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兔QUEEN
咨询师是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通过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个人或组织解决问题或提供方案的专业人员。咨询师包括心理咨询师、求职咨询师、管理咨询师、营销咨询师、战略咨询师等,他们的工作内容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也有所不同。心理咨询师:提供心理危机干预、生活问题咨询、身心疾病咨询、其他问题(如家庭、群体的心理卫生问题)咨询等服务。
可可poppy
你可能存在角色间冲突,你没能很好的平衡其中的关系。同为心理行业,大家都清楚的了解目前行业的情况-----不挣钱是个突出的问题,特别是作为个体心理咨询师。而个体心理咨询师都是依托在机构当中,多数的钱肯定是被机构赚走了。确实是做企业咨询或者企业培训相对来说会比较赚钱。有远大的理想没有错,人人都有,但是能不能实现,这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目前大的方向是,心理咨询在中国才算是刚刚起步,人们对这一行的认识不够,认可更加的不够。心理咨询行业以后肯定会继续发展,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究竟会发展到什么程度,这个没人能说清楚。所以现在的情况是,如果想转行尽快,不然就继续坚持下去。等着大环境好转的一天。
fairyzhangyanting
很理解你的心情!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支持你的工作!鼓励你,也是鼓励我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不去畏惧别人怎么看待自己。孔子一生努力、教人无数,得到谁的肯定了?死后,才得到华夏子孙的敬仰。梵高画的画举世无数,他在世的时候,谁认可了?曹雪芹也是如此。就把自己当做孔子得了!我就时常这样劝慰自己。
梦叶草2011
您好,欢迎来到筱北读书,今天为你解读的一本书是《共情的力量》,这本书大约26万字,我会用20分钟的时间为你讲解书中的精髓:学会共情,我们都可以成为抚慰自己,帮助他人的高情商达人。在我们的生活中,身边的亲人或朋友难免遇到一些家庭的苦恼,工作的不如意。为了表示关心,你是不是经常帮忙出主意,想办法,却往往事与愿违?在工作中,你常常处理不好与领导、同事的关系,遭到领导同事的指责却不自知?你是一位宝妈,有了孩子之后,你和老公之间的关系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你时常觉得他不爱你了?你很苦恼,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带着这些困惑,我为你介绍《共情的力量》这本书,因为这本书恰恰可以帮助我们拨开迷雾,找到困扰我们的问题焦点并解决它,从而让我们拥有更幸福的人生。 本书作者亚瑟·乔拉米卡利,既是哈弗大学医学院教授,也是美国某医疗中心首席心理学家,对身心治愈有着丰富的经验。当自己的亲弟弟因吸毒和其他犯罪被全国通缉,潜逃到阿姆斯特丹走投无路时,他自信可以劝弟弟找回生活的正确方向。但出乎意料,她的弟弟却自杀了。这给作者带来了强烈的震撼,他几近崩溃,并沉重反思:弟弟在绝望的时候,最需要的是什么?是被敲醒头脑,是生活的建议,还是紧紧的拥抱和理解?自此,作者用全部的精力来研究共情的力量,并将自己对人性的反思和研究用于实际临床咨询中,这部书正是他多年来研究的精华。 《共情的力量》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我们为什么需要共情?这部分告诉我们什么是共情?我们如何表达共情?如何学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和爱人的亲密关系?第二部分主要讲共情,我们如何能做到?作者通过8个方面的内容,向我们展示了如何拥有共情的能力。好了,下面我们就先来看第一部分的内容:我的一位大学同学的女儿学习成绩非常好,从小学到初中没有跌出过班级前3名。因为她和丈夫都出身寒门,学历不高,在体制内晋升屡屡受阻。所以,他们对孩子怀有极大的期待,要求很严格,投入也很多。初中毕业后,孩子顺利考上了重点高中,而且还进去了人才济济的清北班。有一次这个孩子因为考试犯鼻炎,成绩出来后退步了不少,班主任就对她说:“千万别以为,你在初中优秀,到高中就一定优秀。咱们班里的每个孩子,都有辉煌的历史,一定把你的盲目乐观和骄傲自大都收回去”。因为这个孩子自小性格内向敏感,再加上清北班人才济济,从此就患上了心病。成绩节节败退,上课经常走神,常觉得胸口闷得喘不过来气,一到晚上就总想流泪,失眠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以至于后来,孩子有点破罐子破摔,宁愿躲在宿舍里玩手机,不愿回家,也不愿去教室上课。老师建议朋友带孩子到医院看看,很快结果出来,孩子被确诊为抑郁症。听到这个结果,朋友简直被崩溃,辛辛苦苦培养的孩子,还没来得及考大学,就被抑郁症缠身。她不甘啊!可是,现实摆在那,她必须接受。在心理医生的建议下,她把孩子接回了家,边治疗边自学。因为孩子的精神状态时好时坏,学习也落下一大截,朋友也从原来“一定要考上北大清华”的执念里,渐渐挣脱出来。她接受了孩子患病的事实,不再用过度的期待,情感绑架孩子,也不再动不动大动肝火,暴躁焦虑。她甚至做好了陪孩子休学一年,或者大不了让孩子读个高四的准备。朋友晋升无望,也不再执念于工作。孩子生病期间,她带孩子读书学习,出门旅行,陪孩子做手工,还和孩子养了好多绿植,允许孩子养了两只可爱的小猫。孩子请假到第四个月时,终于从抑郁症的枷锁中走出来,重新回到了校园。2020年夏天,疫情下的高考,这个打败抑郁症的孩子,以非常优秀的成绩,考上了浙大。这个疗愈的过程就是共情。朋友和丈夫穿越这场亲子间的战争,走过迷雾,看见初心,不再把过度的执念和期待,投射到孩子身上。他们接纳了一个不完美、会脆弱,也可能极其平凡的孩子。就如作者亚瑟说:‘人与人之间需要连接的信念,需要带着怜悯的心去认真倾听背后的声音,这样就那能够看透人心和灵魂,说出或做出安抚别人的话,让他人永远都不会放弃希望’。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把同情和共情混淆: 看到独居老人生活的艰难,你很难过,于是跑过去安慰。看到孩子被父母虐待的遍体鳞伤,你气氛不已义愤填膺。公司来了个新同事,心里难免紧张,于是你安慰他说:‘我理解你,每个人到新单位都会紧张的’!你以为你安慰了他们,他们会感激你。其实这样的安慰只是表象的安慰,他们不能感同身受你的关心。有的人可能还会对你的关心很反感,认为你在假惺惺的同情弱者。亚瑟说:“同情是为了安慰别人,而共情则是理解他人”。有时候我们无需提建议,出主意,只要静静的倾听就好。为什么我们会有两只耳朵,一张嘴呢?人类祖先也在告诉我们多听胜过多说。戴尔.卡耐基曾经说过,专心地听别人讲话就是我们给予别人最大的赞美。所以深深的倾听,能听到他人灵魂深处的声音,能让他人敞开心扉,并对自己产生认识,这可能是一个人能为他人提供的最了不起的帮助!我第一次参加心理成长小组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很难和小组成员产生共情。我无法走进别人的内心去感同身受。我最不可思议的是为什么当一位学员讲自己的故事,讲到动情处大家都能进入角色,跟着哭,却唯独感动不了我的泪点。我融不进大家的思想感觉很孤立,这让我内察到,我人际关系中不和谐的基调都源于我不会表达共情。 那么如何表达共情呢?在这本书里,非常详尽的为我们阐述了表达共情的七个关键步骤,帮助我们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1.使用开放式问题。比如一个妈妈和她十几岁女儿在女儿约会回家时的谈话,如果妈妈说:“宝贝,你真的觉得他很可爱吗”?这样的问题就很容易引起女儿的反感。如果妈妈换一种问法:“宝贝,你觉得他怎么样”?接下来的谈话就很容易进行。而后一种问法就是开放性问题,代表妈妈真心的对她的看法感兴趣。2.放缓节奏。炽热的情绪是无法让人表达共情的,帮助他人把节奏放慢下来,对情绪进行远观,是我们表达共情的一个非常有用的方法。3.不要匆忙做出评判。我们能对他人造成的最大伤害就是认为他们的个性是固定不变的,而共情的表达总是会特别尊重每个人都会发生转变的天性。4.关注你的身体感受。当我们想要弄清楚一个人是好是坏,以及他当下的想法是什么的时候,我们可以让我们的面部表情尽量精准地模仿他的表情。然后,等着我们的头脑或内心为了呼应这个表情会出现什么样的想法或情感,这就是共情的体现,从而做出判断。5.向过去学习。当我们学会把过去和现在分开来看时,我们才能客观地看待事情。了解自己并发展对过去冲突的觉察是培养对他人共情能力的必经之路。6.让故事充分展开。每个人都有他特有的故事可讲,每个故事也都有它自己的速度发展,所以我们表达共情的方式就是让自己完全参与到故事当中,尽自己所能去帮忙,并感恩自己也能成为这段经历的一部分。7.设定边界。一个人深深的不安全感是不会因为知道了他人有同样严重的问题而被治愈的。例如来访者对心理咨询师说,自己有自杀的想法,心理咨询师为了表达和来访者的共情,就说:“我的一个侄女在上周自杀了”,来访者是不会因为咨询师侄女的自杀而消除她想自杀的行为的,反而会想,你侄女自杀和我有关系吗?所以,在共情的指引下,我们知道什么时候介入是必须的,什么时候离开才是对关系最好的。共情能帮助我们感知危险,对于那些想要蒙骗,操纵和伤害我们的人,共情能让我们看透他们的内心和想法。 一位27岁的年轻女性走进她住的公寓楼,手里拎着几袋很重的生活用品,当她走到三楼的时候,购物袋里的东西突然滚落了出来。这时一个男人从后面赶了过来,想要帮她。她拒绝了,直觉里她不喜欢他。可是男人还不死心,又问她,“你住几楼”,她回答:“四楼”,男人有礼貌的笑笑,伸手拿过她的东西,她再次谢绝了。于是男人说:“有的人就是太过傲慢,你懂的”。尽管这位女士心存顾虑,但还是把袋子给了他,她脑子里跑出来的想法是:我不想成为那种疑心很重,谁也不相信的人。可是到了家门口,他却从她身边挤了进去,把东西放下后,掏出一把刀,把她强奸了。事后告诉她别动,不会伤害她,但这时这位女士有了被杀害的恐惧,裹上床单逃了出去。这就是加文.德.贝克尔的畅销书《注意!有人在盯着你》的开篇故事,加文.德.贝克尔解释说,是恐惧准确的告诉她应该怎样救自己的命,当她听到内心的恐惧时,她就能够识别出暗藏着的危险并从中逃离。但亚瑟认为,救这位女士命的不是恐惧,而是共情。共情是恐惧的源头,是触发行动的能量开关。在这次暴力事件中,共情即是武器,也是一种防御,攻击者和受害者都用到了共情,最终,共情能力更强的人获胜。那么如何利用共情来保护自己,不被那些会使用他人洞察力和直觉的人所利用呢?本书中介绍了抵御共情阴暗面的10种方法。第一:分辨出真正的共情和有目的的共情。例如:我和女儿约定要每周给她5元,但我要求如果没记账我就不给她下一周的5元,后来女儿渐渐地就不再向我要零花钱了。有个老师提醒我,我的方式是错误的,我没有真正共情女儿,所以女儿宁可不要零花钱,也不愿意被我胁迫。我本意是想帮她养成良好的记账习惯,但我却没有站在她的角度去思考,学会一个习惯是不可能一下子就完美的。答应给她零花钱是我的课题,我要信守诺言。而学会记账是我女儿的课题,我不应以威胁的方式(记不好账就不给零花钱)去干涉她学习的过程,而是应该帮助她记好账。第二:了解自己的渴求 :想要了解你的渴求,就要去问问自己,在你的一生当中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要想明白你一直以来的渴求是什么,就需要去重访你的过去,寻找一下哪里缺失了共情。第三:学着相信你天生的本能 :我曾接到骗子的电话说我有一张法院的传票,当时把我吓傻了。其实骗子是利用老百姓面对权威的恐惧心理,利用我们因为恐惧失去理智时套用信息骗取钱财。可当骗子后面向我问询身份证号码时,我大脑开始运转,不是说对方是法院吗,为什么没有我的信息,此时我恢复理智挂断电话,并重新拨打当地法院进行确认,果然是虚惊一场。第四:保持注意力,注意人们心情和行为的细微变化:留心观察那些不太相符的细节和事实;还要让你的头脑对所有的可能性都保持开放的态度。当你的视角扩大之后,你的内心和头脑也会扩展,这会带给你所需的耐心、灵活性和智慧,来关心自己也关心他人。第五: 当心突兀的接近 ,要相信你天生的本能,一旦做了决定就不要犹豫,不管别人看起来多么的和善,都不要让自己上当。第六:小心过冷和过热两个极端。一方面要小心别人过冷和过热的行为对自己造成伤害,另一方面要注意自己不要落入过冷和过热交替的表现。因为共情的流淌需要平衡的温度,而两级游走的情绪很容易让人们在关系中陷入争斗和抱怨,不利于共情的发挥。第七:远离总是责怪他人的人。这是一个人保护自己免受共情阴暗面伤害能采取的最重要的一步。远离这类人,不单单让自己逃离内疚和自怨自艾,也能学会远离谎言和为自己负责。第八,警惕别人为了他们的目的煽动你的情绪,没有人比你更了解你自己。通过努力、耐心、自律和坚持共情来找到内心的答案,不要做情绪的奴隶。第九,留意不一致的言行。人们在过度关注他们自己的需求和渴望时,就更容易表现的不一致。当情况符合他们的需求时,他们就很善良体贴;不符合他们的需求时,他们就暴露出自私和粗心的行为。留心他人这种长期或者可预测的行为表现,就能学会体会可能出现的共情阴暗面。第十, 共情不是善良,而是有坚持有洞察的行为。共情是坚持和相信,而不是善良和容忍,不要让反复的行为破坏有益的共情,要敢于面对困境和失败,更敢于从头开始。好了,有关第一部分的内容,我们为什么需要共情就介绍到这里。首先,我们要觉察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当我们看见帅哥美女时,我们的视线都可能不自觉的停留。谁不喜欢美丽的东西,谁不希望自己也能拥有这样完美的身材和容貌呢?可是往往越渴望,我们越能发现自己的不完美。于是健身房里人满为患,“整形美容”遍地开花。技术的进步可以让我们改变自身很多不满意的地方,满足我们的虚荣心。可是,我们是不是应该先首先搞清楚,我们是对身体的不满还是对自己不满而迁怒于身体。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其实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不过一旦发自内心的接受自己,我们就会感受到生命更完美和更美好。 其次,去找寻到底是什么让我们不完美。著名心理学教授杨凤池老师曾接待过一位很自卑的女孩,即使已经考上了多少人都遥不可及的研究生,还是觉得自己不好,她认为考上研究生只是一个偶然。针对这种心理情况,杨凤池老师通过套娃技术,让来访者觉察是什么让她觉得自己不完美,然后找到不完美的原因,打开自己的心灵之窗。 第三,走出去,通过与他人共情、借用他人的视角寻找更好的方法。从自身向外、走向他人。共情让我们可以参与进他人的生活,明白他人的想法、与更有力量的人进行连接,在与互相关爱的人之间的来回互动中,用他人的视角看到自己想法里的偏激和不成熟。 最后:我们要做出改变。这个阶段,我们要再从他人的视角回到自身,用扩展后的视野,让自己发生改变和延展,从而超越原来的自己,学会感恩,学会原谅和宽恕。这里给各位介绍两种开导自己的小方法: 1,用写日记的方法记录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样可以释放不良的情绪,减少让人烦恼的压力,还有可能无意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2,写出困扰自己的问题然后烧掉、用这种方式抹去所有的内疚、怨恨和愤怒。总之,用适合的方法解脱自己、接纳自己、才能让我们超越自身,成为最好的自己。共情能帮助我们用更宽广的视野看待生活,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宽恕让我们不再悔恨的过往,将自己投入到与他人、与生活的更深入、更有意义的关系之中。好了,《共情的力量》这本书就全部解读完了,下面我们简单回顾一下:首先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共情?区分了共情和同情的不同之处。阐述了学习表达共情的七个步骤,分别是:1,使用开放式问题。2,放缓节奏。3,不要匆忙做出评判。4,关注你的身体感受。5,向过去学习。6,让故事充分展开。7,设定边界。其次了解了如何利用共情保护自己,掌握了抵御共情阴暗面的10个步骤。最后通过诚实,接纳,宽容等8种行为获得共情的能力。从而成为抚慰自己,帮助别人的共情达人。希望通过《共情的力量》,我们都能活成一束光,温暖自己,照亮别人。
水之语城
这些天正是感到内心走到了谷底的时候,徘徊,游走,不知道该怎样排解。但神奇的,只要想要找,总能偶然遇见些什么,不经意间就能给自己带来宽慰。在4月27日《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恰巧就听到了这首诗,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总是相信,冥冥之中的各种邂逅。当自己找不到方向的时候,当向内找不到答案的时候,就向外寻吧。或抬头看看天;或平视瞭望远方;或是戴上耳机,随意听听歌;或于书架上取出一本书,翻开来看看。不经意间,像是偶然,其实谁知道是不是不可捉摸的上天的指引呢,在这些有意无意的接触中,就能听到一些答案,听到一些可以帮助自己释怀的声音。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生活中,有时候会失去方向,周围雾腾腾的,看不清身在何处,看不见眼前的方向。越是迷茫的时候,越不能着急。听一首诗歌,感受一些诗意,然后慢慢的缓和下来。突然就想起倚天屠龙记里,两次遇到困境,小昭都会适时的缓缓唱起歌来。一次是和张无忌困在明教的地道里出不去,一次是在灵蛇岛上和大家困在山谷里被波斯明教围攻。都是最没有头绪,不知道如何突围的时候,她就那么巧的慢悠悠唱起歌来。现在再想想,一点不巧,怕是小昭是个资深的心理咨询师吧,她就是懂得怎么在大家都慌张着急的时候,用歌声帮助彼此把纷乱的心情疏解缓和。当心安了,混乱的湖水平静了,污浊的重物沉下去了,湖面也就慢慢恢复清澈了。 人生不会总是低谷,有下坡,就一定有上坡;有黑夜,就一定有天明。只要还活着,就要一直心存希望,即时现在还是忧郁,还没有那么快走出迷雾,但要相信,不管多长的时间,总会过去。过去的一切都是瞬息,现在没能过去,只不过是时间不够长,继续往前走就好啦。迷雾森林,再远能比自己的脚步更远吗?只要一直往前走,总有一天会迈出去。到那时,回头看,过去了的,都将成为亲切的怀恋。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