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明媚1618
越来越多,学校适应和学业压力越来越重,甚至有自杀自残的现象,引起了很多家长的忧虑。如果能早点发现苗头,及时干预治疗,是不是很多悲剧就能避免了呢?那么,家长们怎么及时发现孩子的精神状况出现偏差了呢?燕园博思心理咨询师给大家提供3把尺子去帮助各位家长及时发现和预防。第一把尺, 现在—过去;把目前情况与过去比。如果发现孩子情绪,性格,思维,言行举止,注意力,睡眠作息,饮食体重有变化,大人应警惕。第二把尺群体的;从统计学分布来看,把孩子放到他的同龄群体里里去比,是不是与众不同。大部分别的孩子都有言行,他/她没有;或大部分别的孩子都没有的,他/她却有。这尤其要考虑年龄,家庭,地域,宗教等各种背景的不同。第三把尺功能比如说孩子成绩下降;人际关系变化,比如过去很多朋友,现在不去与朋友玩,过去与家人关系好,现在与家人关系变紧张;兴趣爱好丧失或突然转变,比如过去爱打电玩,现在让玩也不玩等等。如果这几条都达到了,不一定都是精神疾病,也不一定需要躯体治疗比如药物,但至少应该去咨询,作评估。有问题,及时干预。没有的话,岂不皆大欢喜?这三把"尺子"对于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决定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青少年有情绪和行为方面困难时,自己其实是非常痛苦的,而且常常觉得没有人可以倾听、理解和帮助到他们。作父母更要主动地,温柔地,不加评判地关心他们。学着换位思考,从他们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了解他们的内心。对大一点的孩子,还要学习如何尊重他们的独立和选择(包括不是最理性的选择)。当然这些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作父母以来,我自己也时常困惑,迷惘,基本上各种正性,负性的情绪都体验过了若干轮回了。如果父母与孩子沟通实在困难,从他的朋友和老师哪里获取信息就变得更为重要。随时了解孩子的朋友圈,有意识地去认识与孩子玩在一起的同学朋友,以及其他家长,发展自己的"情报员"。当然,专业咨询经常也常常会有帮助。包括不愿来咨询的孩子,只要能来,作精神心理专业的人士,一般都有这方面的训练,知道如何与这部分咨客打交道。大部分人很害怕去看心理医生或者心理咨询师。其实去看看咨询师真应是家常便饭的事。有的咨客一家大人孩子各有自己的精神科大夫或咨询师。如果等到发展到很严重的地步,经常已经拖了很长时间了,而且治疗往往会棘手,甚至需要住院治疗才能保证安全。总之,早期诊断,治疗,争取最佳的治疗效果。

我才是黄蓉
释放学生的压力,加强老师和学生的沟通。设立心理老师可以说是有利无弊的,心理老师可以成为学生的倾听者,老师是学生的倾诉者,有些学生压力大却不和自己的好朋友讲出来是很难受的,所以心理老师可以开导学生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