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130

rachelkong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抨击心理咨询师的话术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ophialili

已采纳

不良PUA至少涉及“七宗罪”

PUA早期只是分享男性如何通过技巧和心理学应用去接近、搭讪自己喜欢的人,而近年来随着感兴趣人群增多,PUA逐渐商业化、产业化,成了一个盈利丰厚的行业,其中还滋生了物化女性的观念,通过传授“情感操控”技巧,让女性在情感关系中任其指挥。不少人认为这类“情感操控”无德、低俗但不违法。

记者采访了致力于揭露不良PUA真相的公益组织“小红帽”负责人孔唯唯。2018年3月至2018年底,她针对PUA行业展开了一份业内调查,邀请600名PUA学习者、接触者填写,并通过测谎设计和去中立态度问题设置保证结果真实。

孔唯唯介绍,PUA暴露出的黑暗面仅是冰山一角,从她手上掌握的材料来看,不良PUA至少涉及“七宗罪”:将情侣间的不雅小视频上传至网络,涉嫌涉黄犯罪;未经许可上传女性的照片、职业、家庭等个人信息用于炫耀,涉嫌侵犯他人隐私权;将女性的生活照片、视频等以盈利为目的写成“教程”售卖获利,涉嫌侵犯他人肖像权;部分PUA导师因职业性质属性传染病高风险人群,明知自己患有传染性疾病还隐瞒病史,积极发展多名性伴侣,

故意将疾病传染给更多人,侵害他人健康权;不良PUA行业研发大量行话、术语甚至兜售迷药,使女性在不知道、不能够或者不敢反抗的情况下被诱使或强行发生性关系,涉嫌性侵、强奸;PUA主打的“榨取技术、逆向合理化、夸大错误、推拉”等技巧,对同居伴侣进行身体、精神、性及经济方面的侵害,与反家暴法精神相违背;一些PUA课程大肆传播“多重后宫关系”、“把女人当狗训练”、“鼓励引诱吸毒卖淫嫖娼”等严重违背公序良俗言论,搅乱社会秩序,且打着心理咨询师的名号却不提供相关服务。

“对传播非法PUA教程予以行政处罚,具有标志性意义。”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广东固法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认为,PUA组织现在作为洗脑式营销,启发、驱使了一些游走在法律灰色地带的行为,甚至有了邪教的特征,司法机关应当以此为契机,举一反三,规范、净化整个行业。

以明确法律适用为突破口 打击不良PUA组织

江苏网警对发布违规违法PUA信息的惩罚是拘留五天、罚款5万元。在受访人员看来,这样的违法后果和其社会危害性并不成正比,PUA虽然看似涉嫌众多罪名,但却面临取证困难、适用法律模糊等问题,尤其是PUA组织更难被追究法律责任。

“对比以前,此次行政处罚已经是巨大进步。考虑到当事人尚未造成严重社会后果和现有证据,我认为警方的处罚还是适当的。但PUA长期以模糊道德和法律界限为生存前提,仍有很多不良PUA从业人员逍遥法外。”张捷说,部分PUA从业者宣扬虐待女性,通过诱骗鼓励女性自杀的手段来对其进行控制,已涉嫌故意杀人,导师百般教授、督促学员实施犯罪,也涉嫌教唆罪。但由于PUA传播手段比较隐秘,又披着谈恋爱的外衣,受害者往往没有保存证据,因此PUA人员和组织受到司法打击的仍是少数。

“据我了解,PUA相关案件进入刑事程序的,比例连百分之一都不到,一些受害者只提起民事诉讼,更多的人自认倒霉。”孔唯唯认为,要打击PUA组织,必须要先了解他们的产业链结构。一种是“卖结果”模式,即把搭讪成功的女性的不雅视频刻录成光盘,售卖牟利。这种模式,警方可以直接找到源头的PUA组织,很容易认定为犯罪;而另一种更为复杂的是“卖过程”模式,即将搭讪女性的过程做成教案或者视频课程,作为提供的婚恋知识服务,这是目前PUA业内最常见的形式,也是令警方和监管部门最头疼的。

“他们自称提供的是知识服务,可以是某种技巧、文化或者价值观,虽然课程可能存在明显的扭曲,但也只是一个‘传授的过程’,最终效果如何,看学员各自的行为结果且法律责任由个体承担,警方很难作用于源头,尤其是很难将学员的犯罪行为与组织形成关联。”孔唯唯说,这也是江苏案的积极意义,警方直接打击传播PUA非法内容的网站、平台,直接作用于源头。

朱巍也强调,要强化对PUA传播平台的打击力度,如果应知、明知、已知非法内容在平台内传播仍不采取措施处理,平台也要承担法律责任。在他看来,现在办理PUA案件确实面临取证和定性困难的现实问题,在司法办案中可能还偏保守。

“所以,我建议将研究适用罪名作为突破口,为司法实践提供指导。”朱巍介绍,学员按所学内容实施诈骗、强奸、非法拘禁等犯罪,PUA组织可能涉嫌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传授犯罪方法罪,应当对应其违法行为,从这两个罪名入手研究适用问题。此外,PUA组织对外宣称神乎其神的学习效果,保证学员的情感成果,实际教授的可能是胡编乱造的所谓心理学知识甚至低俗、违法的话术和骗术,可能违反广告法,涉嫌虚假宣传甚至诈骗罪。这些都需要通过典型案例办理或出台司法解释,强化对于此类犯罪的认识和定性。

综合评估社会危害性 精准打击违法犯罪

受访者认为,现在对不良PUA打击力度不够,尽管大众早已从PUA宣传的婚恋价值观中感觉不适,但其违法成本与社会危害性明显不适应。

孔唯唯强调,不良PUA造成对家庭婚姻观、社会价值观损害甚至摧毁,其社会危害性不是简单涉黄或者强奸等罪名可以说明的。她的调查显示,危害是双向的,沉迷PUA的人也会产生人际交往障碍。深度中毒者幡然悔悟后,要经过心理治疗才能恢复常人思维。此前,有PUA学员学习入魔,因非法入侵女方居住地,最终被法院以非法侵入住宅罪判处拘役六个月。调查数据还显示,学习PUA的人中15岁至24岁青少年比例达56%,65%的PUA接触者拥有本科学历,16%拥有硕士或博士学历。“这批学习者将来正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婚恋价值观不应该被现在生态恶劣的PUA行业污染。”孔唯唯说。

“非法PUA的社会危害性早已超过个案带来的负面影响,其中含有的反社会、变态、邪教型传授等内容和特征,会给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隐性危害。”朱巍建议,司法机关要加大源头治理,扩展举报渠道,强力打击有组织的PUA犯罪,要积极建立对PUA社会危害性的系统性评估和监控机制,提升打击精准度。

PUA行业是否有存在必要?张捷认为,目前PUA行业也有存在的土壤,符合中国当下青年男女的婚恋需求。但这个行业要依法合规地存在下去,必须改变以榨取异性为目的的价值观,要将培养正确、积极、科学、合法的价值体系放在首位。

抨击心理咨询师的话术

251 评论(9)

yvonnejiang8

因为你男朋友是心理咨询师,所以他有职业习惯来与你进行深度层次的交流,下次你可以对对方说,你们之间的交流就是男女朋友之间的交流,不要把职业行为掺杂进来,这样就可以委婉地拒绝男朋友对你的深层次的交流了。

232 评论(10)

石门小可爱

遇到这种情况,自己觉得委婉的拒绝就是比较好的,当男朋友和自己以这种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时候,完全可以让自己化被动为主动,自己提出一个问题来和对方去探讨,这样能够让自己掌握主动权的,也能够避免自己进一步被对方审视。

在别人看来,拥有一个心理咨询师的男朋友或许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因为他们懂得自己内心里的真实想法,能够照顾和关心自己的感受,其实从另一个角度考虑也并不是如此,当自己和对方沟通交流的时候,他完全可以能够快速读懂自己内心里的真实想法,在自己看来这简直就是把自己赤裸裸的摆在对方面前,如果换做是自己的话,拥有这样的男朋友,自己会感觉特别恐怖的。

从我自己的角度考虑当遇到这样的男朋友的时候,其实也没有什么过于紧张和焦虑的,对待这样的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要把自己内心里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要大胆地把自己内心里的感受说出来,要告诉对方,自己是懂得他能够看透自己的,要让对方明白,对方和自己沟通和交流的时候是不能够以他心理咨询师的身份来和自己去沟通或者是交流。

倘若选择这种和自己沟通交流对自己来说是不公平的,而且对自己来说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压力,一定要让他意识到,如果他用这种方法和自己沟通交流,会让自己没办法继续和他相处下去,要让他意识到他这样做是会付出一定代价的。

如果对方比较爱自己,或者是比较在意自己感受,相信对方肯定会有所改变,当然如果当自己这样和对方沟通交流之后,他还是和原来那样审视自己,能够看穿自己内心里的世界,我觉得也没必要继续和对方在一起了,不然时间久了自己会感觉特别不开心的,而且时间久了自己也会感觉特别的恐慌,内心里也会有一种害怕的感觉。

恋爱本身就是一件开心和快乐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能够享受这一过程,而且在享受过程的时候能够让自己感受到幸福,但是如果以透明的人的身份和对方在一起相处,我觉得也没有必要了,如果自己没有勇气和对方说出来,那就选择和对方分开吧,如果自己想要继续和对方相处,那就大胆地把自己想法表达出来,要勇敢的和对方说不,让对方意识到恋爱要以公平的身份去相处才可以。

166 评论(8)

曰月無塵

如果这让你特别反感,那你就明确跟她说,如果她还这样你就去告发她,为了不丢掉工作,她应该不敢了。

235 评论(10)

卡娃依叻

来访者质疑你的能力时,应该要展现自己的专业度,同时切准来访者的需求。

232 评论(10)

weiyiqinww

遇到任何质疑的时候,学会先认可对方,再说出自己的观点。学会用另一种方式来让自己变得凡尔赛

179 评论(15)

随风来雨

咨询师是不会轻易给建议的除非访客急需要建议,且不给建议,咨询无法进展,会影响信任和咨访关系。在这个情况下,咨询师可以适当给予一些个人建议。但这些建议往往是建设性、启发性,对访客梳理总结自己的问题,进一步聚焦真正的问题有关。 孩子要马上到了上学时间了,但是最近天天不起床、玩游戏,担心上不了学,快给我个办法吧。

咨询师这个时候直接给予建议基本是无效的,因为没有发现问题的本质。常人的建议往往是普世共通性知识,这些知识落于具体的个体,会因表达者不同有的父母就是不太会说话,一说话就引发孩子反、说话时机不同有父母不管孩子在干嘛,上来就教育导致建议实施结果很差。但咨询师可以聚焦问题,询问孩子目前状态与什么因素有关、询问父母和孩子交流情况。

一、以及是否父母过于担心焦虑,这通过澄清的交互中完成确认。实际咨询中,我经常发现父母会随着咨访对话逐渐看清事实真相,而不是陷入自己的揣测找到问题根本原因,开始改变或者确定下一次工作目标。如果孩子被确认确实存在休学厌学 议题。则需要进一步发现其背后是否存在抑郁症、社交困难、过度自卑 议题。这些议题的发现本身就是极具有意义的。

这意味着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父母将会调整养育方式,从根本上改善孩子的成长,从而达到真正的教养。培养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是相当需要慧眼和判断,咨询师此时就帮助父母从问题焦虑 中摆脱出来,发现真正的原因。这些都是咨询价值所在。咨询师经常会因自己情绪卷入、过度焦虑、不在场,而轻易给建议。这可能会破坏关系。多年前我曾遇到一位访客,当时我是新手咨询师恰好学了一些新知识,关于抑郁调节的。这位访客是双相和抑郁多年,我建议他可以通过益生菌群 调整自己。

二、当然,任何事都有例外如果来访者需要的是咨询师愿意给建议的关爱性态度,且如果该需要得不到满足会导致咨访关系破裂。咨询师可以视情况分享一些从自身经验出发的建议。大概率该建议就问题解决层面仍然是没用的,但对于关系层面,至少可以让来访者感受到咨询师很重视TA此刻的需要。当奠定了建议本身没什么用的认知,咨询师就不太会为建议没有用的质疑而困扰,毕竟这是TA意料之中的事情。

如果新手咨询师出于缓解自身焦虑的目的而非关心来访者需要的初衷没忍住给来访者提供了建议,当被质疑无效时,确实有可能因为自恋受挫而感到冲击。这时候,需要做的事情是与你的咨询师或督导去讨论,因为背后可能存在自我价值感不稳定等议题。如果咨询师内心的自我价值感足够稳定且坚实,就不太会因为来访者的质疑而动摇。一个拥有更稳定自尊和自我价值感的咨询师,也能有更多的空间去理解来访者质疑背后的失望、担心、焦虑等情绪和感受,从而不太会产生为自己辩护的冲动。

三、我一个心理咨询师,我还在咨询中给建议了,完了来访觉得没用那就是没用啊接下来该做的难道不是去理解如何对于来访没用,来访期待什么样的用,来访如何看待这个有用和没用,来访为了达成有用做过哪些尝试吗?至于来访质疑咨询师的能力,咨询师是不能被质疑吗?不是啊被质疑了就去了解来访质疑的是啥么?人家质疑资质就给看一下资质,质疑其他就去了解一下来访的期待是啥样的,为何有这样的期待,这样的期待背后代表了啥咨询师不要试图在给别人做咨询的时候去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你有情绪,是反移情你去找督导,个人议题去找为自己服务的咨询师。来访给钱不是用来解决咨询师的问题的。

想象一下,来访带着某种期许鼓足勇气走进咨询室,几次咨询过后没有达到自己一开始期待效果,很自然的一种反应就是质疑咨询师的能力。来访眼中心理咨询应该是什么样子和咨询师眼中心理咨询是什么样子,不能说是毫无关联但也差距非常大。被质疑、被攻击,这是心理咨询师的宿命, 也是心理咨询起效的重要因素。如果想被来访者认可崇拜,那么别做心理咨询师,不如去做个讲师。行业里有个段子:“如果来访者咨询时长不超过半年,他夸奖你、认可你的时候,你却当真了。

那你需要去处理一下自己的自恋。要知道最初来访对自咨询师总会有些理想化,也就是说最初的认可来自他对咨询师的美化,来访的质疑也在使咨询关系回归真实,对咨询师来说是考验、是褒奖、也是机会。让别人失望没那么可怕,这只是真实关系的必然。怎么回答需要根据真实情况,不会有固定的话术,当然会有某些理论上的指导思想:保持情感中立 不是价值中立、真实坦率、注意咨询关系的走向和塑造、理解质疑背后的情感和动机等等。另外,像动力性取向咨询师一般不会提供具体的建议。

266 评论(8)

寻梦的蒲公英

继续这样打扰你,那手机在下班后把她电话号码设置一下就好了。同时告诉她你的做法,不为别的,也不是针对她,就是自己下班后的清静。个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开悟:说有个男人开了一家理发店,生意很红火的,每过几天就有一个年轻人来,说要理发,问老板还需要等多长时间?老板说:前面还有六个人。然后年轻人就走了,每次来都是这样

方便而她又无聊她就又想跟在你身边享受跟你在一起的安乐时光。拒绝她其实很简单,你告诉她跟朋友或家人谈事,方便时再找她就可以了,但不要伤害她,毕竞她是认可你、欣赏你,所以才依赖你的。圈.熟悉你的朋友.如果对她有用.是未婚的想目测个恋人.是已婚的想找个情人.是想做生意的.想找个搭裆做投资人.全部混走你的人脉关系.还有更可怕的是.如果你结婚了.可能是看上你家男人了.见了一面.没机会留下联糸电话.跟你就是为接近你男人或者是你的恋人.恳请注意⚠️不要只防男人丑恶嘴脸.

为什么想要拒绝对方的关注?还把对方视为监视?这说明您可能存在社交恐惧,或您内心安全感严重不足。所以才会把别人认为正常的朋友交往看成是监视。我想要试问一下近,让人误以为你们很要好。既然内心是拒绝的,那么上班时也对她保持距离就好,表现的冷漠一些,久而久之,人家自然明白你什么意思

题主应该跟这个同事关系蛮好的吧,至少这个同事应该还是蛮喜欢你的,只是她这样的方式,不得你心啊。反而给你带来了一些困扰这部分人不是坏人,是大大咧咧没心没肺的人,没考虑那么多,所以你不要紧张,不要害怕。不想见她们的时候,随便一个理由都可以拒绝 。有时候自己也寂寞孤独,真正和她们没有来往之后,一时半会儿还不适应的。

168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