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154

agnes唯有Momo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我的心理咨询师好聪明啊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明明威武

已采纳

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内容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从来访者及家属等信息源获得有关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资料;对来访者的心理成长、人格发展、智力、社会化及家庭、婚姻生活事件等进行全面评估,概括心理和生理测查;根据心理发展史和心理生理测查的结果,对来访者作出心理诊断,制定心理治疗计划,并指导实施;在心理咨询中发现来访者有精神障碍或躯体疾病时应及时请求会诊或转住其他专科。 具体来说,有1、心理危机干预一个人遇到沉重的心理创伤和打击,如理想、目标和事业的丧失,亲人的意外死亡,人际关系的恶化等导致急剧的精神崩溃时采取的心理咨询。2、生活问题咨询包括恋爱、婚姻、家庭及性问题,升学和就业的选择,适应不良,学习困难,儿童行为不良,人际关系问题,以及酒和药物依赖等各种心理卫生问题。3、身心疾病咨询许多躯体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肿瘤等,其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也均与心理社会因素有一定关系,可以及时进行心理咨询,从而解除心理压力,以防止躯体疾病加剧。4、精神障碍咨询如患神经症、人格改变及其他精神障碍者,可就有关药物治疗、社会功能康复、婚姻与生育等问题征求医生的意见。5、其他心理卫生问题咨询如家庭、群体的心理卫生问题,亦可进行心理咨询。 心理医生不但要有一定水平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一定的职业素质。 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摩擦、恋爱婚姻、家庭矛盾、亲子关系、升学考试、就业选择等问题尤为突出。同时涉及到人们的很多隐私,有一些会极具有故事性。为来访者保密,就成为心理医生的基本品德和首要素质。 在国外,每个咨询室外都会挂上一个牌子,上面写有咨询师的姓名,学历, 擅长的问题。如有擅长解决儿童心理问题的,有擅长解决夫妻关系问题的等等,求助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问题来选择合适的咨询师。我国目前虽然还未作到这一步,但也是未来的趋势。 据1991年的统计表明,美国每百万人口有550个心理学家,其中87%以上具有心理学或哲学博士学位。我国1997年统计数字显示,每百万人口只有2.4个心理工作者,其中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不足2%。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我国的心理咨询者状况都不尽如人意。所以有的专家称,我国心理咨询业发展潜力很大,心理咨询产业远未形成规模。心理咨询业将在未来10年有长足的发展。 目前,我国心理咨询不论就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对心理健康的重视,标志着社会的文明程度,不断进步的社会期待着出现缓解人们心理压力的心理按摩师,使心理咨询步入正轨,也使人们对生活质量更高。心理咨询师认证的适用人群教育工作者中小学辅导员 大学心理学老师 新闻工作者 社会工作者 医学工作者 思想政治(党政工团青妇)工作者 企事业人力资源管理者 公安司法干警 公共关系工作者 慈善机构管理人员 倡导生命品质、关注自我成长、追求心身健康的社会各界有识人士 只要是老师都可以的 父母为了孩子的成长,学习一些心理咨询师方面的课程也是必要的。

我的心理咨询师好聪明啊

137 评论(11)

Emily丫头

我职业是心理咨询师也是个业余哲学家,想变聪明要多看书生活中多动用批判思维,对所有事物包括人性保持怀疑,自我观察和对人群心理的揣摩掌握。另外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智慧不应该看广度而是看其深度(洞察力)

121 评论(15)

勇往直前邓好

以上就是问题“如何让自己看起来聪明一些”的回答,望采纳。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专注于个人成长与心理科普,感兴趣的话可以关注weixin龚锺号:心理与科学世界,我在那里等着你!

270 评论(9)

蓝冰儿雪莲

心理咨询是让来访者获得自已给自己建议的能力,如果你的咨询目标只是想要一个建议,可能心理咨询之种方式并不适合你。

113 评论(8)

苏州小熊

要有健康的心灵,善良的性格,要知道心理咨询是与人打交道,真诚是关键,心理知识只是工具

228 评论(12)

清晨小雨818

我觉得这个没有看起来聪敏不聪明,长大以后要好好工作,努力赚钱,让家人不为你担心,我觉得就是很聪明的人生了。

187 评论(8)

一坨Lemon

没有最好,只有更合适!心理师职业主要指从事非药物心理咨询或者治疗的专业工作者,涵盖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和心理科医师等。在求助者和心理师之间,第三方专业机构认证的合格、资深心理师是可求助的心理助人专业人士。从事非药物心理干预的才叫做心理师。心理师大体分为三个群体:1、学院派。高校“庙大”、名声大,学院派著书立说的多,职称高的多。除了少数常年从事学生心理辅导的健康中心或兼职开业的老师,大多数心理老师未必有临床心理干预能力。2、医院派。医院虽有心理科、精神科,但是极少有真正从事非药物心理干预治疗的医师。医院派重药物治疗。除了体制的原因,部分医师不熟悉非药物干预而且对心理咨询持不屑观念,基本是鼓励吃药。须知药物治标不治本,遇到庸医连标(情绪调节)也治不了。3、开业派--独立或者合伙开办心理咨询服务机构群体。开业派不像前两类“吃皇粮”而在技能和效果上不断刻苦精进,注重全人多因素干预治疗,视需要也建议来访者到医院适当服药调节情绪。国家有明确的职业资格考前培训体系,即使是博士、教授,要取得心理咨询师证,也需要接受规定的培训,合格后取得人社部统一印制的certic培训证。至2015年底,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合格持证者,已达到万人次,而持证只是进入行业的入场券,尚需不断继续教育修炼。部分心理咨询师经验丰富,也难免鱼龙混杂,大部分还在学习发展。第三方按照标准做实际能力认证才是一个合理的评判方式。心理干预一样人命关天,咨询心理师、临床心理师的认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注册心理师协会是专业心理师认证机构之一。干预的深度和能力有关,分三个层次:1、支持性心理干预。属于抚慰,陪伴,提示等浅显的心理支持性干预。家人、亲友、智者、甚至网友等非专业人士,公益项目或团体也能给予有效帮助。电视媒体秀出来的,困扰者被专家巧妙、聪明、点化开窍的多属于此类。更有甚者,有的电视台播出的心理访谈类节目是策划的表演桥段。经过电视台剪辑配音,满足大众窥私、好看、好玩和好学的心理,虽然缺少深度,但是有很好的科普意义。有些心理困扰化解需要深度和过程,并不能茅塞顿开。2、再教育型心理干预。需要专业心理师进行,价值观澄清重整,文化取向厘清,现实冲突焦虑策略构建等咨询性干预。大部分二级心理师经训练合格后,可从事再教育型心理干预。3、重建型心理干预。重建就是临床变态心理的深度干预或者治疗。成熟或资深心理师可从事此类干预,此类心理师占心理咨询师比例不超过3%,具备此种干预能力。促进思维模式合理化,引导来访者自我的“问题”探索发现,人格偏向矫正,情绪障碍治疗等。典型的临床心理障碍一般都需要数月的康复过程。中国注册心理师协会注册认证的心理师,部分可以从事系统性、结构性和深层次的心理干预。心理师有分级和资历深浅,但是对于求助者,没有最好,只有更合适!心理师师如何养成的,可以搜看邹光宇教授视屏《心理师是如何养成的?》网络求助有更多选择,不必拘泥于本地。

315 评论(11)

KellyYin0816

如何让自己变聪明近日,英国广播公司(BBC)进行了一项“让人聪明”的实验。研究人员给100个参与实验的人每人一份“变聪明指南”,让他们在一周内各自尽力按照指南上的建议去做。这些建议包括“蒙住眼睛在家里走动”、“用‘非正手’操作鼠标、每天一个小时”、“玩拼字游戏或字谜游戏”等。实验结束后,绝大多数志愿者都表示自己从中受益。其中有一些人的智商竟提高了40%。这是个简要的“变聪明指南”,你不妨一试:周一:骑自行车、走路或乘公共汽车上班;晚餐吃鱼周二:从词典里挑几个不熟悉的词,并用它们造句、会话周三:做普拉提(运动),或沉思冥想;和陌生人交谈周四:走一条不同的路线上班,看排行榜或者“脑筋急转弯”周五:不喝咖啡,不喝酒;把购物清单背下来周六:用“非正手”(通常不用的那只手)刷牙;淋浴的时候闭上眼睛周日:做填字游戏;轻快地散步(摘自3月14日《世界新闻报》作者陈卓) 上篇文章在很多地方看到转载。今晨用Google搜“能让人变聪明的试验”,立即有597000条信息。唉,按次看下去,一定会晕倒,变得愚笨。其实,我们每天都会做一些类似的尝试。综合以上周一到周日的指南建议,一念反思后,发觉挺有趣:我有时骑车上班,穿越居民区和步行街,一路欣赏自然风景变化,吹新鲜的风,或慢条斯理,或飞车神速,市井嘈杂,人群纷忙。眼观八路而无物,耳听四方而无声。一周会吃几次鱼,(主要是红白肉类注水或者有病,尽量不买。)可能买鲫鱼、鳊鱼、乌鱼(做酸菜鱼),也可能从难得一遇的野生鱼虾卖主手里高价淘来黄鳝(家养的传言是用避孕药催肥的,一概不敢买),盎刺鱼等等。吃鱼时要小心刺,这也许是磨练我们耐心和生存本领的机会。长此以往,我能将一条鲫鱼吃出完整的主刺和侧刺,摆放整齐可作干骨标本。家人无不惊叹我的剔鱼功夫。如果可以按照谁最会吃鱼吃的鱼多得出结论,我应该是家里最聪明的人。其实专家应该建议吃虾(河虾、龙虾、对虾均可)或者蟹,我就有理由建议家人多多买虾蟹,虽然贵,但只要能变聪明,就值!专家还应该建议人多多啃骨头,比如鸡鸭爪子脖子都是难度很大的活,要靠耐心和很好的啃剔功底才能不浪费。我想,这多少可以提高人的智商,因为单纯食肉,人的大脑并不活跃,而是处于低弥状态,只有剔骨啃噬时,人才有拼搏亢奋的感觉。我个人感觉:骨里的肉不仅香,还蕴含了科学家还没有揭开的智慧因子。强烈想大声疾呼:要想变聪明,请吃鱼虾啃骨头(有点像养猪宣传口号)。以上当然是戏谑之谈。其实,研究人员所建议的认不熟悉的字,做运动,沉思冥想,和陌生人交谈等等,都是想让我们的大脑处于运动和相对休息的状态。万事都有其规律,而平衡是贯穿其中的根本。我们习惯了不思考,不费心思,于是,呆滞而无动于衷,麻木而无悲无喜紧接着就来了。大人往往比小孩容易感到精神萎靡,困顿乏力。小孩子每天都有新的发现和尝试,对很多的事物都处于揭发和探索状态,所以他们只有在熟睡时才不思考不亢奋,而在醒着的时候仿佛精力无穷,聪明伶俐。大人每天都干些什么呢:没趣味地看报纸,并不算账记帐地购物,机械操作地上班,对新鲜的事物视而不见,等等。总之,大脑处于休庭状态,精神不放松也不紧张,所以,一天天记忆力减退,一天天变“笨”。简单思考之后,我建议自己:1、每天学会一个新鲜的事情,比如:学唱一首歌,学讲一个笑话、字谜或脑筋急转弯,或者背几个单词。还可以写点字,就像这种SPACE文,串字的时候也是一种简单的思考。2、午餐后轻松地散步,深呼吸,告诉自己,努力工作的同时要知足常乐。3、买菜时积极口算,先于小贩报出菜价,并尽力还价,从中得到讨价交谈的乐趣。4、每周做一次大扫除,让生存的环境尽量清洁舒心。爱屋胜过羡慕,自家的窝最可爱。5、做好兼职工作,并从中得到正职不能得到的乐趣。在兼职中实现真我性情的释放。6、有空逛逛街,学会讨价还价,学会购物,体会得到和放弃。每天阅读,留意新闻,和现实的生活并肩而行。多和家人在一起。7、不要连续两天穿一样的衣服。每天着装搭配不同,并适当地淡妆。留心天气变化。8、看电视广告以及各类杂志,思考时下流行着什么,并保持理智的认同。9、读书看电视电影,从欣赏的角度揣摩好人坏人的做人方式和能力,学会体谅和关爱别人,也从中反省该如何有效地掌控自己的生活。10、每天继续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让自己变得聪明?呵呵!

176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