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66

weddinglily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给断定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哈哈2974

已采纳

心理咨询是一项比较敏感的工作,由于咨询者和咨询师之间会谈及一些隐私的问题,这就埋藏着纠纷的隐患,所以心理咨询师在工作时应该注意一些细节问题,这不但能为咨询者更好的服务,还能更好的保护自己,以下是心理咨询师在给别人做咨询时的注意事项。1、倾听倾听是心理咨询的第一步,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基本要求。倾听既可以表达对求助者的尊重,同时也能使对方在宽松和信任的情况下诉说自己的烦恼。倾听时,咨询师要能认真、有兴趣、设身处地去听,并适当的表示理解,不要有偏见,不做价值评价。2、开放式询问与封闭式询问(1).开放式询问通常使用“什么”、“如何”、“为什么”、“能不能…”、“愿不愿意…”等词来发问,让求助者就有关问题、思想、情感给予详细的说明。(2)封闭式询问通常使用“是不是”、“对不对”、“要不要”、“有没有”等词,而回答也是“是”“否”式的简单答案。3、鼓励和重复技术鼓励,即直接地重复求助者的话或仅以某些词语如“嗯”、“讲下去”、“还有吗”等,来强化求助者叙述的内容并鼓励其进一步讲下去。4、内容反应内容反应,也称释义或说明,是指咨询师把求助者的主要言谈、思想加以综合整理,再反馈给求助者。5、情感反应与释义很接近,但有所区别,释义着重于求助者言谈内容的反馈,而情感反应则着重于求助者的情绪反应。6、具体化具体性指咨询师协助求助者清楚、准确地表述他们的观点、所用的概念、所体验到的情感以及所经历的事件。7、总结总结是指咨询师把求助者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包括情感综合整理后,以提纲的方式再对求助者表达出来。通过上述内容,相信大家对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心理咨询师首先要善于倾听,同时还要进行开放性与封闭性的询问,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导咨询者,另外心理咨询师还要根据咨询者的精神状态和表述的内容做耐心的解答。

心理咨询师给断定

222 评论(10)

未央1895

当孩子完成作业很好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孩子玩一会儿手机或者是平板,但是要给孩子规定好时间,不能让他们玩的时间太长,也要告诉他们,网络上的东西可以让你休闲一会儿,但是不能够一直这样下去,否则会丧失自己意志的。

323 评论(10)

祖国的砖。

繁华壮粤翻一番陆淹

326 评论(10)

光影碎片

小乐的妈妈经常向我抱怨:“我们家小乐太贪玩了不爱学习,我看他一直玩就想让他看会儿书,但他总是把书甩得远远的。好不容易劝他不玩了看会儿书,结果他才看几页就不想看了。他爸因为这事训了他几回,可他就是不听,可能我们小乐就不是读书那块料吧。”

听了小乐妈妈的话,我发现他们家对小乐学习这件事有几个错误示范:第一、中断孩子的玩耍要求去干另一件事;第二、威逼利诱或者强制孩子学习指定内容;第三、因为读书的事时常批评他;第四、武断地得出小乐不是学习的料,并且多次表达。

小乐妈妈这样做的结果有可能导致小乐产生以下几个印象:第一、学习不是我(小乐)的事,是父母的事;第二、学习有可能让我遭受父母的批评;第三、得不到父母的认可,我(小乐)并不是学习那块料。

儿童教育学和心理学发展至今,最受父母欢迎的教育方法之一便是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法,她崇尚让孩子在学习或玩乐中拥有充分的自由,老师只作为一个观察者,在孩子需要帮助时及时提供指导即可。有的机构受到这位伟大的教育学家的启发,创立了“玩中学”的教学理念,这种教育模式既能让孩子喜欢学习,愿意学习,也能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到很多知识。

01、给孩子充分的自由,才能将效果最大化。

一位心理咨询师在经手大量的“孩子厌学”案例后,总结道:“只有孩子真正想要的东西,才能对他有所帮助。”

孩子拥有充分的自由,才能在环境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任何他们感兴趣的事物都能教他们某方面的知识,只是父母所拥有的知识不够发现这些知识对孩子的作用。

小昌特别喜欢下雨,因为雨后有他最喜欢的蜗牛,自从第一次在现实中看到蜗牛后,他就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父母的允许下,他养了一只蜗牛,每天观察蜗牛的状况。

看起来养蜗牛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事儿,但一次对话让父母对小昌刮目相看。小昌说:“我们有时还不如一只蜗牛呢?蜗牛的忍耐力比我们家所有人都好。”父母以为的“玩”,却在孩子深入思考中化成一种强烈认知。

人类一分钟的念头可能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家长不能只看外在“玩”的表象,从而断定孩子“玩物丧志”。我们通过与孩子的平等沟通,发现孩子对于自己爱玩的事有令人意想不到的见解。不打断、不做预判,你会发现孩子会抛出令你惊喜的闪光点。

02、给孩子准备有利于学习的环境,我们只做一个旁观者,只在孩子需要帮助时出现。

如果孩子喜欢手机、喜欢看电视,那是因为在你准备的环境里,只有手机、电视吸引他。如果你判断手机电视足够坏,你应该将这两样东西剔除在孩子活动范围之外。

有的父母说:“不用手机、不看电视有点太难了吧?”对于大人都如此难,那你们为什么去要求一个小孩子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于提给孩子的要求,大人也应该做到,否则即使定立了标准、孩子同意了你的标准,最后还是会以失败告终。

小轩3岁以前没有接触过手机和电视,有人问:他们家是处在落后地区吗?并非如此,他们家在最发达的一线城市。小轩父母在家时约定不用手机,把电视尘封在电视柜里,不看电视。小轩妈妈曾跟我调侃:“我儿子现在都不知道电视为何物。”

小轩很多玩具都是小轩父母精心挑选,大多数是蒙台梭利的教具,也有积木和轨道,还有许多绘本。小轩爸爸说:“我们隔一段时间就整理一批适合他本阶段的玩具,我们准备的玩具够他玩的了,他根本不需要手机。”

“有目的”的环境会给孩子一个无形的引导,小轩熟知每一个玩具的功能、每一本绘本的故事,他的父母只作为一个旁观者,陪伴他,适时肯定他,并在他需要帮助时及时出现,这就为他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

03、不要指责、批评正在探索中的孩子,这将中断孩子学习的欲望。

父母们都有一种欲望:想要把自己所有经验都教给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少走弯路。但是,父母的经验属于自己,语言的传达并不会真正成为孩子的经验。孩子们只能自己经历才能内化成自己的经验。所以说,父母们,急不得,也急不来。

指责、批评是阻碍孩子学习的欲望,增加孩子厌学情绪的最重要绊脚石,没有之一。孩子具有天生的学习能力,否则他们将不会学会吃奶、走路、说话。而指责和批评将会让孩子中断对于某方面的学习欲望,而这个“某方面”常常是我们批评的方面——“学习”。

小浩对学习呈现出“两面派”的特征,在学校做题时显得非常聪明,老师经常夸赞他;在家做暑假作业时拖拖拉拉,错误百出,有时把小浩父母气得直跺脚。真真应验了那句“一时辅导一时气,一直辅导一直气”的网络流行语。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小浩父母在看到小浩出错时就立马训斥他,而老师并不会在小浩做题时在旁监督、纠错。孩子做题时遭受父母训斥非常影响孩子的。

172 评论(8)

相关问答