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飞帆
两性关系咨询师,是一个实战型的岗位,解决的问题都是非常现实而又层出不穷的,所以需要非常多的储备才能称职。
首先是知识储备,要进行输出必须要有足够的输入:心理学、哲学、生理知识、法律知识都是必不可少的,同样重要的还有很多人生发展的次要技能插花、茶道、拳击、健身……没有广泛的兴趣爱好真不足以谈人生,更何况是其他人的人生。
另一个就是实践经验,一个人一辈子时间有限,可谈的恋爱只能是区区数次,仅仅用这样的经验去指导别人恋爱肯定是不切实际的,那么就是要通过旁观和跟随进行学习。可以尝试帮朋友解决简单的问题开始,然后报班去实习,观察专业人士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最后当然是要考取证件了,现在心理咨询师证暂时取消了,可是家庭关系咨询师的证还是可以尝试考的,增加专业性。
帅气小王子…
我们常常说,“大爱无疆”。母爱一直被很多人所讴歌,我们一直会觉得母爱是非常本能的一种爱。中国当代,母爱的在家庭中却带来了很多冲突。
前几年在网上,有一个很火的帖子叫做“父母皆祸害”,题目很是让人惊悚。在帖子下面,很多人谈论了他们感受到父母与其说是在爱他们,不如说是像拴着小狗一样的链子束缚着他们,让他们往东,绝不敢往西。那些回帖的孩子的父母要是看到了孩子写的东西,一定会伤心欲绝,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为什么出发点是因为爱,结果却引来了孩子的憎恨呢?
我想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学的概念,就是界限。也就是我们今天课程的内容——大爱有疆。
母爱的界限
好的爱是要有边界感的。那么,界限是什么意思呢?
界限,是心理学中家庭治疗的重要概念,主要是指家庭界限里个体、子系统或系统同外部分开的无形的边界线,是一种情感的屏障和隔离。比如:夫妻中的子系统,很多时候,孩子如果过分介入夫妻中的事,他就越过了夫妻的子系统的界限。同样的,有些属于爸爸和孩子之间的问题,如果妈妈总是插话,那么就越过了父亲和孩子的子系统的界限。
大家都听过刺猬的故事,说的是一群刺猬在冬天要互相取暖,可是它们发现如果彼此距离太远的话会太冷,但如果彼此距离太近的话刺碰到对方身体又会太痛了。所以它们会努力把握,将距离控制在既温暖又不会彼此打扰的程度。
而恰当的距离,就是一个很好的界限。我们最快乐的阶段就是大学刚刚毕业的单身贵族阶段,那个时候的关系相对而言比较简单:刚脱离原身的父母,又还没有组建自己的亲密关系,只要处理好和自我关系就可以了。而能否处理好和自己的关系,关系到今后我们结婚后能否处理好家庭关系的基础。而婚后家庭成员增多,关系日益复杂,如何处理好亲密界限,就显得额外重要。
如今,婆媳关系、或者是和丈母娘及老丈人的关系,让当今社会很多家庭感到苦恼,在这些问题矛盾的背后,就存在着界限的不清楚。
都说不好的婆媳关系的背后,根本是在于儿子。儿子没有处理好自己妻子和自己妈妈之间的关系,那并不是说他的情商不够高。从我们今天讲座的角度而言,是他没有清楚的界定好他和他妈妈之间的子系统的关系。成立了家庭之后,他跟妻子这个子系统,是整个家庭中最关键的,叫第一个子系统。无论是孩子还是自己的爸爸妈妈,都不可以轻易的跨过这个界限来进行干涉。
理想的家庭关系
图中是理想中的家庭关系,两个圆圈是交叉的, 无论是哪个子系统,都代表着独立的个体,因为某种血缘相互交叉,又相互独立。
对抗的、冷战的夫妻关系,是相互独立的圆圈。同样,有老人加入到家庭界限中,常常会把家庭界限给吞噬掉,将夫妻关系给隔开。老人来到这个家庭之后就觉得:什么是你的丈夫?他就是我的儿子。而且他跟儿子的关系不是一个相对独立只是有些交叉的关系的描述,而是一个大圆,儿子是被它包围在大圆里面一个小圆,是一种吞噬性的母爱。
还有一种是放任型的家庭关系。家长当孩子出现问题之后,他们过来就大声的喊怨说,这个孩子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有管过,他真是让我太放心了,怎么一下子就这样了?其实是他们的家庭关系在早期的时候,太过于放任、太过于西化,各自干各自的,这样子会容易让两个人的关系没有交叉,后面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在现代的中国社会中,存在着三种典型的母爱:
?
孩子的心理发展阶段
每个人在人生发展当中,一共有八个阶段,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是在两个阶段之间寻找一个合适的度。大家可以根据这张图,对应的去看自己和孩子,他在那个阶段最核心的任务是什么?我该如何去表达我的母爱?
如何建立清晰的界限?
本文内容来自:5月5日晚南京师范大学心理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闻锦玉老师在医评微课堂为妈妈们准备的母亲节特别课程——“大爱有疆”,谈谈母爱的界限。
独一木头
无事生非,人要是闲了,就会生事。 奉送婚姻守则:有的人与公婆处得比父母还亲的。一句话:学习做丈夫妻子、父母儿女、翁岳婿媳、兄弟姐妹。因为大家都没有经验。大家都需要学习。如何幸福生活:当成一家人,大家一家亲;索取不奉献,至亲也不亲!【莫让爱成为负担】父母子女如何做:亲严姻慈。结婚了,知道婚姻需要经营吗?写出来简单,真懂吗?问问自己和父母。我写的婚姻守则:仅供参考1、把公婆岳父母、丈夫妻子、女婿儿媳、对方的子女当自己家的人。孝敬对方父母,想想对方父母养子女多年,今天给你做了丈夫媳妇,感恩的叫对方父母爸妈吧。真心心疼对方子女,想想婿媳在家都是宝贝,今天给你家做了婿媳,你们一家人不心疼难道让别人心疼?【想一想丈夫妻子都是相爱才结婚】丈夫或妻子是因为相爱才离开自己的家成立新家,要愿意付出、多看优点、平等沟通、相互包容、相互激励。【想一想不论婚生、非婚生、收养、继子女,都是夫妻双方需要抚养的子女】对待子女要换位思考、平等沟通、适时激励、鼓励梦想。【想一想不论亲生、养、继父母,都是养育自己、需要自己赡养的父母】对待父母也要换位思考、平等沟通、适当包容、适度孝敬。2、生活中必然会发生矛盾,处理需要艺术自己父母子女自己教自己吵,因为都是第一次做公婆岳父母和女婿儿媳。包括家中各种血亲,尽量不要与姻亲发生争吵。与姻亲的矛盾参照第3条。3、夫妻有事,回自己屋争论、定主意、定规矩。【如果爱,就会相互包容,容忍对方的错误,共同创造好生活】两个人、双方家庭也可能出现矛盾,两个人要统一意见,与家庭的矛盾参照第2条。4、日常相处的艺术【把自己当家人】叫对方父母、亲戚都是咱爸妈、咱什么;叫自己父母、亲戚是我爸妈、我什么不就更亲了?也分得清楚了。5、学会处事【逢年过节都应当去看望老人】去自己家,不管谁买的东西,一定要说是自己不让买,对方非让买。这样父母才觉得你找对了人。(不论谁的钱,都是你们俩的钱,一份投入两份收获)
烧仙草AO
优秀心理咨询师张彭:家庭心理问题之婆媳先说婆媳问题,是因为家庭关系中婆媳关系的影响往往是涉及几代人。这在整个家庭运转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润滑作用。两个没有血缘关系女人走进了一个大家庭,分表代表着两代人的家庭模式与思想观念。大概率会有在磨合进程中的冲突与矛盾。在时间概念上,两代人基本也就是二三十年的时间差。就是这个时间差恰好造成了两种人生状态并存。一个是年轻媳妇,关注着小家庭,关注着当下年轻人关注的一切,自身的思考与判断来自于所在的成长环境与所学所见。而升级为婆婆的人,这些年的岁月打磨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家庭运作方式。这里面有个关键人物就是作为中间人的儿子,可以说一个家庭的传承过渡起决定作用的就是这个儿子角色。婆媳问题的先决条件是生活中婆媳生活互相交织,生活一个屋檐下或者离得比较近的时候,容易产生一些问题。离得很远或者很少交往的关系基本也不存在这类问题。先说婆婆的角度,大多数时候人们的趋同态度就是顺着,让着。哪怕媳妇们是占道理的一方,也会是以孝顺,年老的理由来说服媳妇们尽量回避问题,或者放弃争执。从婆婆的角度,很多时候占主导或者上风,甚至得理不饶人的程度可以总结为两个原因,一是她在家里一直就是这样,从小管控儿子习惯了,就已经在这种掌控状态出不来。因此对媳妇这个后来进入家庭的人一样继续之前的家庭模式。内心诉求是保护儿子,延续分量。二就是自身以前做媳妇时候受到过同样的弱势待遇,或者自身的行为习惯与儿媳产生的冲突,磨合困难。这个时候就要以高姿态来补偿缺失的地位感,唤醒内在的自尊心,建设自己想要的家庭秩序。细看下来,这样的婆婆心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还没有完全承认或者认同新的小家庭已经建立的事实,还在以一种原有的育儿方式去干涉或者施加影响。二是还没有真正接纳儿媳,忽略了对儿媳的责任与培养。这一点至关重要,可能有这个意识的婆婆不多。就是如果你想儿子以后的家庭幸福,就得有意识的像培养接班人一样去让儿媳成长起来,学会独立担当,学会判断拿主意。这个就需要把儿媳当成自己已经长大的女儿一样,要放手,鼓励,信任。让儿媳开始有成年感,地位感,有选择权,有决策权。儿媳才是新家的女主人,哪怕她要犯一些错误,走一些弯路,只要是能控制范围内,就得让她去感受,经历。因为这个只有儿媳成长起来,才能完成对以后孙子一辈的亲子教育任务。而放手是不是意味着对儿媳什么都不管呢,也不是。真正聪明的婆婆就是做一个旁观者,建议者。就像晚清重臣李鸿章的角色一样,做一个裱糊匠。治大国若烹小鲜,治家庭也是一样。哪里有问题就去辅助,帮忙解决就可以了。在媳妇成长成熟以后,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妻子,才能做一个合格的母亲。婆婆要去争输赢,争颜面,可能会赢。但是长远来看,不仅破坏了家庭的和谐,还会因为媳妇的不及格而影响儿子婚姻,孙子教育等。常说的强不过三代,也是因为如果第一代太过优秀造成了强势与优越感,就容易压制第二代的成长,滋生懒惰享受或者狂妄不羁,也就意味着断层了以后的家庭教育。再说儿子这个角色。从进入婚姻开始,儿子就升格成为丈夫,或者父亲。这个时候,就要时常以新家庭的角度为出发点。要有意识的让自己的妈妈知道媳妇已经是家庭成员了,不光是嘴上说的,而是实际权利的分配问题。丈夫是这个家庭妻子的唯一靠山,因此丈夫先要明确权利的秩序。如果仅仅是因为不想让父母难过就躲避问题,迁就父母,那就是巨婴的做法,只能算是一种未成熟的小孝。实际上真正让父母难过的是一直让父母操心,小两口一直长不大不懂事,到父母闭眼都无法安心,才是真正的不孝顺。而不是表面上的顺从老人,无原则的让妻子委屈,受累。之所以让媳妇成长起来,目的就是父母可以慢慢不再操心,可以有时间精力去安排生活,关注自身的身心健康,这才是大孝。哪怕是帮忙带孙,也只是一个暂时性的辅助作用,而不是一直依赖着把什么都丢给父母,只管过自己的小日子。料理家庭,媳妇是决定作用的。亲子教育,两个人责无旁贷。既然这个家庭媳妇的承担与付出会越来越多,不管她有没有上班,经济收入多还是少,都得给予相应的尊重与理解。让媳妇感觉自己不仅是这个家的人,还有心甘情愿的付出,与理所应当的回报。确定了媳妇的地位,就得与媳妇共同成长,互相督促。也许你在外面时间比较多,另一半在家里时间比较多。那都需要承受互相的情绪压力,互相理解,然后把自己的有用的见识见解分享给对方。从而促使婚姻的深度参与。婚姻的可持续经营,就是点点滴滴的想着对方,帮衬对方。两个人各有分工,一生才会各有所得。对于媳妇而言,如果婆婆与丈夫在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各司其职以后,就具备了归属感的条件。但是真正的归属感不是上位做了家庭的女主人,而是开始习惯这个家庭。用心去经营,规划。把丈夫的父母先当成自家的亲戚,然后当成自己的父母去接纳,尊重。处理家庭事情要有自己的原则,有自己的盘算,以自己的新家庭为出发点。既然开始掌握了实权,那就得在其他方面去补偿老人。比如平时多一些耐心,有的事情不涉及原则问题就随它去。要在表面上做该做的形式,有时间还可以主动交流一些话题。这就是简单的陪伴。甚至有时候对他们的话题不感兴趣的事情,还可以认真的关注,倾听一下,给与适当的回应,也算是一种对婆婆的态度。切记的是不要急于试图去改变一切,也不要什么都不改变。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成长过程,面对不合理的问题,首先想到的是降低影响程度,然后试着去修补,完善。作为心理咨询师,个人之见许多事情一旦要认真负责,就必然会操心。该操心的不要怕辛苦,该放下的不用过于计较,相处之道就在进退之间。 张彭,心理作家,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优秀青少年心理专家,知名口碑品牌重庆寸草心创始人。2016年发表内地首部心理散文集《张彭:沉思曲》,引起业界极大的反响。其文章能巧妙的结合社会焦点,引入现实心理问题,以富有哲理性的文笔加上心理教育意义的主题区别于其他散文作家,在老中青各年龄层引起广泛的心灵共鸣。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