络病”首先应严格控制上网时间,做到娱乐有度,不过于痴迷。上网时要注意远离一切色情、暴力性节目。儿童、青少年正处于成长发育时期,家长要注意监督,以免成为“网络病”的受害者。 为了有效预防网络病,青少年需要进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与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是双向互动的。如果说心理学方法给我们提供了认识网络和网络行为的独特视角,反过来也可以说,网络给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教育注入了活力,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网恋: 〈基本情况〉 早恋现象在各个中学都存在,甚至在小学高年级都有。在学校,早恋多处于半地下状态,瞒老师不瞒同学,大家都心照不宣。放了学,“小恋人”们手牵着手一起逛街,一起回家。时下,不少中小学生还热衷网上聊天,甚至卿卿我我地做起网上情侣。我们走访了一些网吧发现,沉溺于网上聊天的十有八九都是中学生模样。在他们的电脑屏幕上,什么“老婆”、“老公”、“想死你了”等令成年人也觉得肉麻的话随处可见。 〈Example〉 燕赵都市报讯(记者吴艳霞)一对少男少女沉浸在网恋之中,背着父母在外边租房同居。12月7日,石家庄市巡警一大队一中队接到反映后找到了这对“情侣”,并对其进行教育。 女孩家住石家庄市,刚刚18岁,正在上高中。她酷爱上网,在网上遇到了一名远在浙江沿海的男孩,两人谈起网恋.不久前,这位21岁的男孩只身来到石家庄,与女孩在石市郊区的租了一间房子,开始同居。女孩则瞒着父母,把家里供她学习的钱用来支撑他们的“小家庭”,直到附近住户对他们的行为产生怀疑报警。 女孩的父母得知真相后非常生气,此时,男孩承认:只是想到北方来玩玩,并没有什么长远打算。 〈预防治疗〉 青少年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人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都还不成熟,一味沉溺于网恋对孩子们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为此,我们呼吁家长、学校和社会都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正确教育和引导,让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 3.沉迷网吧: 〈基本情况〉 一些学校门口不过百余米范围内就有网吧营业,有的学校附近网吧竟然不止1家,多的有4家。这种现象在城郊或偏远的城区更为严重。每天下午四点到七点,几乎所有网吧里都有穿着校服甚至戴着红领巾的中小学生的身影,这些学生 有的玩着各种打打杀杀的游戏,有的好奇地盯着一幅幅美女照,沉浸在所谓的网恋中,还有的学生在网上发帖子用极其肮脏的语言发泄对老师的不满。 〈Example〉 4月22日南昌一高中生猝死网吧 一名沉迷网络游戏的南昌高三学生余斌4月17日在南昌市船山路上的“辉荣网吧”里玩游戏时因心理过度紧张、激动而猝死,引起南昌市民的震惊。据了解,现在南昌市有网吧400多家,游戏节目成为网吧揽客的“金牌”。在南昌市中小学生沉迷网吧不回家,家长心急如焚找救助的事时有发生。专家呼吁,整治网吧刻不容缓。 余斌的父亲是南昌市一国有企业的职工。在他和妻子的眼里,儿子每天早上7点多离家“上学”,中午12点30分回家,中午1点15分“上学”,下午又按时回来。直到儿子猝死在网吧后,自己才知道在平时“听话”的儿子,几个月来根本就没有去学校上课。 父亲说,算算儿子沉迷网络游戏的时间可以追溯到今年1月份。余斌虽然从小喜欢玩游戏,但以前从不旷课。父母对儿子管教是很严厉的,不但规定了儿子每天回家的时间,还为儿子配了寻呼机,放学后利用回电话的地点来算儿子到家的时间,但万万没有想到儿子仍然在骗父母。

张西超心理咨询师

240 评论(8)

jiyilianghq

研究的问题: 网络已经越来越深入我们的生活,对于青少年的成长,网络的作用更显得至关重要,它既可以是一种工具,也可能成为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杀手。介于这种情况,我们小组展开了一个对青少年与网络之间关系的研究性活动。我们主要通过网络对青少年的帮助、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以及目前青少年使用网络、了解网络的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来较为清楚、真切的了解当今青少年与网络的关系,然后通过对这个关系的分析,趋利避害,从而得到一个如何正确处理好两者关系,如何真正利用网络、使它成为青少年帮手的方案,并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希望能够有利于青少年良好地使用网络。 研究的主要方法: 如上所述,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按内容将小组分成三部分,分别研究三方面的内容。在网络的利弊两方面,我们的研究活动主要侧重于调查资料,其中包括图书资料、报刊杂志资料及网上资料,但主要是网上资料;在青少年对网络的使用、了解情况方面,我们的研究活动除网上查阅资料外,当然最重要的是实地调查,在大范围调查中,我们小组一共做了600份调查问卷,较为清楚、全面地了解到了青少年使用、了解网络的情况,此外,在实地调查中,也获得了一些照片,即图片资料,反映了现在网吧的实际情况。 在调查数据的同时,我们小组也非常注重实例的作用。所以我们在这三方面的分析中,尤其是危害一方面,举了许多实例、案件来加大说明力度。于此之外,我们小组在活动后期,还做了两个网上各案调查,对于个别的青少年网民的网络使用情况以及对网络的看法等,做了调查以及分析,同样作为实例,使整个调查更具有实际性。 主要结论: 网络对于青少年既是有利,又是有害的。 青少年目前使用网络,在有利的一方面,主要是较快的方式获取了最新的信息;于此之外,对青少年影响最大的是,在网络上开辟了另一种人际交往方式,对青少年用户的人际关系有了良好的影响;另外,青少年受到网络这一新鲜事物的刺激,比没有接触过网络的青少年更有创新精神,往往有助于学习,且不会出现“书呆子”现象。 青少年使用网络,有害的一方面,主要是精力的分配。一方面,上网占用了青少年学习、休息的部分时间,造成青少年用户学习压力大、时间分配紧张等情况;另一方面,部分青少年用户由于深陷网络的虚拟世界,以至于在日常生活中,如上课、睡眠等,也常常想着网上空间,造成了精神不集中等情况。除在精力方面,在身体健康上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集中表现在视力大幅下降。 但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要因人而异,但大多数青少年网民都认为弊大于利。现象表明,通常在这个年龄段的用户,平均每周上网时间越长的,通常受到的危害更大一些。 至于游戏、网吧等通常认为是有危害的事物,我们认为应该分开来考虑,具体的分析必须涉及到整个社会网络环境等因素。 主要成果: 1.对于目前青少年与网络中各方面关系的实际情况 2.一份较好地使用网络的方案 3.一些对于调节青少年与网络间关系的意见。 引言: 研究目的与意义: 现在网络越来越深入我们的生活,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人,极可能是第一批进入社会就将面临一个完全网络社会的一代,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也是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它带给我们的是信息、跨地域交流,而我们要做的至少是学会真正全面的利用好网络。而现在,许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在上网方面有着一定的误区,使得网络带给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网络病等危害、影响似乎大于了它带给我们的便利,因此如何真正全面利用好网络这一今后必将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助手,就成为我们现在值得也必须研究的一个课题。而且在我们组中大多数成员都属于网络一族,所以这个课题的研究对于我们自身也有着实际的意义。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个研究性课题的研究活动,增进我们对网络的了解,使我们自己,以及和我们一样的青少年能够在了解网络的利弊的基础上,改善使用网络的方式,使网络与青少年之间的关系趋于完善,使得网络在我们生活中更多地是发挥有利的功效,尽可能减少它给青少年成长等带来的不利因素。假使真能达成我们的愿望,那么它将有利于网络的发展,有利于新一代青少年的更快速、健康的成长。 研究过程: 在课题研究活动的前、中期,我们小组分为三部分分别对网络对青少年的利、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以及目前青少年使用、了解网络的程度情况进行了各自的调查以及必要的研究。在此期间,虽然是分为了三组,但是许多分析讨论的部分,或几个人,或全组,尽可能地利用了大家的智慧。而后,在中、后期,

332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