雯雯闯天涯
说话喜欢押韵的原因
押韵不仅便於吟诵和记忆,更使作品具有节奏、声调谐和之美。那么你知道我们说话喜欢押韵的原因吗?
节奏感,而不是押韵
因为押韵而愉悦必然是因为诵读者本人感受到了一种可以称之为“美”的东西。
但事实上,押韵不见是一种必然。很多民族的传统诗歌中就没有严格的押韵,比如布依族或者毛南族等等。但这种不押韵并不影响人们在念诵歌谣的时候获得愉悦感。而且宗教信徒在唱诵宗教经典的时候也能获得愉悦感,而大部分的这些经典都是不押韵。
所以我觉得来自押韵的愉悦感更多地来自于后天习得,或者说成长过程中被告知的关于“美”的标准。相比之下,念诵过程中的节奏感似乎对于愉悦感的产生起到作用更大一些。这和歌曲中的节奏感是一样的。所以人们在念押韵的诗歌时产生的愉悦,更多的,可能是来自于节奏感,而不是押韵本身吧。
节奏感可以从我们还在母体中作为一个胎儿时说起。最初聆听的'就是母亲的心跳和呼吸声,心跳总是有节奏的,呼吸也是有节奏的,并且基本上是四次心跳一次呼吸,如果心跳和呼吸节律比较平衡平缓,表示没什么危险和放松,人体感觉母体和自己比较安享和自然,比较愉悦。
同样,当我们离开母体后,当听到有节律的韵文或诗歌,这些韵文或诗歌,基本上和四次心跳一次呼吸的节奏相近,当我们听到这样的节奏时,人体本能地产生比较安享的愉悦感。
行为主义:押韵受到表扬
行为主义心理学支持后天习得的说法。我们从小从歌曲,诗词(小学一年级李白《静夜诗》)就有过押韵方面的教育。然后在一次无意的一次说话时,押韵了,而且正好被人听到,并受到了表扬。这种正强化鼓励我们更喜欢押韵,然后不断的正强化。以至于后来只要押韵了,即使没有别人的夸奖,也有了“愉悦感”。并且我们还继续夸奖了下一个小朋友无意的押韵。
音乐:正弦波给大脑积极信号
行为主义可以解释后天的行为习得,但回想起小时候第一次读诗,总有点淡淡的愉悦感,觉得很好听。
人体本来是很多物质的组合,综合到一起和谐的运作才能发挥最大功效,押韵或者好听的音乐分析出来都是平稳的正弦波,能引起人体物质的良性共振,各部分能保持平衡,从而传达给大脑一个积极的信号,所以听舒缓的音乐有益蔬菜发育也应该有一定作用。
两个实验:人们喜欢规律与可预期
让我们看看实验。
一个生物物理学研究小组最近采用了一个数学模型,来解释人类耳内的神经是如何分辨出“和谐”的音符的。结论是,和谐的音符能激发耳内神经元的规律运动,节省能量;相反,不和谐的噪音则让神经元的活动趋于紊乱,浪费能量。
然后某学校音乐系做了一个研究,就是给被试一段音乐,最后一个音符要么是符合预期的和谐音程,要么是不符合预期的非和谐音程,结果发现当符合预期的和谐音程出现时,比试感到满足,而不和谐音程出现的时候,被试的某些脑区显示出不一样的变化。
所以可以得出两个推论:1、人们更喜欢听到重复规律的和谐音调。2、人们更喜欢可以预期的音调。
认知心理学:押韵便于记忆
除了规律与可预期的因素,人们喜欢押韵,或许是为了记忆的需要。那些押韵的诗句,在我们感觉上也是最好记忆的,假如一个诗句里一个韵脚都没有,除非我们去理解或运用其他类似图形记忆的方法,才能更容易的记忆它,就比如语言文字,它们都不是毫无章法的,因为有一定的规律,才能容易让我们学习和传承。
进化心理学:集体无意识
最后从进化心理学谈押韵。
因为语言是先于文字出现的,古代人民传递信息主要靠口头。例如最早的《诗经》,都是民谣,人们发现在口头传递过程中,那些具有韵律的内容会很容易记忆,也比较有美感,所以渐渐大家都开始尝试创作有韵律的文体。
经过几千年的演化,“押韵”以集体无意识形态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大脑中,每当我们想到“押韵”时,就想到它是美的,是会带给我们愉悦心情的(就像早期民谣的作用一样)。
举个同样的例子,比如“相声”。一提到相声这个词,大家也都会心情很愉快吧,即使听到的内容不怎么好笑,但大家也会不由自主地感到开心,这就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表现形式,是一种具有相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类群体或种族,随着时间而积累的普遍心理认识。它主要由人类的共同的经验,经过潜移默化而得来,具有遗传的特性,不需要后天的学习获得。
82海王子82
现在心理学还是属于一个比较冷门的学科,其实心里医生也是医生,他们也是要治病救人的,只是他们的治疗方法不是那种肉眼可见的,所以很多人都认为心理医生是一个忽悠的职业,每天面对那么多心里有疾病的病人是一件很悲催的事情,但在我看来不然。
一些一线的心理咨询师都可以说是“久经沙场”的,他们见过非常非常多不同类型的病人,所以他们的精神世界和我们不是一个高度的,因为面对这些不同的病人,他们需要通过思想上的交流去改变。虽然我没有在现实生活中去看这些心理咨询师的咨询过程,但是我在视频和电影里看到过很多类似的治疗手法。
其实你会发现,他们的咨询方法不是我们常常幻想的那种像酷刑一样的手法,其实你可以发现,在大多数时候,这些心理咨询师和咨询对象都是一个平等的朋友关系,他们之间的谈话幽默有趣,与正常的交流可能不太一样,但是你可以感受到另外一种精神世界,然后让自己的价值观渗透到这些人里面,从而治疗她,改变她,这是一个很申请的过程,很有意思的经历。
所以不要看轻了心理咨询师,也不要觉得他们的职业非常的悲催,因为这是一种小众的认知,很多人不了解所以下结论,让心理咨询师变成一个人们口中鸡肋的嘲讽对象,其实他们并不悲催,他们很伟大。
你好,朋友们
如何自学成为心理咨询师!
国家在2017年9月15号取消了国内心理咨询师2级和3级的考试,因为只学理论知识,也没有报考门槛,拿证的人只有一个证书,不具备心理治疗能力。
没有含金量,国家因此取消了2、3级,现在统一报考的是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的心理咨询技能证书,这个是参照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标准的考核,而且更加注重实操技能的培养,理论实践相结合,保证证书的含金量,之前的二三级的教材就是由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编写的,现在报考门槛高,对学历专业都有要求,同时没有个人报名窗口,必须经过官方指定的教育学校专业培训,修够学时之后才可以参加全国统一的考试。
报名学员修够学时以后就可以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考试,每年,3月 6月 9月 12月 四次考试 !
报考心理咨询师需要什么条件:心理咨询师报考不限于一定是心理学相关的专业,非心理学专业满足条件者依旧可以报考。(满足其中一条即可)
1、专业不限,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经过心理咨询师培训的;
2、医疗、心理等相关的专业专科学历,经过心理咨询师培训的;
3、医疗、心理等相关专业本科学历的。考试时间为每年的3,6,9,12月心理咨询师考试内容理论部分。
心理咨询师考试内容
1、普通心理学
2、社会心理学
3、发展心理学
4、异常心理学
5、健康心理学
想要报考心理咨询师可以点击我头像私信我!
璞璞小熊娃
心理学完全可以自学。但像自学任何学科一样,自学需要耐力、精力、兴趣和悟性。如果有强大的自学能力,甚至可以比学院派的学生学习地更加深入、全面。举个例子吧,如果你能够把心理学领域的大家们的著作通读几遍,你的理论基础会比只靠导师照本宣科、背诵教材、参加考试的专业学生更加强大。如果你只打算考心理咨询师,自学民族出版社的基本教材足够了——有什么难的呢?没有必要像初中生一样,学一样东西都靠老师讲一遍。至于参加培训,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只是一个过场,某些培训机构和考试机构需要你参加培训来养活这个产业。其实现在淘宝上的教材套装卖家都会提供全套培训光盘,跟你花钱参加培训的效果是一样的。在报考的时候,理论上非相关专业的考生需要提供培训证明。但只是理论上,如果你找找人,也许就可以免了培训的花费。(当然笔者不赞成只是浑水摸鱼地拿证的那类人,是否参加培训,我们都应该尊重这份职业,也尊重自己。)再说一点就是,从事心理学,除了扎实的知识基础,深刻的自我体验、自我分析是必不可少的。你可以依照某些优秀的著作和相关知识为自己分析(例如霍妮就有《自我分析》一书),也可以寻找专业的咨询师来为你分析(费用很高)。你对自己分析的深度,是你未来在心理咨询道路上可以达到的高度。最后要鼓励一下lz,我就是完全通过自学来学习心理学的例子,我觉得效果很好,当然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读了很多的书,仅精神分析领域,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霍妮、沙利文的原著我都不会错过。很快我也要考证,由于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我一点也不觉得考证有什么难的,只是水到渠成的事。
小小织女星
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很悲催的职业,相反,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崇高,很有意义的一份工作。
认识这个行业,是因为我的老师就是一个很好的心理咨询师,她是我大学里的思修课老师,我至今也不知道她为什么一个学心理的人为什么还要去做一个大学里思修老师,但是我对她的印象很深,因为她在课上也会给我们普及关于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其实我之前是不太认可心理学的,不过认识她之后我对心理咨询师这个行业有了很高的崇敬和尊重。
思修老师上课经常给我们讲一些她工作的案例,我倒是对这些还挺感兴趣的,她说有一些人找她也是去抱着不太相信心理学的思想想去验证一下他们的观点,不过一般都会被心理学打败,从而变成心理咨询师的粉丝,这种情况也是特别常见的。
听老师说,虽然她平常接的案子都是比较繁琐的,有的是帮人解决家庭问题,有的是去开导别人,有的是帮人减轻心里的压力,有的是想去催眠一下自己,等等这样的顾客有很多,她说她平常接触的人都是那种算不上正常的人,每天都要和他们见面,然后用专业知识去佐证他们的观点,然后把他们往正路上带,我认为她的职业不亚于在医院救死扶伤的医生,因为他们治愈的是人的内心,如果一个人的内心坏了那么他将比生病住院更可怕。所以我对她们一个职业有着很大的敬意。
有着咨询师还会可能去挽留一个个得抑郁症的人,有一些得抑郁症的人他们因为没有得到正确的治疗,从而走上了不归路,如果他们更早的去认识心理咨询师,我想就不会有那么多令人深思的惨案了。
所以我认为一个一线心理咨询师他的职业非但不悲催,反而很崇高,对这个社会有贡献的一个职业。
吃是王道呼
现在的世界太疯狂了,耗子都有胆量给猫当伴娘了。这个社会的压力无时无刻不在充斥着我们的周围,生活之间工作的压力,学习的压力,平常的来自丈母娘的压力,都有可能会让一个人精神崩溃,心里面产生各种阴暗的场景。有的人可以调节自己,让自己变得开心起来。有的人无法调节自己,久而久之,抑郁症就这么来了。所以说一线的心理咨询师,他到底是不是一个很悲催的职业?这个东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你要是说他不悲催?我感觉确实挺悲催的。没事儿的时候就听一些人乱七八糟的向你吐苦水儿。自己的老公出轨啦,自己太胖了,瘦不下来,自己的工作不满意,总是让领导穿小鞋……无数的负面的压力向你涌过来。
不知道你看没看过《爱情公寓》这个节目里面有一段,吕子乔去找心理医生。当时本身吕子乔就是假装一个心理疾病的患者,但是当他找到心理咨询师的时候,甚至都快要把心理咨询师给逼疯了。
那么大家可想而知,当一个心理咨询师,如果长时间接受别人的苦水,接受别人的负面影响,久而久之,他自己的心里面有没有可能也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呢?他的工作就是接受别人的吐槽,接受别人的负面能量。每天面对的人基本上都是千篇一律,劝他要走出这个困境当中,劝她要面向大海,春暖花开。
无数的负面能量聚集到一处之后,心理咨询师也有可能抵压不住这样的压力,也要释放自己。这就是为什么,心理咨询师,他也要趁着自己休闲的功夫,外出旅游一下。甚至这些一线的心理咨询师,还会每天定下数量去接待这些客户。我认为如果按照这种说法的话,他们还算是很悲催的。
不过反过来,我们再想一想。可以做成一线心理咨询师的人,那基本上都是有大能之人。佛家说法,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他们就在劝别人放下。放下这个东西又谈何容易?
不过相比较于他们获得的工资而言,那真的是水涨船高。没事儿,劝一劝别人不要想太多,要看这个社会还是充满着爱,充满着阳光。待个一个小时或者半个小时。钱就到手了,我的天哪,这钱是真的太好赚了。如果要是按照这么来看的话,那心理咨询师还算是一个比较不错的行业。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