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175

忘记高傲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谈教育孩子的话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乖乖纯00

已采纳

孩子叛逆期,家长一定要多注意孩子的心理,要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私人空间,对孩子沟通,正确地和孩子进行交流,多听听孩子的想法。

心理咨询师谈教育孩子的话

93 评论(11)

jinyulan1985

2你对待孩子是打骂还是吼叫呢?这本书告诉你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

231 评论(10)

红色芍药

采访人:郑立寒

采访对象:心理咨询师 黄丽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者,他之所以不爱学或者是他有一些情绪,是因为我们真的没有去尊重他们的个人意愿,我们会有一套标准来比较。

比如说,兴趣班等等,其实所有的教育的根源还是在于一个标准去比较。比如说成绩好,你才能考哪个学校;你跳舞好的,才能选择去舞台表演,所以当我们也是以这样一套标准去要求孩子的时候,孩子他也会内化成他自己的一套标准。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就成了另外一个我们,他就会一直地想要去寻找外界对自己的认可。

但是如果一个孩子,他小时候从妈妈那里得到的就是:无论怎样,他都是值得被爱的,他都是有价值的,那这个孩子就算考0分,他也知道,只是他考得不好,因为他没有努力,他没有认真听讲,他没有好好做作业,所以他才会考0分,他不会把考0分这件事情跟“我有没有价值”关联起来。

其实每一个人他都是想要获得成就感,然后获得别人的认可,所以孩子其实他自己就会自发地想要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

他真正感兴趣的东西,其实不需要大人干涉,主要他对某个东西感兴趣,他就会钻研,一个人有兴趣之后,他就会专注;专注之后,他就会有自控力;有自控力了之后,自然就会发展出智力,他就会在这方面做出很多的成绩出来。

80 评论(8)

太极武者NO1

1、耐心。要有足够的耐心,这点是很重要的。2沉着、冷静。不论何时都必须沉着冷静,是孩子信赖你,有安全感。一味的娇惯孩子,孩子势必会变得骄横任性“要啥给啥”,“想干啥就干啥”,持这种态度的父母是不合格的。性格软弱的妈妈,要特别注意。3、理解孩子。父母必须注意观察孩子的心情,不要无视孩子的心情,只按自己的意志让孩子去做,这就不是教育了,是虐待。4.、教育孩子也应反省自己。“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如果父母自身严格要求自己,孩子肯定会以此为榜样。5、全家齐心协力。教育必须是一致的。家庭成员在教育上意见要统一,否则会使孩子无所适从。夫妇配合尤其重要。还有和老人在一起的家庭,要提高教育效果,老人与年轻人之间的配合是必不可少的。

273 评论(8)

苦瓜老太婆

作为家长,我们得放下架子,放平心态,静下心来,多耐心、诚心、静心的听听孩子的想法。下厨房烧几个菜,爷俩促膝而谈,引导孩子把心里的话说出来。不管他有什么想法,不管他说得不对不对,作为家长都要耐心地听,因为听是沟通的前提。只有你听了,你才知道自己的孩子到底想什么,你才能有针对性的给他建议、帮助和支持鼓励。

127 评论(8)

youjinjuan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父母的心理素质与教育水平对孩子心理品质的培养与形成起着关键的影响。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曾说:“如果父母是张弓,孩子就是搭在弓上的箭。”孩子将来成就如何,射向哪里,无疑将受父母这张“弓”的影响。因此,作为家长,应重视对孩子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一、培养孩子的亲情 爱是孩子的天性,他不但应得到别人的爱与关注,同时也应学会爱父母、爱亲人、爱朋友。为此,家长应教育孩子学会爱父母和亲人。全球首富比尔盖茨说过一句话:“我最不能等待的就是孝敬父母”。家长可将每年的三月份定为孝敬父母月,要求孩子为父母或亲人的生日准备礼物,在外吃饭时点父母爱吃的菜,为父母夹菜等。 二、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孩子是最富有同情心、最乐意帮助别人的,但这种情感需要父母或家人的引导与培养,使其能体验别人的心情,感受别人的欢乐、痛苦、烦恼和失望。如在父母、祖父母或亲人因病住院时领孩子去医院探视,参加各种爱心捐助活动等。 三、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责任感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但它不是生来就有的,所以,作为家长应该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家长可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整理自己的房间与学习用品,准备好自己出游的食品,养好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等。 四、培养孩子的义务感 也许有人会说,小孩子还未成年,有什么义务呢?其实不然,孩子生活在集体中就有各种各样的义务。在班级里有打扫教室卫生的义务,在家里有参与家务劳动的义务。如何培养这种义务感呢?笔者认为父母可教孩子做家务,给孩子制订一个家务劳动的计划,每周要求孩子完成一定的家务劳动,或者将某一特定任务交给孩子去干,只有在这种实践操作中才能培养孩子的义务感。 五、培养孩子的挫折感 现代家庭物质条件优越,一些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生活中出现一点小麻烦或困难,往往不能很好地应对。为了避免孩子将来可能遇到难以应付的境况,家长在平时可不时地给孩子制造一些挫折,让他们不时地去面对一些小小的挫折,学会自己去应对。 六、培养孩子的幸福感 2004年,在南京举办的儿童保健会上,有专家指出“经过调查发现,现在有八成的孩子感到不幸福,这是令人震惊的。”现在的孩子家庭生活条件优越,父母疼爱有加,可为什么他们感觉不到幸福呢?因为幸福是一种感受,需要家长去引导孩子领悟,启发孩子去体验。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和孩子讨论什么是幸福,也可让孩子在一定的情境中体验生活的艰苦,从而让孩子能够学会珍惜现有的生活。 七、指导孩子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首先,要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与人际关系,以此影响孩子。家长要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家庭成员互相尊重、相互帮助、相互关心、讲究文明礼貌,家务劳动有分工、也有合作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这种家庭中潜移默化地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与人交往。 其次,建立家庭幼儿园,为孩子交友提供空间。引导孩子与来自不同社会文化阶层的孩子进行交往,在交往中教会他与伙伴互帮互助,多看别人的优点,学会宽容等。再次,家长与孩子平等相处,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必须保持一点童心和童趣,使自己与孩子之间有共同的兴趣和语言,走进他们的心灵,就他们关心的东西展开交流、探讨,在这种亲子互动中培养感情,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 摘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年第5期

121 评论(12)

疯疯丫头315

学生情感状态与环境影响关系很大,因此课堂教学中,情感状态的创设就显得十分重要。其中,教材实例与教师的情感都将起到相当大的作用。1.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教材中一篇篇课文便是一个个生动的例子,例子参照得好,将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1)细细品味,榜样激励。如小语五册《蜗牛》一课,课文写出了蜗牛的坚持不懈、不畏惧困难、勇敢挑战困难的精神。学生学了该课十分佩服蜗牛,决心向蜗牛学习它那优秀的品质。(2)结合事例,评一评。如《晏子使楚》一文,可结合当时晏子身处的环境来评评晏子勇敢面对挑战的心理品质。(3)设身处地,议一议。如小语五册《平分生命》一课,可结合课文内容议一议:如果你是贝贝,你会怎样做呢?旨在将自己融入其中,掂掂自己的胆量,审视自己的心理素质与品质。2.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只有自信心强的人才能肯定自己、相信自己,才能克服种种困难,迎来新的希望。然而,自信心并不是与生俱来就有的。小孩子正是心理品质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对其自信心进行培养十分重要。儿童都有表现自我和得到别人赏识的欲望。

192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