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娃娃豆
该院下设高等教育研究所、基础教育研究所、心理学研究所、教育评估与开发研究所、院校发展研究所、院校发展研究中心、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同时设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武汉研究基地、《高等教育研究》编辑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编辑部和院办公室。高等教育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成立于1980年10月,当时称为高等教育研究室。1985年6月13日,高等教育研究室扩充改建为高等教育研究所;2000年12月16日教育科学研究院成立后,高等教育研究所为研究院下属研究所之一。现有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点和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点,高等教育学是湖北省重点学科。该所主要开展高等教育理论与政策研究,尤以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大学教育思想、院校管理与发展研究闻名,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现承担包括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部新世纪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课题、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十五”重点科研课题、湖北省教育科学重点课题、福特基金会国际合作课题等在内的科研项目20余项。近期确立的重点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研究、现代大学制度研究、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研究、研究型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 该所开设的硕士研究生课程主要有: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管理学、中外高等教育史、大学德育论、比较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专题研究、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开设的博士研究生课程主要有:高等教育学专题研究、高等教育管理专题研究、大学德育专题研究、教育哲学专题研究等。院校研究所院校研究所成立于2003年5月,是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院校发展研究中心的核心机构,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的会长单位,刘献君教授任会长。现有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学位点和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学位点。本所主要开展中国特色的院校研究理论与方法研究、高等学校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研究、院校咨询研究等方面的研究,尤以院校管理与发展研究闻名,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现承担包括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课题、教育部社科司课题、教育部新世纪教学研究所课题等在内的科研项目10余项。近期着重开展院校研究案例库建设和院校研究数据库建设。本所开设的硕士研究生课程主要有:院校研究概论、高等学校战略与规划、教育组织行为研究、教育人力资源管理、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教育政策分析、教育法学、教育统计方法等;开设的博士研究生课程主要有:院校研究、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专题、教育管理前沿问题研究专题、教育研究方法高级讲座等。现任所长为赵炬明教授,副所长为陈敏教授。 心理学研究所心理学研究所成立于2000年12月。该所始终坚持教学和科研并重的原则。在人才培养上,重点面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承担的主要课程有:教育心理学、心理学原理、管理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等。在科学研究上,承担和参与了四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承担了多项湖北省和学校资助的科研项目。该所主要的研究方向有:学习、记忆和思维等认知过程的研究,教育心理学,大学生品德心理、大学管理心理等。 教育学研究所教育学研究所成立于2000年。该所坚持教学和科研并重的原则。在人才培养上,重点培养硕士生和博士生,也面向全校开设公选课程。该所共有5名教师,2名教授,2名副教授,2名讲师,除一名教授外,其余五位教师均在国内知名高校如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两位教师分别在美国和英国访学一年。该所现开设的课程主要有:教育学原理、教育社会学、德育原理、中外教育史、课程论、教学论、教师教育、家庭教育学等。在科研方面,该所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重点课题和科技部“十五”重点课题湖北子项目等多项课题。 院校发展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院校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于2000年3月,是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主任刘献君教授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会长。中心拥有坚实的学科平台,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设有院校发展与战略规划、学生学习与发展、教师聘任与发展、院校数据系统设计与分析等研究方向。中心成立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引领着我国院校研究的发展方向。中心已出版著作20余部,在CSSCI源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8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承担科研项目3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4项;自2003年以来,定期举办院校研究学术研讨会,单年举办国内会议,双年举办国际会议。现已成功举办国际会议5次,国内会议8次,国际研讨班4次。中心注重建设院校研究案例库,定期出版院校研究案例辑,为我国院校研究人员提供交流与发表的平台。中心教师曾受邀为400余所高校做学术报告,提供管理咨询,帮助40余所高校制定战略规划,受到广泛好评。中心多次派教师到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访问交流,聘请多位美国学者为兼职教授,与美国院校研究会合作举办国际研讨班及培养研究生。2012年10月,中心下属的中美院校研究国际科研合作中心成立,将与美国院校研究会、加州大学、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等进行合作,引进院校研究课程,授权翻译出版著作,进行数据共享。中心的发展目标是:以推动我国院校研究信息系统建设为重点,深化院校研究的专题研究,探索院校研究理论和方法,培训院校研究人员;将中心建设成为我国院校研究的人才培养与培训中心、科学研究中心、管理咨询服务中心和对外交流中心,提高我国高校管理信息化与科学化水平,为国家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决策咨询;将中心建设成为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并在国际院校研究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和享有较高声誉。 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中心成立于2000年,是一个跨所研究中心,该中心国际学术交流活动频繁:沈红教授曾赴美国、日本、加拿大、韩国、泰国、越南等6个国家和港、台2个地区学习或访问; 别敦荣副教授曾赴美国和法国学习或访问; 张晓明副教授曾赴日本和加拿大访问; 陈敏副教授曾赴日本学习或访问; 周艳副教授曾赴英国学习。 本中心所承担的比较教育研究课题主要有:学生贷款----亚太地区的国际比较、高等教育学生财政与学生资助的国际比较、多校园大学管理的国际比较、研究型大学的国际比较、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世界趋势、女性参与高等教育的国际比较、高等教育国际化----两岸三地比较研究、中美大学学术管理比较研究、西方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研究、中英教师专业社会化问题研究、私立高校赢利问题的比较研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比较研究。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成立于1997年,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华中科技大学率先倡导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以人文教育和科技教育相融合作为办学指导思想之一,经过几年的探索,已初步形成了覆盖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三个层次、六个方面的文化素质教育体系,即:1、实施按前三个学期不分专业、系科打通培养的方案,以强化基础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2、实行人文社会科学辅修专业制;3、开设人文社会科学选修课,每年举行一次中国语文水平达标考试;4、举办人文讲座和自然科学讲座,每年出版一卷《中国大学人文启示录》;5、开展形式多样、内容高雅健康的校园文化、科技、艺术活动;6、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纳入课程体系。基地设有学术委员会、《中国语文》水于达标测试工作室、《中国大学人文启示录》编辑部等机构。 院校发展研究基地华中科技大学院校发展研究基地是湖北省文科重点建设基地、学校文科重点建设基地,是学院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院校发展研究基地的建设目标是:建设成为我国院校管理与发展研究方面的科学研究中心、人才培养中心、信息资料中心和对外交流中心,使中心整体科研水平和参与国家高教改革重大决策的能力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并在国际学术界占据重要地位和享有较高声誉,力争成为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将中心建设成为联系全国高校和校外研究机构的伞形网络中心,并起到对外学术交流窗口的作用,成为全国高校院校发展研究的学术交流和情报资料基地。造就和培养具有突出学术成就和良好学风的国内一流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队伍,使中心成为全国从事院校发展研究的人才培养和培训基地,成为全国的研究咨询基地和教育部进行高校改革决策的智囊团。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专门调查与研究区域高等教育发展问题的跨院校研究机构,2008年筹建,2009年正式获批为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挂靠在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心下设5个分中心,其中区域高等教育调查与评估研究中心、区域高等教育理论与比较研究中心、区域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研究中心挂靠在中心本部;区域产学研合作与发展研究中心挂靠武汉工程大学,区域高职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中心挂靠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教育研究》编辑部《高等教育研究》是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会刊,由华中科技大学与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共同主办。1980年创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杂志社设在华中科技大学内。 《高等教育研究》以繁荣高等教育科学,促进高教改革发展为办刊宗旨。作为高教研究类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杂志注重学术性、前瞻性和时代性,在长期的办刊实践中形成了注重反映高教研究前沿的学术动态,大力倡导不同观点的学术争鸣,特别重视扶植中青年作者,积极加强与海外专家学者的联系等办刊特色。杂志现辟有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基本理论、高等教育体制与结构、院校研究、教学理论与教学改革、德育与美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高等教育史、国际与比较高等教育、探索与争鸣以及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等主要栏目,并不定期地组织各种专题研究,刊登的论文具有选材面广、观点新颖、针对性强和勇于探索等特点。《高等教育研究》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据2001年3月11日《光明日报》报道,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对1998年全国社会科学期刊按影响因子排序,本刊名列第19,成为进入前20名的唯一教育类期刊。《高等教育研究》1994、1996、1998、2000年连续四次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95、1998和2001年连续三次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期刊。在高教界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在作者的关心支持下,杂志的办刊质量和学术影响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名列前茅,被学术界公认为最具权威性的高等教育学术期刊之一。《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编辑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学报1982年由教育部党组决定创办,1983年创刊。20多年来,学报一贯坚持探讨教育规律、开展学术讨论、反映研究成果、交流教育信息、推动教育改革、促进国际交流的宗旨;以其工程应用性、学术前沿性的鲜明特色,深受我国高教界、工程界的好评——1992年、1996年、2000年、2004年连续四届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98年11月,中国工程院成立教育委员会,负责指导与协调工程院在工程教育方面(含工、农、医等领域)的咨询研究和学术活动,就中央和地方政府有关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建议,同年决定,将《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作为工程院教委会会刊。根据工程院教委会的安排,本刊作为重要的研究资料,每个院士人手一册,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在全国高教界和工业界的影响。《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我国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面向工程教育研究的全国性权威学术期刊。常设栏目有:院士论坛、校长论坛、工程教育前沿、高等教育经济与政策、高等教育管理、学科与专业建设、院校发展研究、企业家论坛、国防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生教育、国际高等工程教育撷英、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研究,并根据需要定期开设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等专栏。
叶伟2050
先介绍我的大概情况:本科双非普通一本,水产养殖学专业,半跨考山东大学海洋生物学,考研选择的考试科目是625海洋科学导论和840普通生物学,总分376,政治77 英语69 海科导108 普生122,虽然没有特别高,但是还是有一些感悟和经验与大家分享。我是7月中旬开始复习,有效复习时间5个月。
政治
我的政治从7月16日就开始了,有很多人说政治不必开始太早,没意义,但是我觉得做事都是赶早不赶晚吧,开始的晚就意味着后期每天要放大块的时间在政治上,容易打乱其他科的复习节奏,还不如早些开始,利用碎片时间。
第一阶段我就是每天看肖秀荣精讲精练10页左右,视具体章节灵活决定,一定要把每一节完整的一次性看完,然后做对应的1000题,每天40分钟左右,到9月9日完成了一轮。
第二阶段重新做精讲精练,你会发现第二遍会错更多的题目,不用急,看完解析再返回到精讲精练中看相应部分,同时配套看了风中劲草,强化记忆,每天50分钟左右。第二遍结束后继续反复刷1000题,它虽然和真题风格有差距,但是对于知识点扫盲非常有用。
我买了两本1000题,不知道刷了多少遍,一直到考前都有看,每一遍都把错题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来,这样每个题错多少次就十分清晰,着重记忆,持续到各种模拟卷开始上市。第三阶段,每天1小时左右,我做了几乎所有主流模拟卷,考x小程序(考研政治1000题),腿4,肖4,肖8,蒋5,万6,任燕翔4,任汝芬4,米3,米6,徐8,(蒋5和任汝芬不推荐),搞懂每一题的每一个选项,用专门一个本子记下来不清晰的知识点,晚上结束复习前扫几遍,12月以前搞定选择题。
第四阶段就是12月份开始的大题背诵,在肖4没出来之前,我把肖8背了,顺带复习之前刷题整理的知识点和1000题。推荐一个公众号:小白考研。肖老给的答案缺少一点逻辑性,不是很好背,小白考研会把答案整理,列出关键词和答题思路方便背诵。除了肖4肖8有精力的话可以再看下徐涛的小黄书(我只背了一半没背完,但是书真的不错)。只要你前期选择题有认真整理,大题就会比较好背,很多说法都是非常熟悉的,背一套卷用不了一小时。政治全程我没有听任何人的视频课,我的建议也是不需要,政治需要记住不是过多的解读,应试而已,看视频即便两个小时,缺少内化的过程也是白搭,属于感动自己系列(其他科也是同理,看完视频一定要拿时间来内化)。但我有看徐涛,腿姐,蒋中挺的公众号内容作为补充,都是个人看法,大家依自身情况决定。
英语
我的英语成绩其实蛮出乎意料,保守估分都是75+,实在没找出问题出在哪里,但是我觉得我的经验方法还是比较有效的。
单词用到的材料有:百x斩,xx英语,考x的单词小程序。单词我在寒假开始背,先用百词斩,每天200个,整体过一遍有个印象,然后用可x英语背红宝书,每天10关,跳过拼写部分,它有选词填空的部分,可以强化记忆,熟悉单词用法。
7月正式开始复习前单词背过两遍,第二遍结束再使用百词斩,9月开始用考虫专门背真题中的单词,因为考研讲究熟词僻意,此前背的都是常用意义,用来查缺补漏很有必要。百词斩一本书背完后就是复习模式,用这个复习模式一直过到考前最后一天,一定不能丢。还有一点我觉得重要的就是:读出声。我都是连例句一起跟着读出来才算一个单词结束,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耳到。
阅读用到的材料:何凯文公众号的每日一句,陈正康基础、强化、提高篇(1994-2018真题),除了真题没有做过任何东西,实际上也没必要,根据自己喜欢的风格和英语实际情况选择一套真题就足够。
做到做通做透,没有一个单词不认识,没有一个是长难句,英语就没问题了。何凯文的每日一句我只看文本,不听语音(废话多),培养对长难句翻译的感觉。如果英语基础偏薄弱,需要听课,只推荐唐迟!
作文方面,我虽然买了王江涛的高分写作,但是觉得意义并不大,只背不会运用是不可能写出好作文的,而且我的写作方面一直比较薄弱,需要根本上的提高。所以我的思路是,搜集并背好词好句(唐迟公众号发的非常实用),自己写作文,慢慢学会运用。
从10月我开始写作文,两三天写一次,把1994-2018年真题的作文都写了一遍,每写完一篇就输入到批改网上改,主要用来纠正语法英语错误,同时看范文,把认为好的句子换到自己文章中,写多了就会发现同个类型的作文其实可以一个套路写出来,然后把你写出来的同类型作文揉到一起,形成你自己的模板。一开始这样改下来在批改网也只能拿到70几分,到后来能拿到92分,进步还是非常明显的。以前我六级写作加翻译一共只能拿120分,而考研前这一次的六级,我忘了有翻译题,只写了作文拿102分,足以说明坚持这样练习提高有多大。学习没有捷径可言,所谓的“建议考前两星期背背范文就可以了”,这种要么基础贼好要么就是耍流氓!还是借着复习考研的机会,扎扎实实提高自身能力吧,即便没考上,也是收获满满。
专业课部分
我买了往届学姐的资料+收集到的厦大本科生提供的资料+其他一些七七八八的东西,很全面,也很杂,所以在开始复习之前花了几天的时间把所有材料过了一遍,整合类似部分并分析哪些是鸡肋无需浪费时间。无论考哪个专业研究生,整理资料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整理的过程中会大概形成自己的复习思路,做到心中有数,复习中才可以有条不紊。
对于海洋科学导论,书本是最重要的,题目的答案往往在某一页原文里明明白白的写着。我先看了一遍厦大本科的PPT大致了解书中内容,然后才仔细拆分成章节来学习。在书中内容熟悉之后,注意大标题和小标题之间的联系,是否能出现问答题,用不同颜色的笔分别画出你认为可以出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的部分,这将是后期背诵的重点,要非常注意热点问题,可能会出论述题。其次海科导还需看一本陈敏老师主编的化学海洋学。以往来看,生物、水文、化学部分各占50分左右,而今年明显多出了许多化学方面的题,我是吃了这方面的亏,没有仔细看这本书,建议大家不要偷懒,把化学海洋学也好好的学习一下。
对于普通生物学来讲,重要的是如何融会贯通,综合运用。所以普生需要先纵向理清各门动物各自的特点,再横向对比各门之间差异及系统器官的进化过程等,在脑海中建立一个框架主干,然后再注意细节问题的填充,再小的问题都不要忽略,千万不能抱有侥幸心理!我用的书是刘凌云第四版普通动物学,除了前期整理的各种资料还买了一本叫做考研动物学精解的书,在此提醒用这本书的朋友,一定注意与书中的说法对比,错误较多,并且书后所附真题也并不是历届考研真题,总之不建议用来做主要的复习工具书,查缺补漏即可。
作息时间安排
暑假期间:7:00起床,8:00到自习室,上午政治+一门专业课,午饭+午睡两小时,半小时单词,下午英语+一门专业课,晚饭+休息两小时,晚上继续下午那本专业课+总结全天复习情况+小知识点记忆,10:00散步休息回宿舍,11:30睡觉。
开学后:6:30起床,7:30以前到自习室,上午政治+一门专业课,午饭+午睡小时,半小时单词,下午英语+一门专业课,晚饭+休息小时,晚上继续下午那本专业课+总结全天复习情况+小知识点记忆,11:00散步休息回宿舍,12:00睡觉。
考前适当延长到晚上11:30回宿舍,白天抓紧小块时间,晚上保证12:30以前一定睡觉。
对于作息的安排不用多么严苛,使自己处于一个舒适的状态即可,原谅自己偶尔的偏差,早晨效率高那就稍微早起,不是晨型人也不用刻意改变自己与生物钟作对,让自己一天处于能高效完成任务的舒适状态中就OK,记得保证睡眠质量,记得吃早饭。
状态调整
我曾经考了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多多少少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在调整自己的状态方面是非常有益处的,以下几条是我觉得非常必要的建议:
1. 不要把自己逼的太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疲劳周期,比如我是10天左右,每当觉得很烦不想学习我就不会逼自己继续低效的耗在自习室,专门找一天放松一下解解压,考研期间几乎每一个值得看的电影我都没错过,始终保持对新一天的期待,始终充满动力。我一般会选择第一天的下午+第二天的上午来休息,保证每天都学完当天的英语和政治内容,这样可以使自己每天都处在学习的状态中不间断,又能适当的抽离,但是我从不会用睡懒觉作为休息的方式,保持生物钟的一致性,以便每天都能很好的进入状态。
不要轻易看各种鸡汤文。鸡汤虽然有激励人心鼓舞斗志的作用,但也潜在性的给我们一定的心理暗示:这件事很难,我可能坚持不下去,亦或坚持下去但无法获得成功。它会潜移默化的改变你的心境,考研确实辛苦,不是因为学习累,而是因为这是一场心态的持久战。对于我而言,11月之前没有感觉辛苦,反而享受它带来的充实感,因为那时候我沉浸在自己的努力中,每天想的都是如何如何高效完成学习任务然后怎么奖励自己放松一下,而11月的某天,我因为英语模拟没有做好看了一些所谓鼓励考研人的鸡汤,从此似乎经常要看点这些东西才会心安,慢慢情绪变得非常脆弱,易怒暴躁经常哭,还好有我男票陪着,妈妈的开导,还有自己意识到问题后开始调整才摆脱这种状态。
3.关注对手,但不要过分。有对手的压力能造就更好的你,但过多的焦虑只会影响你的计划。在复习期间,肯定会经常他听到,某某说英语好简单,阅读只错一两个,政治好简单,肖8均分能拿40+等等,这些话听听就好,你心里要相信自己复习的也并不差,这类人要么是真的大神要么就是专门扰乱军心的,千万不要中计!即便他是真的厉害,你又不是一定要比他高才考得上研究生,竞争者又不只他一人,打败大多数就好了。避免类似情况的最好办法:少和别人闲聊,做好自己的事!
4.做事一定赶早不赶晚!永远别想着还有多少时间,明天要多完成什么任务,适当自信但别高估自己的定力,要做的任务尽早开始,今日事今日毕。
5.不要暴饮暴食,不要让你的身体觉得你处在高压状态下,就保持每天都一样的节奏感,让身体知道,你只是和往常一样正常生活做事,没有什么特殊的,也别不修边幅,起码照镜子的时候不要让自己感到一丝厌弃影响心情,这样也基本不会出现考研发胖变丑的问题。
好了,说了这么多,就是希望我走过的弯路即将要上战场的你们不会走,我花时间精力想通的问题你们不用再浪费宝贵时间。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愿每一个立志考研的你,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永远相信梦想。走过这段路以后会明白,不是你战胜的考研这个困难,而是考研这个过程成就了你。加油!
心心念念很久的经验贴终于写出来了,今天发了录取公示单,用它来正式结束我的考研历程吧,感谢所有为我付出过的人,未来可期。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