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块砖一米三
艾萨克·阿西莫夫。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科普作家、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
与罗伯特·海因莱因、亚瑟·克拉克并列为科幻小说的三巨头。同时也是著名的门萨学会会员,并且后来担任副会长。
其作品中以《基地系列》、《银河帝国三部曲》和《机器人系列》三大系列被誉为“科幻圣经 ”。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小行星5020、《阿西莫夫科幻小说》杂志和两项阿西莫夫奖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他提出的“机器人学三定律”被称为“现代机器人学的基石”。
philips1111
艾萨克·阿西莫夫是美籍犹太人,为本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家之一,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基地》、《机器人》 等系列是阿西莫夫最脍炙人口的代表作。这些看似各自独立的故事,相互贯串。阿西莫夫不仅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化学博士,更是世闻名的全能作家,一生著述多达百七十余本,内容广及科学类的数理化、天文、生物、医学,还旁涉人文类的文学、宗教、史地等。扩展资料阿西莫夫对人文主义抱有严肃的态度。他经常发表与其相关的演说并写文章甚至整本书来探讨。他把科学看作是地球上伟大而统一的原则。他利用科幻小说这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在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促使人们去考虑人类与科技、历史等各方面的联系,考虑人类与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晚年时,他成了美国人文主义协会的主席,担任此职务一直到他去世。在阿西莫夫的演说及众多非小说类作品中,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就是:他认为这个世界人口已经过剩,这种倾向继续与否将是影响未来的关键,关系到未来世界是充满了灾难与饥荒,还是能够健康发展,使其居民享有安稳舒适的生活。在他的小说中,他也强调了这一主题。《钢穴》描绘了地球大都市的恶梦及由于人口过剩、食物短缺而造成的必须由计算机来控制的管制局面。在此书中,阿西莫夫认为人口过剩、食物短缺几乎是未来不可避免的一个特征。阿西莫夫被认为是一位“理性、科学和怀疑论的卫士”,也就是反对伪科学、超自然现象和宗教迷信的先锋斗士。他以自己的著作在这些方面做了大量的解惑释疑的工作。他自称是科幻小说中“属于比较认真的那一派”,他强调作品的科学性,反对粗制滥造和毫无根据的胡思乱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艾萨克·阿西莫夫
小M回归中
王楠是乒乓球 历史 上最伟大的运动员之一,之所以如此评价,不仅是 因为她拿到了24个世界冠军,是夺得世界冠军最多的运动员;更因为她战胜了癌症病魔,展现给了世人自信乐观的形象;还因为她在退役之后,能承受住巨大的心理落差,从打水、扫地等最基础的工作做起,为所有人做出了表率。
从7岁开始打球,到31岁退役, 在这二十多年的运动生涯当中,王楠的起起伏伏是没有一个运动员能够复制的。
王楠是国乒 历史 上第二位大满贯(奥运会、世乒赛、世界杯等三大赛事的单打冠军)运动员,在她之前是邓亚萍,之后是张怡宁、李晓霞、丁宁。她共4次获得奥运会金牌,拿到了3个世乒赛单打冠军,4个世界杯单打冠军。
2000年悉尼奥运会,王楠获得了单打、双打两枚金牌,达到了职业生涯的顶峰,成为了当时的国乒“一姐”。然而,两年之后的釜山亚运会,王楠领军的中国女乒竟然遭遇滑铁卢,在女团决赛中1:3不敌朝鲜队,王楠一人丢掉了两分,背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那时候,舆论一边倒的批评王楠。
在压力面前,王楠没有倒下。2004年雅典奥运会,她获得了双打金牌。那一年,她26岁。谁都没有想到,在技术层面战胜了自己的王楠,在27岁那年遭到了癌症的侵蚀!
2005年,王楠不幸患上了甲状腺癌。当时正值2008年北京奥运会备战周期,王楠既要治病,又不敢耽误训练,她那段痛苦的经历非常人所能承受。幸运的是,在北京奥运会之前,王楠的甲状腺癌治愈,她也获得了参加北京奥运会的机会,与张怡宁、郭跃一起合作,拿到了一枚团体金牌。
2008年奥运会结束后,王楠功成身退。2009年上半年,她来到了新的工作岗位——共青团中央统战部,所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布置会场,做一些打水、摆桌椅、粘桌签之类的杂活。经历了短暂的内心挣扎之后,王楠又一次战胜了自己,逐渐适应了新工作。“你想要从事另一个领域的事情,就要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这些琐碎的事情都是我必须要去做的,我要放下架子。”王楠说。
2014年,王楠升任团中央宣传部文体处处长。然而,她在两年之后辞职,成为创业大军的一员。 王楠创业的项目叫“国球舍”,主要面对少年儿童,其主旨是: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让孩子们享受 体育 的快乐, 健康 成长。
可以说, 不管是做运动员还是从政,抑或是成为一名“创客”,王楠一直都在挑战自己,从来就没有躺在功劳簿上。她的这种不断进取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
王楠,中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曾获得多达24个世界冠军,被网友称为“大魔王二代目”。对于大部分球迷来说,王楠是一名具有时代性、符号性的优秀运动员。1998年底,在世界排名超越邓亚萍成为新的世界第一后,王楠迎来了属于她自己的乒乓统治时代。虽然在2004年后张怡宁逐步奠定了绝对的一姐位置,但王楠对于中国乒乓球队甚至是国际乒坛来说,都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影响。
1978年生于辽宁省抚顺市的王楠在7岁开始接触乒乓球,天赋过人的小王楠的上升之路可以说是很顺畅的,从抚顺市体校到辽宁省乒乓球队再到1993年入选国家青年队,王楠用自己的天分和加倍的努力逐步走向乒坛巅峰。1999年王楠的世界排名成功到达第一位,这也意味着王楠从“乒乓女皇”邓亚萍手中接过了中国女乒的大旗。在职业生涯中,王楠创造了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1998年曼谷亚运会包揽四枚金牌;47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包揽四枚金牌;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单三连冠、女双五连冠。2008年北京奥运会夺得女团冠军、女单亚军后,王楠正式退役。
退役的王楠在生下爱子后,仍积极投身于乒乓球事业中,发起并创立了“国球舍”,专注于乒乓球文化推广及青少年体魄教育,积极倡导“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同时,国球舍也大力关注公益事业,王楠曾说到“国球舍的理念就是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帮助别人,教育自己,我希望,你们不用这么拘谨,把我当朋友,今后遇到任何困难,能够跟我讲”。
从竞技层面来讲,我觉得没啥可说的,邓亚萍、王楠、张怡宁,国乒三大乒乓女皇之中,王楠属于承上启下的一位。
我倒是想从非竞技层面来谈谈我眼中的王楠,在三位乒乓女皇的比较中,邓亚萍属于风风火火闯九州的类型,锋芒毕露傲视群雄。张怡宁呢,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话说就是:人狠话不多。
倒是对于王楠,我觉得王楠自带一种“大姐大”的属性,在地方队,她可以说是带着瓷娃娃福原爱,处处照顾。
在国家队,开始是分分钟教育张怡宁,直到把张怡宁折磨成了魔界一霸。据李隼教练说,张怡宁的基本功非常好,但是当时的心态很不稳定,明明训练中都能打的出来,但是在比赛中就是打不赢王楠。这就不能拿技战术来说事了,只能说是临场的气场和对比赛的心态。像不像大姐大?武功未必是最高的,技艺未必是最精湛的,但是,就是最能镇得住场子的那位。
从个性方面来说,王楠也属于人狠话不多的类型,但是相比于张怡宁,王楠虽然话不多,但是也不是像张怡宁那样冷冻型的,而是,只说有用的话。张怡宁是人狠话不多,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王楠更好的诠释了人狠话不多的另外半句: 社会 你“楠哥”,铜锣湾堂把子嘛。
2009年3月,王楠进入共青团中央统战部工作,现在已经是团中央宣传部文体处处长。
王楠的职业生涯是辉煌灿烂的,一生共获得24个世界冠军,很长一段时间王楠都是世界乒坛获得世界冠军最多的人 ,只是马龙在东京奥运会上获得2枚金牌之后,超过了王楠,王楠3次参加奥运会,在悉尼奥运会上获得女单、女双2枚金牌,在雅典奥运会获得女双金牌 ,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女团冠军。3次夺取世锦赛女单冠军,4次获得世界杯女单冠军……,无与伦比。
1988年在韩国汉城(现改为首尔)举办的奥运会上,乒乓球才正式进入奥运大家庭。迄今为止,中国女乒只有两名运动员参加过三届奥运会,她们是王楠和郭跃,郭跃只有在2008北京奥运周期是球队绝对主力,而王楠厉害的是三届奥运会都是队中主力队员。三届奥运会获得四枚金牌,职业生涯共获得24个世界冠军,当属女乒第一人。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之后邓亚萍淡出国家队,女乒接班人王楠1997年在国际大赛上开始崭露头角,在第44届世乒赛上,王楠与邓亚萍、李菊、杨影和王晨获得了世乒赛团体冠军,这是她获得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头衔,同年举办的第二届女乒世界杯上,王楠夺得了女子单打冠军。此后又获得了1998年世界杯女单冠军和1999年世乒赛女单冠军。由于成绩出色,她获得了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单打名额,结果不负众望,在奥运会上获得女单和女双(搭档李菊)两枚金牌。
雅典奥运周期王楠遭遇了职业生涯的重大打击,2002年釜山亚运会女团决赛,中国队1-3输给朝鲜队,作为队中一号主力的王楠接连输给金香美和金英姬,一人丢掉两分导致中国队失去冠军,从此王楠陷入很长一段时间低谷。多年以后,王楠对于这次大赛还是耿耿于怀:“当时自己成为了大满贯冠军,太过自信,已经有一点从自信变成自大了。做人,可能还是需要谦虚一点好,谦虚使人进步。”
蛰伏了一年的王楠2003年上演王者归来,她一年中连夺世乒赛和世界杯两个女单冠军,优异的大赛成绩帮助她获得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单名额。可是冤家路窄,奥运会女单1/4决赛王楠和李佳薇又碰到了一起,没有上届奥运会的运气,王楠被李佳薇淘汰出局,牛剑锋也输球了,只剩下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张怡宁一人,好在张怡宁顶住压力获得女单冠军,失利后的王楠收拾心情和张怡宁合作获得女双冠军。
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经历了两届奥运会的王楠本该急流勇退,可是在家门口举办的奥运会吸引力太大了,她克服了年龄和状态下滑严重的情况,还得面临年轻小将的冲击。开始确实没有什么优势了,可是在2007年的女乒世界杯上王楠出人意料的4-1战胜巅峰状态的张怡宁,这给了王楠极大的信心,也让王楠重新获得教练组的信任,王楠第三次拿到了奥运会女单名额,北京奥运会女单赛场上, 王楠一路发挥出色闯入决赛,决赛中王楠尽管1-4输球获得亚军,但是王楠已出色的完成任务,这也是王楠职业生涯最后一场球,奥运会之后她很快退役结婚了。
王楠左手横握球拍弧圈球结合快攻的打法,她打球非常有智慧,节奏感好落点意识强,小球细腻前三板突出,阅读比赛的能力也很出色,比赛气质非常好,巅峰期是张怡宁非常难于逾越的一座大山,她的职业生涯也非常励志。王楠现任团中央宣传部文体处处长,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答杨柏棋:
从相关资料上知悉:辽宁抚顺姑娘王楠,是我国一位非常出色和优秀、杰出的女乒乓球单打、双打集团体于一身的,曾蝉联1998、1999和2008年度“三连冠”乒乓球单打和团体冠军桂冠。我们常讲:“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艰苦努力,哪来的世界冠军。”等々,无不说明、证明和展现、展示了她,王楠她一位无比勤奋、刻苦、顽强,以一个超强和完全超乎出一般常人所达不到的锻炼和磨炼极限,为了祖国无尚高尚的荣誉,置她个人荣辱、安危于不闻、不顾,奋力拼搏,为祖国赢得了我国在世界乒乓球史上,一个又一个的荣誉和胜利,我们应当以她为楷模、榜样,为她鼓掌和自豪、骄傲!
2000年,在她参加澳大利亚悉尼奥运会上,她蝉联获得了个人单打和双打冠军,赢得、获得了两枚金牌,成绩达到了顶峰。两年后的即:2002年,在韩国釜山的亚运会上,以1:3的成绩败给了朝鲜。然而,她却没有气馁跟妥协和灰心,而是继续加强顽强锻炼。2004年,希腊雅典奥运会上,她凭借着高超的技艺和娴熟的打法、技巧,连克连胜两局,最终赢得了雅典奥运会双打金牌。24、27岁那年,不幸患上了甲状腺癌。虽然,自身患有甲状腺癌等绝症、顽疾,但是她仍然一如继往地我行我素,积极努力加强自身体能的训练跟顽强缎炼。2008年那年,她依然决然地、义无返顾地迎战,在首都北京举办的北京奥运会。2009年,她以一名抹桌子、打扫卫生等杂役身份,进驻至国家共青团办公室工作。现在,王楠她自已开设了一个叫“国球舍”网站,自己创业。
王楠,她不以曾经是蝉联24位世锦赛辉煌冠军的身份,居功自傲和沾々自喜、扬々自得,而是以一个普通人的心态和身体,从基层一步一个脚印,踏々实々地做起,请问:这是一个什么性质、性格的作风?是一种什么高尚行为?我想啊!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那种公而忘我,高尚豪爽、豪迈的大无畏之精神 !
L:2018年1月24日。
王楠职业生涯挺成功的!原先我一直觉得邓亚萍连续八年世界第一,蝉联两届奥运会4枚金牌,还有张怡宁,双圈儿大满贯,和邓亚萍一样蝉联两届奥运会4枚金牌,一个凶狠霸气,一个冷酷面无表情,觉得她俩很厉害,可是就在前两天应邀悟空小秘书的“王楠的魅力”有多大,我才发现王楠一点儿不比她们俩差啊,相反,王楠笑呵呵的,很懂事,很照顾人,有话直说,我觉得这样的运动员更接地气,所以本人也蛮喜欢王楠了! 简单概括一下王楠的主要成绩,1978年10月23日出生于辽宁抚顺的王楠,1993年入选国家队,她曾经三次获得世锦赛女单冠军 (1999年英国曼彻斯特 2001年日本大阪 2003年法国巴黎 ),世锦赛女双冠军五连冠,(第45届、第46届与李菊合作,第47届、第48届、第49届与张怡宁合作) , 四次世界杯女单冠(1997年中国上海,1998 年中华台北,2003年中国香港,2007年成都),2000年悉尼奥运会女单女双冠军,2004年雅迪奥运会女双冠军,2008年女团冠军,24个世界冠军至今无人超越 ! 但相比王楠赛场上的魅力,我更喜欢王楠生活中的风采,王楠退役后与郭斌2008年9月23日结婚,郭斌在2005年在王楠世锦赛意外爆冷输给文玄晶后,第一时间用10001朵玫瑰安慰王楠,更是在2002年王楠釜山亚运会失利后,遭遇甲状腺癌患病后不离不弃,坚强爱笑的王楠在恋人鼓励下战胜病魔,不但走出低谷,还获得了雅典奥运会女双冠军。2008年王楠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了女团冠军,女单亚军,之后与郭斌结婚,现在生活幸福美满,一个儿子一个女儿,郭斌常常在自己的微博里直呼王楠是“王总”,宠溺得很呐 ,事业上,前几天刘国梁主席不是刚公布了东京奥运会战略计划吗, 王楠和许多有名的主教练和张怡宁李晓霞一起加入了参谋部,为国球继续做贡献!现在王楠还是时不时的推广乒乓球运动,2月28日-3月3日进行的世锦赛地表最强直通赛她还担任了嘉宾解说。与陈彬教练一起解说乒乓球比赛,很专业,很真诚!
而赛场之下,她和郭斌的恩爱生活还一直在继续,不信看看郭斌是如何表白王总的吧: 您看, 郭斌说,“从她的踏实中我能感觉到温馨舒坦,我偶尔也偷偷瞄眼过往的美女,再亮的一万个,我也不换......”哈哈哈,是不是有点儿肉麻哦,原来这世界上除了福原爱和江宏杰的童话爱情和婚姻让人向往,但也同样有一种温馨踏实更接地气的幸福叫郭斌与王楠, 是不是? 原来幸福是可以被传染,王楠在福原爱很小的时候来中国乒超联赛打球,同在一个俱乐部,王楠给予了小爱亲人般的温暖,所以王楠结婚,小爱不远万里给她楠姐当伴娘,私交也甚好, 王楠的职业生涯精彩,生活中的王楠同样很精彩很成功!
愿爱笑坚强善良踏实真诚的王楠一直幸福下去......
提到王楠,不能不说到她的教练谷振江。没有好教练,什么好苗子都会被埋没。
其实谷导带出的世界冠军不只王楠,郭跃也是他一手培养的。福原爱就是奔他来辽宁的。
计划经济解体后辽宁 体育 经费困难,辽宁省各运动队需要自筹经费。此时本溪北钢慷慨解囊,就是冲谷导来的。有谷导在辽宁女乒就有饭吃有钱出外打比赛。
令人遗憾的是王楠郭跃出成绩后,世界赛场上却从没有谷导的身影,圈外甚至没人知道这位世界冠军的教父级人物。
谷导的漂亮夫人也是 体育 圈的。以前从事花样滑冰,出演过《冰上姐妹》。很善良。
王楠是中国夺得世界冠军最多的球员,24个世界冠军至今无人能够打破。她的国家队生涯也很长,从1996年进入国家队到2008年退役,整整打了15年,这在中国乒乓球队是很罕见的。王楠对中国乒乓球贡献巨大,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国人的骄傲。
王楠在1993年进入国家队,那时候她只有15岁,而没有多久她就获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在1994年瑞典乒乓球公开赛中王楠拿到了第一个世界冠军,那时候她仅仅16岁,1997年王楠拿到了世界杯的单打冠军,这也是她第一个世界大赛的单打冠军,一个属于王楠的时代也随之开启了。
1998年王楠在曼谷亚运会上包揽的女单,女双,混双和团体赛的四个冠军,从此以后也奠定了王楠在国家队的核心地位。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王楠达到了职业生涯的巅峰,她拿到了女单和女双的两个冠军,开启了王楠的时代。但是在2002年王楠经历了低估,她带领的中国队在女团决赛中不敌朝鲜队。但是她在2003年有拿到了世锦赛的冠军重树辉煌。到了2004年王楠在奥运会上意外输给了当时名不见经传的李佳薇,至此王楠把国家队一姐的地位让给了张怡宁,王楠的时代也就此结束。在2008年奥运会上王楠输给了张怡宁以后她宣布退役,结束了自己15年的国家队生涯。
王楠的贡献不仅在于拿到了24个世界冠军。她更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她是之前有邓亚萍大杀四方,在她之后又有大魔王张怡宁的不可阻挡。王楠很好的完成了对邓亚萍的继承和对张怡宁的传承,她为中国乒乓球女队长盛不衰做了很大的贡献。退役以后的王楠进入了共青团中央统战部工作,继续为中国做着贡献。
王楠是非常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她在国家队一直是大姐里的形象,一直鼓励和关爱年轻球员的成长,是一个品德和能力都很优秀的运动员。
关注国乒的朋友们不会不知道王楠的大名,这位前国乒女队名将曾 24次夺得世界冠军 ,高居 历史 第一位,直到前年才被晚辈马龙追平。此外,她还是女乒领域唯一一位获得 世乒赛单打复制奖杯 的选手(连续3次世乒赛夺得单打冠军),这点连邓亚萍和张怡宁也比不了。
总的来说,王楠的职业生涯是非常圆满的, 但也不是没有留下遗憾 ,综合评价其职业生涯的话就是:
各方面都很优秀,几乎十全十美,唯有一点留下遗憾,那就是奥运会未能蝉联单打冠军!
如前所说,王楠是整个乒坛 历史 上获得世界冠军数量最多的运动员之一,虽然不久后可能被 马龙 所超越(毕竟马龙即将参加奥运会,至少团体再夺1冠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单打也不是不可能),但在女子领域还是难让人望其项背的。
可是在许多乒乓球迷看来,王楠的光芒却总是被别人所掩盖,而此处所说的“别人”,正是她 前面的邓亚萍、后面的张怡宁 。
这又是为什么呢?
虽然论 世界冠军总数 ,邓亚萍、张怡宁都比王楠要少;论 世乒赛单打项目的成就 ,王楠也更好;若再论 双打能力 的话,王楠更是比另外两人强得多。但影响三人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 奥运会单打金牌数量 。
在乒乓球三大赛的单打项目中,邓亚萍是奥运会2冠、世乒赛3冠(但没连起来)、世界杯1冠(但是1996年才举办女子世界杯,1997年邓亚萍就退役了);而张怡宁则是奥运会2冠、世乒赛2冠、世界杯4冠。
王楠在单打方面是世界杯4冠,与张怡宁齐平、多于邓亚萍;世乒赛是3连冠,强于邓亚萍,多于张怡宁; 但奥运会她却只拿了1冠,这点明显比不过邓亚萍和张怡宁 。
众所周知, 乒乓球界最看重的大赛,就是奥运会 ——不光国乒是如此,外协会也一样。瓦尔德内尔夺得奥运金牌后,瑞典人民制作了一辆花车载他游行;刘南奎夺得奥运金牌后,在韩国怼天怼地怼乒协;柳承敏拿到奥运金牌后,退役就当了韩国乒协副主席,现在当主席了。
如果王楠奥运会能再夺1次单打冠军,那她将成为国乒当之无愧的第一“大魔王” ,但很可惜,2004、2008年那两次比赛她错过了,尤其2004年输外战更是太让人感到意外了!
不过 王楠职业生涯的伟大绝非这一点遗憾所能掩盖 ,如今的她虽然已经退役,但却仍然在为国乒的奥运备战忙前忙后,继续做出自己的贡献,真是值得我们尊重!期待中国队的晚辈们能不负师姐的厚望,在东京包揽金牌,夺冠凯旋:加油,诸位!
福娃小宝贝
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年1月2日-1992年4月6日),美国科幻小说作家、科普作家、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1]阿西莫夫一生著述近500本,题材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等许多领域,与罗伯特·海因莱因、亚瑟·克拉克并列为科幻小说的三巨头。[2]同时也是著名的门萨学会会员,并且后来担任副会长。[3]其作品中以《基地系列》《银河帝国三部曲》和《机器人系列》三大系列被誉为“科幻圣经 ”。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小行星5020、《阿西莫夫科幻小说》杂志和两项阿西莫夫奖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1]他提出的“机器人学三定律”被称为“现代机器人学的基石”。[4]中文名艾萨克·阿西莫夫外文名Isaac Asimov别名乔治·戴尔,保罗·弗兰克西国籍美国民族犹太人精品荐读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真的能锁死机器人的文明吗?作者:未来电影局快速导航主要作品创作特点人物思想人物轶事获奖记录人物影响人物评价人物经历早年生活1920年1月2日,艾萨克·阿西莫夫出生在俄罗斯莫斯科西南约250英里的一个名叫彼得罗维奇的小村庄里,父母是俄国犹太人。快到2岁时,他才得第一场大病,差点死于肺炎。据阿西莫夫家族记载,艾萨克是当地肺炎流行时唯一幸存的孩子。阿西莫夫早年照片1922年6月,定居于美国的阿西莫夫母亲安娜的哥哥约瑟夫·伯曼来信表示愿意帮助阿西莫夫一家人移民美国。1923年1月11日,阿西莫夫一家离开了俄罗斯,于1923年2月抵达纽约,定居布鲁克林,一家人在当地开了糖果店。[5]阿西莫夫从小就很聪明,年轻时多次参加“智商测试”,普通人的智商一般是80分,而他得分总在160左右,属于“天赋极高”之列。在学生时代,老师们都知道他是个超级灵童,多次跳级,而考试中总能考取第一名。但同时,他也是个爱闹腾的、让老师头疼的学生。[6]1931年,阿西莫夫11岁时,他开始写作。1935年高中毕业时,阿西莫夫年仅15岁,之后入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7]20世纪30年代中期,阿西莫夫成为一名科幻迷。从1935年开始,他给《惊奇故事》杂志写了许多信,它们一般都会刊登出来。1938年,他参加了一个科幻俱乐部。[7]开始创作1938年6月,阿西莫夫写了一个叫做《宇宙瓶塞钻》的故事,投稿给《惊人故事》,但遭到退稿。[7]在连续9次收到退稿以后,[6]阿西莫夫终于于1939年3月在《惊奇故事》上正式发表第一个科幻故事《逐出灶神星》。同年5月,《惊奇故事》发表了阿西莫夫的又一个故事《致命的武器》。1939年7月,坎贝尔的《惊人故事》首次刊登他的作品,名为《趋势》。从此,阿西莫夫有能力自己支付学费了。[7]1939年9月,他达到了学业标准,进入了研究生院。1940年底,他以优异的成绩正式成为哥伦比亚的研究生。[5]同年,阿西莫夫发表了《我,机器人》的第一个短篇故事《小机》,刊登于1940年9月号的《超级科幻小说》。[8]阿西莫夫到1941年春天,阿西莫夫已经发表了15个故事。1941年4月,阿西莫夫发表了《日暮》,描述了一个被六个太阳照耀、从未遇到过日落的行星,突然发生了日食之后的故事。[5]这部小说后来被认为是经典之作,许多人认为是阿西莫夫写得最好的小说。[7]同年8月1日,阿西莫夫去见《惊奇故事》的主编约翰·坎贝尔,他有了一个崭新的科幻点子:撰写一部发生于未来的历史小说,描述银河帝国衰落的始末。坎贝尔认为阿西莫夫应该将其写成系列故事,还和他共同发明出“心理史学”这门虚构的科学,这就是日后的“基地系列”。[9]1942年2月2日,阿西莫夫顺利取得了硕士学位,并马上开始申请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课程。[5]随后,他在1942年3月号的《惊奇》上发表了短篇《转圈圈》,首次提出了“机器人学三定律”。[8]同年3月,阿西莫夫在科幻小说家罗伯特·亨纳恩的推荐下前往海军造船厂工作。[5]他于同年又将“基地系列”的第一个故事发表于《惊奇故事》1942年5月号,第二个故事则于次月刊出,受到读者的欢迎。[9]同年7月26日,阿西莫夫与女友杰特鲁德结婚,两人在纽约度过了为期一周的蜜月。[5]在坎贝尔的监督鼓励之下,阿西莫夫在1940年代总共为基地系列写了八个故事,后来都归入“基地三部曲”,完整地讲述了银河帝国的衰亡和基地崛起的历史。[9]从1944年到1950年之间,阿西莫夫又在《惊奇》上发表了四个机器人短篇,这些小说后来都收录于《我,机器人》中。[8]1945年11月,阿西莫夫被征入了军队,在弗吉尼亚州利兵营接受了4个月的体能训练。1946年3月,他作为化学专家被送到瓦胡岛参加一项原子弹爆炸试验。1946年6月5日,阿西莫夫退役回到纽约。1948年5月20日,阿西莫夫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5]黄金十年1950年代,阿西莫夫持续为科幻杂志写短篇小说,他称这个时期是自己的“黄金十年”。[10]Isaac Asimov1950年1月,双日公司出版了阿西莫夫的首部长篇科幻小说《苍穹一粟》,该书属于“银河帝国三部曲”,讲述了一个20世纪的裁缝穿越到数万年后的银河帝国的故事。年底,他又在格言出版社出版了第二部长篇小说《我,机器人》,收录了九个机器人短篇小说。[8]1951年,阿西莫夫晋升为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生物化学助理教授,[10]同年他发表了“基地三部曲”的首部长篇《基地》[9]和“银河帝国三部曲”第二部长篇《繁星若尘》。[5]1952年,阿西莫夫出版了一部生物化学教科书《生物化学与人体代谢》,这是他写作科普书籍的开始。[10]同年,他在格言出版社出版了“基地三部曲”的第二部小说《基地与帝国》,[9]并完成了首部机器人长篇小说《钢穴》,该书讲述了未来世界机器人与人类搭档办案的故事。[8]同年12月,他出版了“银河帝国三部曲”的第二部《星空暗流》。[5]1953年,阿西莫夫出版了“基地三部曲”的第三部《第二基地》。[9]1953年12月初到1954年2月,阿西莫夫完成了他的时空旅行作品《永恒的终结》。[5]1954年,阿西莫夫出版了《钢穴》,这本书比之前的每一部书都要畅销。由于该书的成功,阿西莫夫于1955年开始撰写续集。[8]同年他被提升为副教授。[10]1955年,《永恒的终结》由双日公司出版,这部小说中故事情节围绕男女主人公的恋情展开,打破了阿西莫夫以往的模式,代表着他创作的最高点。[5]1957年,《钢穴》续集《裸阳》由双日公司出版。[8]同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深深地触动了阿西莫夫,他深感公众的科学素养落后于当代的科技发展水平。他认为自己有责任尽力而为使这种差距尽快地缩小,于是毅然收缩早已得心应手的科幻创作,潜心撰写科普方面的书籍和文章。[11]1958年夏季,阿西莫夫辞去了波士顿大学的工作,但保留了助理教授的头衔,成了一名专业作家。[5]演说与创作60年代,阿西莫夫创作的小说极少,但正是在这一时期,他成了一名非常成功的非小说类作品创作者和公众演说家。阿西莫夫喜欢在集会上发表演说,扮演就餐后演说家的角色或讲授科普知识。到1963年为止,阿西莫夫每月平均做二至三个演讲,每次固定收费1000美元。Isaac Asimov除《神奇的旅程》和少数几个短篇小说外,整个60年代,阿西莫夫都致力于非小说类作品的创作。在这10年结束前,他写的书达到并超过了100本,而其中的大部分都是发表于1960—1970年之间。他写作的速度很快,随着知名度的提高,他的任何作品几乎都能自动卖出。1960年10月阿西莫夫出版了《聪明男人的科学指南》,在全国各地都受到了好评并获得了国家图书奖的提名。1964年,阿西莫夫又出版了《阿西莫夫的科学与技术传记百科全书》,该书花了他三年时间才写成,共有50多万字,由为古今各国最重要的1000多名科学家的小传组成。该书立即成为畅销书,直到80年代仍反复再版。至今,它仍被当作一本工具书在世界各地的许多大图书馆中得到广泛使用。随后,阿西莫夫开始创作历史题材书籍。60年代的的作品有《希腊人》、《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埃及人》、《近东》、《黑暗时代》、《英格兰的形成》等。1966年,阿西莫夫因《基地三部曲》荣获了科幻小说界最高奖项“雨果奖”。1972年,阿西莫夫发表了一篇描写外星人的科幻小说《神们自己》,并凭借这部作品获得了雨果奖和星云奖。在70年代早期,他又写了其他几部历史作品,这些书从法国历史开始,一直写到了美国的历史和君士坦丁堡的历史。同一时期,阿西莫夫还出版了几部黄色打油诗集。1972年1月,在一次例行体检中,阿西莫夫被发现患有甲状腺癌,不得不动了一次手术。1973年11月16日,在经历了为期三年半的离婚大战后,阿西莫夫与妻子杰特鲁德正式离婚。同年11月30日,他与新伴侣珍尼特结婚。1974年8月,阿西莫夫出版了科幻短篇《双百人》,讲述一个想变成人类的机器人的故事,再度获得评论界的赞誉。70年代中期,阿西莫夫已是世界科学名人了,几乎每个月他都要上电视谈谈科学新动向。1974年,他甚至被载入《大英百科全书》。1979年底,《作品200》出版后,他亦作为文学历史上的前十位多产作家之一,被载人了记录丛书。在随后的两年里,阿西莫夫写了一套关于他生活的大部头作品,即《记忆常青》(1979年)和《欢乐永存》(1980年)。[5]重返科幻自60年代中期双日出版社首次出版了《基地》系列后,阿西莫夫便不断收到读者来信,希望他继续接着写这套书。1981年2月,在朋友们的不断催促下,阿西莫夫重抬旧业,又开始接着创作基地系列。1982年9月,他还开始创作“机器人系列”的下一部作品。Isaac Asimov1982年10月,阿西莫夫出版了基地系列新作《基地边缘》,讲述了“基地三部曲”之后发生的故事。这部书获得了巨大成功,成功跻身于《纽约时报》的畅销书行列,并获得了1983年雨果奖的最佳小说奖。1983年3月,阿西莫夫又出版了“机器人系列”的新作《曙光中的机器人》。1985年,阿西莫夫出版了“机器人系列”的最后一部作品《机器人与帝国》,在这部书中他提出了凌驾于“机器人学三定律”之上的“第零定律”。1986年10月,阿西莫夫出版了“基地系列”的第五部作品《基地与地球》,书中提出了“盖娅星系”的构想。这是阿西莫夫最长的一部科幻小说,在《纽约时报》的畅销小说榜上停留达15周之久,曾一度蹿到第七位,但读者反响并不太好。于是阿西莫夫便开始创作“基地三部曲”的前传系列。1988年,阿西莫夫出版了《基地前奏》,讲述了心理史学之父哈里·谢顿发明这一学说的历程,填补了《基地三部曲》留下的空白。1992年,阿西莫夫又开始创作《迈向基地》,这部小说重新启用了《基地三部曲》的中篇小说集模式,讲述了哈里·谢顿的一生。阿西莫夫原来打算写5个相互关联的中篇,结果由于健康每况愈下,阿西莫夫和助手在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周将第五个故事改编成了整套作品的尾篇。这部小说在1993年阿西莫夫去世后出版。在生命的最后历程中,阿西莫夫还曾与友人罗伯特·西尔沃伯格合作,将自己早期的一些短篇故事扩写成长篇小说,包括《日暮》、《正子人》(由《双百人》扩充而成)等。[5]逝世整个80年代,阿西莫夫坚持每个月在《幻想与科幻》杂志上发表专栏文章,直到病得根本不能再动笔时才被迫停止。[5]1983年,阿西莫夫接受了心脏手术。1989年,阿西莫夫要再次接受心脏手术,术前检测出感染艾滋病毒,手术只好取消。[12]晚年阿西莫夫从80年代到90年代初,阿西莫夫的健康状况持续恶化。由于药物治疗所产生的副作用,到1990年下半年时,他的双手开始抖得很厉害,越来越难于操作微机或打字机。他只能口述他的最新作品,让别人帮他打出来。整个1991年冬天和1992年春天,他不断地出入医院,突如其来的一点感冒或肚子疼都使得他必须接受观察。1992年4月,阿西莫夫因心绞痛住院,不久得了肾衰竭。随着病情的不断恶化,他已处于半昏迷状态,最终于1992年4月6日清晨逝世于纽约大学道奇医院,享年72岁。1992年4月22日,在道德文化中心举行了阿西莫夫的悼念仪式。[5]主要作品作品综述阿西莫夫一生著述众多。1979年2月,阿西莫夫出版了第200部作品。1985年突破300部。到了1987年8月,已上升到394部。在阿西莫夫逝世前不久,他曾自述出版过467部著作,但研究他的作品的专家称,他至少出版过480部著作。目前尚没有人做过计算过阿西莫夫的所有作品垒起来会有多高,但他肯定是“著作超身”了,而且极有可能打破吉尼斯纪录。[13]小说类作品阿西莫夫所著小说类作品共201种,含科学幻想小说38部、探案小说2部、短篇科幻和短篇故事集33种、短篇奇幻故事集1种、短篇探案故事集9种,此外还主编科幻故事集118种。[14]其中最有名的是“大基地系列”,即基地系列、机器人系列、帝国系列三大系列。大基地系列本来“银河帝国三部曲”系列是独立的故事,“机器人系列”也跟“基地系列”没什么关联,到了阿西莫夫晚年,他将三大系列的宇宙历史观溶进“基地系列”,于是便诞生整个“大基地系列”。年代 英文名 中文名 注释机器人系列1954年 The Caves of Steel 钢穴 以利亚·贝莱的第一部科幻推理小说1957年 The Naked Sun 裸阳 以利亚·贝莱的第二部科幻推理小说展开全部其他科幻小说下面所列的是阿西莫夫的其他较有名的科幻小说,包括小说和小说集,一般不属于“大基地系列”。年代 英文名 中文名 注释1950年 I, Robot 我,机器人 短篇小说集,收录阿西莫夫最早的机器人短篇小说,一般来说不列于“机器人系列”1955年 The End of Eternity 永恒的终结 长篇小说1956年 The Last Question 最后的问题 短篇小说展开全部其他作品阿西莫夫所著非小说类作品共269种,包括科学总论24种、数学7种、天文学68种、地球科学11种、化学和生物化学16种、物理学22种、生物学17种、科学随笔集40种、科幻随笔集2种、历史19种、有关《圣经》的7种、文学10种、幽默与讽刺9种、自传3卷、其他14种。[14]阿西莫夫部分科普作品书名 简介你知道吗?——现代科学中的100个问题 以通俗的语言解释了现代科学中的100个尖端课题数的趣谈 阿西莫夫为《幻想和科幻》杂志撰写的科学专栏文章中的数学类文章地球以外的文明世界 探讨了宇宙的形成、生命的起源、地外文明世界存在的可能性,以及我们可能与之通讯往来的方式展开全部创作特点小说特点场景宏大阿西莫夫借鉴《罗马帝国衰亡史》所写的“基地”系列科幻小说中的“未来的历史”,发生在非常非常遥远的将来。那时候,人类文明已遍及银河系的两千五百万个行星,总人口也人大膨胀,出现了一个横跨整个银河系的“银河帝国”。这一系列与《机器人》、《帝国》等系列相互贯串起来,其时间跨度超过两万年。在这三大系列中,阿西莫夫通过银河帝国的兴亡史讨论了人性与政治、经济、军事等文明要素的互动影响。这种宏观视野使他的作品比起一般的科幻作品更加充满人文关怀。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