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via147852
校徽 耀华学校校徽也曾称为校标,为盾形,中间书写“耀华”二字。不同身份人员佩戴不同底色校徽,耀华学校教职员佩戴红底色校徽,中学部学生佩戴蓝底色校徽,小学部学生佩戴黄底色校徽,学校工友佩戴绿底色校徽,家长佩戴紫底色校徽。中共建政后,一度改为长方形校徽,教职工佩戴白底红字校徽,学生佩戴红底白字校徽。到2013年耀华中学的标准校徽沿用最初版的蓝底色盾形校徽。 校训 勤、朴、忠、诚天津市耀华中学校训自1934年拟定,亦可扩充表述为“尚勤尚朴,惟忠惟诚”。2003年落成新教学楼分别以校训命名为“尚勤楼”、“尚朴楼”、“惟忠楼”和“惟诚楼”。 勤:勤于学朴:朴于事忠:忠于国诚:诚于心 校歌 天津市耀华中学校歌环球人类,文明日炽昌,教育神圣业,普及万邦。勖哉耀华,为我学界光,宗旨纯且正,教导优良。斐然学子,济济聚一堂,日新复月异,进步无疆。勤朴忠诚,服膺我校训,智德体三育,策励维勤。淡泊宁静,守朴率本真,仔肩社会业,忠以宅心。诚能动物,蔼然自可亲,敬业复乐群,淑世淑身。 校歌简注*斐然:有文采的样子。斐然学子:指品学兼优的学生。*服膺:谨记在心中,牢牢记住。服:著,放在;膺:胸。《礼记·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拳拳:忠诚恳切地。)*策励维勤:要用“勤”来督促勉励。维:唯;维勤:唯以勤。*“淡泊”句:淡泊:恬淡寡欲,不慕名利。宁静:甘于寂寞,埋头苦干。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守朴:恪守质朴之道。率本真:遵循天然的本性(行事)。率:遵循,按照。*仔肩社会业:我们肩负的职责是社会的大事业。仔肩:指仔于肩者,即所担负的使命。仔:《说文》:“克也”,即胜任。仔肩也可用作动词,即肩负,担任。*忠以宅心:把忠存于心中。尽心竭力谓之忠。宅心:宅于心,存放在心中。宅:存。*诚能动物:至诚能够感动万物。语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蔼然:和善的样子。内心诚挚,才能表现为恳切和善。*敬业:认真严肃地对待学业和事业。敬:严肃,认真,这里用作动词。乐群:乐于与周围的人互相切磋研讨。《礼记·学记》:“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淑世淑身:使外部世界日趋美好,同时使自身的品格日益完善。淑:美好,这里用作动词,使动用法,使……美好。 校庆 耀华学校始建于1927年10月6日,因而每年10月6日是耀华中学传统的校庆日,每年举行校庆活动周。每逢五年和十年的整数年份举行庆典活动,并制作、出售纪念徽章、邮票、明信票等纪念物。纪念章一般为校徽形状的盾形徽章,并有建校纪念等字样。2002年,耀华中学建校75周年之际,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为耀华中学校庆题词:“面向时代、光耀中华”;全国政协副主席、曾在耀华学校教授物理课的物理学家钱伟长题词:“勤朴忠诚、耀我中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向学校致贺信。2007年,天津市耀华中学建校80周年校庆之际,梁思礼院士等校友为学校题词,蒋大为等校友为校庆发来贺信,天津市有关领导和众多知名校友参加了校庆庆典。 天津市耀华中学课余生活丰富,每年均会开展各项活动,例如读书月、诚信教育月、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以及假期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等;此外,还会开展30公里远足、户外拓展、野外生存训练、做一日居委会主任、创业大赛、校园志愿者服务、走近天津籍院士等活动。 此外,天津市耀华中学还建有数个学生社团,部分名单如下:心理健康使者团、水足迹研究社、爱心志愿者、模拟联合国、国旗护卫队、吉祥相声社、读书社。
李晓诗125
高考结束那天,我感到无比轻松,不仅是因为高考结束,还有一种总算可以不被人关注,为自己而活的感觉。
我无奈成了给猴子看的那只鸡
高一入学时,我一直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在校园里遇到心理老师张丽珊,我是该叫她老师还是叫妈?
一次,跟大学同学聊到了对教师子弟是什么印象?他们说,教师子弟给同学的感觉是有各种特权、飞扬跋扈……可是,为什么我当时却是 “夹着尾巴做人”,生怕被人发现呢?就像所有的八卦事件,在人群中都传播得超级快。面对高中同学的追问,我要么躲闪,要么默认,一直没有趾高气扬的感觉。
记得那还是周一早上第一节课,春末夏初的时节,潮湿又冰冷。任课老师与我妈妈关系很好,也算是我的一位阿姨。由于要准备会考,她上周四要求大家带另外一本教材。也许是中间隔的时间太久,很多同学都忘带了,我也是其中一员。
不知是天气的压抑还是老师对我们太失望,她毫无征兆地爆发了,她爆发的对象既不是全班同学,也不是没带书的人,而是——我。“郭子轩!你为什么不带?我强调了多少遍,为什么不把学习当回事?”窗外的乌云似乎飘到了我的头顶,飘进我的内心,惊讶过后是委屈,委屈过后是疑问,疑问过后便是爆发。“你给我出去!”我没有辩解和质疑,摔门离开了。
之后,这位阿姨私下找到我说:“轩轩,咱们是自己人,你得挺我、支持我,我也得替你妈妈盯着你,犯了错误我得更加严厉,你明白我的苦心吗?”从小就听着妈妈讲人际关系的我心里明白,老师这样做“好处多多”:一、子弟犯错与同学同罪,透着“大义灭亲”的正义感;二、可以向我老娘表明,我更关心你的孩子;三、子弟往往不会跟老师“逆反”,造成老师下不来台。我自然而然成为了给猴子们看的那只鸡。为了不让老娘夹在中间为难,我都没有跟老娘提起过这件事。
“耀华”是天津市数一数二的高中,高一入学我就胆战心惊,主要是因为我那并不突出的成绩。开学之初,我尽力维护和同学们一样的普通身份,却不想被一位老师在课堂上点破。那天他讲到职业生涯,讲到了学校老师的待遇,加了一句:“我说的这些如果你们不相信,可以问问郭子轩,他妈妈也是咱学校老师。”
在全班同学的惊呼声中,我长时间的苦心经营宣告破产,从那以后,我觉得大家看我的眼神都变了,成绩上的压力更大了,还好妈妈从没有在这方面给我施加任何压力,即使是成绩不理想,哪怕是挂科,暴风骤雨的戏份在我家从没有上演。相信老娘用加大自身压力的方式帮我承担了更多。在这里也实在应该谢谢老娘。
作为教师子弟,我最大的尴尬还出现在社团活动中,妈妈早在我两岁时就创办了心理健康使者团,社团的哥哥姐姐曾经偶尔接送我去幼儿园、学前班,我也曾和他们一起去青年宫做公益活动,成为社团的团长是我少年时最大的梦想。
高一时,我如愿加入。妈妈明确告诉我,我不能当团长,无论能力如何,否则会丧失社团的公允性。不能当团长,我也曾很不服气,但已毕业的学长开导我,是否在社团中获得成长,与奉献有关,与职务无关。妈妈要求社团每个部门都要有自己的产品,作为秘书处处长,我创办了与已毕业的学长交流的杂志《足迹》。
按照顺序,我们是第三个发行印刷的杂志,前面还有两本其他部门的杂志,但由于他们的主编忙于出国考试,没有来校,截稿日期推迟,赞助商有些着急,于是,团长跟我商量《足迹》先发行,我们部的所有人开始加班加点。但同时,那两本杂志的同学却口出怨言,说我因为是老师的孩子,占用他们的发行时间和资金……
我觉得很委屈,一边继续鼓励部员继续加班加点,一边向妈妈诉苦,她却云淡风轻地让我自己想办法解决。我请联系赞助商的同学站出来说明了情况,消除了误会。这是印象中,自己身份最尴尬的一次。同时我也明白,对于妈妈来说,这件事如果处理不好,作为老师的公信力必将大打折扣。
其实并不是所有教师子弟都像我这样,我的处境、性格和妈妈对我的教化决定了我处理问题的方式,虽然“很怂”,但是没有出现风波,而且跟同学们的关系始终友善。
有一位比我小的学弟就没那么幸运了。他的父亲也是学校老师,一次午休时为了争篮球场,他对学长叫嚣“我在学校有人,动我一下试试”,结果被高年级学生暴打,他和他爸爸在瞬间被推上了学校舆论的风口浪尖……这个孩子不仅坑了爹,更坑了自己,一直是学生的笑柄。
当然也有更低调的人,跟我同届的一个同学,直到高二我才知道他的母亲在学校任教。而他为人谦和,成绩优秀,爱好广泛,在同学中口碑很好,即使有什么错误,大家也不会过多地议论他,我想这样才是一个高层次境界。
再说回我,在高考结束的那天,我感到了无比轻松,不仅是因为高考的结束,还有一种总算可以不被人关注,为自己而活的感觉。相信妈妈也是松了一口气。虽然有种种压力,但总的来说,身为教师子女有利有弊。在校生活上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老师也会费心督促学习。最关键的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现在我跟妈妈偶尔会想起那个时候的事情,相互调侃一下,即使到现在我也没想好是叫她老师还是叫妈妈,因为我好像根本就没遇到过她,遇到了也一低头躲过去……哈哈。
将孩子的成绩与自己的“能力”彻底剥离。亲子是两个独立的个体,谁也无法代表对方。
弱化主场意识 我是不会“罩着”你的
正如郭子轩所说,高考之后,我们娘俩都松了一口气,我特别感谢郭子轩的低调和隐忍。与儿子同在一所学校,无论如何压力都比较大。我的压力首先来自于本人是比较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工作者,激励过太多的学生,带有育人光环,那么自己的儿子是不是各方面都比别人强呢?郭子轩的一言一行,仿佛都会与我的专业能力息息相关。
其次我在学校比较随和,许多同事都会自告奋勇地帮我“管孩子”:“你妈妈那么优秀,你可得给她争气呀”!凭空给孩子施加了压力,或激惹了身处青春期的小伙子,一旦和老师对立,我情何以堪?
为了避免同事犯下“无心之错”,我借助全体会给老师普及心理健康的机会,向老师们传递我的亲子观:孩子和家长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要照顾好自己的人生,谁也不能代表谁!我真诚地跟郭子轩所有任课老师阐明观点,我关注郭子轩的不仅局限于学习成绩,更在意他的人格塑造、性格养成和人际交往和谐……
尽管宏观上做了许多铺垫,但在具体操作上,我还是比较用心,首先选择班主任时,为了避免老师的卷入度过高,我选择了不太熟悉的男老师,也不特意拜托人家;其次,选择适合孩子学业水平的班级,一般老师都特别希望把子弟安排在师资力量强的重点班,但如果孩子成绩不拔尖,长期处于“凤尾”,不仅会造成孩子自卑,而且会激发逆反或者低自尊。
大方向明确之后,我在处理各种问题时就会态度一致。郭子轩中考之后,我让他认真思考高中是上耀华还是其他学校?分别写出利弊,并且强调,如果选择在耀华,只要他和同学或老师发生冲突和矛盾,我是不会“罩着”你的。为了避免未来遇到冲突,伤害母子感情,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学习和不同个性的师生互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我相信这本身就是给孩子进行了教育。
与此同时,心航路教育心理机构对来访的学生家长从事职业进行分析发现,“教师”排在第一位。这个数据既说明教师比较在意孩子的身心和谐发展,对孩子的成长处于高度敏感状态,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接受科学的心理辅导;也说明教师作为社会高压力职业,会在教育子女中出现偏差。我们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分析教师子弟的心理成长环境。
从宏观上讲,教师工作压力大,他们工作的效果是通过学生的成绩来展示的,而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却很多,比如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目标、情绪管理、人际关系等许多方面,这无疑加大了教师的工作压力,把所有的精力和耐心投入到工作,回到家面对自己的孩子却是简单粗暴,很难用心地陪伴孩子。
尤其社会对教师的评价曾经存在偏颇,一位全国优秀班主任在巡讲中最“催人泪下”的事迹是她为了转变“问题学生”殚精竭虑,忽略了自己孩子,导致孩子患了严重的抑郁症而自杀,这位老师化悲痛为力量,继续投身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可是,一个不懂得爱自己孩子的教师,如何有力量地帮助别人家的孩子呢?这种舆论导向仿佛说明,带领好自己的孩子不会获得荣誉,而带领好别人的孩子则是师德高尚的楷模。
另外,教师对自己孩子存在成长焦虑。教师面对孩子的同龄人,不免陷入各种比较之中,孩子和优秀生存在太大的距离;孩子和问题学生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他们放大孩子的问题,却不能及时给予切实可行的引导,父母内心焦虑转化成孩子内心的自卑和焦虑,强化了孩子的逆反。那么,教师子弟在家长任职的学校从心理层面和其他学生存在哪些不同呢?
从微观上,教师子弟的心理环境 “与众不同”:首先,孩子对校园本身太过熟悉,无法区分父母和教师的角色差异,对教师角色缺乏起码的敬畏感。
一位高中教师的儿子来我这里咨询时,已经被班主任以比较委婉的方式“停课”了。男孩儿从小就在校园中长大,称呼老师为舅舅、阿姨,了解太多学校管理的“内幕”。升入高中后,强烈的“主场意识”使他摆不正位置,在班里喝五吆六,凌驾于班主任权威之上。班主任因为与其母亲搭档过,一再容忍男孩的不当行为,可男孩愈发不收敛,当众责骂班主任“阴险”“功利”……母亲面对青春期逆反的儿子也是无计可施,班主任抱怨母亲“不作为”,两人之间也产生了芥蒂,母亲百口难辩。儿子的表现造成母亲的人际关系危机。
其次,父母给孩子营造“人造劳模”的环境,给孩子创造各种获得“荣誉”的机会,形成孩子与同学关系的恶化。在日常心理咨询中,小学生都会对哪个同学是教师子弟很敏感,同学都是明眼人,只是教师本人和孩子还误认为可以瞒天过海。这样的孩子价值观被严重扭曲,他们不相信这个世界有靠自己努力获得成绩的事实,一旦进入没有特权的环境,就会严重不适应,并且否决别人的优秀。
第三,当“凤尾”久了可能会造成孩子自卑。一位男生自升入高三,就再也没有去过学校,他以中考分比录取线低60分的成绩进入父亲所在的重点高中,父亲为了给儿子创造学习环境,又将儿子放到了“状元班”,结果儿子成了被远远甩在后面的倒数第一。各科老师几乎天天都“语重心长”地教导孩子:“你爸爸是业务骨干,他要求别的学生做到的,你一定要先做到,不然你爸爸太没有面子了……”小伙子总觉得胸中有一腔火,想和全校师生大喊:“我是我,我爸是我爸……”小伙子在学校不和任何人说话,精神已经出现问题。
那么,教师如何避免因为“身份焦虑”而给孩子的成长添乱呢?
如果可能,尽量不要在同一所学校。如果别无选择,就一定不要和孩子有交集,给孩子一个相对独立的成长环境。
不要过度拜托班主任,避免过于熟悉的班主任“卷入度”过高,放大孩子的优点或缺点。
将孩子的成绩与教师自己的“能力”彻底剥离。亲子是两个独立的个体,谁也无法代表对方。我非常感谢郭子轩身为教师子弟,一直保持各种低调的状态。他属于情商比较高的学生,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朋友遍校园,却从不参与学生干部的竞选,也不参与各种评奖。
他跟我说,能在耀华中学读书已经很满足了,不能奢望太多。作为子弟,往往就算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的成果,也会被一些师生误认为是“特权”使然,教师子弟内心淡泊为宜。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