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打包带走
姓名:维克多·雨果性别:男国籍:法国代表作(有名一点的代表作品):《巴黎圣母院》《笑面人》《悲惨世界》《九三年》作品风格:浪漫主义名言警句(他说的名言):人生至福,就是确信有人爱你,有人为你的现状而爱你,说得更准确些,有人不问你如何就爱你。——《悲惨世界》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未来将属于两种人:思想的人和劳动的人,实际上,这两种人是一种人,因为思想也是劳动。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人的智慧掌握着三把钥匙,一把开启数字,一把开启字母,一把开启音符。知识、思想、幻想就在其中。世人缺乏的是毅力,而非气力。大胆是取得进步所付出的代价。应该相信,自己是生活的强者。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都望而怯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谁虚度年华,青春就要褪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们。笑声如阳光,驱走人们脸上的冬天。勉强应允不如坦诚拒绝。释放无限光明的是人心,制造无边黑暗的也是人心。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脚步不能达到的地方,眼光可以到达;眼光不能到达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多办一所学校,可少建一座监狱。生活就是面对微笑。人的两只耳朵,一只听到上帝的声音,一只听到魔鬼的声音。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打开我的前途,而不愿求有力者垂青。人类第一种饥饿就是无知。不认识痛苦,就不是一条好汉。雨果作品中的名言人道用的是什么武器?是什么军械?是摇篮。——《九三年》稍微花点力气,荨麻就能成为有用的东西;根本不管,它就变成有害的东西,于是就铲除。多少人类似荨麻!永远也不要害怕盗贼和凶手。那是身外的危险,小危险。还是惧怕我们自身吧。偏见,就是盗贼;恶习,就是凶手。巨大的危险在我们自身。威胁我们脑袋或者钱袋的危险,何足挂齿!一心考虑威胁我们灵魂的危险吧!人类最神圣的慷慨,是为别人赎罪。人类赖以生存的东西,“肯定”比面包还重要。人心比任何地方都更眩目,也更黑暗;精神的眼睛所注视的任何东西,也没有人心这样可怕,这样复杂,这样神秘,这样无边无际。有一种比海洋更宏大的景象,那就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宏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享乐,多么可悲的目的,多么微不足道的志向!愚昧的人才享乐。思考,这才是灵魂的真正胜利。一所修院就是一大矛盾。目的,是永福;方式,是牺牲。修院,是以极端克己为结果的极端自私。沉思静观,就是劳作;思考玄响,就是行动。从不祈祷的人,确实需要总在祈祷的人。我们身外有无限,难道身上同时没有个无限吗?这两个无限难道不是相互重叠的吗?第二个无限难道不是第一个无限的内在吗?难道它不是另一个无限的镜子、反光和回声,共有一个中心点吗?第二个无限是不是也有智力呢?它在思考吗?它会爱吗?它有愿望吗?假如这两个无限都有智力,那么各有一个能产生意愿的本质,在上方那个无限中有个我,同样,在下方这个无限中也有个我。下方这个我就是灵魂,上方那个我就是上帝。思考、幻想、祈祷,都是巨大而神秘的辐射。我们应当尊重。灵魂这种壮丽的光辉射向哪里?射向黑暗,也就是射向光明。摧毁狂热,崇敬无限,这才是正道。要逃命的人不会咳嗽,也不会打喷嚏。任何女人从出生之日起也都知道!她的嘴应付一个人,她的眼神却回答另一个人。——《悲惨世界》笑和愉快能等同吗?青铜像仿佛在笑,逗人发笑,其实它在沉思。芸芸众生头脑太多,结果反而没有思想;眼睛太多,结果反而什么也没看见;他们本身便是表面,因此总停留在表面。富人的天堂是穷人用地狱建造的。风就像孤独的人,话多。词语的不妥便在于它们所表示的轮廓比思想清晰。各种各样的思想,它们的界限能相互交叉,而词语不行。心灵总有某个漫射角逸出词的能力范围。表达有限,思想无限。肉欲大声说:“去!”灵魂叫喊着:“不去!”我是可怕的笑面人。笑面人笑什么?笑你们,笑他自己,笑一切。他的笑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们的罪孽和他的痛苦。他把这罪孽扔到你们头上,他把这痛苦吐到你们脸上。我笑,这也就是说:我在哭。——《笑面人》被人扯下面具是一种失败,但自己揭去面具则是一种胜利。一旦陷入痛苦的深渊,有时就会把你逐出生者的世界。做与做成是两回事,譬如做梦很容易,但要梦想成真就难了。在深渊的尽头,阴谋与邪恶的代表进行了一场较量,一方是兽,一方是人,恶兽处决了恶人。真是可怕的正义。——《海上劳工》
悠悠lvying
(寂寞〕总之现在我是四海一身,落落寞寞,同枯燥的电杆相同,光泽泽的在寒风灰土里冷颤。眼泪也没有,愁叹也没有,称心的事业,知己的朋友,一点儿也没有,没有没有没有……什么也没有,所有的就是一个空洞的心!同寒灰似的一个心!(《郁达夫全集》第一卷第2页) 〔梦幻〕(爱玛被罗道耳弗遗弃而病危时)她的肉身轻松愉快,不再思想,开始新的生命;她觉得她的灵魂奔向上帝,仿佛香点着了,化成一道青烟,眼看就要融入天上的爱。……恍惚听见空中仙乐铿锵,隐约望见天父坐在碧霄的金殿,威仪万千,诸圣侍立两侧,拿着绿棕榈枝子,只见天父摆了摆手,就有火焰翅膀的天使飞下地来,伸出两只胳膊,托她上天。(〔法〕福楼拜:《包法利夫人》第210一211页)〔惶惑〕汽车发疯似的向前飞跑。吴老太爷向前看。天哪!几百个亮着灯光的窝洞,象几百只怪眼睛;高耸碧霄的摩天建筑,排山倒海般的扑到吴老太爷眼前,忽地又没有了;光秃秃的平地拔立的路灯杆,无穷无尽地,一杆接一杆地向吴老太爷脸前打来,忽地又没有了;长蛇阵似的一串黑怪物,头上都有一对大眼睛放射出叫人目眩的强光,啵——啵——地吼着,闪电似的冲将过来,对准着吴老太爷坐的小箱子冲将过来!近了!近了!吴老太爷闭了眼睛,全身都抖了。他觉得他的头颅仿佛是在颈脖子上旋转;他眼前是红的,黄的,绿的,黑的,发光的,立方体的,圆锥形的,——混杂的一团,在那里跳,在那里转;他耳朵里灌满了轰,轰,轰!轧,轧,轧!啵,啵,啵!猛烈嘈杂的声浪会叫人心跳出腔子似的。(茅盾:《子夜》第10页)〔惊恐〕爱斯梅哈尔达依旧立着。那张使得许多不幸者受过苦的皮床,叫她害怕。恐怖使她每根骨头都发抖。她站在那儿,吓呆了。夏赫倍吕作了个手势,两个助手便把她牵过去坐在床上。他们没有伤害她,但是当他们一碰到她,当那皮床一碰到她,她就觉得周身血液全向心底流去了。她用恐怖的目光环顾室内。她仿佛看见那些难看的刑具从各方面向她爬来,爬到她身上,咬她,钳她,刺她;她觉得这些东西在各种东西里面,就象是昆虫和禽鸟里面的蝙蝠,蜈蚣和蜘蛛。(〔法〕雨果:《巴黎圣母院》第406页)〔疼苦〕一家人都上床睡去了,苔丝虽然万分疼苦,但是没有法子,只得也跟着睡下。她躺在床上,总是不断地醒过来;到了半夜一看,那孩子的情形更坏了,他分明是只有出气,没有入气了,看看倒是安安静静,没有疼苦,实在却是毫无疑问慢慢死去的样子。她苦疼得无法可想,只在床上翻来覆去。钟声刚敲庄严的一点,就在这种时胡乱的想象才越出理智的范围,心头种种险恶的揣测才变成牢不可破的实事。她就想到,那个孩子既是私生,又没受洗,两罪俱罚,于是咎垓到了地狱最下层的犄角上;她看见那个大魔鬼拿着一把三刃叉,象他们烤面包的时热烤炉用的那样,把这孩子叉来叉去;在这种想象里,她又添加了许多别的奇奇怪怪的残酷刑罚,……在人们都睡着了的屋子里,静悄悄的,她越捉触,那种森严阴惨的情景就越活现,她的睡衣都叫冷汗湿透了,它的心跳一下,她的床也跟着动一下。(〔英〕哈代:《德伯家的苔丝》第128页)〔绝望〕(小福子死了,祥子的希望破灭了)他把车拉出去,心中完全是块空白,不再想什么,只为肚子才出来受罪,肚子饱了就去睡,还用想什么呢,还用希望什么呢?看着一条瘦得出了棱的狗在白薯挑子旁边等着吃点皮和须子,他明白了他我就跟这条狗相同,一天的动作只为捡些白薯皮和须子吃,将就着活下去是一切,什么也无须乎想了。(老舍:《骆驼祥子》第213页)〔欢愉〕他结婚,祖父有了孙媳,父亲有了媳妇,别的许多人也有了短时间的笑乐,但他我也并不是一无所得,他得到一个能够体贴他的温柔的姑娘,她的相貌也并不比他那个表妹的差。他满意了,在短时期内他享受他以前不曾料想到的种种乐趣,在短时期内他忘记了过去的美妙的幻想,忘记了另一个女郎,忘记了他的前程。他满足了。他陶醉了,陶醉在一个少女的爱情里。他的脸上常常带着笑容,且整天躲在房里陪伴他的新婚的妻子。周围的人都羡慕他的幸福,他以为我是幸福的了。(巴金:《家》第36页)〔爱恋〕(萧涧秋)看完这封信,心里却急烈地跳动起来,似乎幸福挤进他底心,他将要晕倒了!他在桌边一时痴呆地,他想,他在人间是孤零的,单独的,虽在中国的疆土上,跑了不少的地面,可是终究是孤独的,现在他不料来这小镇内,却被一位天真可爱而又极端美丽的姑娘,用爱丝来绕住他,几乎使他不得动弹,虽则他明了,她是一个感情奔放的人,或者她是用玩洋囡囡的态度来玩他,可是谁能不可以定这不是“爱”呢?爱,他对这个字却仔细解剖过的。但现在,他能说他不爱她么?这时,似乎他底秋天的思想,被夏天的浓云的动作来密布了。(柔石:《二月》《柔石选集》第39页)〔兴奋〕(母亲第一次散发传单)她每回把小册子递出去时,那个宪兵军官的面孔就闪现在她的眼前,象一个黄色的斑点,仿佛火柴在暗室中发出的亮光一般。她怀着一种幸灾乐祸的感情,在心里对他说:“给你,老总……”她递出下一包传单时,心满意足地又补上一句:“给你……”……她心里琢磨着怎么样把她第一次的体验告诉孩子,但是在她面前总要出现军官那张狐疑的险恶的黄脸。他脸上的小黑胡子惊惶失措地索索抖动,翻着上嘴唇,下面露出一排紧紧咬着的白牙。母亲心里高高兴兴,象有只小鸟在那里歌唱……(〔苏〕高尔基:《母亲》第95一96页)〔坚定〕现在,受了重伤的、永远没有归队希望的他(保尔),该如何呢?他不是曾经从伊林娜·巴赞诺娃那里知道了他的未来是极惨淡的吗?那么往后究竟如何呢?这个没有解决的问题,就象现在他前面的一个吓人的黑洞。现在,当他已经失去了最可宝贵的东西——进行斗争的能力的时,到底为何还要活?在现在,在没有欢乐的将来,他的生命还有什么用处?应该怎么样有所作为?只为着吃喝和呼吸吗?只作为一个无用的旁观者,目击同志们在斗争中前进吗?只作同志们的一个赘疣吗?他应不应该抛弃这个现在已经背叛了他的肉体呢?……他对我说:“朋友,你是一个假英雄!任何一个傻瓜在任何时都能结果他我!这是最怯懦也是最容易的出路。觉得不好活下去——就啪的一枪倒下去。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你是不是已经尽了一切努力来挣脱这铁环呢?难道你已经把你在诺夫哥罗德——沃伦斯基战斗中,一天十七次的冲锋,而终于不顾一切困难攻克了该城忘了吗?把手枪藏起来,永远不要让别人知道你有过这种念头。即使到了生活实在是难以忍受的时,也要找出活下去的方法。使你的生命有用处吧!”(〔苏〕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么样炼成的》第589——590页)〔警惕〕“增加了店员?”老许的声音,充满了怀疑与不满,停顿了几秒钟,又略微缓和下来,问道:“这店员是谁?”“郑克昌,一个失业青年。”“失业年青?”老许反问一句,又住口了。这书店,是用来作联络站的,根本不可以让外人接近。甫志高不是说书店的一切,完全是照规定的方案办的吗?为何到这里一看,什么都不合规定呢?为何要扩大书店?为何书店里摆着许多惹人注目的进步书籍?为何要办甚么刊物?为何要招收新的店员?这些事,全是不应该搞的,而甫志高一点没有汇报过。要不是亲自来检查一下,这联络站一使用,定会发生问题。许云峰心里,不仅对甫志高的所作所为非常不满,且敏锐地感到一种危险,多年的经验使他不可以不对一切不正常的情况,引起应有的察觉
xiaoyizhu8
世界著名的法国文学大师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笑面人》以及《雨果诗集》和《雨果书信集》《雨果全集》 等《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的著作,以15世纪路易十一统治下的巴黎为背景,反映了七月革命前后资产阶级民主派和广大人民对波旁王朝复辟及其精神帮凶天主教会的憎恨情绪和革命形势,同时为我们描述了一段伟大的爱情。 雨果的得意之笔,就是以鲜明的反衬和对比来刻画人物形象,揭露社会风气. 维克多·雨果于1802年2月26日出生在法国贝桑松。父亲是拿破仑麾下的一名将军,母亲属于虔诚的保王派。雨果在一首题为《本世纪两岁!罗马替代斯巴达》的诗歌里,是这样描写自己的出生的:本世纪两岁,罗马替代斯巴达,/拿破仑出山,本来只是波拿巴,/首席执政欲揽至高无上特权,/假面具下已显露称帝的嘴脸,/在贝桑松,一座西班牙古城,/有个孩子象随风飘落的种子降生,/父亲祖籍布塔尼,母亲本是洛林人,/婴儿脸无色嘴无声眼无神,/虚弱无力活象一个小怪物,/无人接受唯有母亲爱抚,/脖颈无力头下垂,/棺材摇篮作准备。 /这个被命运从书上勾掉的名字,/这个不知明天是死是活的孩子, /他就是我。—— 雨果虽然体格羸弱,但自幼勤奋,天资聪慧,从小接触了拉丁文的诗歌和历史,9岁就开始写诗,得到老师的嘉奖。在法国至今流传着这样的佳话:雨果上小学时,每次听写都得满分,唯有一次将法文的b�uf写成 beuf(注:在法语中,�u和 eu的发音一致)。 雨果14岁时立下雄心壮志:“我一定要成为夏多布里昂,别无他志。”15岁时,创作诗歌《学习之裨益》,参加法兰西学士院组织的诗歌比赛受到奖励。因此,雨果从小就享有 “神童”的美誉。雨果少年的习作诗歌居多。其主要特点是数量多、题材广,颂歌、悲歌、牧歌、寓言诗、讽刺诗、爱情诗、应酬诗、说理诗等,无所不写。另外,少年雨果笔健手快,一首上百行的长诗往往一气呵成。17岁时, 在母亲的督促下一夜之间完成了长120行的颂歌《重建亨利四世铜像》。图卢兹诗社的老诗人苏梅称赞雨果是“天才”,说雨果“是一个谜,是一个只有缪斯才能解开的谜”。 由于受母亲的影响,少年雨果将初露的文学才华奉献给日薄西山的法国封建王朝,为法国国王歌功颂德,在诗歌中高呼“国王万岁!”。王室举行诸如婚丧等盛大活动时,雨果都免不了要赋诗记盛。国王路易十八的继承人贝里公爵遇刺身亡时,雨果的颂歌《贝里公爵之死》感动得国王老泪纵横,得到国王赐赏的两千法郎的年金,并成为法国复辟王朝时期的宫廷诗人。1824年,22岁的雨果以社会名流的身份被邀出席新国王查理十世的登基加冕盛典。 在中国,多数人所了解的是作为小说家的雨果;而在法国,雨果首先是诗人。实际上,雨果从开始其作家生涯之日起,便是诗歌、小说和戏剧创作三管齐下。但是,面对文坛上激烈的新旧文学之争,年轻的雨果虽然密切关注,却并不急于表态。母亲死后,雨果从小接受的暴君拿破仑形象开始出现民族英雄的光环。此外,雨果逐渐发现,艺术创作的自由和社会生活的自由是息息相通的。在雨果的灵魂深处,自由主义倾向开始替代保王派立场。 1827年,雨果创作正剧《克伦威尔》。紧接着,他集各种新观念之大成,发表了震撼文坛的长篇序言《<克伦威尔>序言》,旗帜鲜明地介入了当时的文学争论,站在要求冲破藩篱的新文学一边,向老朽的古典派发难。《<克伦威尔>序言》不仅是激扬的美文,更被视为浪漫主义的宣言书。诗人戈蒂耶对《<克伦威尔>序言》给予高度评价, 认为是继法国大革命《人权宣言》之后的《文权宣言》。在序言中,雨果反对古典主义的艺术观点,提出了浪漫主义的文学主张:坚持不要公式化地而是具体地表现情节。他特别宣扬了真善美与假恶丑对照的原则。这篇序言确立了雨果作为浪漫主义鼻祖的地位。1830年,雨果的戏剧《欧那尼》公开上演,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决定性胜利。 1830年“七月革命”后,雨果在政治上已从保王思想转向主张共和的倾向。长篇名著《巴黎圣母院》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1848年“二月革命"开始时,雨果已成为坚定的共和党人,并当选为制宪会议的成员,成为法国国民议会中社会民主左派的领袖。1851年,路易·波拿巴发动反革命政变。雨果立即发表宣言进行反抗,不幸遭到失败。同年12月,雨果被迫逃亡到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在长达19年的流亡生活期间,雨果始终坚持对拿破仑三世独裁政权的斗争,并一直坚持写作。1852年,他出版了对拿破仑三世进行辛辣嘲骂的政治小册子《拿破仑小人》。同一年,他又写了《一件罪行的始末》,对反革命篡权进行了愤怒的控诉和无情的揭露。雨果许多不朽的作品,如《悲惨世界》、《笑面人》、《九三年》、《海上劳工》和《威廉·莎士比亚》也都是在他流亡期间完成的。 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有这样一句名言:“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这可以说是雨果式的人道主义思想精髓。人们知道,西方现代社会对于人道主义的思考源于卢梭,但真正将之发扬光大的,当推雨果。从小说《悲惨世界》中的冉·瓦尔让和夏威警长内心世界的变化,我们可以对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窥见一斑。 雨果在文学创作之余,为政治民主、社会进步以及欧洲统一提出过许多有益的主张和设想。今天雨果的一些主张和设想已经成为或正在成为现实:如他主张非宗教的、免费的全民教育,主张男女平等,主张废除死刑,希望有朝一日能建立一个象美利坚合众国一样的“欧罗巴合众国”,设想“一种大陆的货币,建立在金属和信用的双重基础上,以全欧洲的资本作为支持,以两亿人口的自由活动作为动力,这样单一的货币将可以替代并吸收今天的种种荒谬的币种”。雨果还是马克思之前最早的国际主义者,他支持美国妇女玛丽亚·查普曼发起的废除黑奴的运动;1863年墨西哥战争期间,他站在与法国军队作战的墨西哥人一边;他也是惟一一位对八国联军烧毁圆明园表示愤慨的西方作家。1861年,当雨果得知英法侵略者纵火焚烧了圆明园后满腔义愤。他义正辞严地写道: “真是丰功伟绩,天赐的横财!两个胜利者一个装满了他的口袋,另一个看见了,就塞满了他的箱子。然后,他们手挽着手,哈哈大笑着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历史…… 法兰西皇帝从这次胜利中获得了一半赃物,现在它又天真得仿佛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似的,将夏宫(圆明园)辉煌的掠夺物拿出来展览。我渴望有朝一日法国能摆脱重负,清洗罪责,把这些财富还给被劫掠的中国。"(这里提供这两段话的原文,供学法语的人对照研究: “Grand exploit, bonne aubaine. L'un des deux vainqueurs a empli ses poches, ce que voyant, l'autre a empli ses coffres et l'on est revenu en Europe, bras dessus, bras dessous, en riant. Telle est l'histoire des deux bandits... L'empereur fran?ais a empoché la moitié de cette victoire, et il étale aujourd'hui, avec une sorte de na?veté de propriétaire, le splendide bric-à-brac du Palais d'été. J'espère qu'un jour viendra où la France, délivrée et nettoyée, renverra ce butin à la Chine spoliée.” 研究雨果的人都知道,雨果从未到过中国,但对远东古老而神秘的中国一直向往。法国巴黎孚日广场6号是雨果生前的住所,如今已改为雨果博物馆,名曰“雨果之家"。“家”里有一个别致的“中国沙龙",是造访者最好奇的部分。据考证:路易·波拿巴政变后,雨果被驱逐出法国,于1856年携家眷定居英属格尼塞岛。翌年,他流亡生活中的忠实女友朱丽叶·德鲁埃也迁移至此,最后在同一条街购房安家,近邻陪伴自己心爱的诗人。朱丽叶的寓所叫“奥特维尔·珐里",雨果竭尽他的全部艺术才思,于此处为她营造了一个东方的“中国情境"。至今,法国国立图书馆还珍藏着雨果当年为装饰女友朱丽叶的住宅画的一系列“中国幻境"草图。朱丽叶的卧室、客厅、走廊,处处都是雨果亲自绘制的中国神奇人物画、挂着中国遮帘和灯笼、摆着中国瓷瓶和彩陶、中国古典花卉和天蝶。朱丽叶身处其中,仿佛进了东方“天堂",于1863年8月6日写信给雨果致谢说:“这里充满你神奇的艺术思想,像一座圣洁的殿堂,令我肃然起敬。我尤其欣赏曼妙的卧室装潢,简直就像一首真正的中国诗歌。"这可能是雨果受中国式的人间天堂——圆明园的启发所致。雨果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中是这样描述圆明园的: “有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物,有某种月宫般的建筑物,这就是圆明园。请建造一个梦境,材料用大理石,用美玉,用青铜,用瓷器,用雪松做这个梦境的房梁,上上下下铺满宝石,披上绫罗绸缎,这儿建庙宇,那儿造后宫,盖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又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片片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有某种人类异想天开产生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而其外观是神庙、是宫殿,这就是这座园林。” 值得一提的是,雨果还是一位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家,这在中国几乎鲜为人知。雨果一生中创作了4000多件油画、水彩画及其他艺术品。他在纸上、卡片上、木头上作画;他创作拼贴作品,在纸上拓出织物的纹路;他在自己居室的镜子上、门框、窗棂和镶板上雕刻花纹;用美丽的瓷砖装饰落地壁炉。他收集河里的鹅卵石,在上面作画,为它们造型,然后再送给朋友。他还在家中安置了一间暗室,用于照相技术的实验。他的作品通常尺寸很小,这也显得他不拘一格,但微小的作品同样能震撼人心。今年法国驻华使馆制作的一枚新年贺卡,上面印有雨果的水墨画《马》,即表达马年吉祥之意,又向中国宣传法国的“雨果年”,构思巧妙,一举两得。 雨果的一生几乎跨越了整个19世纪,他经历了当时法国社会的风云变幻,也经历了自身创作风格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的转变。在长达60多年的文学生涯中,雨果总共创作了79卷文学作品,其中诗歌26卷、小说20卷、剧本12卷、文学评论21卷和4000多件油画和水彩画等艺术作品。 1885年5月22日雨果与世长辞。6月1日,全国举行史无前例的国葬,参加葬礼的人数达200多万人。从此,雨果长眠于专门安葬伟人的巴黎先贤祠。 雨果早在1881年8月31日立下遗嘱,要求用穷人的柩车送葬,把自己的全部手稿捐赠巴黎国立图书馆。他在遗嘱中这样写道:“我将闭上尘世的眼睛,但是精神的眼睛将永远张开着,张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大。” “我拒绝任何教堂为我祷告。我请求为普天下的灵魂祈祷。” 雨果没有死。雨果的作品,雨果的思想,继续在全世界广泛地传播。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