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81

evilevilevil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孩子吃饭磨蹭心理咨询师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疯哥觅食

已采纳

孩子做事拖拉磨蹭,已经是很多家庭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这当然让父母无比焦虑,因为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他们都会慢人一拍。

小明从早上起床时,就需要被妈妈三催四请,一桌子的丰盛早餐几乎没有时间去吃,因为很快上学就要迟到;

放学回来写作业也是磨磨蹭蹭,一会儿玩玩这个,一会儿看看那个,本来一个小时就能完成的作业,硬生生的被他拖到三个小时才做完……

知名心理咨询师、得到APP高级讲师陈海贤在 《了不起的我-自我发展的心理学》 里指出:

角色的本质,是人和人在关系中产生的一种行为期待,是关系里的人共同达成的隐性契约。 这种契约是很隐秘的 ,如果不留心,经常看不到。

父母对孩子当然是有期待的,从孕育一个小生命开始,他们就已经为孩子的发展做好了规划,孩子出生之后,更是竭尽所能给他们更好的一切,凡事替他们包办,只是为了孩子能够快乐成长。

但是父母对孩子的这种爱反而在无形中剥夺了孩子自己成长的机会,他们当然是合格的父母,是最爱孩子的父母。

然而当父母和子女关系的边界感变得模糊时,对孩子的认知自然会有不正确的引导,他们又会如何做呢?

如果父母总是想要事无巨细的照顾孩子,那么孩子自然而然的也就习惯了接受。

他们开始收起自己的主动意识,顺从的听着父母的安排,从而变得越来越有依赖性,甚至失去了生活的自理能力。

很显然孩子变成这样,根源并不是在他们自己身上,而是因为父母错误的角色定位。

如果想让孩子改变,成为一个做事不拖拉,独立性强的人。

一思:考虑孩子把父母做了怎样的角色定位

一行:父母要做到言行统一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期待是相互的,当父母对孩子有期待,期望他们变得更好地时候,其实孩子对父母也是有着同样的期待。

当父母习惯性地包括他们生活中的一切时,孩子自然而然地就会把父母当成依靠,认为无论什么事情,父母都能替自己完成,把父母当成了救世主。

这时就会出现一个自相矛盾的现象,父母一方面对孩子提出要求,但是另一方面却又不给孩子进步的机会。

也就是他们的言行很难做到统一,经常是互相冲突甚至矛盾,导致孩子思维逻辑混乱,不知道究竟应该怎么做。

比如很多父母都反对给孩子喂饭,他们一方面会要求孩子自己吃饭,想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但是当孩子自己不好好吃饭或者半天吃不了一口的时候,父母又会着急的想要喂他们,希望孩子能够多吃一点。

这样自然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期待,也很难让孩子真正愿意主动吃饭。

只有言行一致,怎么说就怎么做, 降低孩子对父母的期待值 ,这样孩子才能意识到积极主动的力量,才能够变得越来越独立。

二思:是否真正扮演好父母的角色

二行:完成从批评者到引导者的转变

孩子在年幼的时候需要父母的照顾,因为这时他们的很多能力都是欠缺的,如果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就要求他们独立,显然是不现实的。

但是随着孩子不断地成长,他们的思想越来越成熟,能力越来越强大,这时父母就应该教会孩子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但现实情况却是很多父母只是不断的在孩子面前唠叨他们的缺点,比如好吃懒做,比如粗心马虎,又或者不求上进等等。

父母一直在批评者的角色上越走越远,却从来没有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去做。

父母与孩子的情绪交流,将对孩子的长远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使其养成一种处理人际关系、掌控自己情绪的智商即情商。

所以 父母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懂得亲子间的界限,不要有越界行为,多给孩子一些正向引导,才能让孩子真正得到改变。

三思:有没有像内心期待的那样对待孩子

三行:帮助孩子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孩子需要尊重,需要父母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和鼓励。但是很多父母却无法做到这一点,总是想要用自己的意识控制孩子,完全忽略他们的感受。

这当然很难让孩子变得积极主动,因为他们感受到的只有不被尊重和不被信任。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越来越好,那么就一定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期待,并且相信孩子能够做好。

有的时候期待的作用是很强大的,因为能够让对方感受到,所以很有可能在无形之中改变对方。

当父母愿意尊重和信任孩子的时候,孩子自然能够深深的感受到,这会让孩子的自信心越来越强,从而勇敢的面对生活中的任何事情,让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成为一个如父母期待那样优秀的人。

孩子吃饭磨蹭心理咨询师

231 评论(10)

无锡一号

不信。就这两个表现不能证明孩子是天才,也许只是拖延症。

不管多大年纪的孩子都会磨蹭,这是人的天性。孩子小的时候,每次我陪他吃饭都是一场硬仗,含着饭在嘴里用舌头磨来磨去,硬是不吞进去,还做鬼脸。有时候还要跑,逼着我追着去喂,完全把吃饭当做另外一种游戏。一小碗饭,他能吃上一个钟头。我这么好脾气的人,都被他气得想揍人。心理咨询师们做过一个调查你最不满意自己孩子的是什么,结果,很多家长的第一个答案就是磨蹭。

每个人都有过小时候。想想自己小时候,你肯定也会因为磨蹭,受过父母的催促甚至谩骂。你改了没有,相信你也改不了。我后来仔细思考了一下,其实父母催促孩子,实际上是要求孩子与自己在同一时区同一节律,你催促孩子快点起床,是因为你也赶着要上班。

你催促孩子赶快吃饭,是因为你要收拾碗筷。你催促孩子做作业要迅速,是因为你自己的工作都还没完成。不知道你注意到了没有,当我们不断提醒孩子要快快快的时候,你是以成年人的节奏带了他的节奏。

儿科医生和科学家已经发现,孩子是有自己的生理节律的,具体如下,2岁半以前的孩子,完全没有时间这个概念。他们完全活在当下,没有过去的回忆,也没有未来的焦虑。到了2岁半,孩子对时间,先后这些词才有了初步认识。

2岁半到3岁,孩子的时间观念飞速发展,过去,现在和未来能分得清了。4岁的孩子,能够描述出在幼儿园里干了些什么,但还不能具体说出在什么时间干了什么事,这一点孩子要到5岁才能做到。6岁的孩子更进一步,开始喜欢听爷爷讲过去的故事。

但对于类似于半小时,20分钟之内的时间到底有多长,他们没什么感觉。7岁的孩子已经能够分得清时间了,却是他们最磨蹭的时候,在他们的潜意识里面,其实还没有接受在特定时间做特定事情的节奏。所以,磨蹭其实是孩子的必经阶段。

只有当他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一步感受时间,感受按时做事情的规律,才能真正成长起来。但如果你越俎代庖,强行阻断他自己对时间的感受,后果不堪设想。

281 评论(12)

活着的梦想

小孩子磨蹭是因为父母的溺爱,没有及时纠正这个坏毛病,父母首先做榜样,然后对于磨蹭或者嫌弃饭菜的要给予一定的批评和惩罚。

100 评论(15)

桃大大仙

主要是因为他在日常生活当中养成了这种习惯,或者是因为他胃口不是特别的好,所以说就比较挑食了;这个时候家长可以给孩子吃一些益生菌,帮助孩子去调理一下肠道,让孩子更加有胃口。

347 评论(10)

哈啰辉辉

没胃口

有些孩子在两餐之间吃零食,如果父母不克制,孩子很可能会吃得更多。 所以,到了吃饭的时候,自然就没有胃口了。对食物不感兴趣,孩子对新鲜食物很感兴趣,如果每天都吃同样的东西,他们可能会进入无聊期。

消化不良

有些孩子吃甜食和肉类,不运动,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或食物积聚。

去除干扰因素

父母要提高孩子对饮食的兴趣和注意力,最好的办法就是为他创造良好的用餐环境,排除外界干扰因素,让他的注意力集中在食物上,这对他的健康和幸福是有益的。 消化也不错。

吃饭

家长要提前告诉孩子吃饭的时间,让孩子有吃的欲望。 如果您的孩子在进餐前饿了,请不要提前喂孩子。 告诉孩子们等一下,我们会在该吃饭的时候吃饭。 让孩子养成按时吃饭的习惯。

树立时间观念

在孩子吃饭之前,要向孩子解释用餐时间,并限制在20分钟左右。 时间到了,不管孩子吃饱与否,餐具都要收拾干净,中间不给正餐和零食,直到下一顿饭开始,让孩子树立三观 一日三餐。

避免催促和指责

很多家长在遇到孩子吃饭慢、挑食、不愿意吃的时候,都会忍不住催促孩子。 父母的这种做法会减慢孩子的进食速度,严重的还会影响他们的肠胃健康。因为吃得太快,或者带着情绪吃东西,很容易伤胃,导致消化不良。 所以,在孩子吃饭的时候,家长尽量避免催促和指责,每次给孩子上饭的时候尽量少做,以免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

丰富的菜肴

食物的味道不适合孩子的口味,或者花样少,会导致孩子延迟进食。 它可以改变主食和副食的种类,改变食物的味道,改变食物的外观和颜色,激发孩子对食物的兴趣,减少进食所消耗的时间。

量化儿童膳食

儿童餐盘上的餐点应根据儿童的年龄和食欲进行配给。 原则上,最好少而不是多。 盘子里的食物已经吃完了,孩子吃不饱可以再加点。 如果盘子里的食物过多,孩子会感到吃东西的压力,食欲会降低。 吃剩饭的习惯也很容易养成。

223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