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儿…点滴缘
魏延应该是三国时代颇具争议的一位人物。在名著《三国演义》中,这位勇武过人的名将,只是因为同顶头上司诸葛亮的北伐意见不合,最后被冠以谋反的罪名,落个诛夷九族的下场。那么,历史中魏延是否真如演义所言,身陷诸葛亮的黑手,落个身败名裂?如若翻阅史料,我们会惊奇地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当然,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一下魏延的个人履历:魏延早年只是刘备帐下的一名小兵,负责喂喂马、带带小孩之类的散事(这和演义里战文聘、斩韩玄的说法有些不同)。当然,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魏延的理想绝不在于烧饭砍柴。后在,刘备部署入蜀战役,魏延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奋勇临阵,数有战功。这一切,自然被刘备看在眼里,不久,魏延就被提拔为牙门将军(一种较低级的军官编制)。不久,刘备进位汉中王,政治军事中心将要迁到成都,这时候,需要一位独当一面的大将镇守军事重镇汉中,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必定是张飞,张飞也以为必定是自己。刘备却破格拔魏延为都督,领汉中太守。让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毛头小子担此边防重任,一时间舆论一片哗然。为了消除大家的误会,刘备特地开了一个记者招待会。会上,刘备问魏延:“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这次成功的媒体见面会,给魏延的公众形象大大加分。从打杂小兵到镇守一方的军区司令员,魏延在短短数年之间就完成了自己事业的三级跳。当然,急剧地蹿红也使魏延的个人心态发生了微妙变化,权力如此唾手可得,魏延不禁有些飘飘然起来。不过,魏延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随着“老板”刘备伐吴失败,身死白帝城,蜀国的实权人物,也由刘备变成了诸葛亮。文人出身的诸葛亮,在魏延眼里无非是个学院派人物,按现在话讲就是“砖家”、“叫兽”之流。不过,诸葛亮毕竟是顶头上司,尽管心中不以为然,但也不太敢造次。可自诸葛亮之下的一干同僚,魏延可就丝毫不给面子了(“延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三国志》)。这时,刘琰撞到了*口。这位刘琰同志,可是蜀汉政权的元老人物,早在刘备领豫州牧的时候,就已经随之南征北战(“先主在豫州,辟为从事”)。有趣的是,尽管久在军中,可刘琰同志却从不上阵杀敌,只是在后方做做心理辅导,搞搞文艺活动,丰富一下士兵的业余生活(相当于现在的文工团团长)。对于刘琰这位文艺骨干,军旅出身魏延是很有偏见的:军人的职责是杀敌,要跳舞回家跳去。有次刘琰在军中准备文艺节目,恰被魏延撞见。一个大男人领着一干女子成天在舞台上骚首弄姿,成何体统,魏延气不打一处,破口大骂。中国人是很讲究排资论辈的,一位政坛元老被一名后生面叱,肯定是很难下台。不久,刘琰就在诸葛亮面前参了魏延一本(“与魏延不和,言语虚诞”)。其实,魏延平时的霸道作风,诸葛亮是有耳闻的,但奈何蜀汉后期将星凋零,魏延又是个人才,因此一直未有问罪(“凭魏延之骁勇”《三国志》)。刘琰的密本,让诸葛亮左右为难。权衡再三,诸葛亮觉得北伐在即,搞娱乐应该让位搞军事的,于是给刘琰安了一个造谣的罪名,遣送回了成都(“亮责让之,於是遣琰还成都”)。如此看来,正是诸葛亮这把无形的幕后保护伞,魏延得以躲过刘琰的“政治挑衅”。不过,魏延同志嚣张的气焰并未因此收敛,反而愈发目中无人,甚至连诸葛亮的秘书杨仪,竟也不能幸免。《三国志》有这样一段记载:“魏延与长史杨仪相憎恶,毎至并坐争论,延或举刃拟仪”。虽然开军事会议并非要求一味地斯文端坐,但拿刀在别人头上晃,行为显然有些不妥。杨仪是文人出身的,“小宇宙”比较脆弱,经此恐吓,往往都是梨花带雨(“仪泣涕横集”)。每每遇此剑拔弩张情景,诸葛亮总会拉着委屈的杨仪,蹲在军营外的广场上喂一下午鸽子,不发一语,然后再回营吃饭,当没事发生过。魏延若是只在刘琰、杨仪等一干文人面前耍耍横,那倒也就罢了,可他却把跋扈的作风带到了军队,这自然引来了军界同僚的不满(“平日诸将素不同”《三国志》),王平就是其中最大牌的一位。这位王平同志,是蜀汉后期少有的将才,马谡失街亭正是他的临危不乱,才使得北伐队伍不致溃不成军。更可怕的是,在他的手下,还掌管着蜀汉精锐特种部队“无当飞军”。恰王平这人又“性狭侵疑、为人自轻”(《三国志》),也就是性情狭隘,对轻视自己的人心怀怨恨。对于这样一位权重人物,魏延依然是我行我素,一副颐指气使的派头,王平苦于诸葛亮这把保护伞的庇护,也只能隐忍不发(后来杨仪能平息魏延的“叛乱”,正是得到军方王平的大力支持)。更有意思的是,魏延的嚣张行径不仅在蜀汉军政两界引起“公愤”,甚至连远在东吴的孙权也忍不住插上两脚(在信息相对闭塞的冷兵器时代,魏延的离奇“事迹”居然风传到了东吴,可见官员意见之深)。有次,孙权宴请蜀汉的外交使节费祎,酒欢之余,忽然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魏延,牧竖小人也。然既已任之,势不得轻,若一朝无诸葛亮,必为祸乱矣”(《三国志》)。孙权的话讲得相当有艺术:魏延是个祸害,应该尽早除之,不过,这是你们蜀汉的内政,我也就是借个酒兴说说罢了。当然,对于孙权的这通“酒后胡言”,诸葛亮又一次充当了魏延的保护伞,只是一笑了之,并未对其有所惩治。但是,世界上没有一把万能的保护伞,五丈原上诸葛亮终于大限将至。对于自己仙去之后魏延的命运,诸葛亮很是揪心。于是,秘密地招来长史杨仪、司马费祎和护军姜维等人,开了一个通气会:你们几个赶快回去赶紧动员各部整装退兵,魏延同志负责断后,如果魏延不肯听命,就随他的便吧(这个语境有点类似当年毛主席讲: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林彪如要叛变就随他去吧)。此外,诸葛亮还担心个性偏激的杨仪事后会对魏延进行政治清算,于是飞鸽传书给成都的后主:退军之后剥杨仪军政权力,命温和派领袖费祎掌管政府事务。(“亮平生密指,以仪性狷狭,意在蒋琬为尚书令,仪拜为中军师,无所统领”)可以看出,充当保护伞的诸葛亮为保存魏延,可谓设下重重机关。如果事情顺着诸葛亮的安排,魏延也许会得到善终的。可是,诸葛亮陨落五丈原,愚蠢的魏延天真认为自己展示才华的机会来了,居然打着北伐的旗号胡来。殊不知,他最大靠山已经倒了,没有诸葛亮从中周旋,杨仪、王平终于开始秋后算账,一刀拔了这个“眼中钉”。
scarlett0306
下载APP澎湃号·湃客 >专访丨刘琰: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晔问仁医晔问仁医官方澎湃号2021-04-08 07:25上海原创 唐晔 晔问仁医人 物 介 绍刘琰,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灼伤整形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分会副主委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烧伤外科分会副会长。擅长危重烧伤救治、小儿烧伤救治、各类急慢性创面处理。1.从医之路“我很小就有了走南闯北的经历。”春天的阳光下,刘琰笑道。因为当年父母的工作调动,刘琰在河北石家庄度过了12年的时光,高三在浙江金华借读一年后,最终随父母回到上海。正是因为少年在北方的生活经历,让刘琰柔弱娟秀的外表下,藏下了一颗“女汉子”的心。刘琰的母亲是不主张女儿学医的。因为,母亲本身就是一名妇产科医生,常年忙碌于临床的母亲,留给刘琰的只有辛苦的背影。“她深知做医生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难以计数,所以一直劝我不要选择医学成为终身的职业,但是,我似乎抵挡不住医学的魅力。”耳濡目染之下,刘琰真正注视着的,是那些产妇抱着孩子向母亲致以感谢时的幸福与喜悦。“这时候的母亲,形象美丽,身上散发着光辉。我想,母亲的付出是值得的,治病救人的成就感,恐怕是其他职业难以比拟的。”1985年,刘琰如愿考入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大学的学习生活节奏,刘琰十分适应,课堂知识游刃有余之外,受中国女排“五连冠”的鼓舞,喜爱排球的她,成为医学院女子排球队的接应二传,和队伍里的姑娘们一起拿下过华东六省一市排球联赛的冠军。毕业后,刘琰留在瑞金医院。这个爱“动手”的年轻女孩一心想去外科,但那年外科不招女生,所幸老师为刘琰指了一条明路:烧伤科。瑞金医院烧伤科成名已久。1958年成功救治了严重烧伤患者邱财康,打破了当时世界上“烧伤面积超过体表面积的80%无法存活”的定论,开了大面积烧伤患者救治成功之先河。随后在史济湘和杨之骏教授引领下,开拓性地创立了以瑞金公式为基础的早期液体复苏技术、混合移植创面修复技术、冬眠治疗为主的应激调控技术等烧伤救治的核心技术,形成国际医学界公认的中国烧伤治疗模式,显著地提高了严重大面积烧伤患者治愈率,奠定了学科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这是一块妥妥的金字招牌,医生也常有手术的机会,刘琰毫不犹豫就加入了烧伤科。初入烧伤科,就接触了很多触目惊心的病例。但初出茅庐的刘琰,却有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在惨状之前并无惧色。“这还是得益于母亲职业的熏陶,当时她‘留种’在乡村的卫生院工作,五六岁开始我就在医院里当义务工勤、跑来跑去送一些医疗物品,见过泡在福尔马林中的婴儿尸体,所以没什么可怕的。”但这并不代表刘琰不会被突如其来的悲伤而震动。提到一个花季少女,刘琰的声音哽咽了。“她是个纺织厂青年女工,才二十多岁,大眼睛、长睫毛、脸庞秀美。那天她和恋人一起坐在棉花堆上休息,结果男孩抽烟的时候,不慎点燃了棉花堆,酿成大祸,大面积重度烧伤的女孩,送来的时候大腿的肌肉都烧得崩裂开了。因为损伤程度太重,我们为她做了双下肢截肢,但最后还是没能挽回她的生命。我到现在都记得,她在病重之际,眼角滑落的泪珠。面对病人强烈的求生欲望,作为医生却束手无策,这种无助感,困扰了我很长时间。”2.追随导师1996年,安徽淮南矿务局谢一矿瓦斯爆炸事故发生,伤亡100余人,那是刘琰第一次被派往灾难现场救治伤员。对初出茅庐的她来说,那是战场,将迎来真正的考验。“大家分成小组治疗病人,我们治疗组分管十多个伤员。给伤员换药的时候,伤员有时候疼的大呼小叫,创面分泌物混杂着患者的屎尿,我一边安慰,一边毫不犹豫地擦拭、清洁。和我一组的几个年长的医生,都感叹——怎么一点不像个上海女孩。”回顾从懵懂的年轻人走到现在,刘琰直言,自己的性格有点随遇而安,不像当下的很多青年有现实而直接的目标,她只是“跟着老师们往前走”。1999年,刘琰开始攻读烧伤外科研究生,在五年间完成了硕博的学业,博士导师许伟石教授,是我国烧伤界著名专家。“老师满腹经纶,却谦虚低调。淡泊明志四字,是对他最好的注解。他潜心修学,严谨、审慎的治学态度对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老先生文化底蕴深厚。长期广泛的文献阅读和临床一线工作的积累,赋予他敏锐发现问题的眼光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管已经退休多年,但每次去探望他,他对科室的发展、研究方向的把握,仍能提出切中肯綮的意见。”刘琰也曾听很多前辈讲过当年救治邱财康的往事。邱财康是上钢三厂的炼钢工人,1958年一个深夜,因行车吊运主扣松脱,导致10吨半的沸腾铁水掉落……瞬间,这个30岁的钢铁工全身体表的皮肤被灼伤,其中深度灼伤面积达23%,人表皮好像焦炭,头肿得像气球,生命危在旦夕。按照当时美国著名烧伤学科权威伊文思的理论,无论从烧伤面积还是从烧伤深度,他都难以生存。那时还没有烧伤科,也没有独立的病房,为了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医院特意将原感染科大楼四楼病房撤空,作为收治邱财康的专用病房。外科主任傅培彬和董方中一有时间就到病房探视会诊。史济湘、杨之骏等医生也都轮番值班守护,当时还没有24小时监护仪,是医、护们日夜不眠,轮班监护邱财康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冬眠疗法,噬菌体治疗……应对病情的不断变化,他们想出了一个个办法。因为每次换药翻身对病人来说都是极大的痛苦,瑞金医院的医护人员和技工们共同设计,制造了国内第一张翻身床……这些故事,常听得刘琰热血沸腾:“瑞金烧伤科的老一辈人非常了不起,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他们出于对挽救‘阶级兄弟’生命的极度渴望、出于对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在临床摸爬滚打,创造了无数个奇迹。他们的很多经验、救治理念放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是的,可歌可泣的瑞金烧伤科的历史,和无数烧伤科的前辈们,为她点亮了一把火炬”。2004年,刘琰赴美国留学。她坦言,那段“陀螺”一样旋转的时间,打下了科研的坚实基础。“一个人负责多个课题、同一天安排多个实验。动物、细胞,节奏排得满满的。实验间隙,就是阅读文献。只有晚上的‘电影时间’才是一天的放松时刻。Netflix有我这个会员大概蛮亏的,大概看掉了几百部电影、电视剧。我有时和研究生们提起自己的这段经历,告诉他们,在医、教、研各方都能有所成,需要这样一段炼狱重生的经历。”3.总是安慰“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救治,需要反复多次的手术。第一步,去除烧伤的坏死组织,用生物敷料覆盖;以后再利用病人残存的自体皮,通过反复多次的植皮手术,最终覆盖所有的烧伤创面。”起初是跟着科室里的前辈们上手术,慢慢地,在领悟中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做助手的时候,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辅助好上级医生,能让上级医生用最舒服的姿势完成手术。独立做手术的时候,压力就不一样了,因为伤员的生死全都系于自己身上,满脑子想的是,不管有多难,一定要救活他。”刘琰说道。烧伤科实际是个“内外兼修”的科室。烧伤科医生既要有外科医生的“杀伐决断、临危不惧”,又需要针对患者感染、脏器功能损害、内环境紊乱等问题进行内科治疗。而大面积烧伤治疗的漫长过程,对医生、患者和家属都是考验。刘琰谈起了一例凶险的病例。那是一个江苏泰州的化工厂工人,工作中不慎被喷出的硫酸造成了93%的深度烧伤。当地医院条件有限,只能长途转运到瑞金医院。来的时候患者全身大面积焦痂、角膜受伤、几乎处于休克状态。经过积极的液体复苏、度过休克期后,开始了漫长的反复的手术。治疗后期,因为创面多重耐药菌的的感染,导致植上去的皮多次被溶解,全身病情也时有反复。医生既要做好患者的救治工作,又要处理好患者家属和单位对救治结果、未来生活质量、治疗费用等诸多问题的担忧。无论是哪一步功能做不好,都可能前功尽弃。这时候要做的,就是给患者、家属坚持下去的信心。小儿烧烫伤在烧伤科收治的病人中几乎要占到三分之一,悔恨、恐慌、焦急、猜疑是很多孩子家长普遍的情绪。“我经常在医院走廊里碰到情绪激动的父母,他们会奔上来求我帮帮他们的孩子。有的家长手里拿着厚厚的本子,记着密密麻麻的问题;有的母亲常常一边诉说病情,一边泣不成声,有的甚至会抱着我哭。这时候,回答问题、解释疑惑之外,轻轻地一个拥抱、拍拍她们的背,就是一种安慰。”为了减少小儿烧烫伤事件的发生,刘琰和她的团队在小儿烧伤预防合成急救的科普宣教上,花费了很大的功夫。“2018年我们科多名专家主编、参编了烧伤预防宣教的《名医支招如何防治烧伤》。科室医护自编自导的《“烧伤三宝”之婆媳大赛》,获得了第五届上海市青年医学科普大赛的一等奖。科室还开办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宣传烧伤预防宣教知识。科室每一位医护都是烧伤预防和急救科普知识的宣传员。除此之外,我们的声音遍布广播电台、报纸、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刘琰说,他们是充满热情地在做“砸自己饭碗”的事。4.勇挑重担2018年,刘琰上任瑞金医院烧伤整形科主任,挑起了管理整个科室的重任。“压力真是蛮大的。瑞金烧伤科是中国烧伤专业的“殿堂”级科室,盛名远播。如何保持学科地位,是每届学科带头人都要面临的问题。事实上,许多人对瑞金医院烧伤科的记忆,还停留在当年抢救成功炼钢工人邱财康的伟大的事迹,每次听到大家说邱财康,都对我是一种刺激,提醒我们现在的工作没有做好。”刘琰认为,科室要发展,除了保持临床优势外,必须要有创新性成果。而面对烧伤整体发病率大幅度减少的大环境,如何做好学科的转型发展,也是摆在刘琰面前的问题。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是筹建瑞金烧伤专科医联体,这个医联体覆盖全国11个省市、25家二、三级医院烧伤科的专科联合体,最远的医院包括青海、黑龙江、新疆等地区。“烧伤专科医联体有两个主要工作方向,其一是医疗合作,包括推进分级诊疗和同质化医疗,推进远程医疗、远程教育、双向转诊等工作。而我更希望把它建设成一个同行学术交流、多中心临床研究设计、实施的平台。”除了医联体建设,刘琰重新清晰定位了包括危重烧伤救治、小儿烧伤、创面修复、康复治疗在内的亚专科方向。“危重烧伤救治一直是瑞金烧伤科的传统优势,而创面修复则是我们科室的短板。我们派科里的年轻医生们外出学习皮瓣技术,现在科里的几位同事已经能熟练地将这一技术应用于各类复杂创面的修复,极大地提高了科室创面修复水平,补齐了这块短板。”带领着22个人的团队,刘琰一直秉持的是公正和宽容的管理风格。“我不会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力争为每一位年轻人创造发展的机会,只要是对科室发展有好处、有贡献,科室就会重用你。”口述实录晔问仁医:小儿烧烫伤的家长,往往非常焦虑,还会陷入深深的自责,您如何安抚家长的情绪?刘琰:争取最好的治疗效果是对患儿家长最好的安抚。科室这几年临床工作和临床研究的关注点之一,就是小儿深度烧伤创面的处理。如何在创面处理、小儿生长发育、长期瘢痕治疗之间进行综合考虑,尽可能做到对烧伤患儿最大获益、最小伤害。此外,必须提到的是我们烧伤科的护士们,作为一个无陪护的封闭式管理病房,他们对病房中的老人和小孩极尽温柔耐心。科室年轻医护组成的“青年突击队”,开设“爱陪”公益讲座,不定期在门诊、病房给家长们传授治疗和护理经验。为人父母,最能体会父母对孩子的那颗柔软的心。用父母对孩子的心去对待我们的小病孩们,孩子的家长们会感觉得到,也会从中得到安抚。晔问仁医:在烧伤科,怎样才能做一个好医生?刘琰: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爱心,是一个好医生的根本。有爱心,才能体会到病人的苦,才会想一切办法去提高自己、帮助病人解决问题。晔问仁医:现在的烧伤科和1958年时有什么改变吗?刘琰:现在的诊断技术、监测手段和治疗方法都大大丰富了。科室这几年新购置很多仪器设备。包括危重症烧伤患者的监测和治疗仪器,可以让我们更直观、客观地对患者全身情况进行评估,实现更精准的治疗。另外,创面修复手段不断丰富,不仅能让病人活下来,还能让他们有更好的生活质量。晔问仁医:科室中的临床医生也面临临床与科研如何平衡的问题,您有什么看法?时间上怎么分配?刘琰:关于医生是否要做科研的讨论似乎从来没有停止过,我始终觉得,这是个不需要争论的问题。科研的本质是探究未知,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这个角度说,不管你是什么级别的医生,都可能会碰到需要你“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而对于象瑞金这样的国内顶尖医院的医生来说,临床和科研缺一不可。临床是科研的触角,是科研灵感的来源,而经严格培养形成的科研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会提高医生发现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瑞金烧伤学科的发展,就是临床和科研协同发展的范例,老一辈们在长期临床一线工作中发现问题——提炼问题、进行基础研究——再回到临床进行验证,并在此过程中发现新的科学问题。我现在觉得最欣慰的是,科里的中、青年医生们有了更高的做临床和做科研的动力和行动。晔问仁医:有没有收到过病人赠送的特别的礼物?刘琰:曾有人说烧伤是穷人病。门诊收到过病人远道带来的鸡蛋、梅干菜、青菜、玉米、老母鸡。我现在还保存着的,是一个三岁的小病人送给我的,用粉色塑料贝壳装着的镶有红色玫瑰花的发卡,那大概是这孩子心目中最珍贵的东西,对我来说,也是一样。采访/晔问仁医 编辑/殷亦菲阅读原文特别声明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相关推荐专访|陈尔真:冷静对待疫情,将医疗资源用于真正需要救治的人专访|陈尔真:冷静对待疫情,将医疗资源用于真正需要救治的人浦江头条9小时前专访|港府专家顾问许树昌:不必过分在意感染人数,减少重症死亡是关键专访|港府专家顾问许树昌:不必过分在意感染人数,减少重症死亡是关键绿政公署1天前专访丨潘毅院士:为元宇宙注入“生命体”专访丨潘毅院士:为元宇宙注入“生命体”MetaPost2天前专访|演员田曦薇:通过李薇获得了力量专访|演员田曦薇:通过李薇获得了力量有戏3天前24小时最热C罗谢幕!摩洛哥1比0淘汰葡萄牙,非洲球队首次杀入四强C罗谢幕!摩洛哥1比0淘汰葡萄牙,非洲球队首次杀入四强世界杯16小时前103评刘强东分享感染新冠经历!王石也发声刘强东分享感染新冠经历!王石也发声10%公司22小时前40评这就是宿命!凯恩点球踢飞,英格兰1-2法国无缘四强这就是宿命!凯恩点球踢飞,英格兰1-2法国无缘四强世界杯12小时前43评就疫情防控新形势,钟南山作出一系列重磅解读就疫情防控新形势,钟南山作出一系列重磅解读绿政公署21小时前345评葡萄牙主教练桑托斯:我不后悔让C罗替补葡萄牙主教练桑托斯:我不后悔让C罗替补世界杯8小时前37评你有权知道更多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下载APP不要惊慌多喝水:刘强东王石张兰等多位名人阳性后分享经验河北一家四口的阳转阴历程:相信自己的身体,一起度过缓解了焦虑包机出海抢单去|至少9省在行动,“拼经济”的号角已经吹响“南袁北杨”俱往矣:著名水稻专家杨振玉逝世关于澎湃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澎湃广告©2014~2022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沪ICP证:沪B2-20170116 | 沪ICP备14003370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299号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