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23

yuqian1004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张旭心理咨询师沈阳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扶阿婆过马路

已采纳

一.唐代书法家 字伯高,一字季明,吴郡(江苏苏州)人。初仕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其母陆氏为初唐书家陆柬之的侄女,即虞世南的外孙女。陆氏世代以书传业,有称于史。张旭为人洒脱不羁,豁达大度,卓尔不群,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与李白、贺知章相友善,杜甫将他三人列入“饮中八仙”。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故又有“张颠”的雅称。后怀素继承和发展了其笔法,也以草书得名,并称“颠张醉素”。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又工诗,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 张旭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以草书成就最高。史称“草圣”。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来,其状惊世骇俗。相传他见公主与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笔法之意;在河南邺县时爱看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并因此而得草书之神。颜真卿曾两度辞官向他请教笔法。张旭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他把满腔情感倾注在点画之间,旁若无人,如醉如痴,如癫如狂。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赞之:“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这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对艺术的执着的真实写照。难怪后人论及唐人书法,对欧、虞、褚、颜、柳、素等均有褒贬,唯对张旭无不赞叹不已,这是艺术史上绝无仅有的。 传世书迹有《肚痛帖》、《古诗四帖》等。[编辑本段]二.唐代书法家张旭诗作 桃花溪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桃花溪在湖南桃源县桃源山下。溪岸多桃林,暮春时节,落英缤纷,溪水流霞。相传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以这里为背景的。张旭描写的桃花溪,虽然不一定是指这里,但却暗用其意境。此诗构思婉曲,情趣深远,画意甚浓。 “隐隐飞桥隔野烟”,起笔就引人入胜:深山野谷,云烟缭绕;透过云烟望去,那横跨山溪之上的长桥,忽隐忽现,似有似无,恍若在虚空里飞腾。这境界多么幽深、神秘,令人朦朦胧胧,如入仙境。在这里,静止的桥和浮动的野烟相映成趣:野烟使桥化静为动,虚无飘渺,临空而飞;桥使野烟化动为静,宛如垂挂一道轻纱帏幔。隔着这帏幔看桥,使人格外感到一种朦胧美。“隔”字,使这两种景物交相映衬,溶成一个艺术整体;“隔”字还暗示出诗人是在远观,若是站在桥边,就不会有“隔”的感觉了。 下面画近景。近处,水中露出嶙峋岩石,如岛如屿(石矶);那飘流着片片落花的溪上,有渔船在轻摇,景色清幽明丽。“石矶西畔问渔船”,一个“问”字,诗人也自入画图之中了,使我们从这幅山水画中,既见山水之容光,又见人物之情态。诗人伫立在古老的石矶旁,望着溪上飘流不尽的桃花瓣和渔船出神,恍惚间,他似乎把眼前的渔人当作当年曾经进入桃花源中的武陵渔人。“问渔船”三字,逼真地表现出这种心驰神往的情态。他问得天真有趣:“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他似乎真的认为这“随流长”的桃花瓣是由桃花源流出来的,因而由桃花而联想起进入桃源之洞。这洞究竟在桃花溪的什么地方呢?这句问讯渔人的话,深深表达出诗人向往世外桃源的急切心情。然而桃花源本是虚构的,诗人当然也知道渔人无可奉答,他是明知故问,这也隐约地透露出诗人感到理想境界渺茫难求的怅惘心情。诗到此戛然止笔,而末句提出的问题却引起人们种种美妙的遐想。诗人的画笔,玲珑剔透,由远而近,由实及虚,不断地变换角度,展现景物;但又不作繁腻的描写,淡淡几笔,略露轮廓,情蓄景中,趣在墨外,就象一幅写意画,清远含蓄,耐人寻味。 山中留客 山光物态弄春晖, 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 入云深处亦沾衣。 这首诗题为《山中留客》,它的重点当然是留客。但是,因为这不是家中留客,而是“山中留客”,留的目的无疑是欣赏山中景色,所以又不能不写到春山的美景,不过写多了又会冲淡“留客”的主题。诗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他正面描写山景只用了一句诗:“山光物态弄春晖”。因为只有一句,所以诗人就不去描绘一泉一石,一花一木,而是从整体入手,着力表现春山的整个面貌,从万象更新的气象中,渲染出满目生机、引人入胜的意境。严冬过尽,春风给萧瑟的山林换上新装,万物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中,生气勃勃,光采焕发,争奇斗妍。这一“弄”字,便赋予万物以和谐的、活跃的情态和意趣。“山光物态弄春晖”,写得极为概括,但并不抽象,山光物态任你想象。你想的是那青翠欲滴的新枝绿叶吗?是迎风招展的山花送来阵阵的芬芳吗?是花叶丛中百鸟的欢唱吗?是奔流不息的淙淙溪水吗?……它们全部囊括在这一句诗里了。这是一个极富启发性和鼓动性的诗句。诗人把它放在诗的开头也是颇具匠心的。 因为只有把这一句写得很浓,而且先声夺人,形成一种压倒的优势,“留”才有意义,客人所担心的问题才显得无足轻重。所以这开头的一句在表现上、在结构上都是值得细味的。由于第一句蕴含丰富,很有分量,第二句“莫为轻阴便拟归”,虽然是否定了客人的想法,但却显得顺流而下,毫不费力。是的,面对着这美不胜收的景致,怎能因为天边一片阴云就打算回去呢? 光劝说客人“莫为轻阴便拟归”还不够,还必须使客人真正安下心来,游兴浓起来才行。怎样才能达到这一步呢?说今日无雨,可天有不测风云,何况“轻阴”已见,这种包票恐怕不一定保险,未必能解决客人心中的疑虑。诗人琢磨着客人的心理,他不是不想欣赏这春山美景,只是担心天雨淋湿了衣服。既然如此,诗人就来一个以退为进。你是怕天雨湿衣吗,天晴又怎样呢?“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沾衣”虽是难免,可那空山幽谷,云烟缥缈,水汽蒙蒙,露浓花叶,……却也是另一番极富诗意的境界啊!然而,这可不是远在一旁所能见到的。它必须登高山、探幽谷,身临其境,才能领略。而且细咀那“入云深处”四字,还会激起人们无穷的想象和追求,因为“入”之愈“深”,其所见也就愈多,但是,此“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可见诗的三四两句,就不只是消极地解除客人的疑虑,而是巧妙地以委婉的方式,用那令人神往的意境,积极地去诱导、去点燃客人心中要欣赏春山美景的火种。 客人想走,主人挽留,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不过要在四句短诗中把这一矛盾解决得完满、生动、有趣,倒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诗人没有回避客人提出的问题,也不是用一般的客套话去挽留,而是针对客人的心理,用山中的美景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一步一步地引导客人开阔视野,驰骋想象,改变他的想法,从而使客人留下来。事虽寻常,诗亦短小,却写得有景、有情、有理,而且三者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其中虚实相间,跌宕自如,委婉蕴含,显示出绝句的那种词显意深、语近情遥、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编辑本段]三.四川大学教授 男,四川大学教授。 1968 年 11 月生于四川平昌。 1989 年 7 月毕业于四川大学数学系应用数学专业。 1989 年 7 月至 1993 年 9 月在达县师范专科学校任教。 1993 年 9 月考入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作研究生,硕博连读,于 1999 年 1 月获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博士学位。 1998 年 12 月至 2000 年 5 月在四川大学数学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出站后留四川大学任教至今,其间于 2000 年 7 月至 2001 年 8 月在西班牙 Complutense 大学作博士后。于 2001 年 9 月至 2002 年 2 月,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 (Centre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 作 Chercheur Associé 。从 2001 年 11 月至今,获西班牙科技部资助,在西班牙 Universidad Complutense de Madrid 兼职作 Investigador de Programa Ramón y Cajal 。左2 文章发表在诸如英国的“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Series A”,美国的“SIAM Journal on Control and Optimization”,“Communications in Contemporary Mathematics”,“Journal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和“Contemporary Mathematics”,法国的“Journal de Mathematiques Pures et Appliquees”,以及德国的“Mathematische Annalen”等国际重要期刊上。其主要工作如下:给出了能观性估计的直接方法及其在半线性分布参数系统的能控性中的应用;在随机与确定性抛物型及双曲型方程的能控性问题的统一处理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解决了前人,如数学控制论名家西班牙的Fernandez和罗马尼亚科学院院士Barbu等,认为非常困难而没有解决的正向随机抛物型方程的能控性(Barbu等曾专门著文分析其困难性);发现了偏微分方程解的整体唯一延拓性质的一个奇异现象,并给出了某些偏微分方程解的整体唯一延拓性质及其在控制论中的应用。 其工作得到美国的《数学评论》,德国的《数学文摘》和国际同行(包括几位数学控制论名家)在其它国际出版物上大量的公开的好评,如被认为是“the strongest result”、“significant contribution”、“important contribution”、“the first contribution... Interesting new results” 以及“important paper”等。其工作被3部专著、3个长篇综述报告、4位国际数学家大会45分钟报告人和14位现任或曾任《SIAM Journal on Control and Optimization》等重要期刊的编委所引用。 作为独立获奖人,他曾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和中国自动化学会关肇直奖等学术奖励。他近期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并入选教育部首届“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及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他目前任其所从事的研究领域中国际上最好的专业杂志《SIAM Journal on Control and Optimization》的编委,及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编辑本段]四.《西域书画研究》杂志社总编 1968年出生,别署翠雨轩主人、甘肃会宁人,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美术教育本科毕业,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敦煌中国画艺术创作委员会执行主席、中国书法研究院理事、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中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西域书画研究》杂志社总编等。 作品曾多次入选全国各类书画展:第四届中国当代山水画展,中日友好书法艺术交流展,中韩国际招请展,第三、第四届甘肃省中青年展,首届甘肃省青年书法作品展,《盛世国风》2003中国书画年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银川美术馆等收藏,并勒石大雁塔碑林、中国文化园等。艺术简介作品入编《中国书法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通讯录》、 《中国第四届山水画选集》、《国际当代著名书画家大辞典》、《国际书画家辞典》、《2000中国百杰书画家作品选》、《甘肃省古今书画名人考录》等80多部书画专集。2000年被中国文联授予“中国百杰书法家”称号。[编辑本段]五.烈士 (1913~1941年),原名孔宪廪,又名孔实卿,曲阜董家庄乡林程店村人。1937年于曲阜师范学校毕业后,在书院街小学任教。1938年初,日军侵占曲阜上,避居家中。同年5月,经江洪(原名钱杰东)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化名张旭。 张旭参加革命后,经常到曲阜城北和城里开展秘密活动。1938年10月,张旭任曲泗宁中心县委委员兼统战部长。1939年初,又任组织部长。同年6月,尼山特委任命他为泰安、新泰、蒙阴、费县、泗水五县边区县委书记。1941年3月在滨海区大店西南王家岭被错杀。时年28岁。 1985年5月17日,中共曲阜县委根据“中组发(1983)17号文件”精神,经研究报上级批准,为张旭平反,恢复名誉,并对其家属给予抚恤。[编辑本段]六.同济大学教授 1955年12月26日出生于西安市,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美国ASHRAE (美国供热制冷空调工程师学会) 会员。曾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原西安冶金建筑学院)任教多年,现任同济大学热能工程系副主任,暖通空调教研室主任。1993年考入同济大学热能工程系师从陈沛霖教授攻读博士学位,1997年5月通过博士论文答辩(申请哈尔滨建筑大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的题目是"间接蒸发冷却器中传递过程不可逆热动力学分析"。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同时,负责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八五"攻关项目各一项。1996年获国家八五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奖和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目前已在科技期刊发表科研论文论文30余篇。1997年入同济大学环境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在站期间,完成UTC容闳项目和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各一项 . 获得奖项: 美国联合技术公司(UTC)容闳科技教育奖(1999年); 美国联合技术公司(UTC)容闳科技教育奖(1997年); 国家八五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奖(1996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年); 宝钢教育奖(1996年);光华教育奖(1994年); 著作: 研究方向: 1. 土壤源热泵系统的最优匹配参数及相关基础理论; 2. 供暖室内计算参数的模糊分析及最优计算方法; 3. 强热源诱导含尘浮射流的流动规律及控制; 4. 空气热湿交换过程的不可逆热力学分析; 5. 蒸发冷却技术的开发及应用。 研究项目: 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项目编号:59278329); 国家"八五"攻关项目一项; UTC(美国联合技术公司)容闳项目资助课题一项; 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一项; 论文:

张旭心理咨询师沈阳

94 评论(8)

鹿鹿小宝贝

旭着圣人是也是他们老班起的据说是因为他数学考试不会做拿尺子量

115 评论(15)

贝贝781213

“四点半课堂”主要面向本社区的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社工的辅导下完成作业,并定期提供兴趣类及成长类活动,让小朋友们课外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随着小朋友们的期末考试的结束,马安山党群服务中心2017年上半学期的“四点半课堂”也到了尾声。故7月5日下午开展了“四点半课堂上学期结课典礼暨诗词朗诵汇演活动”,其目的主要是总结小朋友们在这4个月内都有什么样的成长与变化,也希望父母见证孩子们的成长,同时也希望小朋友和家长们通过这四个月的参加与感受提一些关于“四点半课堂”的改进的意见或者建议,以便小朋友可以在这里获得更大的成长与发展。

在这次活动中首先开始的是“水果蹲”的热身游戏,通过这个热身游戏活跃了小朋友之间以及家长之间的气氛。通过“击鼓传花”的形式来让小朋友们回顾一些他们曾经学过的小知识。之后便是本次活动的重头戏——诗词朗诵汇演,每个小朋友都非常踊跃的展现自己准备朗诵的诗词,在小朋友朗诵的过程中,台下的小朋友也会跟着背起来,活动的气氛通过朗朗的诗词推向高潮。在汇演结束后社工引导每位学员分享自己的收获与感想,并给每位小朋友发放一些小礼品以鼓励他们好好学习。活动最后环节是颁发2017年上学期四点半课堂“优秀学员”,表彰平时表现良好,认真写作业的小朋友。

此次活动小朋友都能够积极的投入到当中,并勇敢的展现出自己的风采,使得参加活动的家长们纷纷感到高兴。

2016年7月1日,由深圳市龙岗区彩虹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驻马安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社工于青春家园活动室开展四点半结课典礼活动。

自2月27日以来,中心社工开展的四点半课堂在业余时间里为青少年提供课业辅导及兴趣培养。在结课典礼活动中,首先,中心社工带领学员们一起回顾发生在四点半课堂的点滴,从他们初次见面到共同为课堂制定规范,最后相互之间成为朋友。然后,社工针对学员的知识水平设计了一些常识问题并在结课典礼上提问,学员们也都积极地抢答。此外为了让学员们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社工评选出四点半课堂的全勤之星、学习之星和智慧之星并给予小奖励。最后,学员们在社工的引导下争先恐后的发言并分享在四点半课堂中的各种收获和感悟。

在四点半课堂的结课典礼中,学员们不但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和收获,也开拓了视野和丰富了课外生活。

2017年7月21日上午,由望城坡街道望新社区主办、曹蕊菲社区工作室协办以及涉外经济学院的志愿者们在望新社区中一九郡的多功能厅组织开展了一场“四点半课堂结课典礼暨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出席领导有望新社区书记彭利文、社区主任周谦,望新社区四点半课堂工作人员张旭、曹建良、龙云华、张栋等出席。望新社区60多名孩子参加了本次活动。

曹蕊菲社区工作室于2016年9月在望新社区组织开展“四点半课堂”,为没时间照顾孩子的家庭提供作业辅导、心理咨询等服务。自开班的第一天,即与家长们签订了安全协议,在服务的过程中无一例安全事故发生。其专职工作人员及大学生志愿者每周一至周五下午4:30-5:30,风雨无阻地准时到四点半课堂辅导孩子写作业,与孩子共同阅读、游戏。

望新社区彭利文书记的致辞中首先对孩子的到来表示欢迎,以及肯定了“四点半课堂”志愿者老师们的付出,让孩子们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也获得了家长的'赞扬!最后,彭书记送上了美好的祝福,祝孩子们暑假愉快!祝愿本次活动能取得圆满成功。”

“你认为有什么东西或事物可以代表夏天?”来自长沙市涉外经济学院的杨宇老师抛出来的问题,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沙滩、西瓜、蝉鸣、椰树···”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回应。在引发孩子的想像力后,杨老师向孩子们简单介绍了绘画工具的使用,大部分孩子已经有使用丙烯颜料、排笔的经验,所以手绘T恤活动很快就开始了,孩子们自由创作的激情让美术专业的志愿者们都连连点赞。40分钟后,缤纷夏日的各种景象,很快就在孩子们的T恤上栩栩如生地展现。拍大合照的时候孩子们拿着自己的作品,自豪的笑容溢于脸上。

“这种活动真好,感谢社区!”“暑假可以多组织孩子们参加这样的活动”“辛苦社区的工作人员了,孩子们很开心”退场的时候,不断的有家长对望新社区的工作人员说。这正是此次活动最大的意义,让孩子有所乐,有所获!

123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