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02

伊兰0518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张道龙心理咨询师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正版TJ状妈

已采纳

人际关系是自恋的人的软肋。他们眼里没有别人,这种人你尽可能地冷落他,如果他说“我”如何如何,那你就平静地说“你不要再跟我说你怎样了,我不关心也很少有人关心,你以为你是谁”“很多问题你照照镜子就会有答案不需要问我”。那我们该怎么保护自己,跟这样的人相处呢?一、能离开就离开,能结束关系就结束关系,因为不要相信能改变他们,极度自恋一般都是人格的问题,它不是病但是比病还可怕。除非这个人他吃了大亏,倒了大霉,痛到极致想改变,否则外力无法撼动他们。二、不能离开的,那就得金刚罩护体,想尽一切办法了解自己,保护好自己的心。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在哪,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也就是要增加自己的自信和自尊。这样可以尽可能少地受到贬低和情感操控的影响。最好去建立更多跟外界的连接,有自己的朋友圈,社交圈。三、如果你有足够强大的内心。如果你的内心足够强大,不害怕冲突,那就可以正面交锋,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找到对方逻辑上的漏洞,指出他夸张或者失实的部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张道龙心理咨询师

304 评论(9)

风吹萧萧

作为一个与自恋者打了粒救十几年交道的人,学习了心理学之后,我决定把自恋型人格障碍作为自己的一个研究方向。无他,就是救自己于水火之中。这么说一点也不夸张,没有与自恋者或其他任何一种人格障碍类型的人(比如偏执型、表演型、强迫型此驼等)打过交道的人,绝对体会不到那种抓狂的感觉。我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研读专业书籍及相关文献,试图为自恋者勾勒出一个画像,包括自恋者的人格面具、防御类型、关系模式、心理机制、治疗效果等。自恋者系列文章发出后,在网络平台上收到大量读者的评论与咨询。有些人读后豁然开朗,说他们得以从一种有毒的关系中解脱;有些人在关系中纠缠得太深,深感痛苦却无力摆脱。对于后者,我感同身受,因为我与他们一样,也很难脱离那种折磨人的关系。我的体验是,在这种状况下,我们可以做到不受或少受伤害,尽可能让自恋者的阴霾少掩盖我们的天空。你怎么知道TA是自恋者?有一次,在自恋者又一次暴怒之后,我问自己:“你有力量离开了吗?”那个内在的声音说:“是的!”我全面评估了如果离开,会为自己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有利的及不利的。当穿过犹疑、不安、恐惧等种种情绪之后,我触摸到最底层的坚定。正是最底层的坚定,给了我离开自恋者的底气。但是,我需要支持,情感上的及心理上的,而且立刻需要。那时已经很晚了,我还是忍不住给一位信赖的咨询师发了一条微信。她很快回我,问我为什么?我说对方是一个自恋者。她说,你说对方是自恋者,经过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医生确诊了吗?我知道她问得很专业,体现出职业精神,但我觉得没有被理解与支持。我向她说对方是一个自恋者,是假设她一定知道自恋者是什么状况,而且也应该理解我遭受了多少痛苦与折磨。当然,这是一种比较自恋的想法。因为这个经历,我对所有向我求助的人首先表达共情。“我女朋友很自恋,我该怎么办?”“在亲密关系中如何与自恋者相处?”……“那你一定过得很辛苦”、“那对你来说是一种挑战”,当然我假设他们说的是正确的,因为没有建立咨访关系,且也不可能与他们所谓的自恋者面询,当然无法验证他们的判断。但我希望自己能传递给他们一种情感支持,让他们从我的文字中得到一点点慰藉。我们怎么知道对方是一个自恋者?特别是自己没有任何心理学背景,当然我们可以拿着DSM-5中对自恋型人格障碍的9条诊断标准一条条去扣,5条以上就可以断定那个人是不是自恋者。但有没有一种可能,说对方是自恋者的人恰巧也是一个自恋者,或者是其它类型的人格障碍者?当然可能!美国芝加哥退伍军人医院精神系主管医师张道龙在讲解人格障碍诊断时说,判断来访者是不是人障碍,不能只看治疗师与来访者之间的状况,还要看来访者与周围人之间的关系是不是符合这些标准。也就是说,判断一个人是不是自恋者,要看TA是不是在所有人面前、在任何情境中都表现出狂妄自大、受出风头,喜欢贬低别人等人格特质。判断一个人是不是自恋者,心理测量或精神治疗师诊断也许会很有用,但你自己的直觉才是最基本的。就像一个人根据自己的感受判断自己是不是得了感冒了一样,哪怕他不是个医生。自恋者和其他人格障碍者带给你的绝不是春光明媚,而经常是狂风暴雨。与他们在一起,你很少心情愉悦、精神放松、享受美好,他们的行为经常在瞬间引起你强烈的反应,你需要整天佩带长矛或盾牌。

194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