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ncent'sir
01 最近在看陈忻老师的文章,陈忻老师是著名的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她在文章里多次提到一个概念,育儿是个系统工程,是个动态发展的整体。 这话不陌生,但我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根本就没有理解这个概念。我是那种典型的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妈妈,接触到一点什么理念方法就开始代入设想,产生这样那样的担忧,很多担忧其实是自己太肤浅,孩子是一个动态发展的个体,所处的环境也是复杂多变的,一个事件的发生不会想当然得造成某种后果,比如及时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一定会变得骄纵么,延迟满足,孩子的自控力就会变强?打断几次孩子游戏孩子就容易注意力不集中?这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 还有育儿方法,这些12345真得适用自己的孩子,适合当下的情境吗?方法是学不完的,不了解方法背后的机制,不理解孩子的认知情绪,很难持续起作用。 零散的几块砖头搭不出高楼大厦,没有一个全景视角,对孩子的整个发展规律没有一定了解,跟孩子没有建立起一个互相信任的关系,还在纠结为什么学到的理念和方法不能把孩子"管教"好,这不是孩子出问题,是大人有问题。 02 如何给孩子立规矩是我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毕竟和长辈一起带孩子,隔代育儿也容易出现溺爱的情况。先前受流行育儿观影响觉得给孩子定规矩很重要,后来又接触到亲密育儿派,要尽可能给孩子自由,中间的差异自己也有点混淆。 自由的边界在哪?带着这个问题,我看了陈忻老师的《养育的选择》。 这段话大家都不陌生,就是在保证孩子自身安全,在不损害他人、公物的前提下,给孩子充分的自由。道理简单,但实操起来不容易。这里陈忻老师强调的一点是,要先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以大人的需求和利益为主。不是说因为要保证安全这个不许动那个不许玩,而是我们大人先尽可能把前期准备工作做好,让孩子有足够自由的探索空间。 安全原则是自由的底线,但依旧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来使孩子接受而不是靠强权。而底线以上,有灵活变动的空间,大人也不要死抓着道理不放。 那如何立规矩呢?书中提到规矩是一种教养而非禁止,我读出几层意思,一个是规矩也就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应该是靠内化而不是强权压制,并且规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立的,它起作用的背后是家庭成员潜移默化和长期教育的结果。 这对养育者有更高的要求,不是简单粗暴把规矩摆出来就有用的而是需要同理心、耐心、尊重来使孩子能够接受和内化。 理念归理念,真做起来还需要一点点摸索。不同阶段怎样解释孩子是可以理解的,怎样应对更加恰当等,对孩子发展规律有一个基本认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孩子,但孩子有着很大的个体差异,涉及情形也不断变化,不是看点书就能知道答案的。 大人需要用心观察,用心倾听,用心对待孩子,这简单一句话里面蕴含的功夫现在才有了一丝体悟。 一个孩子的教养折射了的是大人的价值观。规矩长期起作用靠的不是什么巧妙方法,而是大人和孩子之间友好的关系、大人自身行为习惯的影响。 至于隔代育儿,婆婆身上也有不少我们没有的优点,就像老公以前所说到的,如果孩子喜欢你信任你,她会有自我选择的意识,再者自己不过是比长辈多看了几篇流行文章,养孩子说到底也不是做学问,能陪伴孩子一起快乐成长,就是最重要的事。
夏天可乐冰
沙龙嘉宾:本期,我们邀请到陈忻老师,和她讨论到以下一些内容: —————————以下文字根据第十六期[美读客]在线沙龙整理而成————————— 美丽阅读:育儿圈经常说的亲子阅读,到底有什么益处呢? 陈忻:亲子阅读的好处非常多,但是对我来说关键的一条是美好的回忆。我回想我四五岁的时候,我坐在爸爸腿上,他给我讲安徒生童话,还有夏天的晚上他给我和弟弟读铁臂阿童木,从那时起,我对科幻产生了兴趣。所以我希望将来我的孩子回忆起童年,他们也有美好的回忆。亲子阅读最最重要的是我们和孩子分享的这一段时光。 当然亲子阅读还有其他一些好处,例如我们和婴幼儿一起阅读,更像做亲子游戏,可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有助他们养成阅读习惯。 我家的孩子,他们还没上小学的时候,在家里拿起一本书来读跟拿起一个玩具来玩一样自然。对他们来说,书和玩具差不多。当然,和孩子读书还可以培养他们的专注力、对语言的理解、语感、想象力等。但是,这些都是副产品,只有诚恳地和孩子一起投入到阅读里去,往往孩子们都会收获这些。如果不诚恳,只想着培养孩子这个那个,很可能反而会破坏孩子的阅读兴趣。所以,最大的收获,我认为,亲子阅读的最大收获是亲子关系,让父母和孩子更加亲密,因为我们分享了这一段时间,这一个故事,这一份情感。我家孩子现在已经上4,5年级了,他们看的书有的很厚,我也没有时间陪他们一起读,现在我们在车上,一起听书,听完了可以一起说说,这也是一个选择。最后,我们的研究也证实,跟孩子一起阅读,对他们将来的学业是有帮助的。 你想孩子在认识字之前,他们就生活在一个文字的世界,到处都是文字,他们看到文字,看到商标、路标、商店的名字,如果爸爸妈妈经常跟他们一起阅读的话,他们就逐步明白,这些文字是有含义的,有时候你会观察到,有些孩子玩游戏,比如说,玩去超市的游戏,他们有些会写“购物单”,其实写什么东西我都不知道,但是呢,他们觉得是在“写字”。 这些所谓的购物单,表明他们明白文字是有功能的,虽然他们还不认得字。在生活当中,他会逐步把声音和文字对应起来,把物品和文字对应起来,那么我们称之为非正式的识字体验,所以如果孩子们对商标感兴趣就告诉他嘛,这样的非正式识字体验越多,孩子的语言发展以及将来的读写能力就越好。 有研究比较贫困家庭和中产家庭的非正式识字体验。贫困家庭的儿童,因为他们很少有机会跟父母一起念故事,所以呢,2-6岁期间,低收入家庭的儿童,和父母一起阅读的时间只有25个小时,但是中产家庭的父母,和孩子一起阅读的时间超过1000个小时。入学以后,这些孩子在认识字母、单词正确发音、甚至写自己的名字上,都有显著差异,所以我们是鼓励父母和儿童一起阅读一起游戏,如果他们有兴趣就告诉他们周围环境看到的文字,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但是千万不要认为亲子阅读的任务就是识字。 家长应该把亲子阅读看作一个分享情感式的、和孩子分享的一段时光,和孩子一起阅读的时候要诚恳。 美丽阅读:评论区有家长开始提问了:如果孩子对阅读不感兴趣,怎么办? 陈忻:我觉得最好要加上年龄,到底是1、2岁的儿童对阅读不感兴趣,还是上小学的儿童对阅读不感兴趣,这个差别是很大的。 美丽阅读:如果是学龄前儿童呢? 陈忻:小宝宝的注意力集中时间非常短,而且非常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其实这是好事,正是因为他们的注意力总是被新鲜事物所吸引,所以才有利于他们大量地迅速地认识这个世界。 所以,如果学龄前的儿童,对阅读不感兴趣,我们需要注意一下自己。因为很多父母跟孩子一起阅读的时候,总是带有一定的目的,例如读完之后,我们要总结一下中心思想,或者总是问一问,你记住什么啊,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啊。你如果总是这么干的话,孩子就不乐意了。所以关键是父母要对这个事情也感兴趣,我们的兴趣和孩子的兴趣合拍了,在真正阅读一本书的时候,他们孩子有什么想说的,有什么疑问的,都是自然流淌出来的。 美丽阅读:具体可以怎么操作呢?有哪些互动形式? 婴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非常短,比如很多孩子,他咬书、砸书、摔书,或者把书翻两页就丢一边,这个都很正常,是他们在探索着世界。我们可以先找立体的东西来代替书上的内容,因为书上的内容是平面的,只能看,小宝宝的学习是要通过触摸进行的,他会放在嘴巴里咬等多种方式,那么我也想过一个办法,就是买一些小动物的玩具,不同牌子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 一岁以前孩子的书都是挺简单的,你可能翻一页就一个动物,然后你说一个名称,再学学这个动物怎么叫,就像玩亲子游戏一样,也可以模仿这个动物的动作习性等等。同时我们给他这个动物的玩具。孩子可以摸可以咬,可以探索这个东西,他又可以看到爸爸妈妈说出说这个动物的名称,还有好玩的动作,这样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但是一次不要太多。慢慢地,他可以把这个动物跟书上的图片给联系起来,可以把动物的叫声或者动作跟这个动物联系起来——这个就是学习过程。当他们熟悉了这些动物或者物品,那么,再让他们看书上的这些东西,他们就觉得有意义了,就会喜欢看了。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用卡片代替看书。孩子看书的时候就像我刚才说的,他是一页一页的,是平面的,如果有卡片的话,他可以玩卡片。你可以用两个卡片然后问他动物在哪里,一开始他可能不会指或者指不对,那么你就把对的那一张给他,鼓励他,“噢对!这张是小猪猪!”那这样的话,慢慢的他也会把图像和名称给联系起来。 还有,我用过孩子自己的照片当书讲。你把孩子的照片放在相册里讲,看照片说故事,那么照片里的人和事是孩子熟悉的,所以他们会觉得这个事对于他们来说是有意义的,所以他们也会感兴趣。最主要的,是经过这样一个讲故事的过程,他们就会发现“噢,原来还有这样一个游戏”。妈妈指着一个画面宝宝吃饭或者其他事情来讲,慢慢地,他们就会理解到原来读书也是这个样子的。 形式的话,亲子阅读的形式其实也蛮多的。一个是小的时候跟他们读故事,此时他们对阅读还不是很明白,可以用生活化的语言,把书中的故事讲出来。另一个呢,就是父母在孩子能够自己读一本书的时候,孩子和父母轮流读一页,这个也是挺有意思的。另外如果时间有限,可以在车上听书。 每一个孩子都不一样,所以要看孩子喜欢什么,不同的办法都去试一试。 美丽阅读:如果已经上学的孩子看书时只看图片不爱看文字,怎么办? 陈忻:如果是低年级的孩子,那么这个是很正常,只看图片不看文字,大多看的是绘本,说明他的识字量不太够。那么这种情况父母和孩子可以多读一读、讲一讲,看看孩子对这本书的了解有多少。 如果是三四年级的孩子还是不喜欢看文字的话,那只能说是孩子的能力和这本书还不是很匹配,这个问题其实不是看图片,看文字的问题,而是孩子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所以早期要养成孩子一定的阅读习惯。比如我们家,小时候睡前喝奶洗澡刷牙读书,是生活常规,孩子们到点就习惯了读书,而且允许他们自己选书,他们要读哪本就读哪本,久而久之,他们有了阅读兴趣,也有了阅读习惯。入学以后能够认字了,一本好书,他们自然愿意看下去。所以,有阅读兴趣比较关键。我们家我们自己爱看书,家里几乎每个房间都有书架。而且孩子们小时候,我们故意买的是小书架,这样孩子们自己能够得到。阅读兴趣需要慢慢养起来的。 事实上,孩子的注意力和成人不同。高普尼克有一个有趣的理论,成人的注意力像聚光灯,总是聚焦在对我们有用的东西,或者是有效的东西。比如,我们看一本书,对我们来说,文字是获取信息,最快最有效的方式,所以我们的注意力会集中在文字上。小孩子不太一样,他们的注意力像散光灯,前面我们讲过,孩子们很容易注意到新事物。很多东西对他们来说都是新鲜的刺激,所以还在看书的时候,他们既注意到文字,又注意到图片。我们家有很多获奖的绘本,在我家孩子认字以后,我们一起读书的时候,他们还是会注意到画面,因为我有时候发现他们手指着图片中一些我根本不会去注意的细节。还有一次,孩子们说某本书上的主角,封面图片上作者没有画他的鼻子。我都没注意到,我说怎么可能,然后我去看,果然没有画鼻子。所以孩子的注意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广。一个正常的孩子,我觉得不需要特别担心看图看文字的事情。 美丽阅读:有个家长提了个很现实的问题,他问,孩子是喜欢看书没错,不过也喜欢撕书,这可怎么办? 陈忻:如果是婴幼儿的话撕书是很正常的,这个就是他学习的一种方式。婴幼儿是怎么学习的?他是用各种感官和动作来学习的。那么我们买书的时候最好是买撕不烂的书。 有一些书的话,类似《好饿的毛毛虫》,书里是有小洞洞的,孩子可以摸这里面的小洞洞。作者艾瑞·卡尔 (Eric Carle) 还有一本书叫《好安静的蟋蟀》,这本书是翻到最后一页蟋蟀会叫。我记得当时我的孩子特别喜欢这本书,他会特别期待,读前面的时候他就期待后面的内容,期待蟋蟀会叫,然后翻到最后蟋蟀叫起来了他就特别高兴。 有的书是触摸书。比如说有一页是说小狗狗的,那么它就会给到你一种毛茸茸的感觉;这一页是小鱼的话那么它就会做出鱼鳞一样的感觉;这一页是小镜子,光滑的,能看到自己,这样是一种适合孩子的学习方式,那孩子才会感兴趣。 美丽阅读:为孩子选购图书时应否按孩子的性别而决定类型?男孩能否看比较“女性化的故事”? 陈忻:我觉得没有问题。男孩女孩的书都可以看。国内的书我看的不多。美国很多儿童系列小说有一些是以女孩做主角比如judy moody,有些是男孩做主角,比如flat stanley,通常男孩选男孩子主角的书可能性大一些,我觉得不用刻意。孩子们自己选书可能会慢慢发展出自己的喜好,不过,我们也可以经常向他们推荐一些好书,一起阅读或者听,孩子会喜欢和爸爸妈妈分享一本书。有好的作品,没有性别倾向,主角有男有女,孩子也喜欢。通常来说他们喜欢的是好的作品。 美丽阅读:现在每个家庭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这些电子屏幕不少,用电子设备看书会对孩子有不好影响吗? 陈忻:婴幼儿,还是要从实体书开始。因为他们探索世界,靠的是他们各种感官各种动作,所以才说给宝宝买各种触摸书、立体书,允许他们玩书。用实体书,让孩子可以摸,可以自己翻来翻去,自己掌握获取信息的节奏,我认为这个比较关键。等孩子大了,比如小学高年级,如果出门旅行,可以带电子设备看书。但是我仍然建议在家里要有实体书。我家两个孩子喜欢看科普书,我有时候借了一些比较好的小说,他们不太爱看,有时候借了就还了。但是我发现我买的书,不知不觉,他们有时候就会拿起来看。我买的诗集他们都看过很多遍。所以,家里准备几个给孩子的书架,买一些书,是必要的。 美丽阅读:有个家长提问:老师,我的孩子还不到两岁,但是适合大一点孩子看的书她也喜欢看,应该鼓励她吗? 陈忻:孩子看什么水平的书不是年龄决定的,而是由认知水平决定。我认为不需要特别限制。虽然说不限制孩子看一些高一级的书,也不要偃苗助长。 美丽阅读:如果孩子容易生气,如何通过亲子阅读推行情绪教育呢? 陈忻:不要把阅读当药,阅读就阅读,把身心放到阅读上,孩子容易生气,不是阅读可以解决的。所谓的情绪教育,在生活中,关键是父母去感受孩子的情绪,理解孩子的情绪。当然有一些绘本,可以读一读,让孩子了解情绪是什么,有了情绪以后怎么平复情绪。这只能作为补充。 美丽阅读:那关于亲子阅读,在孩子多大时开始合适呢? 陈忻:我家是在四五个月就可以开始和孩子们一起阅读的。我们的姿势是孩子坐在我们的大腿上,我们的用一个胳膊圈着他,另一只手拿书,圈着孩子的手再翻书。这样我们和孩子,不仅仅能够面对这本书,也能够互相看到对方的脸,我觉得这个比较关键。 婴幼儿的注意力是很短暂的,那么我们怎么去发现他们的注意力去哪里了呢?我们能够互相看到对方的脸,可以看他们的眼睛看在什么地方,看他们的手指指在什么地方,看他们的注意力在什么地方,顺着他们的注意力给他们读书,这样孩子对阅读才会越来越感兴趣。随着熟悉的东西越来越多,注意力的广度强度也越来越进步,那么他们的信心也会越来越强,能够坚持阅读的时间也会越来越长。 父母和孩子读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理解力来调整语速,还可以加进去手势,还可以让孩子来翻页,让他自己来掌握接受信息的节奏。如果孩子让我们反复读某一页书,不要不耐烦,听他的,让读几遍就读几遍。互动是很好的一种学习方式。 美丽阅读:等到孩子会自己阅读了,亲子阅读可以停止了吗? 陈忻:当孩子会自己阅读的时候是否可以停止亲子阅读,我认为可以继续。 有些父母会恨不得孩子尽快自己阅读,这样就可以放手了。但其实就像我说的,哪怕孩子已经可以自己阅读了,他还是会喜欢和父母一起阅读。因为他们需要的是爸爸妈妈一起分享,共同分享这一段故事,分享心得。有研究表明,经常进行亲子阅读的家庭,亲子关系也会比较好,孩子的学业也会比较好,当然,一些专家建议和孩子一起读书的话,读一些比较经典的好书。 美丽阅读:老师有哪些亲子阅读方面的好书可以分享或推荐吗? 陈忻:我分阶段推荐一些作者。 0-2岁,艾瑞·卡尔 (Eric Carle)、卡伦·卡茨 (Karen Katz)、比尔·马丁 (Bill Martin)、莫·威廉斯 (Mo willems),这些作者国内都有引进,而且买布书或者厚纸板书,不怕撕不怕咬。 3-6岁,李欧·李奥尼 (Leo Lionni)、大卫·香农 (David Shannon)、朵琳·克罗宁 (Doreen Cronin)、《不一样的卡梅拉》系列、中江嘉男的《可爱的鼠小弟》系列。 7-10岁,《神奇校车》系列、《神奇树屋》系列、《哈利波特》系列,罗德尔·达尔 (Roald Dahl) 的作品、艾尔文·怀特 (Elwyn B. White) 的作品,谢尔·希尔弗斯坦 (Shel Silverstein) 的儿童诗集。这些都可以。 还想说的是,每个孩子的兴趣不一样,不一定非要照着书单。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