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02

为萍伤心航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莎滼心理咨询师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尛小尛111

已采纳

2021年6月5日 周六 深圳 阴  607/1000 【主题】职业生涯话题小系列(7) 【字数】1345 霍兰德职业兴趣自测(Self-Directed Search)工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霍兰德” 。是用来测试我们自己的职业兴趣或是职业倾向的。也就是说,这个工具能够帮助你理清楚你自己最感兴趣的是哪些职业,甚至哪些岗位。 从上图可以看出,霍兰德把人分为6种类型,分别是: R 型(实用型)、 C 型(事务型)、 E 型(企业型)、 S 型 (社会型)、 A 型(艺术型)、 I 型(研究型)。 他们分别喜欢怎样的活动、对职业环境有什么要求、从事的典型职业是什么呢?我们分别来看看。R 型(实用型) 喜欢的活动有: 1、喜欢用手、工具、机器制造或修炼东西;比如,女生爱用成千上万片小珠珠拼成一幅画。 2、喜欢从事事务性工作、偏向体力活动;比如,具体某件事情的制作,自己做一个小板凳。 3、喜欢户外活动;比如,踢足球之类。 4、喜欢操作机器,对操作机器很有成就感。不喜欢的活动:坐在办公室里纯粹动脑子。这类型的人对职业环境的要求(或者说我们应该提供给这类型的人什么样的职业环境): 1、使用手工或机械技能对物体、工具、机器、动物(用工具给动物看病)等操作类的活动。 2、关注“事物”多,关注“人”比较少;与“事物”工作的能力比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强。典型的职业:木匠、园艺师、汽车修理、工程师、兽医、足球教练……代表人物: 鲁班,这个人物不用我“班门弄斧”了,大家都知道。 小野二郎,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专注于寿司。前十年都在干同一件事情---把米饭煮好;再过十年再干另一件事情---把饭团捏好……从这两位代表人物可以看出, R 型 的人具有 工匠精神, 立志把一件事情做得 精益求精。动手能力很强、强调实操、话少、活儿好。 通常是 默默十年,亮相惊艳 。S 型 (社会型) (旁白:从上述霍兰德的图片大家也可以看出,S型和R型呈对角线,可以简单粗暴的理解为R型有的特质S型一般都不会有。) 喜欢的活动有: 1、喜欢和他人合作共事,对人热情、关心他人、关注他人的快乐和幸福。 2、愿意帮助别人成长和解决困难;比如:老师、大学辅导员。 3、乐意为他人提供服务;比如:志愿者。这类型的人对职业环境的要求(或者说我们应该提供给这类型的人什么样的职业环境): 1、需要和人交往的工作场所,他们有很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2、需要提供能够教导、疏导、医治、帮助他人等等这些方面的技能的工作场所。 3、对他人表现出精神上的关爱,并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的工作。典型的职业:教师、心理咨询师、护士、社会工作者。代表人物: 特蕾莎修女,一生把一切都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的人,从12岁起到87岁去世,一直都为了那些苦难的人。她在她的诗《不管怎样》中这样写道: 圣雄甘地,主张“非暴力、不合作”,在YD掀起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非暴力不合作”通俗的理解就是:“我不会用暴力的方式和你对抗,你打就打吧。打头我就把头转向给你;打手我就把手升向你;但是我也绝不会屈服于你。”简单梳理一下: R型关注事物;S型关注人。 R型的人不太爱说话;S型的人特别爱说话。 R型的人通常专注与事物中,不会被情感左右;而S型人物通感(直译为感同身受)能力强,经常被情感左右。比如,电影里面的人物哭,S型的他(她)隔着银幕也会哭。而R型就会认为:这有啥好哭。 ……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吧,其他四种类型明后天继续。

莎滼心理咨询师

155 评论(8)

绝妙蓝调

《回家》反映都市人如何经历生活压力中国第一部反映都市心理健康题材的大型情感电视连续剧《回家》,于2007年7月10日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威海开机了。此次《回家》一剧由国内知名青年导演张敬雯执导,编剧由曾获夏衍电影文学奖的苏润娟担当。 从《回家》这一温馨的片名不难看出,创作者想要向现代观众传达的一个讯息,那就是“回家”,回归,找回心灵的归宿。旨在反映都市人如何在经历了生活的压力,甚至是遭遇了心理疾病的袭击后,仍努力找寻着各自心灵的方向,追寻着和谐幸福的社会生活。在这个纷繁复杂的21世纪,似乎一切事物都在飞速的变化发展着:科技,文化,环境等等。人们,尤其是都市中的人们,开始难以自拔的卷入这个飞速转动的社会车轮,他们乐此不疲,因为发展似乎给他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金钱,物质与文明。但隐隐中,他们却也迷茫痛苦,因为身处钢筋水泥都市中的人们,偶尔会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谁,位置在哪里。就这样,人们痛并快乐着。进而,有些人的心理状态开始麻木了,有些人空虚失落了,有些人迷茫了,但,也有少数人在这个物质生活极度发展的社会中,执著地做着自己,坚持着自己的一些信念。《回家》正是一部希望带领观众朋友一起去捕捉和探究都市人群心理健康与社会发展变化之间关系的电视连续剧。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和谐家庭的存在,而家庭中的个体元素,人,则是核心中的核心。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关注个人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社会热点。心理疾病的产生可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频繁,波及面也更加广泛。(其实,发达国家对心理疾病的关注已达到一个相当普及的程度,平均每1000人就有一名心理咨询师。而在我国,这一职业却刚刚起步。2001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心理咨询职业标准,到了2002年,这一职业被写进《国家职业大典》。全国取得心理咨询资格证书的不过几千人,而以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来看,中国至少需要40万名。)《回家》以日常都市生活中的情感故事为切入点,首次在剧中对都市人心理疾病展开了大量细致地分析,以及对心理疾患治疗的研究。这是以往国内电视剧所鲜能看到的。剧中展现了向往再次得到幸福生活的再婚家庭、游离在害怕承担责任与缺乏安全感之间的80后恋人、激情淹没在日常琐碎日子里的中年婚姻家庭生活等几个故事层面。从而引出了这些人们在社会高速发展变化背景下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希望引导人们正确面对心理疾病,积极地调整各种心理压力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和谐。另外还有一曲萨克斯曲。这一首是肯尼·G的萨克斯名曲《回家》,由于萨克斯本身声音悠扬清亮,而这首乐曲把缥缈缠绵的意境表现得相当到位,在音质不好的播放器上往往会将声音表现成刺耳的高音,意境皆无。面对难以完美再现的萨克斯,尤其是清纯悠扬的清音效果和抒情的高音时,应该表现的完满而到位。层次感清晰分明,音质柔和不显刺耳,却极富穿透力。《回家》中萨克斯的质感光可照人,铜味十足,回味无穷的音效性毫无保留的再现出来。一种真实感直冲而来,美丽,清秀,无杂的超空间立体感,尤其是里面的莎鼓和金锤等重金属的敲击声,细腻刚硬,延伸很远。

345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