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25

sisley0522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北京胡老师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超爱吃的丫头

已采纳

2010年5月7日晚8点左右,年仅20岁的胡斌驾驶大红色三菱跑车在杭州繁华的街头与朋友“飙车”,将看完电影、正在穿过斑马线回家的25岁青年谭卓当场撞死。事发路段标明限速为每小时50公里。

经鉴定,胡斌当时的行车速度在每小时至公里之间,对事故负全部责任。

法院认为,被告人胡斌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规,驾驶机动车辆在城市道路上严重超速行驶,造成一人死亡并负事故全部责任,其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被告人胡斌肇事后及时报警并在现场等候,该行为属于履行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义务,且刑法已将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规定为加重处罚情节,依法不应当将肇事后报警并在现场等候的行为重复评价为自动投案,故不能认定被告人胡斌有自首情节。

被告人胡斌案发后虽未逃避法律追究,其亲属也能积极赔偿被害人家属的经济损失。但胡斌无视交通法规,案发时驾驶非法改装的车辆在城市主要道路上严重超速行驶,沿途时而与同伴相互追赶,在住宅密集区域的人行横道上肇事并致人死亡,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犯罪情节严重,应从重处罚。

但被告人胡斌的行为不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关于交通肇事罪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具体规定,认定其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缺乏法律依据。最后以交通肇事罪判处被告人胡斌有期徒刑三年。

针对这一结果,受害人谭卓的父亲谭跃在接受本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对于这个审判结果他很失望。之前公诉机关在庭审时已经指出胡斌的行为是比较恶劣的,不应该只判了三年。

“我会向高一级法院申请审判监督程序。”谭跃认为,杭州中院可能也会得出同样的结果,所以他准备向浙江省高院或者最高人民法院提出再审申请,目前他正在向有关律师咨询相关事宜。

谭跃认为量刑过轻,而被告人胡斌的父母也同样觉得不公平。

胡斌母亲庭审出来后一直在哭,对记者说,“太不公平了”之后再也没说什么。胡斌的爸爸也告诉记者,他现在心情很不好,他们只能听天由命了。

心理咨询师北京胡老师

300 评论(15)

糖果屋de芒果

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包括自己的人生,谁都不可以掌握它,它只能自己来掌握。

有的人没有选择的权利。因为他做的没一件事都是他人来帮他来决定的。自己没有信心,没有信心的是不可以有美丽的人生;没有信心的人是不会有稳定的工作,没有精彩的世界;因为他没有信心去做选择,总是依赖他人,你说他会是一个成功的人吗?

但是有些人是由父母来替他做选择,他想做什么一定要经过父母的同意。一点权利也没有,就算不想做也要做,因为这是父母要他做的,不能违反父母的意思,不想做不孝子。如果想做那样的事,要是父母不同意的话 。有的人会反抗,但是有的人会服从,会反抗的人一定要实现自己的想法,就算做了不孝子也要反抗,最后还是服从父母的见。

当然有的人自然有自己的权利,他为了自己的人生而创造了自己精彩的世界,就算他人帮他做决定也不一定服从,父母安排的事,只要合理的才服从。不会很容易的相信他人。

所以 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包括自己的人生。只要是自己决定的事情,才是真正的选择,自己选择的人和事都是要有信心,无论他是对的还是错的,是自己选择的就行

对某某的一次访问七年级采访作文500字600字 六十年来,祖国日新月异,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茅屋变成高楼大厦;泥泞的小路变成宽阔的水泥路;破旧的布衫变成时髦的服饰……今天,我就以一名记者的身份采访了我的爸爸妈妈。

我请他们坐在沙发上,我拿好纸和笔,一切准备就绪。

我问:“能接受我的采访吗?”老爸来了个小沈阳调:“OK。

”我继续问:“我想问一下这60年来环境的变化有哪些?你们能简要的说一下”,妈妈拉了拉衣服说:“我们小的时候,住的都是简易的平房,不像现在,住得都是气派的高楼大厦,甚至于别墅。

”我连忙记了下来。

爸爸又说:“以前有句老话叫‘汽车跳,金坛到’,以前的金坛,路很窄,不足两米,路上坑坑洼洼,石子路就算是好路了,一不小心就会摔一下。

现在,你看金坛的路宽阔无比,几辆汽车并排行都不显得拥挤。

”听了爸爸妈妈的话,我不由得为之一怔,现在我们的生活这么美好,跟以前比真是天壤之别啊,我拿着本子又问到:“那以前的条件这么差,没有电视看,那你们是不是很喜欢看书”。

妈妈听了我的话,惊讶地说:“书?我们那时哪有什么书看啊,条件好一点的才不过可以看那种小人书”。

我震惊了,以前连书都没有象样的一本?只能看小人书?现在,我们有这么多各种各样的书看,却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真是不应该呀!我又问:“那你们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吗?对祖国的变化有什么感受?”妈妈说:“对于现在的生活条件,我很满意。

对祖国变化的感受,我只能说:祖国在日益强大起来,我爱我的祖国!”采访结束了,这次的采访令我感受很深,我们的新中国走过了六十年的漫长历程,从物资紧缺的年代到如今繁荣昌盛的年代,我们走过了许许多多的风雨路程,祖国的一草一木都包含每一代中国人的心血。

祖国在变化,时代在进步,但是我们一定要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人民。

是采访的吗?有一个范文,不过不可以抄袭。

一次采访下午放学后,我和a同学来到我校一位五年级班主任兼心理咨询师的胡老师进行采访。

她敞开笑容来欢迎我们。

“胡老师,您好!我们已经约好在这个时间见面,我们想采访您,可以吗?”我们走近胡老师,轻轻地说道。

“当然可以了!”胡老师显得很爽快,是我心中那沉重的担子减轻了一半。

“胡老师,您既是五(1)班的班主任,又是我校的心理咨询师。

有时会忙不过来,您觉得辛苦吗?”言归正传,我鼓起勇气,首先问了一个问题。

胡老师先是笑了笑,然后望着我们说:“不辛苦。

教书育人是我的职责,而咨询室的工作,我认为其实能倾听同学们的心事,跟他们聊天,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

所以,我从来不会有疲倦感。

”啊,胡老师的话说到我心坎上来了,让我对她产生敬佩之情。

她并没有因为工作的忙碌而感到辛苦,反倒乐此不疲。

有了第一次的提问,接下来的采访便十分顺畅。

a同学又问道:“您与我校同学家长接触过,对他们又怎样的印象呢?”这次,胡老师再次做了详细的回答,其中有一段令我们感触比较深。

“现在的家长都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我完全能体会得到。

而我们同学则不太喜欢家长老是把自己与他人来比较,由此心里不舒畅。

这是正常反应,我希望他们能来找我帮忙!”胡老师一直保持微笑,手还不时比划着。

她的每一句话都刻在我心里,她的心是那么细腻,把人的心理分析、描述得那么清楚,真不愧是学心理学的。

后来,通过详细的采访,我们还得知胡老师学习心理学已经通过国家有关部门检测,荣获二级证书,是专业、优秀的心理咨询师。

为了能更正确,更科学地帮助同学们,胡老师还坚持每个星期去听一些教授的课,从而获得更多收获。

就这样,我们在鞠躬中结束了本次采访。

这是我们第一次采访,胡老师直夸我们做得很好,夸得我们都不好意思了。

这次采访不但锻炼了我们的能力,而且使我们更充分地了解胡老师这位和蔼可亲的人。

啊,我真是受益匪浅!

对孙悟空的一次访问2019年我已是一名闻名世界的记者,我今天接受到一个任务,我将要做时空穿梭机去采访以前的孙悟空,真期待采访能成功。

早上,我被机器人保姆叫醒,整理好衣装后,我来到时空穿梭机门口,进去后,我输入了关键词“孙悟空”一眨眼的功夫就到了花果山水帘洞,我走进去,一大群猴子围着我,带我去游览自然风光,我一下被山林中的景物迷住,以至于有点忘乎所以,我猛然想起今天的任务,只好进水帘洞进水帘洞内找孙悟空。

看到孙悟空,看见它那忧虑的样子,我急切的问:“大圣爷你怎么了?”孙悟空看我挺安全的便对我大吐苦水:“我是一只猴子生性顽劣师傅要我在洞中修炼,可有一次我耐不住性子,便到东海找龙王,来到海边我开始以为我的眼睛看错了,以前清澈见底的水变得乌黑,连周围的环境都变得一塌糊涂。

我还好,可龙王就惨了,现在人们不保护环境,弄得他们都不成活了,为了救龙王,我冲上九重天去找玉皇帮忙,咋知他说这个环境问题只有人类才能解决,我又下人间找人类帮忙,可没有一个人类肯帮忙,仍我行我素,我现在又苦恼着怎么救我的龙王大哥呢?唉!采访完了,我带着沉重的心情回家,额将记录稿写成一篇文章,以呼唤人们保护环境,使人们有悔改之心。

我:您小时候爱读书吗? 妈妈:我小时候很爱读书。

我:您小时候爱读什么书? 妈妈:《英雄王二小》《小英雄雨来》《红楼梦》…… 我:家里人不让您看书吗? 妈妈:家里人不让我看书,确切的说应该是没有时间读,因为要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事情。

我最喜欢帮他们看果园的果子,那个时候我就有很多时间读书了。

我:您的书从哪来的? 妈妈:我读的书大多是借来的,家里没有钱给我买书,村里有一位老师家里有很多的书,为了能借到书,我经常讨好他的女儿,常常帮他做一些力气活,这个老师心地善良,她知道我学习很好,又看到一些书能够完好无损的还回去,就答应多借我一些书看。

从他那里我读过《格林童话》,知道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认识了董存瑞、雷锋。

读书给我带来了很多乐趣,让我了解了大山以外的世界知识。

我:小时候您读过什么类的书? 妈妈:因为不是爸妈买的,书大多是从那个老师那里借来的,所以,基本是儿童书。

我:您对现在的孩子读书一有什么看法? 妈妈:大多数孩子喜欢电脑、游戏机,读书对他们来说是一个苦差事。

生活好了。

读书也少了,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我希望现在的孩子多读书,读好书。

和妈妈谈完之后,我就想我原来是那么喜欢玩游戏机和电脑i,我以 后一定不玩游戏机了。

因为多读书,读好书能增长知识。

我现在正在看一本《哈利~波特》,它是一本幻想小说,里面不仅有惊险的情节,还有精彩的对白,对我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多读书,读好书,我会永远记住妈妈这句话的!

对某某的一次访问七年级采访作文500字600字 六十年来,祖国日新月异,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茅屋变成高楼大厦;泥泞的小路变成宽阔的水泥路;破旧的布衫变成时髦的服饰……今天,我就以一名记者的身份采访了我的爸爸妈妈。

我请他们坐在沙发上,我拿好纸和笔,一切准备就绪。

我问:“能接受我的采访吗?”老爸来了个小沈阳调:“OK。

”我继续问:“我想问一下这60年来环境的变化有哪些?你们能简要的说一下”,妈妈拉了拉衣服说:“我们小的时候,住的都是简易的平房,不像现在,住得都是气派的高楼大厦,甚至于别墅。

”我连忙记了下来。

爸爸又说:“以前有句老话叫‘汽车跳,金坛到’,以前的金坛,路很窄,不足两米,路上坑坑洼洼,石子路就算是好路了,一不小心就会摔一下。

现在,你看金坛的路宽阔无比,几辆汽车并排行都不显得拥挤。

”听了爸爸妈妈的话,我不由得为之一怔,现在我们的生活这么美好,跟以前比真是天壤之别啊,我拿着本子又问到:“那以前的条件这么差,没有电视看,那你们是不是很喜欢看书”。

妈妈听了我的话,惊讶地说:“书?我们那时哪有什么书看啊,条件好一点的才不过可以看那种小人书”。

我震惊了,以前连书都没有象样的一本?只能看小人书?现在,我们有这么多各种各样的书看,却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真是不应该呀!我又问:“那你们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吗?对祖国的变化有什么感受?”妈妈说:“对于现在的生活条件,我很满意。

对祖国变化的感受,我只能说:祖国在日益强大起来,我爱我的祖国!” 采访结束了,这次的采访令我感受很深,我们的新中国走过了六十年的漫长历程,从物资紧缺的年代到如今繁荣昌盛的年代,我们走过了许许多多的风雨路程,祖国的一草一木都包含每一代中国人的心血。

祖国在变化,时代在进步,但是我们一定要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人民。

...

真幸运啊!昨天,我沐浴着和煦的春风,以一名小记者的身份,参加了《盐城晚报》举办的赴新洋农场采访活动,现场观摩了高效农业、大型农机施肥作业,零距离接触了《只要你过得比我好》拍摄现场。

一直到现在为止,我的心还激动得不能平静哪。

从虚拟的 qq 农场到真实版的新洋农场我想大家一定对电脑上的 qq 农场很熟悉了吧,但你们想知道真实版的农场是什么样子的吗?带着一路的兴奋、一连串的疑问,我们终于来到了新洋农场。

我们首先参观的是浅水藕生产基地。

对于我们这些城里长大的孩子来说,看到我们平时吃的白胖胖、嫩生生的藕居然是长在地下的,个个都觉得挺好玩的。

有的迫不及待地用手扒开泥土找藕,大家一边享受着收获的快乐,一边享受着泥土的芬芳。

“藕怎么是长在泥土里的?”“藕不是长在水里的吗?”我们问题多极了。

农场的技术员阿姨给我们解释道:“藕是长在水里的,可一旦藕成熟以后,我们就会将水塘的水抽干,露出泥土,再用铁锹将泥里的藕一个一个翻出来。

” 接着我们参观了抛肥机给小麦的施肥作业过程。

刚来到麦田,小记者们就炸开了锅似地喊起来:“这是什么啊?是不是韭菜?”“是葱吧?”“哎,别踩了小草!” …… 哇,真是搞笑!城里的孩子不认识麦子!我心里偷偷笑着。

正在这时,一台进口大型机械“轰隆隆”向我们走来,样子像一台大坦克。

“大坦克”驰骋在一望无际的绿地毯上,场景蔚为壮观。

说时迟那时快,天上下起了“珍珠雨”,好像在欢迎我们。

再仔细一看,原来是机械里抛出来的肥料。

据农场工作人员介绍,一台抛肥机一天可施肥 2000 亩,相当于 100 人一天的人工施肥工作量,而且抛肥均匀。

现代化高效农业让我们大开眼界。

从看电视剧到看拍电视剧 大家都看过电视剧吧!但你看到过拍电视剧吗?你一定觉得拍电视剧很神秘吧?今天就让我带你走进《只要你过得比我好》剧组,一睹明星的风采和拍戏的过程。

我们列队进入现场,导演大声招呼小记者们在拍摄现场后面一块空地上观看,并保持安静。

小记者们一个个目不转睛,凝神屏气,生怕错过精彩的瞬间。

只见演员们带着道具,行进在林子间,拍完葬狗皮一段,随着导演的一声“好!过!”我们兴奋地围了过去,演员们被围得水泄不通。

我们你一言他一语地采访了起来:“小鸟插花的那一段为什么拍了三四次?每一次都要流眼泪,眼泪是怎么流出来的啊?”“你是哪里人啊?”“你们拍戏不能上课怎么办?” …… 一连串的问题轮番“轰炸”后,我们争先恐后地索要签名。

小童星谭笑名字签得就像鬼画符,不过好歹还能勉强看出个形。

小童星房奕歆名字却签得认认真真、一丝不苟。

我们还同男一号张国强进行了合影,只可惜没要到他的签名。

通过这次采访,我们知道了当明星并不轻松,很辛 苦…… 从虚拟的 qq 农场到真实版的新洋农场,从看电视剧到看拍电视剧,今天的活动让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我希望小朋友们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真实版的农场,那一定会让你受益匪浅。

12月16日上午,活泼可爱的小记者们兴高采烈地来到了佛山三中,采访校长秦大宙。

你可别小看三中,他们学校可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哦! 一进校门,首先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两座塑像,她们象征着学习刻苦和拼博向上的精神。

大家都知道红棉树吧!三中就有一棵很高很大的红棉树,它已经有两百多岁了。

在秦校长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春晖园,那里有菊花科、蔷薇科、葫芦科、十字花科等一些植物。

我们还参观了"三中之声"广播室、地理和历史媒体播放室。

采访活动开始了,我提出了一个事先准备好的问题,"你们学校教学很好,老师也付出了不少的努力,那里面含藏什么秘诀呢?"秦校长告诉我这个问题太大了,他沉思了一会儿,说:"做一位老师,要有责任感,要有上进心,要对每一位同学严格要求,要对每一位同学负责,这就是我们学校的秘诀。

"紧接着,又有一位小记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她说:"你们学校未来怎样发展?"秦校长笑容满面地说:"如果以后来到我们学校,你将会发现我们学校的操场变成塑胶跑道,春晖园旁边也将建起图书大楼,每个教室都会有一个电教平台。

我们学校将来还会建佛山市第一家示范高中的教学楼"。

最后,秦校长还告诉我们,他们学校的面积有45亩,50个教学班,190位教师,学生有2820人。

每年招生比较多,学校的成绩也不断提高。

通过实践证明;三中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秦校长说三中要走自己特色的路。

听完了秦校长的这一番话,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表示感谢。

顿时,会议室里一片欢腾。

通过这次采访,我知道了三中是一个环境优美、教学经验丰富的学校。

如果以后有机会,我也希望来这里读书。

怎样写好采访稿 一、学会对采访的材料进行剪裁。

我们采访后,做了记录,就好比是做衣服有了布料,但有了布料并不等于就做出了好衣裳,要做好衣裳,还得对布料进行剪裁,加工。

同样我们要想将采访所得整理成一篇采访稿,也得学会对材料进行剪裁,加工。

怎样剪裁、加工呢?就是要根据你的采访目的,确定哪些内容应放在前面?哪些内容应放在后面?确定哪些是采访稿的重点?重点内容应详写,次要内容可省去,或略写。

当然即便是重点内容,也未必要将被采访者的语言全部写进去,可以适当地摘其主要的写出来,但一定要注意不能断章取义,断章取义会曲解被采访者的意图的。

二、学会将采访现场的环境写入文章中。

采访稿如果只写采访的过程,文章可能会显得有些单调,我们在采访时,应学会观察:观察被采访者的环境布置,观察被采访者的外貌,观察被采访者的神态变化……这一切可以适当地在采访稿中写出来,这样文章会更加丰富有趣。

三、采访稿中可将直接引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相结合。

采访稿如果都是一问一答式的对话,文章读了会让读者觉得厌倦。

我们在写文章时,可以将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相结合。

如介绍人物的经历时,可用间接引用,人物自述自己的事例时,若用直接引用,文章会显得更加真实感人。

一、学会对采访的材料进行剪裁。

我们采访后,做了记录,就好比是做衣服有了布料,但有了布料并不等于就做出了好衣裳,要做好衣裳,还得对布料进行剪裁,加工。

同样我们要想将采访所得整理成一篇采访稿,也得学会对材料进行剪裁,加工。

怎样剪裁、加工呢?就是要根据你的采访目的,确定哪些内容应放在前面?哪些内容应放在后面?确定哪些是采访稿的重点?重点内容应详写,次要内容可省去,或略写。

当然即便是重点内容,也未必要将被采访者的语言全部写进去,可以适当地摘其主要的写出来,但一定要注意不能断章取义,断章取义会曲解被采访者的意图的。

二、学会将采访现场的环境写入文章中。

采访稿如果只写采访的过程,文章可能会显得有些单调,我们在采访时,应学会观察:观察被采访者的环境布置,观察被采访者的外貌,观察被采访者的神态变化……这一切可以适当地在采访稿中写出来,这样文章会更加丰富有趣。

三、采访稿中可将直接引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相结合。

采访稿如果都是一问一答式的对话,文章读了会让读者觉得厌倦。

我们在写文章时,可以将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相结合。

如介绍人物的经历时,可用间接引用,人物自述自己的事例时,若用直接引用,文章会显得更加真实感人。

对某某的一次访问七年级采访作文500字600字 六十年来,祖国日新月异,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茅屋变成高楼大厦;泥泞的小路变成宽阔的水泥路;破旧的布衫变成时髦的服饰……今天,我就以一名记者的身份采访了我的爸爸妈妈。

我请他们坐在沙发上,我拿好纸和笔,一切准备就绪。

我问:“能接受我的采访吗?”老爸来了个小沈阳调:“OK。

”我继续问:“我想问一下这60年来环境的变化有哪些?你们能简要的说一下”,妈妈拉了拉衣服说:“我们小的时候,住的都是简易的平房,不像现在,住得都是气派的高楼大厦,甚至于别墅。

”我连忙记了下来。

爸爸又说:“以前有句老话叫‘汽车跳,金坛到’,以前的金坛,路很窄,不足两米,路上坑坑洼洼,石子路就算是好路了,一不小心就会摔一下。

现在,你看金坛的路宽阔无比,几辆汽车并排行都不显得拥挤。

”听了爸爸妈妈的话,我不由得为之一怔,现在我们的生活这么美好,跟以前比真是天壤之别啊,我拿着本子又问到:“那以前的条件这么差,没有电视看,那你们是不是很喜欢看书”。

妈妈听了我的话,惊讶地说:“书?我们那时哪有什么书看啊,条件好一点的才不过可以看那种小人书”。

我震惊了,以前连书都没有象样的一本?只能看小人书?现在,我们有这么多各种各样的书看,却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真是不应该呀!我又问:“那你们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吗?对祖国的变化有什么感受?”妈妈说:“对于现在的生活条件,我很满意。

对祖国变化的感受,我只能说:祖国在日益强大起来,我爱我的祖国!”采访结束了,这次的采访令我感受很深,我们的新中国走过了六十年的漫长历程,从物资紧缺的年代到如今繁荣昌盛的年代,我们走过了许许多多的风雨路程,祖国的一草一木都包含每一代中国人的心血。

祖国在变化,时代在进步,但是我们一定要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人民。

...

转载请注明出处 » 访问一个人作文

257 评论(12)

JACK赵俊

一富家子弟开跑车撞死一浙江毕业车,交警对车速的鉴定为70码,引起很多人的质疑,而且开跑车的那些富家子弟并没有悔改之意,在网上引起公愤。现交警已重新鉴定,而且已经判刑。

86 评论(13)

罂粟女孩

个人感觉并不是那么靠谱,因为也是想报班考证,刚好看到高教云的广告,去听了三节免费体验课。听课感受和楼上那位完全相反,那个王海霞老师,真的觉得她讲课我听不进去,少了很多专业的东西,戏太多,举个例子自己一个人演的欢,关键并没有让人觉得幽默,很尬。演了一通之后,就总结了一二三,就是书里面那种总结语,具体实操完全没有,这就很难体现出一个老师的人格魅力了,总之没有让人心悦诚服。(主要我大学也学过一点教育心理学),对心理学真的挺感兴趣,所以对这样的课,真的挺失望的。最后说了很多考完证发展怎么怎么好啊,怎么怎么赚钱啊,说了一堆,挺反感这种推销模式的,老师就是要好好讲课就行了,课堂上展现专业性的魅力,自然会吸引人想去学习。总之,我是因为听了三次体验课,就完全没有报高教云的打算了。要报班之前还是先去听一下体验课真的很有必要,别只听招教老师的忽悠。讲课老师是最重要的,讲的好,你就喜欢听,喜欢听就学的好,学的好就不愁以后没有好的发展。

225 评论(10)

365033189次

2009年5月8日,杭州文二西路西城广场往东一里路,几个富家子弟在飙车,富家子弟把马路当F1赛道。一辆红色赛车飞奔而过,一个路人被撞的飞了起来,无辜路人被撞起5米高。这个路人是个小伙子,平民百姓,名叫谭卓,浙江大学的高材毕业生。他的胳臂压得很难看,脑浆流了一地。在他还没有觉察的瞬间,他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而原本,他今年准备结婚。当时围观的人很多,都在骂这个肇事者。肇事者是杭州师范学院的一名学生,富家子弟,名叫胡斌。他态度很差的,撞死人还不当一回事。据新华网杭州5月10日电 (记者余靖静、裘立华、岳德亮)一张牌照为“浙A608Z0”的红色三菱跑车照片,这是20岁的胡某在一家网站注册使用的头像,现在成了网民“人肉大搜索”他肇事撞死路人的证据之一。肇事司机坐在旁边的警车里。他双手不停地盖着脸,不停地挤着前额,揉着眼睛,偶尔露出手指缝,看着外面的动静。谭卓的朋友在急诊室门口打电话帮他找家人。肇事司机的朋友事后赶到现场后说笑。5月7日晚8时许,年仅25岁的小伙子谭卓在杭州市区穿越斑马线时,被这辆三菱跑车撞死,留下了年迈无所依的父母和女友。据杭州市交警调查:肇事者没有喝酒,事故发生后也没有逃逸,不存在蓄意杀人或者其他什么离奇情节。但在这起事故中,“富家子弟”的标签、现场他的同伴缺乏人情的举动以及罔顾他人生命的飙车行为,让肇事者变成了“全民公敌”,被网民“人肉大搜索”,并成为各网站、论坛以及视频网站的关注焦点。这场发生在“人间天堂”杭州的惨剧令无数善良的人们扼腕痛惜,杭州市市长蔡奇用“骇人听闻”来形容这场事故。他掷地有声:对肇事者要依法严处,要痛下决心,彻底解决违法超速行驶问题!7日20时05分左右,年仅25岁的杭州市民谭卓在西湖区文二西路一居民区前走过斑马线时,不幸被一辆狂飙的三菱跑车撞飞,送浙江省同德医院抢救无效后死亡。根据警方调查,肇事者为20岁的胡某,是杭州某高校学生。事发时,他的两名同伴也各自驾驶跑车,在市区道路上飙车。由于这场车祸发生在市区,目击者众多,惨剧发生后,社会舆论反响强烈。目击者纷纷通过网络等途径声讨肇事者。事故发生后,杭州当地一个网络论坛就出现一个题为“富家子弟把马路当F1赛道,无辜路人被撞起5米高”的帖子,并附有现场照片,引来大批网民留言。杭州市警方8日下午通报该事故说,肇事发生地路段限速为每小时50公里,案发时肇事车辆速度为每小时70公里左右。杭州市交警支队有关工作人员告诉新华社记者,该路段没有安装测速仪,根据西湖交警大队的现场勘察和调查,现场的刹车痕迹不明显。肇事者胡某承认当时未注意到行人动态,撞人后没有减速,目前国家尚无根据撞击力度来估算时速的标准公式,每小时70公里的速度是根据当时的车流量和前后车况旁证做出的初步判断。9日凌晨,胡某因涉嫌交通肇事罪被杭州警方刑事拘留。警方表示,胡某驾驶遇人行横道没有避让和减速,而行人没有任何违法行为,因此胡某须负全责。据了解,遇害者谭卓年仅25岁,毕业于浙江大学,是杭州某企业员工。据他的同学和同事反映,谭卓在浙江大学就读和工作期间表现十分优秀,近期正准备与相恋多年的女友结婚。在叹息声中,一封题为《天堂里有没有车来车往?——浙大学子致杭州市市长的一封公开信》在网上被广泛转载。公开信首先痛悼年轻的谭卓。“随着跑车的轰鸣,随着一声巨响,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5岁的年轮上。留下他年迈的父母老无所依,留下他的女友哭喊:‘还来不及嫁给他……’作为他的校友,我们深深地痛心,可是痛心之余,我们更希望不要再发生这样类似的事件!”公开信说,“据我们所知,这次的肇事车辆并不是第一次违反交通法规,在城市道路上飙车扰民。如果5月7日晚上被撞的行人不是谭卓,也许他会是张卓、李卓、王卓……是你,是我,是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每次过马路买一瓶酱油也许都有生命之忧。杭州要打造品质之城,就应该让都市中的每一个人享有足够的出行安全。请有关部门加强监管,杜绝改装车在城市道路上高速行驶,保障天堂杭州每一个居民的日常出行安全。”谭卓被撞意外身亡的消息在网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在杭州当地知名论坛“19楼”,网友们纷纷发帖悼念这个逝去年轻的生命,谴责肇事者。截至记者发稿时止,该论坛上题为《富家子弟把马路当F1赛道,无辜路人被撞起5米高》的帖子回帖超过1万4千条。一张车祸现场照片显示,肇事者的同伴在出事后还勾肩搭背、嬉笑如常,更激起了众人“义愤”。目击者称,他的同伴还给肇事者家属出主意,要“赶紧找找人,看看有啥路子,到底该怎么处理”,肇事者母亲随后打了长时间电话。这些细节让网民判断这些人“有恃无恐”,担心这起交通事故在非正常因素的干扰下不了了之,于是在自发悼念谭卓的同时,对肇事者进行了“人肉大搜索”。网民通过搜索现场肇事车的牌号“浙A608Z0”发现,肇事的三菱跑车有数次超速的“前科”。官方网站“浙江在线”2008年12月1日《“嚣张”改装车市区耍漂移交警表示发现一辆抓一辆》的消息披露:当天在杭州建国北路乐购超市附近有辆改装过的跑车在路面上“嚣张”地玩起了漂移。就在驾车人准备离开时,恰好巡逻的交警路过,这辆涉嫌改装的“牛车”被拦下了。消息称:“记者随后在车辆违章记录里查询到,这辆车牌为“浙A608Z0”的跑车在11月27日曾在艮山西路与机场路口违反禁止标线指示”。该则消息的新闻图片也正是此次肇事的三菱跑车浙A608Z0。网民搜索浙608Z0车的违章记录则显示,2008年12月7日,该车在沪杭高速公路往杭州方向违章超速,时速高达210公里。愤怒的网民还曝光了胡某及其父母包括姓名、职业、家庭住址、手机号、宅电在内的相关资料,发现肇事者是杭州首届F2卡丁车冠军赛冠军。胡某的QQ空间也被网民找到并破解,空间的相册里“浙A608Z0”车占据了大部分位置,其中还有胡某在北京旅游的相片。空间的主人心情在5月8日凌晨2时49分更新为:“一片空白,闯大祸了。”也正是这一“更新”让网民们质疑,胡某在肇事后未在第一时间被刑拘,竟然还能回家上网?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方婷分析说,网民发起“人肉大搜索”,可以看作是民主意识、捍卫正义的体现,但这种“无选择性”的曝光方式同时侵犯到了他人隐私。杭州警方有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网民的“人肉大搜索”,既包含了较为丰富的肇事者背景,但也存在一些刻意夸大、渲染双方背景的成分。杭州城区路段夜间“飙车”现象存在已久,家住事故发生地附近的一位居民告诉新华社记者:“我家就住在最靠路边的那幢楼,夜里经常听到飙车的声音,吵得我睡不着觉。这是城市道路,又不是飙车的地方。”对于民愤极大的市区道路飙车行为,杭州交警支队表示,“飙车”并非法律用语,只有严重超速和超速之分。无论是肇事者、受害者是谁,家境如何,有何背景,都会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处理。据了解,在城市道路超速20%的,罚款200元并处记3分处罚,超速50%的,罚款1000元并记6分,同时吊销驾照。根据刑法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网民“vagelx”认为,问题本身其实很简单,就是开快车导致他人死亡。飙车不是中国专利,在日本等其他城市都有。但是涉案人员的行为太“自我中心”,“晚上8点多在闹市飙车,这种行为本身就是自我为中心的极度膨胀,只管自己快乐,对社会法律、人们生命的任意忽视。作为年轻的‘富豪新一代’,长辈给他们灌输的是怎么一种社会道德观?”近年来,非法“飙车”行为开始在国内一些大城市出现,展现“汽车漂移一族”的电影《头文字D》的场景常常再现于现实生活。北京甚至出现过“二环十三郎”现象,即车主用13分钟“飙”完北京二环路。在上海,一些高架道路由于路况较好,也成为“飙车”主要场所。本次肇事车辆贴有三家汽车俱乐部的标志。车祸发生后,这些俱乐部纷纷撇清和胡某的关系。业内人士称,杭州的玩车人员分成“成功人士”和“富二代”两批。“富二代”这批人的年龄基本上在二十岁上下,有的还在念大学,但父母非常有钱。“这批小鬼喜欢出风头,最容易出事的也是他们。”这种“飙车”行为还走出了国门。据外媒报道,6名中国富家子弟2008年驾驶法拉利和兰博基尼从意大利出发前往法国巴黎,时速229公里。瑞士苏黎世霍尔根区法院5月6日向他们开出约合131万元人民币的巨额罚单。在四川成都,一名富家子弟蒋佳君酒后开悍马,连撞5车造成一死五伤后逃逸,当地检察院5月初否决了以普通交通肇事罪的提请批捕,正式以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批准公安机关对他执行逮捕。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方婷说,一些“富二代”因为家庭教育等缘故,没有健康成长,信仰缺失,言行举止失当,引起了人们的反感。但也要看到,也有其他人低调努力、具有涵养。方婷认为,发生在杭州的这起交通事故之所以在网络和现实社会激起巨大反应,正是整个社会务实、利益化的表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富裕人群在实际中成为掌握经济资源、并通过经济优势去获取其他资源的优势群体,而其中一部分人所表现出来的社会道德行为又无法与其社会地位相适应。尤其在年轻一代中,不少人自恃有经济后盾就“搞得定一切”。普通民众的反应并非“仇富”,而是在不断的担心与失望形成的对“不公平”的畏惧。魏英杰:绝对的不信任导致绝对的怀疑 真假胡斌风波初起之时,我压根没怎么注意。不料越传越神奇,连替身是谁都被网友搜了出来。搞得本来并不认为有这么一回事的谭卓父亲,也向检察院提出抗诉申请。最新消息是,杭州市西湖区检察院确认,出庭受审的胡斌就是那个肇事者胡斌,并决定不提出抗诉。可这事会随着相关部门澄清而马上偃旗息鼓吗?看来一时半会消停不住。那位被当作替身者的“张礼礤”(据说其实姓刘),已经发声明表示自己和胡斌不认识。可这边又有一段视频流传网络,指认疑似替身曾出现在肇事现场。从一开始,我就认为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这并非因为我住的地方离肇事现场不远,更不是说我有什么内幕消息。我和大多数人所面对和接触的信息都是一样的。之所以作出这样的结论,无非依赖于常识性判断。在我看来,就算当地司法部门敢让胡斌逃脱罪责,使用替身无疑也是其中最愚蠢的办法。从操作上,司法机关要“帮助”胡斌,首先可以直接判他个缓刑。这是以往这类交通肇事案的惯常处理方式。既有先例在前,又有法律依据,公众不满意,那也质疑不到法院具体个人头上。判实刑,却让替身坐牢,以这桩案件的社会影响,把整个法院收买了,他们都未必有这个胆量。其次,还可以判刑后再掉包。那时候,胡斌在牢里,谁知道真假?公然在媒体和公众眼皮底下换人,基本上等于现场犯罪。法院的工作人员难道不要乌纱帽了?再不济,判完刑坐一段时间牢,随便找个什么借口给保释了,也比掉包强。就这桩案件而言,掉包的成本这么高,后果这样严重,根本不可能发生。包括胡斌的家人也不敢这么干,甚至想干都干不成。可为什么大家说得如此煞有介事?最大的原因在于,公众对这桩案子能否公正处理本来就抱有怀疑,因此宁愿信其有而不愿信其无。这是一种对司法绝对不信任所导致的绝对怀疑。“70码”事件的发生,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这种社会思维的产物。因为我不信任你,所以你无论做对做错,我都认为你是错的——如果你没错,那是我还没找到你是怎么错的。虽说有一部分人这么想也很正常,但从网上调查来看,很大一部分人都这么认为,并且坚信不疑。这都是些什么人呢?这些天来不少人和我聊起这件事,他们大多是媒体和评论圈的朋友。当我把自己的分析告诉他们,有人不屑地回答:“现在还有什么不可能发生的?”他们受过职业训练,按理说对媒体和舆论会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不至于不加思考就轻信。如果连他们都强烈质疑这件事,可以想见问题有多么糟糕。这也是真假胡斌风波中最让人感到恐惧的地方。在这样的情况下,胡斌是真是假根本无关“全局”。因为这种绝对的不信任所导致的结果,根本上是舆论和司法的严重对立。司法是社会公正的最后防线。如果司法行为受到绝对的怀疑,其后果的严重性不言而喻。公众当然有权质疑政府和司法部门,政府和司法部门也有义务和责任对公众有所交待。但这种质疑是出于理性的原因,而绝不是出于一种极端情绪。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区别。当然,我们可以说,正因为大量的司法不公才导致了普遍的不信任。就此而言,不能把目前的状况单纯归咎于社会舆论一方。要化解公众的质疑,根本途径也在于提高司法的公信力。但是,公众和舆论同样有必要站在客观立场上,就事论事地区别看待不同事件。否则,舆论和司法的关系只可能陷于无解的可怕僵局。(魏英杰)曹林:越是信任危机越需小心质疑针对近日网络愈演愈烈的“胡斌替身传言”,继审判法院回应否认后,对审判负有监督职责的杭州市西湖区检察院又做出回应,从多方面确证了出庭受审的胡斌就是“5·7”交通肇事案肇事者胡斌:胡斌回答的所有问题与检方所掌握的事实证据都互相印证;胡斌的身体有特殊的特征;庭审播放后胡斌老师同学未提出异议;事发后的监控录像也可以证实。(中新社7月30日)网络称人肉搜索出“替身者”为杭州的哥张礼礤,不过据杭州交通局提供信息,经仔细调查核实,杭州市出租车正、副班驾驶员中没有叫张礼礤的人。一名北京男子也在四处向媒体证实,被网友散布到网络中的“张礼礤”照片是自己的,并不是什么替身,因为此事自己生活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张礼礤”原来子虚乌有,不过是一场以讹传讹的网络恶搞。综合这种种信息,我偏向于相信庭审时的胡斌并非替身。有人会反问,你为什么相信检方而不相信网络——一方面杭州检方的举证确实很有说服力,而网络质疑则很轻率和随便(“张礼礤”即是明证);另一方面因为杭州检方是实名回应,并且在舆论聚焦下强调“负责地依法证明”,而网络多是匿名表达,从负责任的角度看,实名要比匿名更靠谱些。还有人会问,你并不掌握事实,怎么就轻信胡斌并非替身——我想反问的是,有几个人真正掌握事实呢?我们不过都是远离现场的旁观者,只能根据常识常理和既有信息作出自己的判断,哪一个网友拿出了确凿的事实证据证明了胡斌就是替身呢,不过都是盲目的、恶搞起哄的、带着情绪的怀疑而已,同样可举子虚乌有的“张礼礤”为证。胡斌替身传言引起的风波让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当下的信任危机下,我们应该如何去质疑?我们是否可以理直气壮地怀疑一切?我的观点是,越是在信任危机之下,越需要小心去质疑,而不能毫无节制地以“信任危机”为借口,很随便和轻率地将怀疑指向一切,这样的墙倒众人推,这样互相强化不信任的怀疑,对那种四处弥漫的不信任推波助澜,只能加剧人际间的不信任,并最终将社会的信任体系推向崩溃。我对这样随便的怀疑逻辑向无好感,即把“信任危机”本身当成了一种怀疑的理由,怀疑一个人和一件事,并非源于有确凿的证据和详实的理由,而就是不信任——因为这个社会出现过周老虎式的骗局,因为瞒天过海的欺骗无处不在,因为社会不少方面存在信任危机,所以就选择了不相信。比如许多人对胡斌是替身的怀疑就是如此,除了照片有些不像之外,并没有确凿的证据,不信任的理由就是“信任危机”本身:曝光过那么多指鹿为马的司法腐败,听说过那么多瞒天过海的权贵操作,所以这个胡斌也值得怀疑。这种先入为主的怀疑使他们听不进任何解释,甚至找不到证据时会伪造证据。这样盲目地质疑,放纵不信任的情绪,在个案中没有确凿证据地不相信司法,不相信法律,不相信除自己之外的任何人,对重建信任体系毫无助益,只能加剧不信任情绪的蔓延和信任体系的崩塌,大家一起在“他人即是地狱”的不信任中走向野蛮丛林。当下的信任危机确实屡见不鲜和无处不在,似乎让每个人时刻都绷紧提防和怀疑的神经。信任危机的产生有许多原因,有公权力的腐败,有底层道德的沦陷,有人性的沉沦,有法律的缺位。官员恃强权指鹿为马欺骗民众,商人恃信息不对称欺骗消费者,富人恃金钱瞒天过海,穷人也有穷人一套骗术——信任危机是现实,但我们应该尽可能努力去消除危机重建信任,而不是消极地顺从危机放纵每个人的不信任情绪,在怀疑一切中把那种不信任推向极致。信任危机不能成为“盲目怀疑”的理由,越是信任危机下,越需要在个案中小心地质疑,该相信的要敢于去相信,该怀疑的才去怀疑,这样才能有利于重建社会信任——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随便地质疑”本就是一种很不足信的方式,以不值得信任的方式去表达不信任,难道会对重建信任有什么帮助?正如网络在“张礼礤”上的造假那样,只能让人更不相信网络。重建社会信任不只是政府的事,不只依靠法律,还需要每个公民坚守原则的美德。先入为主、毫无原则地怀疑一切,信任如何重建?信仰危机下,信任需要勇气和理性,倒是一种很稀缺的品质。当然,越是在信任危机下,越需要垄断着真相的人和部门,以更令人信服的理由去自证清白,拿出确凿的证据回应一些看起来很苛求的质疑——这方面,杭州检方开了一个好头。重建社会信任,需要社会中每个人的努力,而不能苛求哪一方。(曹林中国青年报编辑)

194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